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2)
2023(8118)
2022(6864)
2021(6008)
2020(4731)
2019(10760)
2018(10479)
2017(19895)
2016(10838)
2015(12014)
2014(11989)
2013(11927)
2012(11534)
2011(10758)
2010(10829)
2009(9720)
2008(9591)
2007(8642)
2006(7927)
2005(7416)
作者
(33243)
(27969)
(27718)
(25996)
(17738)
(13329)
(12475)
(10609)
(10600)
(9888)
(9510)
(9298)
(8999)
(8854)
(8768)
(8539)
(8195)
(8141)
(7960)
(7933)
(7056)
(6869)
(6759)
(6303)
(6253)
(6200)
(6195)
(6154)
(5647)
(5549)
学科
(54676)
经济(54632)
(29173)
管理(26843)
(19699)
企业(19699)
地方(18277)
中国(17911)
方法(17786)
(17204)
数学(15610)
数学方法(15493)
业经(13149)
农业(12330)
(10516)
地方经济(10324)
(9465)
贸易(9454)
(9298)
金融(9298)
(9216)
(9125)
环境(9125)
(9069)
(9059)
银行(9032)
(8898)
(8425)
技术(8404)
发展(7824)
机构
学院(159298)
大学(156928)
(70104)
经济(68772)
研究(61746)
管理(57760)
理学(48794)
理学院(48153)
管理学(47421)
管理学院(47114)
中国(46616)
科学(37157)
(34890)
(32467)
(31977)
(30273)
研究所(28861)
中心(27659)
(25696)
农业(25282)
业大(24919)
财经(23412)
(22886)
师范(22631)
北京(22463)
(21994)
经济学(21754)
(21328)
(20271)
(19736)
基金
项目(103875)
科学(82235)
研究(76588)
基金(74342)
(65627)
国家(65012)
科学基金(55128)
社会(49798)
社会科(47352)
社会科学(47343)
(41713)
基金项目(38787)
(34914)
教育(34448)
自然(34011)
自然科(33241)
自然科学(33234)
自然科学基金(32672)
编号(30544)
资助(30421)
(29366)
成果(24626)
重点(23966)
发展(23842)
(23462)
(22700)
课题(22056)
(21884)
国家社会(21075)
创新(20511)
期刊
(84452)
经济(84452)
研究(51524)
中国(38741)
(31024)
学报(25234)
科学(23655)
管理(22168)
农业(21762)
(20941)
教育(20521)
大学(19304)
学学(18063)
(17602)
金融(17602)
业经(15036)
技术(14592)
经济研究(13714)
(11857)
财经(11519)
问题(10977)
(10063)
世界(8809)
技术经济(8642)
(8513)
国际(7805)
图书(7804)
商业(7747)
资源(7724)
科技(7634)
共检索到256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悦  王烽玮  胡晓鑫  
本文借助6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来自国外的发展援助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国外的发展援助对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一个国家接受的来自国外的发展援助越多,该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倾向于不断提高;来自国外的发展援助具有异质性效应,援助资金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会随着本国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虽然来自国外的发展援助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对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要比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强。最后给出本文的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小平  汤萱  傅元海  
本文研究发现,与进入其他城市相比,进入高层级城市后新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更为缓慢。在中国独特的城市行政层级架构下,企业设址在高层级城市可通过资源行政配置获得更多好处,企业为争取更多资源可能会迎合政府的各种诉求,导致资源错配,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新企业选址时的权衡,并考察了它们进入不同层级城市后对政府特定目标的响应行为,证实了上述假说,揭示了中国高层级城市中企业集聚和生产率溢价的特殊之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小平  汤萱  傅元海  
本文研究发现,与进入其他城市相比,进入高层级城市后新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更为缓慢。在中国独特的城市行政层级架构下,企业设址在高层级城市可通过资源行政配置获得更多好处,企业为争取更多资源可能会迎合政府的各种诉求,导致资源错配,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新企业选址时的权衡,并考察了它们进入不同层级城市后对政府特定目标的响应行为,证实了上述假说,揭示了中国高层级城市中企业集聚和生产率溢价的特殊之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辉  刘莹莹  彭留英  
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着重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从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切入,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扭曲,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缓解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作用机制并不成立;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南方城市的劳动力和资本配置扭曲,但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应,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中心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其引致的"虹吸效应"阻碍了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结构性"的提升效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久提升的动力来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飞  范从来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进,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机器替代劳动的担忧和争论,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研究了产业智能化对中国低技能劳动收入的影响,考察产业智能化是否有利于益贫式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内生人工智能创新模型研究发现,当高-中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高-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时,产业智能化通过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促进益贫式发展。而且,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产业智能化的技术创新,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益贫式发展。然后,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产业智能化的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对益贫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对益贫式发展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就业扩张型人工智能创新,实施技能培训鼓励技能劳动转岗就业,产业智能化的益贫性能够很好地缓解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佳莹  张辉  
