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2)
2023(11841)
2022(10345)
2021(9886)
2020(8462)
2019(19777)
2018(19899)
2017(37936)
2016(21323)
2015(24205)
2014(24242)
2013(23647)
2012(21392)
2011(19092)
2010(19111)
2009(17108)
2008(16449)
2007(14219)
2006(12150)
2005(10354)
作者
(64076)
(53002)
(52930)
(50333)
(33754)
(25707)
(23872)
(21190)
(20332)
(18976)
(18264)
(17920)
(17055)
(16806)
(16507)
(16503)
(16463)
(16035)
(15261)
(15236)
(13670)
(13130)
(13084)
(11961)
(11940)
(11935)
(11926)
(11682)
(10912)
(10715)
学科
(76264)
经济(76187)
管理(55523)
(53257)
(45199)
企业(45199)
方法(40406)
数学(35612)
数学方法(34914)
(21359)
(19843)
中国(18821)
(17152)
业经(16481)
理论(16056)
地方(14397)
农业(13113)
(12848)
贸易(12841)
(12795)
技术(12699)
(12474)
教育(11926)
(11797)
环境(11648)
(11321)
财务(11248)
财务管理(11228)
(10718)
企业财务(10597)
机构
大学(294160)
学院(294073)
管理(113447)
(102538)
经济(100034)
理学(99450)
研究(98351)
理学院(98325)
管理学(95945)
管理学院(95469)
科学(69488)
中国(69181)
(63137)
(57888)
业大(52971)
(51823)
研究所(48358)
农业(46014)
(44644)
中心(43518)
(42311)
北京(39567)
(38713)
师范(38153)
财经(36817)
技术(36618)
(36517)
(34615)
(33514)
(30743)
基金
项目(213221)
科学(163537)
基金(150814)
研究(147450)
(135588)
国家(134528)
科学基金(112863)
社会(86661)
(86484)
社会科(81898)
社会科学(81872)
基金项目(80319)
自然(78861)
自然科(77017)
自然科学(76992)
自然科学基金(75538)
(73541)
教育(69564)
资助(64313)
编号(60175)
重点(48843)
成果(48008)
(44915)
(44651)
(44406)
计划(43090)
课题(42804)
科研(42057)
创新(41413)
科技(39189)
期刊
(105620)
经济(105620)
研究(77777)
学报(59485)
中国(54362)
(51724)
科学(50499)
大学(42945)
管理(40862)
学学(40797)
教育(37787)
农业(36253)
(32329)
技术(27208)
(19441)
(18603)
金融(18603)
业经(18165)
业大(16882)
经济研究(16813)
科技(16733)
财经(16706)
林业(15741)
图书(15738)
(15595)
(14085)
技术经济(13624)
理论(13622)
问题(13370)
农业大学(13142)
共检索到408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翠玲  佟超然  徐兰成  
The poplar increment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and the microbiota and enzyme activity were studied based on 7-year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t two stages (1992~1995 and 1996~2000). The poplar stand located in Minquan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with an area of 3.12 hectares. The results showed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蔺芳  
通过连续6 a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栽培模式对豫北沙化地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酶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 0~40 cm土层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紫花苜蓿单播和无芒雀麦单播,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呈现表聚性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7种酶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陈科元  马灵敏  马小彦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颜霞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翠玲  郭玉文  佟超然  徐兰成  王珍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宛莉  刘恩科  李来福  杜瑞卿  杨建伟  
为建立科学的栽培模式和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常规裸地栽培玉米和地膜覆盖栽培玉米2种模式下的不同的施肥方式,测定多个微生物指标,土壤的养分和理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两者的差异性不同;2)各种微生物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细菌、固氮菌,防线菌和真菌。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有机质、土壤pH、碱解N、全N、全P、速效K、速效P、土壤含水分量和土壤温度。不同模式下两指标变量组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系数-0.932 1;3)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重要性影响不大。只要含N,是否含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然  曹君迈  苏红玉  
【目的】为了给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田合理使用地膜栽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马铃薯产量以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最高,马铃薯产量与不同的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相关性不同,且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垄双行全覆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方式最有利于增加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军  宗良纲  李锐  杨永岗  肖兴基  卢东  刘瑞龙  叶广涛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矿粉与有机肥混合以及单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产量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4.9%和15.8%。同时,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水平,其NH4+-N和NO3--N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番茄生长中期和后期不同施肥处理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以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最高。在番茄生长期,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另外2个处理,表明施用生态肥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番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蓝天琼  范巧佳  郑顺林  刘金亮  袁继超  
为了为川芎简化节本高效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栽培对川芎第2年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及纤维素酶、尿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标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在川芎不同生育阶段有差异,并受土壤耕作方式、稻草覆盖数量和方式的影响;川芎二次茎叶发生期和块茎膨大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在免耕明显高于旋耕,免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川芎各时期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但会降低二次茎叶发生期和块茎膨大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稻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川芎各时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纤维素酶、尿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棣棣  徐秋芳  田甜  刘卜榕  
全球的竹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与约25亿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年产值近50亿美元的产业。竹林是我国南方山区经济价值高、经营面积广、经营强度大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现有竹林520万hm2,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超过350万hm2(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毛竹生长快、竹材利用前景好、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高远  郭天文  谭雪莲  马得祯  张国宏  陈光荣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姗姗  杨光柱  阚望  孔宝华  李毅  马钧  李云国  蔡兆翔  谭安超  曹克强  
【目的】探明云南昭通苹果栽培模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关系。【方法】以云南昭通苹果主产区不同栽培和管理程度的苹果果园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16SrDNA、ITS序列,并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精品果园和普通果园根际土壤中的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的含量高于粗放果园,而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低于粗放果园。普通果园与精品果园根际土壤高频检测出的细菌属菌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而与粗放果园高频检测出的细菌属菌群亲缘关系较远。三类果园根际土壤高频检出的真菌属的种群与果园类型相关,精品果园真菌属种亲缘关系更远。【结论】在三类果园根际土壤中明确存在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中性微生物与未知微生物。不同栽培模式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从而影响苹果的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孟玉山  陈波  陈伟  张树全  王通明  甄安忠  宗学凤  王三根  
用烤烟云烟87作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栽培模式研究其对贵州遵义烟区植烟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一下土壤更为偏酸,3个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波动较大,但整体呈升高趋势;模式一在移栽45 d时氨化细菌含量最高,模式三土壤微生物在中后期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模式三高于其他两种模式,3个模式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趋势也是升高的,其中模式二的活性稍高于其它两个模式。对不同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和有关酶的研究,可为调控遵义最适合的植烟土壤提供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董林根  姜小娟  方茂盛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汝  王海宁  姜远茂  魏绍冲  陈倩  葛顺峰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