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6)
2023(8497)
2022(7383)
2021(6904)
2020(6148)
2019(14085)
2018(13898)
2017(26893)
2016(15313)
2015(17406)
2014(17772)
2013(17633)
2012(16948)
2011(15372)
2010(15544)
2009(14524)
2008(14931)
2007(13993)
2006(11770)
2005(10618)
作者
(49443)
(41793)
(41679)
(39849)
(26452)
(20404)
(19029)
(16392)
(15502)
(15133)
(14206)
(14002)
(13434)
(13426)
(13389)
(13166)
(12787)
(12426)
(12094)
(11945)
(10653)
(10421)
(10246)
(9466)
(9414)
(9394)
(9247)
(9243)
(8743)
(8655)
学科
(62315)
经济(62241)
(41301)
管理(40973)
(33011)
企业(33011)
方法(31854)
数学(28180)
数学方法(27835)
(17505)
(17353)
(16967)
中国(14887)
(12329)
贸易(12325)
(12113)
(11975)
业经(11605)
(11422)
财务(11394)
财务管理(11359)
农业(11089)
地方(10861)
企业财务(10807)
(9961)
银行(9909)
(9766)
金融(9763)
(9585)
理论(9532)
机构
大学(232320)
学院(228957)
(88790)
经济(86751)
研究(82853)
管理(80714)
理学(69515)
理学院(68618)
管理学(67101)
管理学院(66684)
中国(60519)
科学(56060)
(52723)
(50047)
(45597)
农业(42347)
研究所(41815)
业大(41573)
(41431)
中心(38032)
(35243)
财经(33292)
北京(31333)
(30286)
(29957)
师范(29518)
(28846)
(27873)
经济学(27776)
农业大学(27436)
基金
项目(152892)
科学(117502)
基金(110513)
研究(102877)
(100317)
国家(99534)
科学基金(81997)
社会(62600)
(59626)
社会科(59234)
社会科学(59210)
基金项目(58240)
自然(56583)
自然科(55290)
自然科学(55267)
自然科学基金(54290)
(51672)
教育(47984)
资助(46726)
编号(40141)
重点(35601)
(33871)
成果(33686)
(32289)
计划(31443)
(30868)
科研(30553)
创新(29051)
课题(28515)
大学(28210)
期刊
(94977)
经济(94977)
研究(62135)
学报(49891)
(47913)
中国(44123)
科学(40404)
大学(35428)
学学(33779)
(33766)
农业(31816)
管理(27354)
教育(22582)
(19571)
金融(19571)
技术(18382)
(18065)
财经(17065)
经济研究(15169)
(14669)
业经(14381)
(14054)
业大(13453)
问题(12971)
(11253)
农业大学(11236)
技术经济(11236)
科技(10970)
统计(10822)
图书(10346)
共检索到335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小国  梁红艳  张薇  
引物的通用性研究对于降低引物开发的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试验选取来源于小麦基因组的41对SSR引物,对其在早熟禾亚科不同属4种植物中的通用性进行了分析。所选取的41对引物在大麦、燕麦、小黑麦和三芒草4种供试植物中的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3.2%,82.9%,87.8%和85.4%,有些引物在特定植物中还会出现特异性条带,以上结果表明,从小麦基因组上开发的SSR引物,在早熟禾亚科不同种属植物间有较高的通用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梦培  乌云塔娜  朱高浦  赵罕  杜红岩  
仁用杏为我国六大木本粮油战略性树种之一,是"三北"地区适应性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重要生态经济树种之一,被誉为"铁杆庄稼",其抗逆性强,也是集抗旱、抗寒(可低至-35℃)、抗风沙为一体的"先锋"树种。杏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5%左右,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在70%以上,与橄榄油相近,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黎明  李兴锋  刘树兵  王洪刚  
利用分布于普通小麦整个基因组的525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在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之间的通用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对引物在小麦和中间偃麦草间多态性扩增,所占比率为38.4%,小麦的A,B,D3个基因组多态性引物所占比率分别为34.6%,36.9%和42.2%;说明普通小麦SSR引物在中间偃麦草之间具有通用性,小麦D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亲缘关系要远于A,B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关系,表明小麦的A,B,D基因组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维泽  许宗亮  杨绍兵  杨美权  左应梅  杨天梅  张金渝  
为了筛选适合用于滇重楼种质资源整理、评价和遗传研究的SSR标记,首次利用百合(35对)、延龄草(10对)、薯蓣(5对)的EST-SSR标记对5份滇重楼材料进行PCR扩增,分析3种植物引物在滇重楼中的通用性。结果显示,40对引物在滇重楼中能有效扩增,占引物总数的80.0%,其中3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引物总数的64.0%,引物通用率较高;利用15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35份滇重楼材料进行多态性检测,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指数(I)及多态位点百分比(PPB%)分别为1.9955、1.2634、0.1811、0.3075和99.5%,滇重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广明  孙秀俊  吴彪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刘寒苗  赵庆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在虾夷扇贝中开发的60个EST-SSR位点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1个位点可在栉孔扇贝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通用性比例达35.00%,其中,1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达28.33%。