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80)
2023(4015)
2022(3500)
2021(3480)
2020(3010)
2019(6674)
2018(6760)
2017(12253)
2016(7353)
2015(8308)
2014(8395)
2013(8001)
2012(8033)
2011(7288)
2010(7758)
2009(7137)
2008(7660)
2007(7072)
2006(6455)
2005(5901)
作者
(24840)
(20867)
(20639)
(19709)
(13343)
(10224)
(9354)
(8060)
(7998)
(7850)
(7408)
(7305)
(6956)
(6840)
(6835)
(6321)
(6298)
(6233)
(6209)
(6175)
(5529)
(5374)
(5345)
(4864)
(4729)
(4723)
(4721)
(4677)
(4449)
(4437)
学科
(25131)
经济(25094)
管理(18843)
(17039)
(14363)
企业(14363)
方法(10487)
(10225)
数学(8265)
(7996)
数学方法(7965)
中国(6469)
(6421)
理论(6179)
(6071)
业经(5967)
农业(5185)
(5014)
银行(4979)
(4857)
(4777)
金融(4775)
(4723)
(4581)
(4495)
贸易(4492)
(4403)
(4346)
(4139)
教育(3983)
机构
大学(112058)
学院(109877)
研究(43261)
(34928)
管理(34467)
经济(33962)
中国(33424)
科学(31844)
理学(28770)
理学院(28263)
管理学(27194)
管理学院(27003)
(26912)
(25851)
(25348)
研究所(23264)
业大(20687)
农业(20356)
中心(19031)
(18949)
(17525)
北京(17388)
(16711)
师范(16490)
(16151)
(15404)
(14773)
技术(13628)
财经(13626)
师范大学(13343)
基金
项目(70696)
科学(52740)
基金(49352)
(46504)
研究(46321)
国家(46113)
科学基金(36507)
(27274)
自然(26350)
自然科(25703)
自然科学(25688)
社会(25633)
基金项目(25500)
自然科学基金(25203)
(24162)
社会科(24013)
社会科学(24003)
教育(21629)
资助(21369)
编号(18578)
重点(16929)
成果(16718)
计划(15228)
(14631)
(14260)
科技(14254)
科研(14024)
课题(13823)
(13478)
创新(12764)
期刊
(45118)
经济(45118)
研究(31102)
学报(27334)
中国(25087)
(24125)
科学(23451)
大学(19773)
学学(18716)
农业(15942)
教育(15304)
(14428)
管理(14016)
(10268)
金融(10268)
技术(9487)
(8664)
林业(8444)
业大(8116)
(7935)
财经(7217)
业经(6811)
资源(6525)
图书(6410)
(6218)
农业大学(6042)
经济研究(5787)
科技(5745)
问题(5700)
(5170)
共检索到176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教君  姜凤歧  曾其蕴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合理经营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林带木材生物学特性研究入手,针对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不同品种、不同立地、不同行位和不同年龄木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木纤维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品种和年龄的影响,与林带特殊生境无显著相关;通过林带纤维长度频率分布和木纤维长度与年龄相关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模型,据此得出了林带木纤维长度相对稳定的年龄;该年龄即为农田防护林带开始进入全面有效防护农田状态时的年龄,此时林带所达到的树高可作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成林高。由此为农田防护林带的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木材生物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修武  王豁然  方玉霖  王维辉  
在福建省长泰县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共45个种源232株5年生桉树试材,进行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桉树种间和种源间均有一定差异;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的基本密度变幅分别为“0.407~0.462、0.427~0.475、0.498~0.541和0.471~0.558g/cm~3;纤维长度变幅分别为799.3~904.5、859.0~937.8、841.4~924.8和847.9~945.5μm。尾叶桉具有最快的生长速度、最大的木材基本密度和较大的纤维长度。种源间,巨桉种源(昆士兰)14431、(巴西)14860、(南非)13365;柳桉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开彬  牛品  王博  林艳  何紫迪  黄少伟  
为了找到一种能快捷测定子代试验林材性(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的方法,运用实测的具有正态性的火炬松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以及近红外光谱建立预测模型.应用Umscrambler软件,通过比较不同光谱处理方法,选出一阶导数、平滑算法、归一化法相结合的方法为最佳近红外光谱处理方法.并用偏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分析建立校正模型,木材基本密度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70 0;木材纤维长度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66 4.采用外部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出木材基本密度校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偏差为0.033 g·cm~(-3),木材纤维长度校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偏差为0.216 mm,表明建立的模型效果准确可靠.用建立的模型预测火炬松子代测定林的264个样本,测得的数据呈正态分布,表明近红外预测模型可应用于林木遗传测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笑梅  许明坤  黄东森  
