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3)
2023(2724)
2022(2197)
2021(1793)
2020(1449)
2019(3331)
2018(3228)
2017(5877)
2016(3843)
2015(4232)
2014(4336)
2013(4561)
2012(4580)
2011(4145)
2010(4016)
2009(3137)
2008(3163)
2007(2939)
2006(2637)
2005(2234)
作者
(15369)
(12947)
(12857)
(12258)
(8268)
(6478)
(5580)
(5065)
(5000)
(4762)
(4761)
(4476)
(4452)
(4445)
(4419)
(4186)
(4019)
(3955)
(3869)
(3820)
(3580)
(3406)
(3328)
(2952)
(2923)
(2898)
(2888)
(2880)
(2859)
(2840)
学科
(11853)
经济(11840)
(9435)
管理(9117)
环境(8710)
(5393)
方法(4814)
生态(4613)
数学(4234)
数学方法(4135)
(3745)
(3714)
(3676)
企业(3676)
(3638)
森林(3638)
(3592)
资源(3563)
规划(3305)
环境规划(3250)
(3139)
经济学(2606)
(2512)
地方(2463)
中国(2435)
(2357)
植物(2280)
(2205)
农业(2185)
生态学(2130)
机构
大学(57343)
学院(56472)
研究(27075)
科学(22015)
(20773)
(18437)
中国(18214)
经济(18066)
业大(17213)
(16774)
管理(16230)
农业(16129)
研究所(15991)
(14484)
理学(13622)
理学院(13428)
管理学(12984)
管理学院(12923)
林业(11506)
(11342)
(11207)
中心(11150)
(11109)
实验(10754)
农业大学(10586)
实验室(10221)
北京(9781)
重点(9781)
研究院(9428)
(9338)
基金
项目(45016)
科学(31373)
(31288)
国家(31134)
基金(29983)
研究(25144)
科学基金(22644)
(18664)
自然(17698)
自然科(17133)
自然科学(17125)
自然科学基金(16793)
(16629)
基金项目(15865)
科技(13346)
资助(13283)
社会(12808)
计划(12523)
社会科(12064)
社会科学(12062)
重点(11394)
(10445)
教育(10408)
专项(10002)
科研(9953)
(8736)
(8512)
(8505)
创新(8224)
(8150)
期刊
学报(21964)
(18706)
经济(18706)
(17381)
科学(16516)
大学(15189)
学学(14914)
研究(12771)
林业(11712)
农业(11393)
中国(9506)
业大(7211)
(6887)
科技(5126)
(4691)
农业大学(4644)
(4609)
管理(4482)
科技大(4126)
科技大学(4126)
自然(4012)
(3859)
金融(3859)
(3699)
教育(3646)
业经(3614)
技术(3377)
资源(3332)
农林(3299)
(3299)
共检索到82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会  吴丽娟  张友焱  党宏忠  武晓莉  周泽福  刘志仁  张猛  
杨树具有易繁殖、生长快、成林早、轮伐期短、木材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和防护功能强等优点,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营林树种。目前,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达到742 hm2,占整个人工林面积的13%[1]。初期杨树成活率、保存率高,绿化效果好,但中后期林分抗逆性降低、自然枯死率增加,因此,需要对杨树林进行适时更新以达到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目的。我国杨树更新造林的常用方法是植苗造林更新,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一  蒋丽娟  
对5种不同无性系光皮树实生苗、嫁接苗的生长量,根皮率与枝皮率及叶片解剖结构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实生苗的形态结构与嫁接苗的形态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生苗与嫁接苗的株高和地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嫁接苗的根皮率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无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虎  李凤日  孙美欧  贾炜玮  
利用设置在松嫩平原典型地区的6块杨树人工林样地和36株人工杨树解析木数据,建立了人工杨树相容性生物量方程,实测并分析了杨树人工林各个组成部分含碳率,估算并分析了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量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特征。结果表明:胸径和年龄是影响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人工杨树各器官含碳率介于0.442 7~0.484 8之间。林下各层含碳率差异显著,枯枝层介于0.456 8~0.471 1之间,枯叶层介于0.368 3~0.445 4之间,半分解层介于0.418 4~0.460 0之间,草本层介于0.350 6~0.372 9之间。14~28年生人工杨树生物量和碳储量都随着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司婧  贾黎明  韦艳葵  邢长山  刘诗琦  郭正兴  
研究了北京潮白河沿河沙地6年生I-214杨树速生丰产林地下滴灌(SDI)和常规灌溉(NI)条件下的林地碳储量,同时对10年生中林46杨树地下滴灌速生丰产示范林碳汇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与常规灌溉相比,地下滴灌能大大增加林地碳储量。2002年(栽植第6年),SDI区乔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25.81、3.53和42.00t/hm2,是NI区的1.27、2.02和1.32倍;SDI区的林地总碳储量76.50t/hm2,比NI区49.61t/hm2增加了54.2%;年净碳增量9.49t/(hm2·a),是NI区5.01t/(hm2·a)的近2倍。2)2010年(栽植第10年),地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志娟  白彦锋  孙睿  彭阳  姜春前  汪思龙  
