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4)
- 2023(10681)
- 2022(9456)
- 2021(9032)
- 2020(7628)
- 2019(17403)
- 2018(17590)
- 2017(33538)
- 2016(18633)
- 2015(21010)
- 2014(21288)
- 2013(20715)
- 2012(19033)
- 2011(16938)
- 2010(16794)
- 2009(15295)
- 2008(14618)
- 2007(12607)
- 2006(10875)
- 2005(9407)
- 学科
- 济(66752)
- 经济(66667)
- 管理(51925)
- 业(47157)
- 企(39693)
- 企业(39693)
- 方法(31649)
- 数学(27068)
- 数学方法(26750)
- 农(18268)
- 学(17981)
- 中国(17747)
- 财(17230)
- 业经(14909)
- 地方(14134)
- 制(13742)
- 理论(13147)
- 农业(11876)
- 和(11741)
- 贸(11272)
- 贸易(11266)
- 技术(10920)
- 易(10911)
- 务(10891)
- 银(10879)
- 教育(10834)
- 银行(10834)
- 环境(10832)
- 财务(10820)
- 财务管理(10796)
- 机构
- 大学(257835)
- 学院(256516)
- 管理(101824)
- 济(92720)
- 经济(90372)
- 理学(88461)
- 理学院(87426)
- 研究(86883)
- 管理学(85769)
- 管理学院(85318)
- 中国(62997)
- 科学(57779)
- 京(56003)
- 农(46960)
- 所(44823)
- 业大(42924)
- 财(42441)
- 研究所(41279)
- 中心(38929)
- 江(37397)
- 农业(37112)
- 北京(35163)
- 范(34365)
- 财经(34153)
- 师范(33961)
- 院(32085)
- 经(31061)
- 州(30574)
- 技术(29931)
- 师范大学(27364)
- 基金
- 项目(182755)
- 科学(141393)
- 研究(131731)
- 基金(130089)
- 家(114695)
- 国家(113736)
- 科学基金(96366)
- 社会(78956)
- 社会科(74522)
- 社会科学(74502)
- 省(72763)
- 基金项目(69899)
- 自然(64788)
- 自然科(63232)
- 自然科学(63214)
- 自然科学基金(62023)
- 划(61338)
- 教育(60388)
- 编号(54629)
- 资助(53649)
- 成果(44507)
- 重点(40744)
- 部(39161)
- 发(38230)
- 课题(37952)
- 创(37744)
- 科研(35429)
- 创新(35147)
- 计划(34271)
- 项目编号(33769)
共检索到367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贵成 于在林 吴燕
应用AciNPV杀虫剂防治杨尺蠖,在地面或空中使用高容量、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洒,均能引起病毒流行病的发生。应用当年,杨尺蠖的种群密度可降低85%~96%。喷洒剂量地面最适为3.0×1011~6.0×1011PIB/hm2,不能低于2.03×1011PIB/hm2;飞机超低容量为3.75×101PIB/hm2,不能低于1.88×1011PIB/hm2。隔带喷洒可降低飞行作业费63.8%。防治适期以1~2龄幼虫占85%左右为最好。防治3~4龄幼虫应加大用量1倍,但保叶效果极差。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可避免阳光对病毒的影响。
关键词:
杨尺蠖,AciNPV杀虫剂,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燕 王贵成
昆虫病毒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异性强,致病力高,安全、不污染环境。目前国外已有3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进行了登记、注册、生产和应用[1]。然而如何解决病毒的增殖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是病毒商品化生产的重要问题。虽然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病毒杀虫剂的研究...
