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3)
- 2023(9383)
- 2022(8241)
- 2021(7589)
- 2020(6693)
- 2019(15421)
- 2018(15512)
- 2017(29804)
- 2016(16765)
- 2015(19281)
- 2014(19734)
- 2013(19526)
- 2012(18609)
- 2011(16940)
- 2010(17277)
- 2009(16511)
- 2008(16906)
- 2007(15637)
- 2006(13586)
- 2005(12480)
- 学科
- 济(67185)
- 经济(67081)
- 管理(52293)
- 业(47818)
- 企(39899)
- 企业(39899)
- 方法(31500)
- 数学(27386)
- 数学方法(27020)
- 财(21117)
- 农(18799)
- 制(18392)
- 中国(17143)
- 学(16199)
- 业经(14355)
- 务(12907)
- 财务(12861)
- 财务管理(12820)
- 贸(12816)
- 贸易(12811)
- 易(12461)
- 体(12225)
- 企业财务(12103)
- 银(11930)
- 银行(11884)
- 农业(11861)
- 地方(11695)
- 行(11258)
- 融(11169)
- 金融(11165)
- 机构
- 大学(253381)
- 学院(250427)
- 济(99929)
- 经济(97632)
- 管理(91394)
- 研究(86587)
- 理学(77889)
- 理学院(76919)
- 管理学(75377)
- 管理学院(74896)
- 中国(66513)
- 科学(55085)
- 京(54436)
- 财(50045)
- 农(46578)
- 所(46154)
- 研究所(41633)
- 江(40048)
- 中心(39973)
- 业大(39212)
- 财经(38716)
- 农业(36860)
- 经(34832)
- 北京(34374)
- 范(32808)
- 师范(32426)
- 州(31066)
- 经济学(31057)
- 院(30767)
- 财经大学(28442)
- 基金
- 项目(160629)
- 科学(124612)
- 基金(115684)
- 研究(114457)
- 家(101733)
- 国家(100897)
- 科学基金(84843)
- 社会(70850)
- 社会科(66925)
- 社会科学(66902)
- 省(62654)
- 基金项目(61098)
- 自然(55782)
- 自然科(54444)
- 自然科学(54426)
- 教育(53636)
- 自然科学基金(53450)
- 划(53289)
- 资助(48192)
- 编号(46755)
- 成果(39746)
- 重点(36944)
- 部(36011)
- 发(33634)
- 课题(32771)
- 创(32623)
- 制(32304)
- 科研(31253)
- 创新(30718)
- 教育部(30420)
- 期刊
- 济(113876)
- 经济(113876)
- 研究(73376)
- 中国(52599)
- 学报(44526)
- 农(42650)
- 财(41860)
- 科学(38920)
- 管理(33923)
- 大学(33192)
- 学学(31323)
- 农业(27957)
- 教育(27346)
- 融(23668)
- 金融(23668)
- 技术(21706)
- 财经(20037)
- 经济研究(17434)
- 业经(17404)
- 经(17186)
- 问题(15203)
- 业(15058)
- 版(13870)
- 贸(12688)
- 技术经济(12509)
- 理论(12200)
- 统计(11613)
- 科技(11240)
- 图书(11181)
- 财会(11113)
共检索到38119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兴伟 崔 琳 张 林 王 芳 陈茜文
摘 要: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以杨木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是解决当今能源问题的一项新的尝试。对杨木原料蒸汽爆破预处理后以及菌处理后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通过对比其化学成分(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抽出物、灰分及蛋白质)的变化,研究了以杨木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机理,旨在为指导杨木制备木质纤维乙醇的生产,并为发酵后副产物的回收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发勇 王玉真 刘泽 祁林 刘继辉 王金宏 华一崑 汪显国 杨晶津
【目的】为探究云南清香型烟叶在自然醇化进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品种间差异,【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检测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的中部烟叶在打叶复烤后0、12、24、36个月的含氮类化合物、含糖类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等含量,分析化学成分在时间节点上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质量评吸和可用性评价的方法进行最佳醇化期判定。【结果】云南清香型烟叶在0、12、24、36个月的醇化时间节点上,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总氮、烟碱、总挥发碱、总糖、多酚总量及两糖差、糖碱比和pH值均逐步降低,且不同品种间的以上指标数值在设定时间点上的降幅均不同。