要素收入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如何优化资本和劳动要素分配结构,是发挥初次分配基础性作用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旅游业等新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旅游业发展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能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有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正向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2008年后开始凸显;分位数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劳动收入份额较高的分位处更为突出。本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和旅游收入效应视角,证明旅游业发展能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要素禀赋等相关理论在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业中的应用范畴,也能为发挥旅游收入效应在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协天紫光  樊秀峰  张营营  
城市化建设中政府公共支出决策对绿色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厘清政府公共支出选择在发挥城市化绿色增长方面扮演了何种角色,本文以"一带一路"地区为例,通过DDF-GML指数系统测算了沿线56个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异质化的公共支出政策在发挥城市化绿色增长方面的差异性作用。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地区的城市化建设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政府通过加强公共教育投资和医疗卫生投入,减少最终消费支出,将有效缓解城市化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在"一带一路"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主要通过积累知识资本与健康资本实现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胜钢  郑晶晶  刘东华  陈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_2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材  罗能生  
基于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效率,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地区层面,互联网发展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但却促进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对G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东部城市相比,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城市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水平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GTFP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我国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彦斌  谭涵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面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趋势性放缓的局面。笔者测算,2008~2022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均值为1.2%,相比1978~2007年增速均值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他一些学者和机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针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礼  欧阳峣  
本文将制度比较优势引入适宜性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在CES生产函数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适宜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测度技术进步偏向,从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演变的双重视角,检验发展中大国新型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偏向的适宜性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但制度比较优势将使其偏离适宜选择,因而发展中大国能否有效甄别要素禀赋和制度比较优势的变化,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和印度能够合理研判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变迁,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向影响;但是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墨西哥未能预见要素市场有效供给的变化,没有适时调整技术进步偏向和强度,非适宜性技术进步引致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强度超过资源配置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晓军  王开元  
本文使用产业网络模型,考察了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产业网络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需求重要性效应、自投入网络效应和部门间网络效应,总称为放大效应,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而产业结构调整会影响上述效应。本文进一步使用WIOD数据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不同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结合放大效应对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结果表明放大效应前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截然不同。此外,对部门放大效应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引起放大系数的正向变化,并且在工业部门该机制最突出。本文从产业网络视角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蒋昭乙  
研究不同环境管制下金砖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判断工业化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的贡献因素,既有助于各国对于本国工业化下一阶段的政策制定,也有助于金砖国家在能源贸易、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同时对于气候变化规则、欧盟的国际航空碳排放费等一系列政治议题金砖国家也可以开展深度合作。本文将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探讨金砖国家的节能减排、全要素生产率与其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首先按照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计算金砖国家1992—2008年的数据,然后,探讨和验证两种情形下(是否考虑CO2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最后研究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霖  邓伟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短期内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金融发展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长期原因。鉴于农村金融具有"需求导向"特征,应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等方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村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