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2)
- 2023(9365)
- 2022(7871)
- 2021(7198)
- 2020(6079)
- 2019(13242)
- 2018(12660)
- 2017(24021)
- 2016(13460)
- 2015(14566)
- 2014(13987)
- 2013(13728)
- 2012(12968)
- 2011(11616)
- 2010(11364)
- 2009(10208)
- 2008(10250)
- 2007(9052)
- 2006(7739)
- 2005(6967)
- 学科
- 济(47605)
- 经济(47540)
- 业(35509)
- 管理(35363)
- 企(27628)
- 企业(27628)
- 方法(23113)
- 数学(20600)
- 数学方法(20340)
- 学(14913)
- 农(14357)
- 财(13839)
- 中国(12590)
- 贸(10874)
- 贸易(10873)
- 业经(10796)
- 易(10614)
- 制(10043)
- 农业(9612)
- 务(8632)
- 技术(8625)
- 财务(8623)
- 财务管理(8603)
- 企业财务(8301)
- 银(8272)
- 银行(8198)
- 融(7856)
- 金融(7852)
- 行(7806)
- 地方(7531)
- 机构
- 大学(193717)
- 学院(191630)
- 研究(75554)
- 济(73767)
- 经济(72299)
- 管理(67328)
- 理学(59304)
- 理学院(58527)
- 管理学(57095)
- 管理学院(56797)
- 科学(53815)
- 中国(53672)
- 农(53653)
- 农业(43296)
- 所(42733)
- 京(42164)
- 业大(41661)
- 研究所(39964)
- 中心(32738)
- 财(32055)
- 江(28653)
- 农业大学(28059)
- 院(27870)
- 省(26411)
- 财经(26234)
- 北京(26019)
- 科学院(24298)
- 室(24235)
- 经(24220)
- 业(23568)
- 基金
- 项目(142636)
- 科学(109462)
- 基金(104526)
- 家(99341)
- 国家(98555)
- 研究(89139)
- 科学基金(80293)
- 自然(57712)
- 自然科(56423)
- 自然科学(56397)
- 社会(55964)
- 省(55719)
- 自然科学基金(55463)
- 基金项目(55223)
- 社会科(53042)
- 社会科学(53025)
- 划(49027)
- 资助(43116)
- 教育(40162)
- 重点(33513)
- 计划(32248)
- 编号(31413)
- 部(30460)
- 发(29916)
- 创(29740)
- 科技(29634)
- 科研(29404)
- 创新(28005)
- 业(27458)
- 专项(24832)
共检索到272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海波 郭丽 张真 孔祥波 张苏芳 刘福
【目的】研究杨树人工林种间混交对自身生长性状和对食叶害虫抗性的影响,探索杨树人工林优质、高抗、高效的栽培方式,为丰富和提升人工林经济和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黑龙江选取3年生银中杨、小黑杨-14、小黑杨、迎春5号杨,以每种(品种)单独栽植及4种(品种)混合栽植进行造林,建立5个处理、4个重复区组共2 880株、占地18 150 m2的样地。2016―2019年连续4年抽样调查不同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2017―2019年随机抽取不同栽植方式中各树种(品种) 40棵样树,剪取4个方向、长度40 cm的枝条,将受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归为4类,按1/4、1/2、3/4、1这4个参数计算受害率。【结果】2016―2019年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栽植方式影响。其中银中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增加(P<0.05),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减小(P小黑杨>小黑杨-14>迎春5号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介于4个纯林树种(品种)之间,连续3年银中杨纯林与混交林叶片受害率相对稳定;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2017、2018年的混交林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杨树混交种间(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栽植方式的影响,银中杨是4树种(品种)中的优势树种,迎春5号杨是相对弱势树种。混交林中杨树各树种(品种)间表现出加性效应,种间的生长竞争存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象。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混交林中的抗虫表现有差异。混交林叶片受害率连续3年相对稳定,与优势树种银中杨纯林相似,其他3种(品种)杨树叶片受害率变化较大,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最大。除银中杨外,混交林中各树种(品种)的叶片受害率低于纯林,表现出联合抗性的非加性效应。杨树人工林造林要加强树种或品种的多样化配置,最好是在优势树种(品种)间混种,这可以提升联合抗性,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率,提升林分质量和产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华 李玫 王沙生 汪涛
该文通过封闭循环系统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一年生杨树、刺槐及两者混植在全营养、缺氮、缺钾和缺磷条件下的生长和杨树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栽植第一个生长季节,缺氮培养的刺槐根瘤固氮主要用于本身,后期才开始影响杨树,杨槐混交能消除缺钾对刺槐的胁迫。两树种在磷素吸收方面未发现明显相互作用。
关键词:
杨树刺槐混交,光合特性,生物量,营养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秦锡祥 陈德钧 卢永农
摘叶模拟食叶害虫危害对杨树生长的影响高瑞桐,秦锡祥,陈德钧,卢永农关键词损失模拟,食叶害虫,杨树我国杨树害虫种类繁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有关专家曾作过杨树摘叶对生长影响的报道[1~3],对指导害虫的防治有一定作用,特别是超越补偿作用在农作物上被发现并...
