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1)
2023(2743)
2022(2392)
2021(2391)
2020(2119)
2019(4685)
2018(4690)
2017(8375)
2016(4996)
2015(5697)
2014(5832)
2013(5524)
2012(5567)
2011(5089)
2010(5315)
2009(4965)
2008(5464)
2007(5055)
2006(4511)
2005(4187)
作者
(17517)
(14764)
(14693)
(13863)
(9519)
(7330)
(6731)
(5767)
(5639)
(5604)
(5112)
(5040)
(4956)
(4832)
(4801)
(4462)
(4426)
(4350)
(4303)
(4285)
(3824)
(3728)
(3700)
(3390)
(3367)
(3290)
(3260)
(3211)
(3210)
(3193)
学科
(18011)
经济(17986)
管理(13516)
(11704)
(10205)
企业(10205)
方法(8409)
(7613)
数学(6680)
数学方法(6409)
中国(4929)
理论(4762)
(4751)
(4611)
(4102)
业经(3741)
(3232)
贸易(3227)
教学(3190)
(3130)
(3086)
(3041)
农业(3039)
(3007)
银行(2980)
教育(2963)
(2879)
(2801)
(2778)
金融(2776)
机构
大学(76651)
学院(74361)
研究(29855)
(24299)
管理(23932)
经济(23575)
中国(22230)
科学(21540)
理学(19870)
理学院(19576)
管理学(18810)
(18768)
管理学院(18678)
(18244)
(17651)
研究所(16101)
农业(14958)
业大(14593)
中心(13221)
(13005)
(12578)
北京(11808)
(11621)
(11024)
(10394)
师范(10223)
(10210)
技术(10153)
农业大学(9501)
财经(9442)
基金
项目(47466)
科学(34811)
基金(32739)
(31264)
国家(30991)
研究(30527)
科学基金(24310)
(18848)
自然(17511)
自然科(17160)
自然科学(17151)
自然科学基金(16819)
社会(16811)
基金项目(16496)
(16356)
社会科(15769)
社会科学(15764)
资助(15164)
教育(14438)
编号(11637)
重点(11161)
成果(10830)
计划(10634)
科技(10126)
(9884)
科研(9552)
(9379)
(9140)
课题(8899)
创新(8627)
期刊
(30324)
经济(30324)
研究(21648)
学报(19956)
中国(18872)
(17163)
科学(15938)
大学(14351)
学学(13558)
农业(11466)
教育(10887)
(10675)
管理(10508)
技术(7198)
(6368)
业大(6210)
(5881)
金融(5881)
(5377)
林业(5183)
图书(5116)
财经(5094)
农业大学(4964)
(4466)
统计(4267)
经济研究(4234)
科技(4098)
技术经济(3867)
问题(3771)
业经(3770)
共检索到122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晓港   韩峭子   尹佟明  
【目的】远缘杂交可以实现有利基因的聚合,是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杨属有些派间杂交困难,且杂交子代从形态学难以区分,本研究开发杨属不同派间的特异性引物,为派间杂交创制新种质的真实性鉴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中种特异性InDel位点设计引物,并利用SeqHunter2依次比对胡杨、山杨、小叶杨和大叶杨基因组,再用杨属5个派的自然群体材料进行种内保守及种间多态引物的试验验证,筛选出杨属不同派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对杨属不同派间杂交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别。【结果】将从美洲黑杨基因组设计的5 000对InDel引物依次分别比对胡杨、山杨、小叶杨和大叶杨基因组,最后筛选出341对引物在上述5个种中是通用的。从不同染色体上共选取48对引物并合成,利用5个树种各1个DNA检测得到43对引物是通用的,其中19对引物在不同种中扩增条带单一且存在差异。利用自然群体混合DNA对试验验证的19对通用引物进行种间多态性和种内保守性检测,初步获得4对多态性引物。最后再用自然群体DNA对这4对引物进行扩增检测,发现引物Chr12_4341229和Chr13_10582756在美洲黑杨、小叶杨、山杨、大叶杨和胡杨中均只能扩增出一个位点,引物Chr12_4341229扩增条带分别为148、 152、 113、 152和159 bp,引物Chr13_10582756扩增条带分别为140、 144、 116、140和159 bp。利用上述2对引物对小胡杨2号、黑胡杨和黑小杨进行鉴定,发现所有杂交子代个体均能检测它们2个亲本的特征带。引物Chr12_4341229和Chr13_10582756一起使用,可以用于美洲黑杨、小叶杨、山杨、大叶杨和胡杨任意组合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杨属5个派间的5个种的特异性InDel引物2对,可以有效地进行杨属不同派5个种之间任意组合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为进一步开展杨树派间杂交创制新种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晓港   魏铭辰  
