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
- 2023(1915)
- 2022(1684)
- 2021(1677)
- 2020(1495)
- 2019(3149)
- 2018(3136)
- 2017(5316)
- 2016(3558)
- 2015(4111)
- 2014(4152)
- 2013(4034)
- 2012(4110)
- 2011(3762)
- 2010(3949)
- 2009(3797)
- 2008(4035)
- 2007(3953)
- 2006(3524)
- 2005(3228)
- 学科
- 济(9915)
- 经济(9896)
- 管理(8279)
- 业(6798)
- 学(6465)
- 企(5991)
- 企业(5991)
- 方法(4152)
- 中国(3103)
- 数学(3089)
- 数学方法(2937)
- 农(2817)
- 理论(2787)
- 制(2687)
- 财(2596)
- 及其(2302)
- 教育(2251)
- 教学(2160)
- 业经(2019)
- 害(1942)
- 贸(1933)
- 贸易(1930)
- 体(1926)
- 和(1926)
- 生物(1876)
- 易(1870)
- 银(1838)
- 策(1811)
- 银行(1806)
- 虫(1715)
- 机构
- 大学(55925)
- 学院(54372)
- 研究(23147)
- 科学(19681)
- 农(19314)
- 中国(16341)
- 农业(15588)
- 所(14603)
- 业大(14165)
- 管理(13514)
- 研究所(13492)
- 京(13482)
- 济(13375)
- 经济(12844)
- 理学(11108)
- 理学院(10827)
- 省(10343)
- 农业大学(10300)
- 管理学(10203)
- 管理学院(10132)
- 中心(10110)
- 室(9866)
- 江(9857)
- 技术(9328)
- 实验(9107)
- 实验室(8725)
- 业(8475)
- 北京(8294)
- 院(8290)
- 重点(8187)
共检索到88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王媛 张星耀
为了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器中的定位与活性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机制,该文以抗性不同的毛白杨(高抗种)和北京杨(高感种)为研究材料接种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利用DAB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过氧化物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活性。通过分析酶活性区域的电子密度发现:无论抗病种还是感病种,接种后均发现细胞中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反应;抗病种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仅明显高于该种未接种的对照,也明显高于接种处理后的感病种,并且定位更广泛,在细胞壁、细胞间隙、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及质膜上均有大量定位;感病种酶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上,在质膜、局部核膜上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军 姜俊清 刘会香 贾秀贞 赵嘉平 王媛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菌 互作 病理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鸿有 袁文海 金爱武 任孝蓉
9年生檫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基本酶谱有A_1,A_2,B,C_1,C_2,C_36条酶带;以树冠中部的幼叶分析最好;在树冠阳面与阴面采样,酶谱无差别;在4月10日至5月15日期间采样酶谱分离无影响;不同种源、不同家系的酶谱基本无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聪 曹福祥 龙绛雪 董旭杰
研究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对木质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H5,温度34℃,装液量150mL,葡萄糖与蛋白胨质量浓度之比20∶1,Mn2+1.5mmol/L,ABTS0.5mmol/L,转速160r/min时,最高酶活力可达1042.76U/L.