15个欧美杨无性系木材纤维长度的株内变异模式大致相似,但各无性系间以至无性系内株间仍有差异。纤维长度变异模式的数字特征在无性系间有显著差异,表明纤维长度在无性系间选择有潜力,选择不仅可在纤维长度的平均水平上,而且也可在变异模式上进行。用聚类方法,将15个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径向变异模式分为3组,并可用数学公式Y=C1+C2×X2+C3exp(-C4×X1)表达。不同无性系系变异曲线虽有交叉,但年-年相关显著,木材纤维长度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唐洁  李永进  汤玉喜  黎蕾  
【目的】分析杨树Populus无性系间纤维性状差异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杨树无性系优质材定向培育与选择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和指导。【方法】选择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7个杨树无性系XL-80、XL-86、XL-83、XL-58、XL-75、ZH-17、I-69(对照)为材料,对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及纤维素质量分数、单株纤维素等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价了各无性系纤维性状指标。【结果】7个杨树无性系木材纤维长为0.95~1.12 mm,均达到了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中级纤维长(0.91~1.60 mm)的标准;纤维长宽比为49.09~54.62,超出造纸所需纤维长宽比(30)的63.67%~82.00%;纤维素质量分数为53.06%~59.66%,均超出造纸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基本要求(40%)。纤维宽与树高、胸径及生物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纤维长、纤维长宽比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与胸径、树高及生物量均呈负相关,且均不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选出5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分别为XL-80、XL-58、XL-86、ZH-17、XL-83。【结论】筛选的5个优良无性系综合了各性状的优良特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物尽其用,达到杨树无性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为杨树多目标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表6参2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雒翠梅  王旭洁  母军  漆楚生  
【目的】高温热处理可使木材半纤维素部分降解,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使用外源酸可降低木材半纤维素热降解温度,因此有必要明确其热降解规律。【方法】采用碱法分离的方式提取出杨木和杉木的半纤维素,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法(TGA)研究引入外源酸条件下(0.1和0.3 mol/L的AlCl_3和H_3PO_4)半纤维素的热降解规律。【结果】碱法分离出的木材半纤维素,其红外谱图符合阔叶材及针叶材半纤维素的基本特征。经AlCl_3和H_3PO_4处理后,相比未处理的半纤维素,羟基峰发生红移,且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显著降低。热重(TG)分析显示:两种外源酸预处理的木材半纤维素的起始降解温度(T_(5%))从200℃左右降低至95~150℃,且主要降解温度范围从200~300℃降低至100~150℃。在相同浓度下,AlCl3处理后半纤维素的T5%(150℃)大于H_3PO_4的(95℃)。当AlCl_3浓度增大时,半纤维素热分解速率加快,但T5%无明显变化。随H_3PO_4浓度增大时,半纤维素热分解速率和T5%均减小。相比未处理的杨木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199.68 kJ/mol)和杉木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231.12 kJ/mol),AlCl_3和H_3PO_4处理后的热解活化能显著降低。在相同0.3 mol/L的条件下,AlCl_3处理后杉木半纤维素的平均活化能(112.31 kJ/mol)要低于H_3PO_4的(125.82 kJ/mol)。【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两种外源酸均可显著降低半纤维素的热降解温度。总体来讲,AlCl_3催化效果优于H_3PO_4,杉木半纤维素对H_3PO_4较为敏感。可根据针、阔叶材半纤维素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外源酸性介质作为催化剂,加速热解反应速率,从而为外源酸在木材低温热处理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湘渝  王瑞玲  佟永昌  黄东森  
对保定5年生杨树无性系测定林和7年生育种资源保存林10个杂交无性系木材密度,纤维长、宽度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杂种组合、个体间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均有很大变异。木材密度与速生特性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纤维长度与生长性状相关不显著。②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可以独立选择,从而选出密度较高,纤维较长和速生优质的杨树杂交新个体。③幼龄与中、成龄的木材密度相关显著,从而说明了在杨树材性育种中早期选择的可行性。研究证明,对华北地区来说,69杨为母本,欧亚黑杨及其种内杂种为父本是选育速生优质杨树新品种的优良组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尚娜娜  叶晓  黄丽霜  金贞福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热分析法探讨在热压过程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材加工剩余物蒸爆纤维木质素(SEBPL)结构变化规律,为确定热压工艺及研究无胶黏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①竹材加工剩余物蒸爆纤维木质素高于竹粉磨木木质素(MBL)。竹无胶纤维板木质素(SEBBL)低于SEBPL,表明部分低分子量的木质素在热压过程中形成木质素-木质素聚合物或木质素-多糖复合体(LCC)。②SEBPL保留了木质素芳香环的结构特征,但蒸爆过程中木质素侧链的酯键、醚键断裂,形成游离的酚羟基,使蒸爆纤维木质素游离酚羟基含量增加。③SEBBL分别在115℃和200℃附近有2个玻璃态转化的吸热峰。在2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雷  