【目的】开发簸箕柳和三蕊柳种特异性KASP引物,为开展簸箕柳和三蕊柳杂交选育速生、抗虫新种质的真实性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重测序数据,开展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筛选出种特异性的SNP位点并设计KASP引物,利用SeqHunter2检测设计引物在簸箕柳中的通用性,并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自然群体材料对合成的引物进行实验验证,筛选出簸箕柳和三蕊柳种特异性KASP引物,并对它们的杂交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别。【结果】将三蕊柳和簸箕柳重测序的数据比对到三蕊柳基因组,共获得个6 598 144个SNPs。经过筛选,最终在簸箕柳中检测到674 144个和三蕊柳相比为纯合突变的位点。从每条染色体上随机选取100个位点用于KASP引物设计,在1 900个SNPs位点中,750个SNP位点可以成功设计出KASP引物。从每条染色体上选取2组,共选取38组引物,通过SeqHunter2检测得到11组引物在簸箕柳中是通用的。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自然群体DNA对合成的10组通用引物进行种内保守和种间差异性检测,获得4组在簸箕柳、三蕊柳和种间杂交子代中聚类明显的引物。引物Stri08_82 809、Stri14_11 602、Stri14_12 274和Stri17_10 731在簸箕柳自然群体中分别扩增出纯合G/G、T/T、A/A和T/T位点,在三蕊柳自然群体分别扩增出纯合A/A、C/C、G/G和C/C位点,而在真实杂交子代中分别扩增出G/A、T/C、A/G和T/C杂合位点。利用上述4组引物对簸箕柳×三蕊柳的杂交子代进行鉴定,发现在31个杂交子代中,29个个体扩增出杂合位点,说明同时遗传了2个亲本的特征位点,为真实的种间杂交子代。有2个个体扩增的位点为纯合且和母本相同,说明这2个子代为簸箕柳花粉污染的子代。【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特异性KASP标记4组,可以准确快速的开展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为进一步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杂交及回交创制抗虫新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凤  朱之悌  张志毅  杜宁霞  张力刚  
该文利用黑杨与青杨的 4个杂种作中介亲本 ,做了 12个组合的黑白杨杂交试验并与 10个由各派内的杂种或原种组成的黑白杨杂交组合进行杂交亲和性与杂种子代高生长分化程度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①中介亲本的杂交亲和性优于派内树种亲本 ;②不同中介亲本或同一中介亲本在不同组合中亲和性差异较大 ;③部分派内杂种亲本的亲和性高于中介亲本 ;④杂交子代的高生长分化程度最大为中介亲本组合 ,最高 /最低达 7倍 ,其次为派内杂种亲本组合 ,最小为派内原种亲本组合 ;⑤中介亲本与派内杂种亲本的花粉管比原种亲本更易进入柱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卫尊征  张金凤  张德强  李旦  王璐  郭丽琴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凤  朱之悌  张志毅  
该文对8个白杨派基因型和5个黑杨派基因型组成的21个杂交组合进行了黑白杨派间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交组合没有得到苗木,20%的三交组合和67%的双交组合得到了苗木;②三交组合所得苗木形态为偏母本型,双交组合苗木形态经15个形态性状的系统聚类分析,有的可分为3类:偏母本型、中间型、偏父本型,有的为明显的偏父本型;③三交组合所得苗木生长量小,有的为侏儒状,同一双交组合所得苗木生长差异很大,其中一个组合的苗高最高与最低相差达6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原  成仿云  何桂梅  高静  王荣  杜秀娟  王越岚  刘玉英  曹羲君  王莹  
5个新品种均从芍药与牡丹远缘杂交后代中选出,花色奇特,花期长,生长旺盛,具有典型的组间杂种特征。其中‘京华旭日’花单瓣型或荷花型,鲜亮红色,有不规则黄色或紫色放射状条斑;‘京俊美’花单瓣型,乳黄色,基部有显著棕红色斑;‘京华朝霞’花单瓣型,淡红色,有淡紫色或黄色条纹;‘京桂美’花荷花型,红色;‘京蕊黄’花荷花型,淡黄色,基部有淡红斑,部分雄蕊变态发育为不育心皮。植株繁殖采用嫁接或分株法进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彩霞  沈昕  王祎宁  陈少良  
The new emerging stems and buds of poplar 110(Populus deltoids?P.maximowiczii cv 'Eridano') were used as explants and incubat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hormone combinations.Once the successive and rooting pla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selection of cultural medium formula,leaves and inte...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克兵  许林  沈宝仙  涂炳坤  苏应辉  谯四红  樊孝萍  荣新军  徐永钢  田元玲  张燃  
以适宜于湖北地区栽培的5个黑杨优良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子代遗传力、杂种优势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遗传变异丰富,杂种优势显著。苗高、地径生长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1年根1年秆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6.74%、85.22%;苗高的一般配合力变量、特殊配合力变量分别为21.56%、78.44%,地径的分别为61.39%、38.61%。2年根1年秆苗木的生长表现与其一致。杨树对锈病、溃疡病、天牛的抗性均受多基因控制。子代的锈病抗性与亲本关系显著,溃疡病和天牛抗性与亲本无显著相关性。以现有的主栽杨树品种的生长为标准进行苗期选择后,杂交子代可获得显著的超亲优势和遗传增益,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毛华菊(D.vestitum)与野菊(D.indicum)种间杂交较易成功,且能获得较多具明显形态变异的F1植株,而以紫花野菊(D.zawadskii)为亲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低且仅有较少具变异形态的杂种苗,此外,还对种间杂交在菊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探讨菊花起源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建萍  江秀均  倪婧  罗雁婕  白兴荣  