[目的]为了探讨恢复模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方法]利用定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皆伐后2种恢复模式(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20年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自然恢复植被层碳储量明显大于人工恢复,自然恢复的乔木层碳储量比人工恢复的高22.56%。自然恢复的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的分配比为干﹥枝﹥根﹥叶﹥皮,而人工恢复为干﹥根﹥枝﹥皮﹥叶。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所占比例非常小,自然恢复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人工恢复的3.99、5.94、1.14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婷婷  钟秋平  丁少净  晏巢  袁雅琪  金苏蓉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制作石蜡切片以及光学显微观察系统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及嫁接苗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GGR6、IBA、芸苔素内酯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形成、砧木和穗条愈伤组织的连接与延伸,进而加快嫁接苗的愈合过程,各处理愈伤比例均值较对照的增幅为28.01%,且比对照至少提前15 d完成愈合;GGR6、IBA、芸苔素内酯的不同浓度及不同施用方法浸基质、蘸根、喷叶对愈伤比例的形成以及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促进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的最佳处理方式为:0.03 g·L-1GGR6、0.2 g·L-1IBA及0.14~0.28 m L·L-1芸苔素内酯混合液500 m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诗琦  贾黎明  杨军  辛建华  
利用Landsat TM5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我国鲁西黄泛平原典型地区菏泽市的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单木生物量模型lnB=2.486lnD-2.415(R2=0.879,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东果  高俊燕  李进学  彭满秀  孙友方  朱春华  郭俊  岳建强  
以枳壳做砧木,采用切接芽接(BCR)、切接枝接(SCR)、腹接芽接(SB)、腹接枝接(SS)4种嫁接方式,对柠檬嫁接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对柠檬苗成活率及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以切接芽接嫁接为最好,成活率高,萌发生长速度较快;总体上表现为切接芽接的效果优于切接枝接,腹接芽接与腹接枝接次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鸣放  杨琳  殷炜达  雷庆国  谭希斌  张艳会  李志伟  
本文结合多学科研究提出了碳储量解析法,对北方人工造林主要树种碳储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从现有人工造林树种中筛选碳汇造林树种并确定森林经营周期。结果表明:1)油松、刺槐和杨树数量成熟龄分别为67、40和30年。2)油松和刺槐木材密度初期呈缓慢增加趋势,到35年时均达到最大。35年后,油松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刺槐一直下降;杨树木材密度在4年以前增速较快,4~18年处于缓慢上升趋势,18~28年处于下降趋势。3)油松碳含量最大值在20年,达60.52%,最小值在40年,为46.14%,波动较大;刺槐碳含量最大值在5年,为56.96%,最小值在25年,为42.58%,波动较大,但25年后趋于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国强  王安亭  王国周  翟晓巧  郑建伟  
研究了接干和施肥对苗高为 3.0、3.5、4 .0、4 .5、5.0m初植的 3年生和 4年生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3.0、3.5m苗的 3年生泡桐幼树的高生长 ;2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4 .5m的 4年生泡桐的高生长 ,并且苗高为 4 .0、4 .5、5.0m的 4年生泡桐幼树的高和胸径生长量都明显比 3.0m和 3.5m苗的大 ;施肥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4 .5、5.0m的 1次接干泡桐幼树的高生长。 2次接干处理后 ,对高为 4 .0m的苗培育高干良材 (主干达 6.0m以上 )有一定的保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国栋  辜云杰  和献锋  李恒  唐平  罗建勋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嫁接30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荷   贾瑞瑞   付钰   祝艳艳   王良桂   杨秀莲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砧穗组合间生理指标的差异,为楸树嫁接砧穗组合的选择及亲和性、生长状况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林1号’、‘洛楸’、‘苏楸1号’为接穗,梓树、滇楸为砧木进行嫁接,测定各嫁接组合的成活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对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综合评价各嫁接组合。【结果】1)在6个砧穗组合中,滇楸/‘南林1号’的成活率最高,为76.91%,滇楸/‘苏楸1号’的成活率最低,为32.05%。