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
2023(961)
2022(927)
2021(884)
2020(823)
2019(1583)
2018(1496)
2017(2406)
2016(1585)
2015(1929)
2014(1844)
2013(1862)
2012(1717)
2011(1479)
2010(1576)
2009(1372)
2008(1482)
2007(1213)
2006(985)
2005(906)
作者
(6776)
(5721)
(5687)
(5409)
(3637)
(2887)
(2593)
(2309)
(2180)
(2139)
(1998)
(1982)
(1910)
(1894)
(1852)
(1845)
(1782)
(1740)
(1667)
(1640)
(1632)
(1625)
(1531)
(1442)
(1330)
(1325)
(1322)
(1282)
(1254)
(1254)
学科
(4145)
(4023)
企业(4023)
管理(3751)
(3361)
经济(3357)
(2145)
技术(1963)
(1869)
方法(1841)
(1712)
虫害(1549)
病虫(1463)
病虫害(1463)
技术管理(1417)
数学(1404)
数学方法(1355)
理论(1347)
教学(1177)
(1144)
及其(1082)
业经(1056)
防治(1020)
(1019)
中国(1008)
(927)
教育(845)
(790)
(782)
学法(762)
机构
学院(23542)
大学(23205)
研究(10408)
(9578)
科学(9255)
农业(7648)
业大(7289)
(6905)
研究所(6576)
管理(6548)
中国(6082)
理学(5756)
理学院(5643)
(5560)
(5420)
管理学(5376)
管理学院(5354)
(5277)
经济(5179)
(5054)
农业大学(4998)
实验(4778)
技术(4615)
实验室(4595)
重点(4346)
(4212)
中心(4037)
(4016)
(3945)
科学院(3677)
基金
项目(19126)
科学(13747)
(12952)
国家(12854)
基金(12668)
研究(10441)
科学基金(9800)
(8899)
自然(8035)
自然科(7853)
自然科学(7845)
自然科学基金(7702)
(7395)
基金项目(6719)
科技(5822)
计划(5427)
教育(5231)
资助(5157)
社会(4938)
重点(4765)
社会科(4616)
社会科学(4616)
(4437)
(4356)
专项(4255)
创新(4176)
科研(4044)
(3957)
(3898)
技术(3635)
期刊
学报(10160)
(8697)
科学(7383)
大学(6914)
学学(6775)
中国(6357)
农业(5793)
(5562)
经济(5562)
研究(4729)
教育(3726)
林业(3648)
业大(3627)
(3128)
农业大学(2787)
管理(2661)
科技(2596)
(2337)
技术(2105)
自然(1976)
自然科(1873)
自然科学(1873)
中国农业(1835)
(1828)
科技大(1679)
科技大学(1679)
农林(1645)
(1645)
(1624)
职业(1225)
共检索到33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自湘  汪太振  郝宏  康中信  姜永凡  
杨树抗烂皮病与早春抗冰冻能力杨自湘,汪太振,郝宏,康中信,姜永凡关键词杨树,烂皮病,电解质渗出率杨树烂皮病病原真菌金黄壳囊孢(CytosporachrysospermaPars.Fr。)属弱寄生病菌型,它的侵入、扩展都受条件制约。一些研究表明[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阎恩荣  王良衍  李修鹏  
如何选择恰当的目标树种,营造具有抗风和抗寒能力的防护林一直是沿海山区造林实践面临的难题之一。以浙江天童盘山台风和冰冻雨雪灾后受损的柳杉林为改造对象,依据林木功能性状,筛选出抗机械受损和抗寒能力优良的树种作为目标功能种,通过补植,在坡面和坡谷立地上营建抗风雪冰冻防护林,并分析7年后目标功能种的生长和林分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小叶青冈、赤皮青冈、细叶青冈和木荷等树种抵抗风雪冰冻灾害能力较高。目标功能种在改造群落形成树高5~6 m、盖度达15%以上的乔木亚层;灌木层高度达到2~4 m,盖度达70%。综合重要值在乔木层达50%以上,在灌木层达70%以上。坡面乔木层蓄积量比对照增长51.8%,坡谷乔木层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英  柴守权  周玉江  赵俊  
对辽宁省1997-2010年倒春寒分为轻度、中度偏轻、中度和重度等4级,并对不同等级倒春寒与辽宁省杨树烂皮病Valsa sordida发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倒春寒与杨树烂皮病年发生总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中、重度发病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轻度病害所占比率呈负相关(P<0.01),与中、重度病害所占比率呈正相关(P<0.01)。倒春寒发生越严重的年份,相应的杨树烂皮病发病面积越大。倒春寒发生程度越重,中、重度病害发生的面积和比率增加越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际友  王旭军  廖德志  程勇  侯伯鑫  何才生  
2008年3月,对湖南郴州城市森林树种及其配置模式和不同密度林分受雪压灾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就城市森林树种而言,不同生长表现的同一树种抗压性不同,生长旺盛的单株抗压性强;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抗压性强,乡土树种比外来树种抗性强。就城市森林树种配置模式而言,群植模式比孤植模式抗性强,混交林模式比纯林模式抗性强。就城市森林不同密度林分而言,低密度林分(郁闭度小)比高密度林分(郁闭度大)抗性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池玉杰  邹莉  赵科研  
Replica platings among 9 species bacteria isolating from the stems, branches and leaves of poplar infected by INA bacterial canker were made.They are the pathogen Pantoea agglomerans , 7 species of Bacillus , and Pseudomonas syringa .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oplar inhabiti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楚  王政权  
分析了冰冻胁迫下外源水杨酸 (SA ,5mmol·L- 1 和 10mmol·L- 1 )对水曲柳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的影响。SOD活性受到SA抑制 ,且随外源SA的浓度增加而下降 ,导致超氧自由基上升。SA也能抑制CAT和APX活性 ,CAT活性随SA浓度增加而降低 ,APX活性也有这种趋势。尽管SA提高了POD活性 ,但由于CAT和APX活性受到抑制 ,H2 O2 含量上升。GR活性也受到SA抑制 ,呈现随SA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经 5mmol·L- 1 SA处理的叶片内MDA含量下降 ,平均比对照低 35 19% ,表明低浓度SA能降低冰冻引起的伤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宋金柱  
该文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min后,50%浓度下抑菌作用可高达100%.在pH为3~9范围内该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变化不大,说明pH变化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在对黄绿木霉菌发酵过程中,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即可达到有效的抑制杨树烂皮病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目的,而且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发酵3~4d的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中浓度最低,发酵时间过长与过短,均不利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经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病原菌菌丝体发生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郝继明  
