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0)
- 2023(2386)
- 2022(2130)
- 2021(2096)
- 2020(1873)
- 2019(4081)
- 2018(4120)
- 2017(7670)
- 2016(4519)
- 2015(5112)
- 2014(5103)
- 2013(4980)
- 2012(4784)
- 2011(4356)
- 2010(4425)
- 2009(4107)
- 2008(4145)
- 2007(3876)
- 2006(3415)
- 2005(3105)
- 学科
- 济(14138)
- 经济(14109)
- 管理(13650)
- 业(12497)
- 企(10455)
- 企业(10455)
- 方法(6455)
- 数学(5188)
- 数学方法(5098)
- 学(5026)
- 农(5017)
- 财(4386)
- 中国(4105)
- 制(3867)
- 理论(3506)
- 银(3458)
- 银行(3439)
- 业经(3328)
- 行(3296)
- 农业(3226)
- 务(3038)
- 财务(3022)
- 财务管理(3016)
- 融(2942)
- 金融(2940)
- 企业财务(2871)
- 和(2768)
- 策(2756)
- 技术(2506)
- 体(2485)
- 机构
- 大学(65326)
- 学院(65116)
- 管理(24401)
- 研究(24259)
- 济(22962)
- 经济(22386)
- 理学(20922)
- 理学院(20720)
- 管理学(20229)
- 管理学院(20131)
- 中国(18012)
- 科学(16622)
- 农(16152)
- 京(14684)
- 所(13775)
- 业大(13175)
- 农业(12717)
- 研究所(12702)
- 财(11658)
- 江(10676)
- 中心(10640)
- 北京(9244)
- 财经(9156)
- 院(9152)
- 省(8820)
- 农业大学(8432)
- 技术(8428)
- 州(8423)
- 经(8220)
- 范(7872)
- 基金
- 项目(44818)
- 科学(34146)
- 基金(31529)
- 研究(30212)
- 家(29275)
- 国家(29019)
- 科学基金(23823)
- 省(18061)
- 社会(17644)
- 自然(16831)
- 社会科(16584)
- 社会科学(16582)
- 基金项目(16563)
- 自然科(16473)
- 自然科学(16465)
- 自然科学基金(16197)
- 划(15100)
- 教育(14457)
- 资助(13713)
- 编号(12088)
- 成果(10536)
- 重点(10200)
- 部(9712)
- 课题(9154)
- 计划(9054)
- 创(8916)
- 科研(8816)
- 发(8776)
- 科技(8759)
- 创新(8292)
共检索到98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立鹏 王军辉 于占晶 黄范全 孔祥波 王鸿斌 张苏芳 张真
为比较杨小舟蛾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差异性,利用生物观察法研究了该成虫在5种黑杨无性系寄主间的停靠选择行为和产卵选择行为,验证了5种寄主挥发物对该虫进行寄主选择过程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5种寄主的选择率存在差异;雌性个体无论是否交配均表现出对5种样本相同的差异性选择,而雄性个体则未表现出这种选择差异性。在相同虫数下,有更多的交配后雌蛾对寄主做出了选择,与未交配雌蛾选择虫数相比差异显著。杨小舟蛾对碧玉杨的寄主产卵选择性最强,108杨次之,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杨小舟蛾 黑杨 动态顶空 寄主选择 产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丽 刘福 王越 孔祥波 张苏芳 李如华 张真
[目的]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观察杨小舟蛾产卵后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对幼虫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各处理叶片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探讨2种黑杨派无性系在杨小舟蛾产卵后是否产生诱导抗性。[方法]杨小舟蛾在欧美杨108号(108杨)和欧美杨111号(111杨)产卵后,观察幼虫取食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和对照植株叶片的存活状况,再分别测定3种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全N、游离氨基酸、单宁和总酚5个指标的含量变化,研究2种黑杨派无性系诱导抗性的产生情况。[结果]取食2种黑杨派无性系3种处理叶片的幼虫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108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111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二糖和全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且产卵植株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同时,108杨邻近植株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产卵植株和对照; 111杨的产卵和邻近植株的总糖/全N值都显著高于对照。108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而邻近植株的二者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11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同时邻近植株的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总酚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杨小舟蛾产卵使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都发生改变并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所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和邻近植株都产生了一定的诱导抗虫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立鹏 黄范全 王鸿斌 李国宏 孔祥波 张苏芳 张真
【目的】研究杨小舟蛾的生殖行为,为利用性信息素对该虫种群进行监测和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第3代老熟幼虫自然下树化蛹后的杨小舟蛾蛹,羽化后对杨小舟蛾的求偶、交配行为进行观察统计,并对精子在交配过程中的转移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杨小舟蛾雌蛾有着明显的求偶时辰节律,存在2个求偶高峰,分别是4:00和21:00,其中19:00—21:00为日求偶最高峰时段;光期不存在求偶现象。杨小舟蛾有2种求偶方式,除了典型的通过释放性信息素求偶外,也可仅通过飞舞追逐、不释放性信息素迅速完成求偶、交配过程,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1日龄成虫中。不同日龄的杨小舟蛾平均求偶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交配率也无显著差异,平均求...