2)各嫁接组合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总体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嫁接5个月后达到最大值,而内源激素含量总体在嫁接4个月后达到最大值。3)在整个测量期,除以‘苏楸1号’为接穗的嫁接组合外,滇砧嫁接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脱落酸(ABA)含量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大于梓砧嫁接组合。4) 6个砧穗组合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滇楸/‘南林1号’>梓树/‘南林1号’>梓树/‘苏楸1号’>滇楸/‘洛楸’>梓树/‘洛楸’>滇楸/‘苏楸1号’。【结论】滇楸适合作为‘南林1号’和‘洛楸’的砧木,梓树适合作为‘苏楸1号’的砧木。在6个砧穗组合中,滇楸/‘南林1号’综合表现最佳,滇楸/‘苏楸1号‘综合表现最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生长素(IAA)含量、脱落酸(ABA)含量可以作为反映楸树嫁接植株亲和性和生长状况的主要生理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茜  鲍欣蕾  邓群仙  王羊  李雷  林立金  
在镉(5 mg/kg)污染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混种农田生态型和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嫁接后代对酸枣幼苗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种酸枣幼苗相比,混种降低了酸枣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混种少花龙葵农田本砧嫁接后代的酸枣幼苗生物量降幅最小,根系生物量降低了25.51%,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幅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20.65%,SOD活性降低了20.59%,POD活性降低了35.91%,CAT活性降低了28.16%;混种还降低了酸枣幼苗镉含量、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混种农田本砧的表现最佳,显著降低了酸枣幼苗根系镉含量和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了29.60%和16.25%;混种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农田本砧与农田未嫁接相比,根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5.84%、49.23%,镉含量分别提高了31.68%、45.27%,镉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9.77%、72.18%。农田本砧显著降低了酸枣幼苗根系镉含量、地上部镉含量和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嫁接提高了少花龙葵对镉的富集能力,少花龙葵本砧嫁接后代富镉能力更强。在镉污染条件下,少花龙葵嫁接后代与酸枣幼苗混种,对酸枣镉污染的修复有明显作用,其中混种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本砧嫁接后代的效果更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茜  鲍欣蕾  邓群仙  王羊  李雷  林立金  
在镉(5 mg/kg)污染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混种农田生态型和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嫁接后代对酸枣幼苗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种酸枣幼苗相比,混种降低了酸枣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混种少花龙葵农田本砧嫁接后代的酸枣幼苗生物量降幅最小,根系生物量降低了25.51%,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幅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20.65%,SOD活性降低了20.59%,POD活性降低了35.91%,CAT活性降低了28.16%;混种还降低了酸枣幼苗镉含量、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混种农田本砧的表现最佳,显著降低了酸枣幼苗根系镉含量和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了29.60%和16.25%;混种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农田本砧与农田未嫁接相比,根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5.84%、49.23%,镉含量分别提高了31.68%、45.27%,镉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9.77%、72.18%。农田本砧显著降低了酸枣幼苗根系镉含量、地上部镉含量和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嫁接提高了少花龙葵对镉的富集能力,少花龙葵本砧嫁接后代富镉能力更强。在镉污染条件下,少花龙葵嫁接后代与酸枣幼苗混种,对酸枣镉污染的修复有明显作用,其中混种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本砧嫁接后代的效果更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乐  杨水平  姚小华  王开良  洪友君  王毅  
The growth dynamics of root system and aboveground of the grafted seedlings of different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rs are studied by skeleton method and root scanning.The results of 8-months' observation on grafted seedlings of 5 C.oleifera cultivar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aerial parts and root 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