关键词:
损失模拟,食叶害虫,杨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雅芳 王家妍 陈亮 魏国余 杨梅
【目的】分析不同混交模式桉树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桉树混交林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测定广西高峰林场4种类型18年生桉树林分(桉树×大叶栎混交林、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和桉树纯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等生长指标,分析其林下灌草层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和多样性特征。【结果】桉树×红锥混交林中桉树单株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高于桉树纯林,即桉树与红锥混交对桉树单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4种类型桉树人工林林分的蓄积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桉树×红锥混交林(373.733 m~(3)/hm~(2))、桉树×大叶栎混交林(366.042 m~(3)/hm~(2))、桉树纯林(339.86 m~(3)/hm~(2))和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249.041 m~(3)/hm~(2)),其中,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和桉树纯林的蓄积总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三者均极显著大于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P<0.01)。4种桉树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69科112属139种,其中,灌木层出现47科77属96种,草本层出现22科35属43种,草本植物的物种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小于灌木层,灌木层以大戟科、草本层以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桉树×红锥混交林林下植物种类较丰富,共出现植物58科82属95种。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和桉树纯林林下植物群落中等相似,桉树×大叶栎混交林与其他3种林分林下植物群落为中等不相似。桉树不同混交模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纯林>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桉树×大叶栎混交林。【结论】在桉树×红锥混交林中,桉树生长、林分蓄积、林下植被总数和多样性更具优势。桉树×红锥混交林可作为今后桉树混交林经营的参考模式。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邢海涛
人工近自然混交林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可持续经营方式,是针对当前人工林经营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理论,对结构单一的针叶纯林进行通过补植乡土阔叶树种,形成多林层、异龄、多树种混交的林分,实现发挥人工林的多功能效益。本研究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南亚热带马尾松针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分析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效果、近自然改造后马尾松混交林竞争强度、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树冠因子特征以及人工林优势树种生态位和种间关系,得出人工马尾松近自然混交林林分结构、生长动态以及种间关系等参数,设计2种适用于南亚热带人工林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益兴 彭兴民 张燕平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经3 a施肥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对印楝林分的生长和结实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1)施肥当年对林分生长未显明显肥效,施肥效应主要表现在施肥后第1年,到施肥后第2年肥效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生长性状对施肥配方反应的敏感性排序为:冠幅>株高>地径>胸径;以株高和冠幅生长为评价依据,第14处理(300 g氨肥+300 g磷肥+200 g钾肥)为最优施肥组合方案。(2)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间以及不同年份之间,印楝的结实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与P、K肥的组合配方对印楝结实量产生明显增益,其中第1处理(8 kg有机肥+200 g磷肥+200 g钾肥)为增加印楝结实产量的最佳施肥方案;各年份施...
关键词:
配方施肥 产量 生长性状 印楝人工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利用遥感技术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的立地因子与TM(thematic mapper)影像的关系,建立杨树林生长与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拟合立地因子——林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的防护林类型中,以可溶性总盐(X1)和pH值(X2)为影响林木高(H)生长的主导因子,回归方程为:H=8.431-119.699X1+1.617X2(P<0.01)。回归关系达到了显...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秘洪雷
近年来,农林业生产经营中盲目的水肥供应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发展滴灌栽培以及相应的水肥管理技术,可以在有效利用水分、养分资源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避免常规水肥管理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本研究以滴灌栽培的6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个施肥处理下(单株施N+P+K量分别为CK:0+0+0g,T1:72+12+36g,T2:108+18+54g,T3:144+24+72g,T4:180+30+90g,T5:216+36+108g,T6:25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卢永农 刘传银
啄木鸟在杨树人工林内对几种昆虫捕食作用的研究高瑞桐,卢永农,刘传银关键词啄木鸟,杨树人工林,昆虫,捕食作用啄木鸟(Picusspp.)是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国内外都作过一些报道[1~5],Medel(1984)用防虫围网法作过啄木鸟对桉天牛(Phor...