南方数省大规模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反思我国当前的抗灾救灾制度。抗灾救灾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进行规范和指导,才能使抗灾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而且地广人多,灾害的影响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当前的抗灾救灾制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完善我国抗灾救灾制度的主要着力点有:构建多元化主体的抗灾救灾体系;加强抗灾救灾的法制化建设;提高抗灾救灾制度建设的科学化程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抗灾救灾的重点转向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岳朝阳  刘爱华  张新平  马沛沛  焦淑萍  
随着杨树Populus spp.育种工作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品种和无性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性,采用相对抗病指数针对57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对叶锈病Melampsora rostrupii抗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7个树种、品种(无性系)对杨树叶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发病率为0~100%,病情指数为0~82.1,相对抗性指数为0~100;18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总数的31.58%;6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中抗,占供试总数的10.53%;15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低抗,占供试总数的26.32%;10个中度感病种、品种(无性系),占供试总数的1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越渠  刘庆珍  李立梅  张杨  韩姣  张永安  
【目的】以生物防治防控杨树溃疡病发生与危害为目标,筛选能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拮抗菌株,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因子。【方法】从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山保护站林下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链霉菌,编号为HS1。采用多重筛选法确定菌株HS1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明确其分类地位,运用人工接种法测定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菌株HS1及其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达20.66 mm,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40.26 mm; 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菌株HS1与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同源性最高;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0.87%和71.74%。【结论】生防菌株HS1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杨树溃疡病,且对多种农林重要病害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曾大鹏  张祝山  邢亚杰  
用田间感病、中度感病和抗病的10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在培养皿中将杨树灰斑病病菌接种在小叶上。结果表明:这些无性系对接种的病菌是敏感的;无性系间在抗病性上差异较大,并且感病程度与田间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田间抗病的1、2和3号组培苗经接种后均未发病,病菌菌丝也未侵入组织内部;中度感病的5、6号组培苗接种后出现少量黄褐色斑点;而重度感病的7、8、9和10号组培苗接种点产生了褐色坏死斑,幼苗枯黄。但也有例外,4号虽然在大田中度感病,组培苗接种后却未发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建玲  项蔚华  沈瑞祥  
用100、500、1000ppm-浓度的5406细胞分裂素和稀土分别诱导群众杨的离体枝条,3d后进行接种。实验证明,用“5406”发病率降低了63.3%~70%,病情指数降低了51.5~65.2;用稀土发病率降低了60%~70%,病情指数降低了29.1~73.9。接种后的群众杨皮部SOD活性在72~96h内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呼吸强度48h达到最大值,96h明显减弱,并基本稳定。发病后,皮部总蛋白含量增加1.7~4.4倍(对照总蛋白含量仅增加0.9倍),增加的量随诱导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克祥  刘晓光  郭润芳  淮稳霞  张敏  
应用哈茨木霉 (Trichodemaharzianum )T88菌株和深绿木霉 (T .atroviride)T95菌株分别与杨树烂皮病菌 (Cytosporachrysosperma)和杨树水泡溃疡病菌 (Dothiorellagregaria)进行了平皿对峙培养和载片对峙培养 ;并研究了两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菌落的影响和其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 ;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两种木霉菌的重寄生现象。结果表明 :对峙培养中木霉菌T88和T95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木霉菌均能产生挥发性代谢物质并不同程度地抑制病菌菌落的生长 ,在密闭条件下T95的抑制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大鹏  晁龙军  孙福在  赵廷昌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杨树上普遍存在着冰核活性(INA)细菌,经测定它们能在-4℃~-6℃温度下产生冰核活性。它们分属于3个属5个种或变种,即:菠萝泛生氏菌(PantoeaananasSerano1928)、噬夏孢子欧文氏菌(Erwiniauredovora(Ponetal.)Dye1963)、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VanHal1902)、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Bryan)Dye1978)和丁香假单胞菌未定变种(P.syringaepvs.)。自然条件下INA细菌增加了杨树的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向玉英  朱湘渝  侯艳  
经10年在华北各省市田间试验和室内抗病测试证明:中林-115、中林-379、中林-34是抗干部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和叶部黑斑病(Marssonina brunnea)的杨树新品种,比北京杨、Ⅰ-214等有显著的抗病力,比群众杨降低溃疡病发病率80%~100%,比加杨、Ⅰ-214和P15A降低黑斑病发病率80%以上,并对杨树的其它病虫如天牛等,也有较强的抗性。它们也是华北地区速生、优质、繁殖易、成活高、适应性强的杨树良种,现正在大量推广使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