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4)
2023(10551)
2022(8374)
2021(7679)
2020(6189)
2019(13933)
2018(13553)
2017(25294)
2016(13788)
2015(15414)
2014(15073)
2013(14669)
2012(13192)
2011(11932)
2010(11475)
2009(10665)
2008(10353)
2007(8859)
2006(7805)
2005(7138)
作者
(40413)
(33851)
(33801)
(31904)
(21317)
(16226)
(14987)
(13378)
(12961)
(11760)
(11567)
(11065)
(10833)
(10626)
(10531)
(10458)
(10155)
(10019)
(9729)
(9603)
(8442)
(8160)
(8146)
(7646)
(7616)
(7598)
(7293)
(7238)
(6779)
(6719)
学科
(60883)
经济(60821)
管理(35904)
(34592)
方法(26213)
(25284)
企业(25284)
数学(23952)
数学方法(23840)
中国(20387)
(18838)
(15673)
贸易(15666)
(15399)
业经(13157)
(12919)
农业(11754)
(10815)
(10792)
(9426)
银行(9391)
环境(9173)
(9040)
(9033)
地方(9002)
(8914)
金融(8913)
产业(8537)
(8182)
技术(8152)
机构
大学(199368)
学院(195963)
(92243)
经济(91001)
研究(74587)
管理(73106)
理学(64082)
理学院(63362)
管理学(62436)
管理学院(62100)
中国(56928)
科学(44702)
(42344)
(40205)
(37932)
(37756)
研究所(35114)
中心(32632)
业大(32355)
农业(32096)
财经(31337)
经济学(30454)
(29081)
经济学院(27690)
北京(26750)
(26408)
(26361)
(23992)
科学院(23742)
财经大学(23723)
基金
项目(138120)
科学(109641)
基金(104967)
研究(95130)
(95050)
国家(94363)
科学基金(79411)
社会(65615)
社会科(62421)
社会科学(62406)
基金项目(55287)
自然(51062)
自然科(49992)
自然科学(49973)
(49769)
自然科学基金(49149)
(43863)
教育(42372)
资助(42057)
编号(34536)
(31895)
重点(31735)
(30039)
国家社会(29662)
(28832)
中国(27836)
创新(27240)
教育部(27130)
科研(26919)
成果(26848)
期刊
(91930)
经济(91930)
研究(57566)
学报(36856)
(36448)
中国(36280)
科学(33069)
大学(27477)
(26330)
学学(26200)
管理(25619)
农业(25036)
经济研究(17606)
(17367)
金融(17367)
财经(15773)
(14785)
教育(14677)
业经(13935)
(13718)
(13403)
问题(13247)
技术(13126)
国际(12288)
世界(12145)
理论(10020)
(9928)
业大(9563)
技术经济(9340)
科技(9085)
共检索到284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旭芸   贺梅英  
【目的】探究进口来源地多元化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逻辑关系,对于科学实施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保障国内大豆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利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1)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大豆进口价格,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不同进口比重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从进口占比高的国家进口大豆的价格,而对来自进口占比低的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3)不同的粮食价格波动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具有差异,在2007—2013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小,而在2014—2021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平缓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结论】要继续完善进口多元化战略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同时应关注进口多元化战略在不同国别和时期中的差异化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大燕  
从大豆进口来源地域季节差异的角度,以出口商出口利润最大化为起点构建实证模型,采用2005~2017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实证检验了具有地域季节互补性的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季节互补性的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进口价格的波动性,即在大豆生产季节上与北半球进口来源地——美国具有互补性的南半球进口来源地——巴西和阿根廷,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中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程度。由于大豆生产季节与美国互补,巴西和阿根廷市场份额的提高有效弥补了世界大豆供给在美国大豆生产淡季时的不足,缩小了中国大豆进口量在美国大豆生产旺季与生产淡季之间的差距,从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雪婷  穆月英  
本文基于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月度贸易数据,通过运用Rotterdam改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不同来源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际关系对于本国和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大豆出口均有影响,且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更易受到他国影响。其中,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利益相关方,其国际关系变化更能反映到贸易上;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存在政策的溢出效应;乌拉圭大豆受到美国和巴西大豆挤出,享受阿根廷大豆出口的溢出;俄罗斯更多受到国际大豆市场波动的影响。弹性方面,中国对美国和巴西进口需求的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均不敏感,阿根廷和乌拉圭则更加有弹性;进口占比份额小的来源国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更多表现出替代效应。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推进国际关系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作用可以多样化进口来源,确保中国大豆进口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佩  孙江明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张姝  吴国松  