在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2.7647和2.35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1.9487和1.6350;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4和0.333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569和0.31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26和0.2597;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493和0.308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7176和0.5041;固定指数(F_(is))检测发现,7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398。本研究开发的21对通用性EST-SSR标记,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智  谢贵水  莫业勇  安锋  杨礼富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酶(HMGS)是甲羟戊酸(MV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乙酰-Co A和乙酰乙酰-Co A缩合形成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 A)。研究基于蓖麻、麻疯树、木薯和橡胶树已释放的基因组和EST数据,对这4种大戟科植物的HMGS基因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基因结构与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蓖麻、麻疯树、木薯和橡胶树分别含有1、1、2和2个HMGS基因,所有基因均包含11个内含子。同源分析表明,HMGS广泛存在于各种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显示出较早的起源。在大多基因组已测序的绿色植物中,HMGS主要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团藻、拟南芥、蓖麻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路东晔  张磊  张国盛  郝蕾  
【目的】获取杨柳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序列特征,揭示杨柳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Excel和本地Blast,分析统计杨柳科已公布的23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大小、结构组成、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内含子等信息;同时基于55个共有单拷贝蛋白编码基因,采用NJ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杨柳科23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在155~159 kb,主要由大单拷贝区(LSC)长度差异引起。各物种基因排列顺序基本一致,均为2个IRs和2个SCs的典型四元组合结构,4个边界主要位于rpl22、ycf1、rps19基因处。psbZ、ycf15、lhbA、infA、trnK、trnG、trnL、trnV、trnI、trnA等基因存在缺失现象,引起基因数量差异。内含子在细胞色素复合物(petB)基因、RNA聚合酶(rpoC2)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l2)基因等内发生结构变异,引起基因长度差异。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杨树聚类为4个高支持率进化支,钻天柳等7种柳树分为2个进化支。【结论】叶绿体基因组支持杨属、柳属独立进化,为杨柳科系统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证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邹智  杨礼富  安锋  林位夫  
LHCI是植物光系统I(PSI)中与色素分子结合的一系列膜蛋白,由Lhca基因家族编码,主要参与光能的捕获与传递。虽然Lhca基因家族已在拟南芥、水稻、杨树等模式植物中得到了系统鉴定,但在以高光效和高生物量著称的大戟科植物中,至今还未见Lhca类基因的报道。研究基于蓖麻、麻风树、木薯和橡胶树等4种大戟科植物已公布的基因组和EST数据对Lhca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并分析了其基因结构、生化特性及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蓖麻、麻风树、木薯和橡胶树分别含有6、6、9和9个Lhca基因,分属于Lhca1、Lhca2、Lhca3、Lhca4、Lhca5和Lhca6等6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含有1~2个成员不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思琦   张麒功   叶泽霖   覃兴化   汪其双   林协全   郑智位   林文锋   邹小兴  
【目的】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5种柏科植物(秃杉、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筛选出与秃杉亲缘相近者作为异种砧木,为秃杉无性繁殖与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NCBI下载并筛选5种柏科植物的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USP、CodonW、SPSS、MAFFT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模式,并构建聚类树和系统发育树。【结果】5种柏科植物叶绿体密码子的A/T碱基均较多,且第3位以A/T结尾为主;有效密码子数基本高于35,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总体较弱;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PR2-plot分析可得,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同时受自然选择、碱基突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且自然选择是主导因素;通过相对同义密码子分析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确定AAA、CCA、GCU同时为秃杉、水杉、杉木与福建柏的最优密码子,无以G/C结尾的密码子;秃杉与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共有的最优密码子分别为9、7、11、7个,数量上差异较小;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与基于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结构相似,基于全序列和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秃杉与杉木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论】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可用于异砧嫁接中砧木选择方法的优化,杉木与秃杉的亲缘关系相近,推荐使用杉木作为秃杉嫁接的异种砧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霞  张改生  张龙雨  牛娜  