关键词:
木质层孔菌 锰过氧化物酶 培养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玉龙 池玉杰 闫洪波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用4种不同的底物处理方式,对白腐菌偏肿栓菌在28℃下进行静止培养,得到不同时间内的培养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在470,420,310nm处对于2,6-二甲氧基苯酚(2,6-DMP)、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藜芦醇(VA)的氧化作用后光密度值的变化情况,作为其木质素降解酶系统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产生的依据。结果表明:偏肿栓菌可产生MnP(必须在Mn2+存在的条件下)和漆酶(不依赖于Mn2+),但不产生LiP;在培养液内添加底物木屑和2,6-DMP后可显著提高2种酶的分泌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健 刘振宇 吕全 梁军 严东辉 张星耀
以毛白杨和北京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信号分子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2O2)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毛白杨接种后SA与H2O2含量显著上升,72h时内源游离SA含量达到峰值(191.41μg·g-1FW),并伴随H2O2含量的增加和CAT酶活性的降低;而北京杨接种后内源游离SA含量变化不显著(峰值仅为7.83μg·g-1FW),不伴随CAT活性的下降,且H2O2含量与毛白杨相比达到峰值的时间早,峰值低(分别为737.52和306.99nmol·g-1FW),说明不同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体系中SA与H2O2差异显著;同时,克隆获得编码毛白杨水杨酸结合蛋白PtSABP和北京杨Pb...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菌 水杨酸 过氧化氢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董慧霞
一年生草本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体内的水杨酸甲基转移酶(salicyl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SAMT)基因能将植物侵染部位产生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转化为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部分MeSA挥发到空气中,在植物的未侵染部位通过水杨酸结合蛋白2(salicylic acid-binding protein 2,SABP2)再次转化为SA,这一过程在SA信号转导和植物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仕光 朱玮 岳红艳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病的北京杨和中抗的陕林4号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松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杨在细胞壁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生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菌 杨树 组织病理 超微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信 曹寿椿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L)Makino〕在南方夏季常受高温伤害,以致影响其周年均衡供应。因此,深入研究不结球白菜的抗热机理,对于指导选育抗热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但有关高温对细胞膜透性、抗坏血酸含量、MDA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忠群 邹志荣 贺超兴 张志斌 王军
采用温室有机土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浓度(N aC l浓度分别为5和10 g/L)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 F)对番茄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 DA)含量,细胞膜透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SH-Px)活性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 C)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接种和未接种AM F的番茄均随盐浓度的增加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根系中M DA含量、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细胞膜透性持续增加,RW C下降;与未接种番茄相比,接种AM F能显著减少番茄植株叶片中M DA的积累,降低O2.-产生速率和细胞膜透性,增加RW C,因而减缓了盐胁迫对番茄细胞膜的伤害,增强了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玉龙 池玉杰 冯连荣
【目的】研究白腐菌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分级纯化,以期得到L.gibbosa MnP的纯品和进行后续酶学性质研究。【方法】在对L.gibbosa所产MnPs进行优化培养、获得大量MnPs粗酶液的基础上,通过硫酸铵(NH4)2SO4分级盐析、聚乙二醇(PEG)沉淀进行粗酶液浓缩、在起始缓冲液中进行透析、经DEAE-琼脂糖CL-6B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梯度洗脱和葡聚糖G-75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对MnPs粗酶液进行纯化,并对分级纯化方法进行优化,对纯化浓缩后的纯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明 冯友仁 梁帅
利用低能N+注入,对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Mnp)和锰过氧化物酶(Lip)活力均较高的菌株N1023进行诱变,研究了不同能量和不同剂量N+离子诱变后菌株的存活率与突变率、突变菌株的产酶活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能量和不同N+离子剂量注入对菌株有显著影响,诱变菌株N1023j产Mnp和Lip双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7.29%和22.58%,同时诱变菌株N1023j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芳德 和红晓
对山核桃属植物种子贮藏及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核桃属植物种子中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低温条件下其酶活力下降较慢,室温条件下降较快;山核桃属植物种子整个萌发过程中,从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峰期,其酶活力逐日递增;自萌发高峰期至萌发停止,其酶活力又逐日递减,呈下降趋势;整个过程为一抛物线,呈显著相关.
关键词:
山核桃属 种子 过氧化物酶 酶活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大伟 夏延斌 谭兴和 龚吉军
为了探索黄花菜预处理过程中合理抑制POD活力的方法,以鲜黄花菜为材料,研究其在采后及加工过程中POD的活性及变化情况.发现外花瓣和花梗的POD活力强,内花瓣的弱,并随着采收后贮藏时间的延长,活力缓慢下降,经贮藏2d以上的黄花菜不宜用来作为脱水黄花菜的原料.比较热(沸)水杀酶、蒸汽杀酶与非蒸汽(干燥空气,远红外线,微波)杀酶等方法发现,热(沸)水与非蒸汽不能有效的杀灭黄花菜中的POD,湿热空气(蒸汽)比干热空气灭酶效果好,蒸汽灭酶的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8℃,漂烫时间70~80s.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黄花菜 酶活力 酶促褐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靳艳 张锦友 吴佩春 张卫 赵兴文
溴过氧化物酶(BrPOD)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过氧化物酶,海藻是其主要来源。对几种中国海域的红藻如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龙须菜(Gracilaria sjoestedtii)、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进行了溴过氧化物酶的藻种筛选,并对酶活较高的珊瑚藻进行溴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珊瑚藻中分离得到溴过氧化物酶。对该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分子量较大,表观分子量为64 kD;溴化单氯甲酮的最适pH值为6.0;pH在5.0-9.0时酶活性...
关键词:
海藻 溴过氧化物酶 分离纯化 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