文章从进口来源的角度对中国大豆进口数量波动进行了分解,发现美国来源的进口数量的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巴西最小,且不同来源进口波动方向往往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波动程度。利用2001-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的月度数据,对进口数量来源地布局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市场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提高有效抑制了中国大豆进口数量的波动性。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简单的来源多样化并不一定能够有效降低进口波动性。如果新兴进口来源国的出口时间与传统进口来源国相同,或者出口时间与进口来源国相反但对中国的出口量远远高于传统进口来源国,则进口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中国大豆进口价格对进口结构变动的反应决定了国内大豆价格的稳定性及中国对大豆进口布局战略的选择。本文运用PTM模型,在单位根检验、F检验等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进口结构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和巴西市场份额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水平,而阿根廷大豆市场份额的提高则会拉高中国的大豆进口价格。为了以更低的价格进口大豆,保证大豆进口的可获性及经济性,中国应继续保持美国和巴西市场,利用直接投资等措施促进阿根廷及其他具有生产潜力的国家生产大豆,同时通过技术支持等手段保护并培养国内大豆生产的竞争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颖  肖国安  龚波  王琼  
利用CR_4和HHI指数,运用灰色关联法,考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与价格弹性。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集中度极高,整体呈"极高寡占型"。中国大豆进口整体缺乏价格弹性,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大,进口价格主要受美国和巴西的影响。为此,中国应实施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大大豆生产及其替代品的研发投入,构建大豆国际采购供应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寨  胡佳璇  邢丽玮  沈辰  迟亮  张晶  刘继芳  
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其价格波动一直是关注焦点。为研究不同大豆市场价格传导的差异,选取中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大豆市场2014年1月—2021年5月的日度价格数据,采用小波模型与Copula函数对中国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价格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关联程度随时间尺度的扩大而增强,其中与巴西关联性最为显著;尾部价格联动效应存在差异,价格波动超过1个月,与阿根廷、美国分别对价格下降、上涨更敏感;中国与巴西、美国大豆市场价格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价格传导,不同国家正/负向传导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国内油料生产,丰富进口来源,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天宝  王云凤  郝庆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大豆产能有限但国内大豆需求剧增,我国需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以满足国内需求,大量的进口使得国内的豆农、豆制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影响。本文基于1991—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的贸易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态势短期内不会得到扭转,为了缓解进口继续激增的态势,本文从中国大豆供给和需求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余建斌  乔娟  
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急剧增长,且进口来源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影响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修正测定市场垄断力的常用指标——勒纳指数以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垄断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大豆进口始终存在卖方垄断,但随着大豆进口交易费用的下降,其市场垄断力逐渐减弱;巴西仅在中国大豆进口交易费用较高时存在卖方垄断;阿根廷对中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卖方垄断。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在大豆进口中应对国际垄断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董银果  陆叶红  
SPS措施是后关税时代影响农产品贸易的主要政策工具。进口国采用SPS措施防范外来风险,而出口国将其作为产品的质量安全竞争力。文章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大豆标准为基准,构建度量各国SPS措施保护水平的变量,基于1992~2013年中国与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美国4个大豆出口国的双边贸易数据,探讨国家之间SPS措施保护水平的差异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若出口国SPS措施保护水平高于中国,则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显著增加,SPS措施成为其大豆出口的催化剂;另外,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国内大豆产量的下降以及大豆生产效率的低下也是中国大豆进口激增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颖  郑志浩  吕明霞  
本文对中国大豆的进口需求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检验,选择了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豆和大豆油进口之间存在产品竞争关系,而不同来源进口的同种产品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定量分析中国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结构最好采用差异化的需求函数进行分析;随着外资企业的逐步渗透,进口大豆油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这将引起大豆进口数量更大幅度的增加,从巴西的进口量增长幅度可能会更加显著高于阿根廷和美国的进口增长幅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文慧  叶林祥  方超  
基于1998—2020年度和2015年1月—2021年6月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otterdam模型,从国内需求、进口价格、贸易形势等多角度剖析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巴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国,美国降至第二位;巴西和除三大进口来源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地位不断加强,随中国大豆进口支出增加,对其进口增加较为明显;阿根廷贸易地位削弱,有被其他国家超越的趋势;贸易争端、不同进口来源国国内政策也对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产生影响。现阶段,美国与其他进口来源国均存在竞争关系,巴西与阿根廷则为互补关系,其他国家与阿根廷为互补关系,与巴西存在竞争关系。鉴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及其他影响进口需求因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大豆进口商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与因素,及时转变进口策略,促进大豆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降低贸易集中化风险,优化进口成本,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同时增加替代品进口,适度提高国内大豆供给、降低消费者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