在醇化至36个月时(相对于醇化0个月时),总氮、烟碱、可挥发性碱含量降幅K326品种分别为20.26%、31.68%、30.00%,红花大金元品种分别为15.28%、23.08%、31.58%;总糖含量和pH降幅K326品种分别为3.57%、8.70%,红花大金元品种分别为7.01%、7.33%;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2个品种均较醇化至12个月时提高;两糖差(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总糖/烟碱)和多酚总量2个品种均较醇化至0个月时降低。【结论】云南清香型烟叶在云南醇化时,同一醇化时间点上的不同品种烟叶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总体一致,但各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随品种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通过感官质量评吸和可用性评价验证,红花大金元品种醇化至12个月和24个月时的可用性均较好,K326品种在醇化至24个月时的可用性较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肜霖 王波 宋旭艳 马舒翼 周小龙 董爱君 杨新洲
综合应用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咖啡豆乙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5个化合物,运用NMR、MS等现代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咖啡因(1)、1,4-二-O-(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2)、1,3-O-二咖啡酰甘油(3)、咖啡酸(4)、咖啡酸甲酯(5)、新绿原酸(6)、绿原酸(7)、隐绿原酸(8)、阿魏酸(9)、烟酸(10)、1,2,4-苯三酚(11)、柠檬酸(12)、5,7-二羟基色原酮(13)、3,4-二咖啡酰奎宁酸(14)、新绿原酸内酯(15).其中,化合物11、化合物13及化合物15为首次从咖啡豆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咖啡豆 化学成分 生物碱 苯丙酸 酚酸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一琼 李悦 崔廷 白银帅 刘向真 赵森森 牛洋洋 刘超 贾国涛 程良琨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贵州黔西南C4F片烟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一琼 李悦 崔廷 白银帅 刘向真 赵森森 牛洋洋 刘超 贾国涛 程良琨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贵州黔西南C4F片烟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改云 任海青 秦特夫 江泽慧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木质素和1%NaOH抽出物的相对含量却逐渐升高。当腐朽进行到15周时,综纤维素含量、戊聚糖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分别由正常材的72.80%、14.95%和40.3%下降到18.57%、8.58%和16.1%,木质素含量和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从27.30%和12.89%增加到43.88%和70.07%。之后,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木材的组成几乎保持不变。FTIR结果证实了相...
关键词:
茯苓 褐腐 木材 化学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宫长荣 王爱华 王松峰
研究了河南不同产烟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在烘烤开始后的前24h呈增加趋势,之后则降低,至72h降到最低,72h后又迅速升高直到烘烤结束;绿原酸含量在烘烤0~24h也呈上升趋势,其最低值出现在60h或72h处,之后则缓慢上升至烘烤结束;芸香苷含量随烘烤进程的推进,呈递增趋势,中间稍有起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在烘烤过程中芸香苷的含量变化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与淀粉、烟碱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京亚 徐斌 米沛
【目的】对杨树根材的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杨树根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年采自合肥大圩的12年生意杨无性系I-69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 cv."Lux")的根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制作根材切片,观测其纤维宽度、纤维壁厚及细胞腔径,采用冰醋酸与双氧水混合溶液离析法测定根材纤维长度,参照GB/T 2677.(2-10)-1993规定的造纸原料成分测定系列方法分析根材的化学成分。【结果】I-69杨根材纤维平均长度为1 068.37μm,平均长宽比为37.56,平均壁腔比为0.73;I-69杨根材综纤维素平均含量为83.96%,酸不溶木质素平...