【目的】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与其他种类粉虱形态相似,识别困难。设计、筛选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为桑粉虱检测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DNAMAN软件比较与桑粉虱同源性较高的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7种粉虱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5对桑粉虱COⅠ基因特异性引物。将各对引物与不同种类粉虱成虫基因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目的条带,筛选桑粉虱种的特异性引物。以桑粉虱的卵和幼虫基因组DNA为模板,验证所筛选出的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的灵敏性。【结果】2对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辉  王良  付增娟  李晓东  赵尚敏  鄂圆圆  郑文哲  张自强  张必周  张惠忠  
为了摸清甜菜选育进程中部分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的细胞质类型,为下一步的选育工作提供指导方向。利用分子标记引物TR1对国内总共30份甜菜试验材料开展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水平鉴定,并结合田间花期育性性状调查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成型稳定的保持系960767和不育系N9848经过TR1引物鉴定后的PCR电泳条带分别为750,500 bp,其胞质类型分别为N1和S型,其他试验材料检测到750 bp的材料为T152、T328、T334、T306、T360,推断其为N1型细胞质;检测到500 bp条带的材料为T766、T154、N122、I-1、B-3、Z-1、41419、10320、B-3-23、S865、S301、S151、S327、S333、S115、S305、S153、S359、S137、S163和S313,推断其为S型细胞质;检测到500~750 bp条带的材料为T302、T116。由于T302在田间调查中其对S301的不育性也具有保持能力,因此将T302和T116分为N型细胞质的另一种类型N2。同时检测到500 bp和750 bp的材料为T302、I-1和B-3的部分植株,为同时包括正常和欧文细胞质的材料,属于特质性材料。田间花粉育性调查结果T766、T154、N122、I-1、B-3、Z-1、41419、10320、B-3-23均为可育型,但鉴定其胞质类型属于S型细胞质。经分子鉴定和田间育性性状调查对比,大部分材料分子鉴定结果与育性性状调查结果一致。部分材料存在分子鉴定与育性性状结果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调整选育方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洪贵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莉莉  朱文莹  王海滨  房伟民  蒋甲福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对菊属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菊蒿属菊蒿(Tanacetum vulgare)(JJ),菊属大岛野路菊(Chrysanthemum crassum)×亚菊属多花亚菊(Ajania myriantha)(DD),菊属大岛野路菊(C.crassum)×芙蓉菊属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DF)3个属间杂种的自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J自交不结实,未获得种子。DD自交获得种子8粒,出苗3株,成苗1株,结实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0.11、37.50%和33.33%;自交一代未能获得后代。DF自交获得种子52粒,出苗16株,成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四明  施季森  白嘉雨  吴坤明  吴菊英  
以 1个尾叶桉×细叶桉全同胞家系的 2个亲本和 2 12个子代为材料 ,利用 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 RAPD标记在桉树中的分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4 0个标记 ,标记在 F1代的分离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符合孟德尔方式和偏离孟德尔方式。符合孟德尔方式的标记包括 :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9个 (在这类位点上代表的杂交组合为 AA× AA、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7个 (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均有而在子代中 3∶ 1分离的 2个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且在子代中 1∶ 1分离的 9个 (Aa...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莉  
早实核桃品种因具有定植当年即可开花结实,56 a进入盛果期以及丰产性强和坚果品质好等特性,成为我国北方产区的主栽品种,深受种植者青睐。然而,由童期过短这一生物学特性所带来的核桃树体早衰,进而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屏障。众所周知,在不更换品种的条件下,除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强健树体之外,选用生长旺盛的砧木品种可以部分弥补由于过度结果导致树体衰弱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延长盛果期时间。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课题组采用核桃属种间杂交方法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育出我国首批在生长势和抗性等方面具有明显杂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