关键词:
杨小舟蛾 生殖行为 求偶率 交配率 精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同斌 嵇保中 诸葛强 黄敏仁
用转Bt单基因和转Bt+CpTI双价基因杨树叶片饲喂杨小舟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活力在饲喂初期显著升高,但在饲喂一定时间后受到抑制:转Bt单基因杨树在饲喂24h开始受到抑制,48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15.8%;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在饲喂12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38.1%。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转Bt单基因杨树对幼虫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能力不强,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饲喂12h后活力开始受到抑制,饲喂24、36、48h的活力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3.4%、22.5%、29.6%,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杨树主要通过抑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艳 高晓余 季爱兵 何月秋 肖春
【目的】揭示石斛篓象成虫对不同寄主的选择行为机制,发展新型害虫防治技术。【方法】采用陷阱式嗅觉测量仪、叶碟法分别测定石斛篓象成虫对4种石斛茎、叶的嗅觉反应和取食反应,采用罩笼试验测定成虫对4种寄主整株植物的选择行为。【结果】供试的4种寄主石斛中,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1年生叶对雌、雄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1、2年生茎的气味对雌、雄成虫选择反应差异不显著。石斛篓象雌、雄成虫均最喜食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尤其喜食球花石斛1年生茎、叶。罩笼试验结果表明,雌、雄成虫对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斛,而对1年生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又显著高于2年生。【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采用鼓槌石斛1年生茎、叶气味物质和球花石斛品种的科学组合或不同石斛品种科学搭配的栽培方法来控制该象甲危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丽伟 王福维 李晓颖 高立军 李贞淑 陈域横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nomics of Micromelopha troglodyta .The pest has 2 generations a year and overwinters in pupa in the fallen leaves.In the food lack condition,the last instar larvae is compelled to pupate in advance,the mass of the pupa is much lighter than that of normal pupa.If the m...