关键词:
意杨I-69杨 根材 纤维形态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发勇 王玉真 刘泽 祁林 刘继辉 王金宏 华一崑 汪显国 杨晶津
【目的】探究云南清香型烟叶在自然醇化进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品种间差异。【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检测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的中部烟叶在打叶复烤后0、12、24、36个月的含氮类化合物、含糖类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等含量,分析化学成分在时间节点上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质量评吸和可用性评价的方法进行最佳醇化期判定。【结果】云南清香型烟叶在0、12、24、36个月的醇化时间节点上,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总氮、烟碱、总挥发碱、总糖、多酚总量及两糖差、糖碱比和pH均逐步降低,且不同品种间的以上指标数值在设定时间点上的降幅均不同。在醇化至36个月时(相对于醇化0个月时),K326品种总氮、烟碱、可挥发性碱含量降幅分别为20.26%、31.68%、30.00%,红花大金元品种分别为15.28%、23.08%、31.58%;K326品种总糖含量和pH降幅分别为3.57%、8.70%,红花大金元品种分别为7.01%、7.33%;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2个品种均较醇化至12个月时提高;两糖差(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总糖/烟碱)和多酚总量2个品种均较醇化至0个月时降低。【结论】云南清香型烟叶在云南醇化时,同一醇化时间点上的不同品种烟叶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总体一致,但各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随品种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通过感官质量评吸和可用性评价验证,红花大金元品种醇化至12个月和24个月时的可用性均较好,K326品种在醇化至24个月时的可用性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祺 孟永斌 徐蕾 张子东 刘英 张莹 祖元刚
以塔拉纤维剩余物酶解液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方式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1:2.0、酵母用量1.5g、底物糖质量分数30%。各个因素对发酵制乙醇影响的顺序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底物糖质量分数>酵母用量。最优工艺条件下,乙醇产率为76.74%,酶解液中底物糖利用率达到97.18%。考虑到乙醇产率和发酵成本,固定化酵母可以重复使用3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焕文 刘彦中 崔明午 LowellP.Bush HaroldR.Burton
深色晾烟品种KY1 71在 2 2℃和 70 %相对湿度下晾制表明 ,晾制后 1~ 6周的叶肉和 2~ 6周的主脉水分迅速下降。晾制后 1~ 4周电导率迅速提高。晾制过程中叶肉和主脉中硝酸盐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晾制 3周后主脉和叶肉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打顶后及晾制初期叶肉中各烟草生物碱均增加 ,晾制 2~ 3周稍有下降 ,然后至晾制结束都没有变化 ,整个晾制过程主脉中各烟草生物碱含量均无变化。成熟采收的鲜烟叶及晾制 1周内的烟叶中各种亚硝胺含量为 0 ,晾制 1周后逐渐增加。晾制后 6周 4 (N 甲基 亚硝氨 ) 1 (3 吡啶基 ) 1 丁酮 (NNK)及总烟草特有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华娟 郭素枝
选择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含笑花被片展开过程中的香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5个时期的含笑花被片共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萜类化合物18种、酯类化合物7种、醇类化合物4种、酮类化合物1种、烷烃类物质11种和未知物1种.其中,3个时期以上能检测到相同的化学成分有9种,分别是大=牛儿烯D、丁香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β-榄香烯、γ-榄香烯、2-丁基-1-辛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烯基)环己烷和辛酸丁酯.含笑花被片在不同发育时期其香精油化学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贺帆 詹军 李伟 赵华武 裴晓东 龙大彬 宫长荣
以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颜色参数(L*、a*、b*)、形态特征变化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叶片正面与背面各颜色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烘烤前期变化较大,烘烤后期变化幅度较小,同时正面变化速度较背面快。烘烤开始时烟叶厚度收缩率一直呈现较大变化,进入干筋期变化趋势减缓;其余各形态指标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期相对剧烈,后期又逐渐减缓。相关分析表明,烟叶正面和背面L*、a*、b*与烟叶形态和主要化学成分大部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烤烟烟叶颜色参数与其形态和化学成分各指标的回归方程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的变化可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帆 王涛 樊士军 董艳辉 王梅 宫长荣
【目的】建立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与含水量和化学成分关系模型,以控制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水分散失,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和提高烟叶质量特色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NC89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密集烤烟箱,按照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研究烘烤过程中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相角(H°)、色泽比(H)、饱和度(C)和色差值(ΔE)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水量的关系。【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各颜色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各颜色参数均在开烤至42℃末时变化剧烈,42℃之后变化幅度减小。相关分析表明,烘烤过程中...
关键词:
色度学 密集烘烤 烟叶 化学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涛 贺帆 詹军 霍开玲 赵华武 王梅 宫长荣
为优化烤烟密集烘烤技术,实现烟叶烘烤进程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控制,以中烟100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彩度值(C*)、色相角(H)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3个部位的烟叶各颜色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始烘烤至42℃变化最为显著,但上部叶各颜色值变化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滞后;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与主要化学成分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总酚含量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还原糖和色素类物质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较好;中部叶还原糖含量与L*值和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值和C*值呈显著正相关,与H值呈极显...
关键词:
烤烟 部位 颜色值 化学成分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