为了更好地客观地阐明林带的空气动力学机理,提高林带边界层流数值模拟的精度。本研究以沿海水杉和杨树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木解析,利用胸径、树高和冠层半径等指标,构建了水杉、杨树林带的三维结构参数模型;利用林带的三维结构参数模型计算了水杉、杨树林带的空气动力学参数,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林带风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林带的防护效应特征;并且对林带的密度调控和复层林构建两种结构调控措施进行了模拟,探讨了不同措施对林带防护效应的影响,筛选合适的林带结构,以期为沿海防护林带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军  李春平  关文彬  张楠楠  汪西林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论述不同年龄小钻杨分枝和树冠结构分维特征。小钻杨侧枝在各方位上均匀分布,侧枝倾角在各角度级上正态分布。通过计盒维数法计算出林带小钻杨分枝的分形维度值为1·510~1·733。对小钻杨各器官生物量、胸径和树高用W=a(D21·3H)b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利用双数量法计算得到的树冠分数维度值为2·065~2·765;在应用双数量法中,用枝生物量代替叶生物量,计算得小钻杨无叶期树冠分数维度值为2·003~2·464。探讨了不同树冠体积和叶生物量下的树冠分数维度值的变化,在小的叶生物量等级时,分数维度值随着叶生物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达到一定叶生物量后,叶生物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京亚  徐斌  米沛  
【目的】对杨树根材的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杨树根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年采自合肥大圩的12年生意杨无性系I-69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 cv."Lux")的根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制作根材切片,观测其纤维宽度、纤维壁厚及细胞腔径,采用冰醋酸与双氧水混合溶液离析法测定根材纤维长度,参照GB/T 2677.(2-10)-1993规定的造纸原料成分测定系列方法分析根材的化学成分。【结果】I-69杨根材纤维平均长度为1 068.37μm,平均长宽比为37.56,平均壁腔比为0.73;I-69杨根材综纤维素平均含量为83.96%,酸不溶木质素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克胜  卞学瑜  李淑梅  佟永昌  韩一凡  
以较抗天牛的I-69杨为母本,以I-63杨、欧洲黑杨和晚花杨272为父本,于1983年春进行人工控制授粉,组合编号分别为34、32和37。经苗期选择选出优良单株营造比较林,经5年生无性系比较林和9年生无性系比较林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和选择指数,选出速生、抗虫和材质较好的纤维材无性系34-301和34-286。这两个新选出的无性系(34-301和34-286),在9年生时与对照I-69杨相比材积分别提高24.9%和16.6%,抗虫性明显提高(单株幼虫数分别为0.4和0.5,而I-69杨为5.38);与34-314相比材积分别提高16.7%和8.9%。化学物质测定表明,抗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席佳  赵荣军  费本华  吕建雄  
概述了国内杨树培育,木材解剖、化学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杨树杂交育种、定向培育、木材性质与加工利用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并对杨树木材研究及加工利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杨树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鲁民  
After 20 years of systematic studies,15 subfamilies,38 genus and 104 species of braconid wasp in Hunan province are recorded.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on both male and femal genitalia of Aridelus hunanensis You,Xiong et Zhou and Aridelus rutilipes Papp,and on both male genitalia of Streblocera f...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磊  罗永康  沈慧星  孙云云  
通过对鲫肌原纤维蛋白加热过程中浊度、粘度、Ca2+-ATPase活性以及总巯基含量的测定,结合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鲫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鲫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浊度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36℃、42℃和48℃条件下变化显著;粘度在20~47℃期间下降,在35℃和47℃出现显著的变化。Ca2+-ATPase活性28~40℃间显著下降,并且在36℃条件下变化显著。总巯基含量结合SDS-PAGE电泳显示,当溶液温度在40℃以上时,蛋白质分子间通过二硫键产生了肌球蛋白重链聚合物以及其它大分子物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