- 年份
- 2024(6099)
- 2023(8904)
- 2022(8077)
- 2021(7673)
- 2020(6426)
- 2019(15000)
- 2018(15055)
- 2017(28903)
- 2016(15999)
- 2015(17949)
- 2014(17934)
- 2013(17778)
- 2012(16147)
- 2011(14398)
- 2010(14178)
- 2009(12764)
- 2008(12085)
- 2007(10257)
- 2006(8785)
- 2005(7316)
- 学科
- 济(58436)
- 经济(58370)
- 管理(43764)
- 业(41355)
- 企(35082)
- 企业(35082)
- 方法(29688)
- 数学(25676)
- 数学方法(25384)
- 学(15734)
- 农(15048)
- 中国(14142)
- 财(13825)
- 业经(12988)
- 地方(12126)
- 理论(10549)
- 和(10364)
- 农业(10098)
- 贸(10004)
- 贸易(10000)
- 技术(9864)
- 环境(9785)
- 易(9690)
- 务(9219)
- 财务(9162)
- 财务管理(9148)
- 制(9042)
- 教育(8778)
- 企业财务(8668)
- 划(8450)
- 机构
- 大学(223094)
- 学院(221093)
- 管理(89978)
- 济(79376)
- 理学(79043)
- 理学院(78170)
- 经济(77483)
- 管理学(76695)
- 管理学院(76329)
- 研究(73347)
- 中国(51163)
- 科学(50386)
- 京(47980)
- 农(40095)
- 业大(38827)
- 所(37703)
- 研究所(35099)
- 财(34423)
- 中心(32305)
- 农业(31727)
- 江(30386)
- 北京(30142)
- 范(28969)
- 师范(28684)
- 财经(28616)
- 院(27004)
- 经(26075)
- 州(25286)
- 技术(24484)
- 师范大学(23259)
- 基金
- 项目(162657)
- 科学(125834)
- 基金(116633)
- 研究(114870)
- 家(103606)
- 国家(102787)
- 科学基金(86963)
- 社会(68711)
- 社会科(64935)
- 社会科学(64915)
- 省(64423)
- 基金项目(63403)
- 自然(59873)
- 自然科(58411)
- 自然科学(58392)
- 自然科学基金(57293)
- 划(54905)
- 教育(52161)
- 资助(47871)
- 编号(46880)
- 成果(37308)
- 重点(36562)
- 部(34585)
- 发(34201)
- 创(33860)
- 课题(32141)
- 科研(31830)
- 计划(31614)
- 创新(31540)
- 大学(29827)
共检索到302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金龙 李鹏 李月松
对滨海脱盐土壤上11年生1-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69杨根系活动能抑制根际土壤对磷的吸附,抑制能力与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相关,当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为30 mg/L时,抑制能力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量之差为-15.57 mg/kg;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恒温吸附数据都能很好地用一元 Langmuir方程、Freund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拟合,其中一元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根际土壤磷吸附容量参数Xm,k, k1,k2的值明显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杨树 根际土壤 磷吸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延平 杨阳 王华田 姜岳忠 王宗芹
采集不同代人工林林地杨树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结合HPLC定量测定,研究杨树根际土壤中2种主要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探讨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对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吸附率63.39%~72.26%,苯甲酸的吸附率较对羟基苯甲酸低,平均吸附率39.53%~47.46%;Fru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这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浓度Ce和吸附量C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2种酚酸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但解吸特性差异较大,对羟基苯甲酸在不同连作代数林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张春桃
檫树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两种林木根际土的无机磷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很高(占无机磷的61.48%),而檫树根际土明显低(仅占39.69%)。檫树根际土Fe-P,Ca-P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根际土。杉木、檫树根际土中的有效磷都和Al-P,Ca-P显著相关,Al-P的含量都偏低,特别是杉木根际土。
关键词:
杉木 檫树 根际 土壤磷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蒋秋怡 董林根 钱新标 金荣根
对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生物化学过程强度和几种酶的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细菌、放线菌还是真菌的数量檫树根际土都明显多于杉木根际土。檫树根际具有较高的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纤维素分解强度。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檫树根际土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但多酚氧化酶活性杉木根际土较高。两种林木各项生化性的R/S值除多酚氧化酶以外均大于1,并且檫树的大于杉木的。
关键词:
杉木 檫树 根际土壤 生物化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欢 俞新玲 林勇明 吴承祯 谢安强 陈灿 李键 洪滔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柳桉、邓恩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林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大量的解磷细菌,其中的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为(2.23~4.17)×104cfu·g-1,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为(2.05~4.00)×104cfu·g-1,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多于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不同林分根际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大小为:柳桉>尾巨桉>邓恩桉.(2)筛选到12株溶无机磷细菌和14株解有机磷细菌,且不同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株溶无机磷细菌在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55.854~367.169μg·m...