关键词:
杨尺蠖 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冀卫荣 刘贤谦 师光禄
本文报道了枣尺蠖( Chihuo zao Yang) 核多角体病毒(CzNPV) 活性的生物测定结果及在山西太谷枣树林间防治枣尺蠖的试验效果。以不同浓度该病毒悬液浸渍鲜枣树叶,饲喂感染3 龄初枣尺蠖幼虫,病毒浓度对数值与死亡机率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0 .231 + 0 .859 x ;LC50 及95 % 的置信限分别为3-65 ×105 及4-04 ×104 ~3-13 ×106PIBs/m L。以2-5 ×105 、1-25 ×106 、2-5 ×106 、1-25 ×107 和2-5 ×107PIBs/m L5 种浓度病毒感染3 龄初幼虫,其LT50 值分别为10-01 、9-5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龚自明 张忠信 谭荣荣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1800bp,湖北分离株的hr2扩增产物为1条DNA片段,大小约1800bp,由基因型组成判断,EcobNPV-HB是新的地区分离株,其hr2全长1761个核苷酸,GC含量21.7%,编码540个氨基酸,具有重复性回文序列,较GenBank中登录的EcobNPV-AH的hr2多362个核苷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永安 仲国立 侯玉霞 贡玉梅 曲良建 王玉珠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在茶尺蠖子代卵和蛹内检测到EoNPV存在,灵敏度达到1 fg,此方法可用于田间施用EoNPV后茶尺蠖种群带毒检测。PCR方法由于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应用。利用EoNPV感染茶尺蠖2龄幼虫,幼虫对EoNPV的敏感性很高,测得LC50为2.2×104PIB.mL-l,EoNPV感染浓度越高,则幼虫死亡越快,幼虫死亡时间与感染浓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EoNPV 茶尺蠖 PCR检测 生物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川 张永安 王玉珠 曲良建 林思诚 柯沛强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tia Guenee)又称油桐尺蛾、大尺蠖,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茶、油桐、柑桔、杨梅、桉树等多种植物,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国外在孟加拉西部以及印度地区有分布。目前对其采取的治理方法主要为化学农药防治,虽能起到一定的防效,却带来了污染环境,伤害天敌,生态环境平衡失调,降低茶叶、柑橘、杨梅等质量的严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睿 刘卫星 潘中华 薛仁宇 曹广力 朱越雄 贡成良
【目的】构建能够感染家蚕和茶尺蠖的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BmNPV),解决EoNPV扩增困难而不易获得的难题。【方法】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具备Bm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表达盒和EoNPV的解旋酶基因(hel)表达盒的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果】家蚕或家蚕细胞扩增的rBmNPV可以感染茶尺蠖并致病,表明rBmNPV的宿主域拓展至茶尺蠖。【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感染茶尺蠖的rBmNPV,为利用家蚕作为宿主来生产重组病毒杀虫剂打下基础。
关键词:
EoNPV BmNPV 重组病毒 宿主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冰 徐智文 薛羿 刘英胜 严善春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杀虫药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本次试验选用的被害树种为馒头柳,采用树干输液法,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3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质量浓度分别设为:氯虫苯甲酰胺2、4、8 g/L,氟虫双酰胺0.6、1.2、2.4 g/L,吡虫啉2.8、5.6、11.2 g/L。结果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7%54.5%、41.9%66.0%和59.1%86.4%。防治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处理组的树干上无新产卵刻痕,吡虫啉处理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储家淼 钟泰林 黄珊珊
以阿维菌素、竹焦油为活性成分,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kaxinus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为供试靶标害虫,选用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50%竹焦油乳油和80%竹焦油钾盐水剂等3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在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千头椿Ailanthus altissima‘Qiantou’树上进行林间活性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药后3,7,14 d调查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的防效均在65%以上,其中体积分数为50%的竹焦油乳油效果最佳,防效高达90.13%,与对照药剂体积分数为50%辛硫磷乳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亮 陈娇 郭志敏 吕为 陶佩文 吕惠红 潘哲群 常向前 万鹏 张舒
为明确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方法,研究和分析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和生防效果,结果显示,AcMNPV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C_(50)=2.9×10~(7 ) PIB/mL;在田间,AcMNPV+Bt复配制剂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1 500 mL/hm~2)药后第10天的平均虫口防效为68.99%,而药后第15天的平均防效亦有66.87%,均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DNAMAN 6.0软件对试验后死虫样进行DNA同源比对鉴定,结果显示polh、lef-8和lef-9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以上结果表明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建议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施用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最好选择在晴天16:00-17:00使用,避开高温和光照等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以使病毒制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其防治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爱芝 韩松 梁九进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5%~87.05%,收获期为72.15%~73.18%;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8~3.5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0.42%~83.1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4.10%~87.61%,收获期为72.35%~74.34%;与空白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增加了36.38%~38.06%。而且拌种对种子无害,各药剂拌种处理的种...
关键词:
噻虫嗪 吡虫啉 拌种 灰飞虱 玉米粗缩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竹青 戴雄泽 陈文超 马艳青 李雪峰 邹学校
研究了8种处理种子方式对2个不同抗性水平辣椒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以及露地地膜和防虫地膜覆盖2种栽培方式下病毒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干热处理、10%Na3PO4处理能有效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温汤处理、干热+10%Na3PO4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与对照相当或略低,湿热处理、湿热处理结合进行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下降,不同品种种子处理后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存在差异;用2种方法处理种子的防病效果比用单一方法好,单一处理中干热、湿热和10%Na3PO4处理的效果比温汤处理效果好;防虫栽培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都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辣椒 处理种子 防虫栽培 病毒病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石雷 赵耘 张忠和 徐珑峰 万有铭
对用质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在云南南涧、禄丰县大面积对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林内调查、定枝套袋观察和室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林内、袋内和室内的防治死亡率云南松毛虫分别达86%、79%和49%,思茅松毛虫分别为62%、73%和10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同海 张永安 王玉珠 严东辉 陈昌洁 王贵成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ffect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pine caterpillars, Dendrolimus punctatus, by B.t pesticide apparently.While using B.t pesticide,the mortality of D.punctatus de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dropped.From the result of 4 temperature gradient tests,it was showed that ...
关键词:
B.t杀虫剂 温度 马尾松毛虫 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