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6)
- 2023(17870)
- 2022(14770)
- 2021(13504)
- 2020(11408)
- 2019(25667)
- 2018(25557)
- 2017(49739)
- 2016(26863)
- 2015(30148)
- 2014(29953)
- 2013(29722)
- 2012(27169)
- 2011(24349)
- 2010(24525)
- 2009(22945)
- 2008(22656)
- 2007(20508)
- 2006(18465)
- 2005(16841)
- 学科
- 济(131446)
- 经济(131312)
- 业(99959)
- 管理(91471)
- 企(90061)
- 企业(90061)
- 方法(50468)
- 数学(40107)
- 数学方法(39738)
- 业经(36616)
- 农(34093)
- 财(33567)
- 中国(31315)
- 地方(27687)
- 农业(24023)
- 务(23668)
- 财务(23590)
- 财务管理(23559)
- 制(23547)
- 学(22506)
- 企业财务(22306)
- 技术(21605)
- 和(21374)
- 理论(21335)
- 贸(20889)
- 贸易(20877)
- 易(20208)
- 策(19222)
- 划(19141)
- 体(18510)
- 机构
- 学院(390976)
- 大学(387799)
- 济(168829)
- 经济(165472)
- 管理(157815)
- 理学(135101)
- 理学院(133707)
- 管理学(131846)
- 管理学院(131123)
- 研究(130871)
- 中国(99818)
- 京(82796)
- 科学(76579)
- 财(75864)
- 所(65417)
- 财经(60478)
- 农(59638)
- 江(58854)
- 研究所(58826)
- 中心(57961)
- 经(54831)
- 业大(53661)
- 北京(52570)
- 经济学(50527)
- 范(48963)
- 师范(48591)
- 州(47293)
- 院(47237)
- 农业(46361)
- 经济学院(45197)
- 基金
- 项目(253612)
- 科学(200933)
- 研究(189713)
- 基金(184485)
- 家(158511)
- 国家(157110)
- 科学基金(136681)
- 社会(121481)
- 社会科(115157)
- 社会科学(115124)
- 省(98838)
- 基金项目(97380)
- 自然(86697)
- 教育(85512)
- 自然科(84699)
- 自然科学(84683)
- 自然科学基金(83219)
- 划(81557)
- 编号(77807)
- 资助(75393)
- 成果(62592)
- 重点(56028)
- 部(55647)
- 发(55239)
- 创(54319)
- 课题(52852)
- 创新(50081)
- 国家社会(49888)
- 教育部(48293)
- 项目编号(48273)
- 期刊
- 济(199096)
- 经济(199096)
- 研究(120953)
- 中国(73333)
- 管理(65195)
- 财(60633)
- 农(55809)
- 学报(53879)
- 科学(52750)
- 大学(41874)
- 学学(39411)
- 教育(39315)
- 农业(38651)
- 技术(36168)
- 融(35345)
- 金融(35345)
- 业经(32658)
- 经济研究(32046)
- 财经(30798)
- 经(26591)
- 问题(25446)
- 业(22437)
- 技术经济(22427)
- 现代(19862)
- 贸(19667)
- 世界(19444)
- 商业(19061)
- 图书(18497)
- 理论(18209)
- 国际(17537)
共检索到594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江 王丁 刘洋
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类型来源国劣势来做出合法化战略选择?通过对吉利和万向六次跨国并购的多案例分析,本文打破现有文献关于"来自相同国家的企业面临相似来源国劣势"这一"同质化假定",把来源国劣势构念化为制度维和产品维。通过归纳式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对于产品维的来源国劣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倾向于通过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和声誉重构等合法性修复战略进行应对。对于制度维的来源国劣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倾向于采用制度遵从、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等合法性获取战略来应对。当面临产品维和制度维双重劣势时,新兴经济体企业综合运用制度遵从、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声誉重构等合法性获取和合法性修复战略,重点强调沟通协调这一合法性维持战略来应对。这些发现贡献于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乃至于更广意义国际化的文献,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勃 刘娟
来源国劣势是近年来国际商务领域涌现出的新构念,是指跨国企业的"来源国/母国"对企业国际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处于竞争劣势地位。来源国劣势适合解释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独特挑战,也是导致企业逆向国际化低绩效、高失败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对来源国劣势的内涵、构成、形成机制、克服策略以及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来源国劣势研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来源国劣势现象进行系统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界更深入理解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独特劣势,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国际化经营风险、提升东道国合法性与全球竞争力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勃 齐欣 张宁宁
来源国劣势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但当前学术界对其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缺乏理解。本文基于组织身份与意义给赋理论,采用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来源国劣势主要由组织身份误解引起;新兴市场跨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克服来源国劣势,目的是弱化来源国对其组织身份的负面印记,消除身份误解;组织身份意义给赋包括“话语”机制和“信号显示”机制,两种机制相互补充、持续厚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来源国劣势、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义给赋相关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克服来源国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美国封杀中兴""华为在美受阻"等事件不仅是企业国际化遭遇外来者劣势的表现,也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进一步遭遇来源国劣势的典型案例(即国际化"雪上加霜")。然而,已有国际商务研究主要关注外来者劣势,而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来源国劣势研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两种劣势存在混淆使用的现象,降低了国际商务理论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力。因此,如何从根源上厘清两种劣势的差异性,又如何预防双重劣势,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视角,以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多次受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互动机制。本文的理论贡献是从组织身份视角解释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两种劣势的差异性进行系统比较,并揭示两种劣势的互动关系。此外,本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预防和减弱双重竞争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波 杨步韵 杨燕
针对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中的合法性劣势及其破解路径,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分析了跨国并购场景下中国国企劣势的制度来源与破解策略,认为国企与东道国国家逻辑、市场逻辑之间的不兼容性带来了中国国企跨国并购所面临的目的合法性劣势和效率合法性劣势,而中国国企主要通过选择性耦合策略来化解合法性劣势,实现跨国并购完成。使用fsQCA方法和2004—2018年间中国国企136起跨国并购交易事件,本文探讨了国企合法性劣势和基于选择性耦合的组织响应策略对中国国企跨国并购完成的“联合效应”,识别出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中三种典型的合法性获取模式:共同体策略驱动的目的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透明化策略驱动的效率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低调叠加策略驱动的双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这一结果验证了合法性劣势下基于选择性耦合的中国国企跨国并购合法性获取机理框架,并表明跨国并购完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之间的互动还会形成不同的路径。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国企国际化合法性研究的深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蓓文 徐思行