关键词:
桉树 解磷细菌 溶磷能力 有效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艳芳 闫伟 陈立红 峥嵘
【目的】从杨树根际土壤筛选固氮菌,并研究其生长特性。【方法】在内蒙古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采集杨树根际土壤,采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分离纯化杨树根际土壤固氮菌。对分离纯化的固氮菌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对固氮菌16SrDNA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应用DNAMAN6.0软件进行序列校正及多序列比对,使用MAGE 4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所获固氮菌的生长特性和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从阿尔山杨树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XY1、XY2、XY5、XY7、XY8、X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王媛 焦一杰 张星耀
以盆栽毛白杨、北京杨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将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褐疣柄牛肝菌)、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植物抗病诱导剂(水杨酸)以不同配比混合形成根际微生态调节物,并施于苗木根部,研究其对苗木生长、生物量、根系活力、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有效P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根际微生态调节物改善了苗木根际微生态环境,使毛白杨、北京杨盆栽苗的苗高、地径、总干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6.0%~35.0%,19.4%~38.9%,15.5%~86.4%和12.5%~26.2%,1.6%~20.3%,33.6%~72.7%,幼苗生长更为健壮和迅速;使毛白杨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6.7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鄱阳湖 滨岸土壤 磷素吸附 动力学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王进军 张忠明 秦蓁
【目的】对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5种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氯嘧磺隆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Kads-f)在0.740~9.703之间,其中在2#(江西黏壤土)和3#(江西砂壤土)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属S型等温吸附线,而在其他土壤中属L型等温吸附线;其解吸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在0.259~0.980之间。此外,Kads-f和解析常数(Kf-de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凡 徐凤琳 李学垣 陈显日
应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壤、砖红壤和黄棕壤中氧化铁类型及其与磷吸附和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棕壤中的氧化铁是针铁矿型,砖红壤和红壤是以赤铁矿为主、棕红壤是以针铁矿为主的针-赤混合型。②针铁矿的MCD值一般小于赤铁矿的MCD值,前者的比表面积大,后者的小。砖红壤中的赤铁矿晶体薄,红壤中的厚。③针铁矿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明显高于针-赤混合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并随粘粒中G/(G+H)值增大而提高。赤铁矿晶体愈薄,吸附的磷量愈少。④磷的解吸率随氧化铁中G/(G+H)值增加而降低,赤铁矿形貌对磷的解吸率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氧化铁 针铁矿 赤铁矿 磷吸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显传 张少华 王冬生 皇甫伟国 杨挺 赵健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方法】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且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有着明显差异;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a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0.9859~25.1538kJ·mol-1。【结论】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水稻土、菜地土和山地红壤上吸附的阿维菌素具有显明的增溶作用,而对山地黄壤和盐碱土则有着增加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土壤 吸附 液相色谱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莉莎 张金池 陆茜 卓为君 李梅花 李世昌
杨树Populus长期连作产生土壤恶化和土地生产力逐代降低的现象。以江苏省徐州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不同连栽代次的杨树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稀释成不同质量浓度(100,150,200,500,800,1 000 g·L-1)后处理莴苣Lactuca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等的种子及幼苗,重复3次·处理-1,探索杨树连栽其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活性,以期为农林复合系统的合理构建及优化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较低时,对莴苣及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促进作用,质量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临界质量浓度,转...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蒋秋怡 徐秋芳 钱新标 张钦相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杉木根际土较高,而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檫树根际土高;土壤总酚量在两种根际上间无明显差异,而游离酚量杉木根际高于檫树根际;杉木连栽造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H/F的降低和总酚量、游离酚量的升高。除了二栽杉木根际土游离酚含量比头栽高外,其余物质含量在头栽根际上和二栽根际上间无差异性。
关键词:
杉木 檫树 根际 土壤 有机化合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李学垣 徐凤琳
对天宝山垂直系列土壤胶体吸附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量急剧增加。②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是土壤胶体吸附磷的主要载体,而晶形氧化物的作用较小。③1.4 nm过渡矿物的层间羟基铝是层状矿物吸附磷的主要载体之一。④决定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胶体吸磷能力的因子是不同的,黄棕壤中主要是层状粘土矿物和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暗黄棕壤中主要是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和层状粘土矿物,而山地棕壤中以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占绝对优势。
关键词:
磷吸附 氧化物 粘土矿物 山地土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薇 陈祖义 洪良平
应用平衡法测定了4种浓度~(14)C-苄嘧磺隆溶液在10种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对苄嘧磺隆有很强的吸附性,且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其吸附性呈现明显变化,其中安徽红壤和江西红壤性水稻土吸附率为73.24%和50.95%;江苏黄潮土B和A吸咐率分别为10.74%和21.12%。根据Fruendlich方程计算:10种土壤的吸附方程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经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附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其中pH值与吸附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吸附于土壤的苄嘧磺隆经水作用可被解吸,解吸率与其吸附率呈负相关.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强吸附性表明它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难以淋脱。
关键词:
苄嘧磺隆,吸附,解吸附,吸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