关键词:
啄木鸟,杨树人工林,昆虫,捕食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海燕 莫晓勇 梅嘉仪 刘丽婷
【目的】研究桉树人工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长状况、蓄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索适于桉树生长的最佳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省雷州半岛,选择尾巨桉(DH32-29)分别与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混交的试验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并在各样地四角以及中心设5个土壤采样点,采集表层0~20 cm的土壤,测定试验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含量。【结果】(1)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均可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促进作用大小表现为马占相思>团花>湿加松;4个林分间桉树胸径存在显著差异,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团花和马占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皆大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而湿加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均远小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3)各类型混交林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桉树湿加松混交林>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桉树团花混交林,混交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总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则以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最大,桉树团花混交林次之。(4)桉树与团花混交后,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林地有机质、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湿加松混交后,林地仅土壤pH和全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结论】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桉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最好,林分整体蓄积最大,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林分质量最好,林分结构最稳定。
关键词:
尾巨桉 混交林 林分生长 土壤养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志伟 栾生 郑波 张庆文 孔杰
为探究中华卤虫不同生长阶段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确定合适的选择时间和目标性状,2008年收集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3个两性生殖品系卤虫卵,SIN品系(山西运城解池盐湖)、YIM品系(内蒙古伊克昭盟)和ALXZ品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利用人工静水孵化技术进行孵化,每个品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单独养殖30d,每5天测定卤虫个体的全长(TL),并在第25日龄、第30日龄测定全长(TL)、体长(BL)、体宽(BDW)和体重(BW)性状值。中华卤虫3个品系6个生长阶段的各性状值测定数据显示,25d是卤虫生长的最高峰。不同生长阶段间全长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两个生长阶段间隔时间越长,相关系数越小。SIN、YIM...
关键词:
中华卤虫 生长性状 表型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白保勋 樊巍 卞新民 杨海青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on the growth of poplar plantation and research the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poplar trees for wastewater in Longhu Town of Zhengzhou during 2008 and 2009.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0,3,6,9,12,15 cm?week-1) were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巍 高喜荣 郭良 杨洪义 曲进社
本文报道了施肥4年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消长、水分物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含量,其最适处理(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比施肥前提高21%、60%和14%;而施肥对全P、速效P以及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影响不大;对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分析表明,施肥使土壤微生物总数比造林前提高了377%,从而提高土壤活性,促进林木生长。适当地施肥并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造成剧烈的影响。
关键词:
施肥,影响,土壤养分,土壤环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江泽慧 刘盛全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cv.Ⅰ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cv.Ⅰ63/51)和69杨(P.deltoidescv.Ⅰ69/55)]为对象,首次分别建立了长江滩地速生杨树纤维长度(FL),微纤丝角(FA)和木材密度(WD)随生长因子中的生长轮年龄(CA)和年轮宽度(RW)变化的模型,即:FL=765.07+119.77CA-6.15CA2-1506.97(1/RW)+365.18(CA/RW...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楚国忠 高瑞桐 刘传银 杨秀元 杜佃桓
1991年5~7月在山东省沂南县沂河林场杨树人工林内,定期枝条取样和收集虫粪分析昆虫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动。利用油毡巢箱,采用雏鸟扎颈法收集大山雀雏鸟食块230个。繁殖期大山雀以昆虫育维,5月份以柳紫闪蛱蝶的蛹和幼虫数量较多,每窝雏鸟平均消耗1377.6个食块,每公顷内真实消耗量为1294.9个食块。6月份的雏鸟食物以毒蛾和白杨透翅蛾成虫为主,窝平均消耗和每公顷内消耗量分别为1002.2个和310.8个食块。7月份的雏鸟食物种类较丰富,窝平均消耗为1383.3个食块,每公顷消耗量为864.7个食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