近20年来,中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既呈现高速增长特征,又表现出低于发达经济体甚至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并购交易完成率。中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面临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受到新兴经济体身份的来源国劣势危害。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资企业在126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建立反事实研究框架,使用多种匹配方法,实证证明了中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使用境外子公司身份可以作为企业层面一项减少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危害、提高并购交易成功概率的主动性策略。异质性分析的结论显示,该策略在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流向国家中均适用,对非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采用该策略可以获得高约两倍的成功概率增幅。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娟
鉴于母国与东道国间的制度距离客观存在,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市场的"合法化"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明了不同理论体系下"合法化"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基于制度同构理论视角,系统阐释了跨国企业东道国市场"合法化"来源及途径;再依据跨国企业与东道国市场主体特征的不同,对现有跨国企业东道国市场"合法化"策略进行了系统归类,并就每一类策略特征进行了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就跨国企业东道国市场"合法化"的概念测度、结果变量选取及国别数据分析等相关实证研究做了系统梳理;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重点及研究方向予以展望,供后续研究及企业国际化实践参考。
关键词:
跨国企业 合法化 制度距离 制度压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先进 彭瑞栋
作为国家重点培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值得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本文对21世纪以来新能源企业进行的22次跨国并购活动的动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新能源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从2006年才起步,近两年发展迅猛。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几乎全部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手中,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不足、产能过剩,而欧美国家或地区占全球市场很大的比重,并且有丰富的可利用的生产资源。在并购模式上,中国新能源企业几乎全部采用了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跨国并购,并且大多数会选择同行企业进行横向跨国并购。最后,本文提出了借助跨国并购提升中国新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洪明 章俨 刘洋 程聪
新兴经济体企业如何从连续跨国并购中获益?基于均胜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过程演进模型,研究发现:缺乏资源的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会经历"双向资源结构化—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纵向资源结构化循环"的演化过程;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过程中随着资源的积累,重组策略逐渐从稳定式重组过渡到丰富化重组最后转变为开拓式重组;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依托于环境撬动、业务撬动和平台撬动3种资源撬动方式。这些发现突破了把每次跨国并购作为独立事件这一隐含假设进而贡献于跨国并购的文献,同时识别出了新兴经济体企业从连续跨国并购中创造价值的3种资源撬动方式,进而深化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文献,最后对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亦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国际化 连续并购 资源编排 价值创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珮 李珉迪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热门标。基于此背景,本文深入探讨并购战略性新兴企业对发起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以及影响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首先,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相结合的视角构建理论框架并提出假设;其次,基于事件研究法,以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成功完成跨国并购的事件为对象,分别采用PSM和OLS对假设进行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标的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并购绩效显著地大于传统行业企业的并购绩效。当并购标的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时,企业的知识密集度及东道国(地区)制度质量的优越度对并购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杠杆率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此外,国有企业并购绩效整体优于民营企业,但加大企业杠杆率以及选择制度质量更高的东道国(地区)的标的企业,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并购绩效。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战略性新兴企业 企业并购绩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姝怡 刘丽艳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使我国企业有了更多从事跨国经营的机会。本文以北京市中小企业为实证,通过分析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揭示出其所呈现的特点,对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优劣势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国经营 中小企业 优劣势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俞毅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现实基础、目标及预期绩效,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障碍,在此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 战略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崔永梅 张松涛 徐叙永
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源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跨国并购作为全球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各国资源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主要资源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资源)的消费量迅速增加,我国大型公司以资源战略为目的的跨国并购也日趋活跃,包括在海外矿产资源储备区建立基地以便于更大规模地收购资源等,这样不仅为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减少资源成本、稳固供应,也是国家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发达国家资源战略的跨国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世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目益激烈的竞争中,以创新为基础的技术优势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保持并提高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纷纷通过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整合各国的技术资源,利用价值链的国际专业化来实现技术的静态和动态协同效应。随着内外部条件的成熟和对以往技术引进效果的反思,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这条新的途径: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来获得自主创新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