关键词:
杨小舟蛾 杨树 预测预报:数学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颖颖 孙绪艮 王秀利 张霞 孟繁玲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槐小卷蛾 寄主选择 挥发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同斌 王虎诚 徐克勤 仇才楼 熊大斌 杜伟 杨中林 颜学武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州1a可完成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壳内越冬。第1~5代小蜂羽化期均与各代杨小舟蛾蛹期相吻合,可逐代追踪寄生杨小舟蛾蛹。以杨小舟蛾和柞蚕蛹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最佳蛹蜂比分别为1∶3(或1∶4)和1∶100。释放30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小蜂,对越冬蛹的平均寄生率高达(3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善文 姜岳忠 王桂岩 王卫东 乔玉玲
利用 9年生黑杨派 10个无性系试验林材料进行了生长与材性等 14个性状的遗传分析及选择研究。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测表明 ,无性系间 14个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各性状无性系重复力在 0 85 2~ 0 987。说明这些无性系在多个性状上存在广泛遗传差异 ,并且这种差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从中进行多性状遗传改良是可行的。经多性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选出卡帕茨、5 0杨、I 6 9三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无性系 ,其中卡帕茨为新选无性系 ,在该试验林中生长量最高 ,材积超I 2 14杨 6 9 7%、超中林 4 6杨 7 9% ,且材质优良 ,适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黑杨派 无性系 遗传分析 联合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杨立军 刘拉平 刘惠霞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杨秋珍 黄敬峰 王焱 葛建明 冯椿
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是危害意大利214杨的主要食叶害虫.为了研究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对意大利214杨高光谱特征的影响,并为遥感监测意大利214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提供基础光谱数据,该文于2003年5—8月以6年生意大利214杨为材料,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意大利214杨落叶率为48%时,分别测定试验和对照区冠层、叶片的高光谱数据及相应的生化参数(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含氮量和含水率等),应用微分光谱及数理统计中的t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意大利214杨受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后,冠层和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均变小,冠层和叶片光谱的红边具有"双峰"现象;冠层光谱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瑞霞 谢丹洁 刘锦山 王青华 张永安 段立清
[目的]杆状病毒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1株具有高毒力的杨小舟蛾新病毒,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病毒资源。[方法]通过研究该病毒的超微结构和生物活性确定其生防潜力。[结果]超微结构表明,该病毒包涵体多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0.43×0.21μm;包涵体中包埋一个杆状病毒粒子,具有颗粒体病毒结构特征,命名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MisiGV)。生物活性显示,MisiGV对杨小舟蛾幼虫有致死作用,对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2.37×10~5 OBs·mL~(-1);当浓度为1.2×10~7、4.0×10~6、4.0×10~5、1.2×10~5和4.0×10~4 OBs·mL~(-1),对3龄幼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随着病毒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分别为7.55、11.61、14.69、16.06和17.62 d。不同龄期幼虫对MisiGV的敏感性表明,虫龄较小越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而且幼虫的死亡速度依赖于虫龄和病毒浓度。当浓度为4.0×10~6 OBs·mL~(-1)时,2和4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57.78%,而在该浓度下,杀死50%的2龄幼虫的所需时间=6.81 d,4龄=12.89 d;当病毒浓度为4.0×10~4 OBs·mL~(-1)时,2和4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3.33%和36.67%,LT_(50)值分别为11.91 d和25.65d。此外,MisiGV对存活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也有一定影响,病毒液浓度越高,化蛹率和羽化率越低。当MisiGV浓度为4.0×10~4 OBs·mL~(-1),MisiGV对羽化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本文报道的MisiGV新病毒是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关键词:
杨小舟蛾 颗粒体病毒 生物活性 敏感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线茹 原国辉 郑启伟 范彩玲 马继盛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二氯甲烷萃取 ,提取黑杨萎蔫叶片中的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田间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萃取液对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灰双纹螟成虫具有较高的诱集活性 ,且诱集活性随萃取液剂量的增大而提高 ,诱蛾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地点不同而变化 ,诱集到的蛾类以雌性为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兵 徐锡增
利用3年生臭椿、新疆杨在室内建立混交林进行光肩星天牛成虫放飞试验。结果表明:臭椿、新疆杨混交林对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有显著影响,天牛成虫的交尾行为只在新疆杨植株上进行;天牛成虫在林内植株上着落的总虫次随新疆杨株数的减少而下降,交尾次数也减少;臭椿、新疆杨植株数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在一定范围时,天牛成虫在新疆杨和臭椿上着落的虫次比均趋于稳定;新疆杨与臭椿以行状3∶2和2∶3混交时林分的抗虫效果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刘益宁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掌握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寄生树种如何进行识别选择,作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成虫栖息、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在不同树种间的活动行为表现,以及成虫对寄主树木气味或味迹的嗅觉和味觉测定等项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对寄主的选择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和口须上的化感器接触感应,在味觉和嗅觉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寄主选择 判断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