【目的】进一步探讨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方法】选取具有高恢复力的恢复系亲本材料rk5451为父本与ms(Kots)-90-110杂交,F1代再与保持系90-110回交,以ms(Kots)-90-110/rk5451//90-110的BC1F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定位于1B短臂染色体上的18对SSR引物和6B染色体上的47对SSR引物对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初步筛选出Wms273和Wmc406 2对揭示育性恢复基因多态性的引物,用132株BC1F1回交群体对这2对引物进行进一步检测,得出Wmc406与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BS上的恢复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申璐  沈火林  柴敏  王银磊  杨文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基因组序列的出现为开发InDel标记提供了基础。本研究选用18个InDel和22个SSR标记对我国的59个和美国的23个鲜食番茄品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InDel标记在分子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82个品种中InDel标记比SSR标记的多态性低;InDel与SSR标记扩增到的条带数在我国的品种中差异显著,但在美国的品种中差异不显著;InDel标记扩增到的条带数在我国的品种和美国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发现我国育成的番茄品种间遗传差异非常小,而我国品种与国外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伦  刘玉军  刘强  
木本植物在转向生殖生长之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 ,这一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遗传分析 .然而 ,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建立在木本植物生物学特性基础上的基因定位方法的开发利用 ,发达国家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已全面启动 ,并正朝着连锁图谱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的方向推进 .国内有关木本植物基因组研究尚未全面启动 ,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及整个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极不相称 .目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把握时机 ,选准目标 ,尽快开展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宇  唐冬梅  仲伟敏  马玉华  张敏  
【目的】为"红阳"猕猴桃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红阳猕猴桃全基因组数据,对其进行SSR标记分析以及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以全基因组及碱基数不小于300 bp的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GMATA、Codon W和SPSS对红阳猕猴桃进行SSR标记与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结果】扫描红阳猕猴桃全基因组得到的247 012个SSR单元中,二核苷酸重复单元最多,占87.7%;长度为10 bp的SSR占比最高,为33.4%。红阳猕猴桃基因的GC平均含量、GC12含量和GC3含量分别为47.10%、47.6%和45.87%;红阳猕猴桃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与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密码子使用模式差异较大,与毕赤酵母较接近;中性作图表明,GC3s与GC12无明显相关性;ENC作图表明,大部分基因位于曲线周围;红阳猕猴桃28个最优密码子中,除CGA以A结尾外,其他密码子均以C或G结尾,说明红阳猕猴桃最优密码子偏好使用以C/G结尾的密码子。【结论】红阳猕猴桃全基因组具有丰富的SSR位点,可用于高效、快速地进行SSR引物的开发。红阳猕猴桃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受压力突变和自然选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选取毕赤酵母作为红阳猕猴桃基因的异源表达宿主较合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欣雨   朱守玟   江转转  
【目的】李属植物种类庞杂,其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对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为李属植物系统发育、种群鉴定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基因组的特征、组成,基因转移,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7种李属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22 215(寒樱)~535 727 bp(梅),GC含量均约为45%,编码序列数量相近。跨膜结构域分析显示,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开放阅读框可能包含信号肽。DNA从叶绿体迁移至线粒体分析显示,tRNA基因比rRNA基因更为保守。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不强,但共线性较高,大多数蛋白质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纯化选择。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单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寒樱与浙闽樱桃、梅与山杏的亲缘关系更近,李与光核桃的亲缘关系也较为接近,此结果与植物学分类标准存在一致性。【结论】李属线粒体基因组是其全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序列较为保守,可用于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双  薛龙飞  苏爱国  雷彬彬  王玉美  华金平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是一种遗传上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编码与自身功能相关的部分基因,参与生命活动一些过程。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较动物的更为复杂,且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物种进化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组成形式、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基因组成,分析表达特点、RNA编辑、序列重组,以及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线粒体相关的雄性不育机理研究的研究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