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2)
2023(6509)
2022(5184)
2021(4762)
2020(3728)
2019(8205)
2018(7974)
2017(14973)
2016(8480)
2015(9630)
2014(9736)
2013(8865)
2012(7881)
2011(7146)
2010(7228)
2009(6922)
2008(6745)
2007(6272)
2006(5563)
2005(5227)
作者
(22095)
(18705)
(18305)
(17762)
(11721)
(8826)
(8395)
(7009)
(6957)
(6684)
(6340)
(6256)
(5934)
(5878)
(5870)
(5568)
(5529)
(5467)
(5453)
(5358)
(4688)
(4482)
(4355)
(4271)
(4215)
(4196)
(4142)
(4115)
(3645)
(3598)
学科
管理(29853)
(27252)
经济(27183)
(24580)
(21514)
企业(21514)
(11970)
(11288)
(8922)
中国(8750)
方法(8669)
业经(8627)
(8435)
体制(7172)
数学(7098)
数学方法(6943)
(6841)
财务(6823)
财务管理(6802)
教育(6481)
企业财务(6479)
(6316)
银行(6310)
(6017)
环境(5798)
(5741)
金融(5738)
(5732)
农业(5605)
理论(5467)
机构
学院(117317)
大学(115657)
(46097)
经济(44994)
管理(41909)
研究(37385)
理学(35791)
理学院(35348)
管理学(34711)
管理学院(34477)
中国(28238)
(25849)
(23828)
科学(20476)
财经(19494)
(18959)
(17675)
(17542)
中心(17192)
(16311)
师范(16189)
研究所(15516)
(14979)
北京(14931)
(14794)
经济学(14526)
财经大学(14349)
业大(14268)
(13984)
经济学院(12976)
基金
项目(75729)
研究(61561)
科学(60715)
基金(53707)
(44880)
国家(44417)
社会(39553)
科学基金(38799)
社会科(37342)
社会科学(37336)
(30834)
教育(30352)
基金项目(27868)
编号(26178)
(25454)
成果(23034)
自然(22391)
自然科(21839)
自然科学(21835)
(21481)
自然科学基金(21430)
资助(20724)
课题(19538)
(17363)
重点(17332)
(17016)
(16890)
(16724)
项目编号(16359)
(16217)
期刊
(55757)
经济(55757)
研究(37867)
中国(29376)
教育(22635)
(21909)
管理(17197)
(15493)
学报(15090)
科学(14263)
大学(12815)
(12016)
金融(12016)
学学(11793)
技术(10406)
财经(10393)
农业(10088)
业经(9358)
(8934)
经济研究(8337)
职业(7306)
问题(6979)
(5649)
财会(5611)
(5600)
会计(5232)
科技(5184)
现代(5163)
改革(5157)
(5157)
共检索到182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彬  朱志勇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会影响其留学体验,基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视角,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14位来华留学生进行了访谈、观察和实物收集,探究其自我呈现的途径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以学习场域的边缘人、交往的分化者、精神空间的建构者、情感能量的获得者、反身性的调适者五种角色进行自我呈现。恰适性逻辑与结果性行为逻辑共同构成的社会适应逻辑作用于来华留学生个体的行为选择与身份表达。因个体行为与制度间的高度互动性,影响其自我呈现的制度构成包括规制性的安排与惯例、规范性的交往规则、文化—认知性的社会框架。所以高校不仅要在规制性层面进行政策调整,还应当对文化—认知与情感层面予以关注,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海洋  王志勇  毕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其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必须提高教育层次及质量,通过借鉴一些国外留学生先进的教育经验,找出适合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留学生教育效果的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伟  曹亚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加,留学生教育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留学生教育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切实重视微观管理,及时发现并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创新学习,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金勇德  
在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趋势下,留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教育部要求来华留学生必须投保相应的保险,这样就可以把留学生的生活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但是,实际运作当中出现一些问题,来华留学生的保险实务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温珺  巩雪  
基于2007~2016年19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赫克曼两阶段模型实证研究了留学生教育对中国引入外资的作用。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规模增加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吸引外资流入,但是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减趋势。此外,不同教育类别的留学生规模对中国吸引外资的作用不同,学历留学生教育发挥的边际影响明显高于非学历留学生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相宝  张务一  徐海宁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回顾与前瞻王相宝张务一徐海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不久,即开始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但规模一直不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才有了较大的发展。今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宁坤  
本文通过问卷对来华越南留学生思想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多元思想支配下其思想观念的两重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笔者基于1996年~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排名前九的来源国的面板数据,采用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度量文化认同程度的指标,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认同每提高1%,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增加0.116%。为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除了促进经济、教育和科技因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外,还应该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本文对1996-2014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和来华旅游规模作为衡量文化接受度的指标。结果发现,文化接受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影响选择偏好来影响来华留学生规模,文化接受度越高,来华留学生规模越大。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高文化接受度,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炯梅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来疆留学生的文化课开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了现行文化课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来疆留学生的文化课进行了分层次开设,其目的是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加快中华文化的传播。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吕越  王梦圆  
教育国际化是当前各国构筑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模块,而"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为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以2003—2018年196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够促进海外留学生来华,并深入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扩大了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从作用机制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跨国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文化产品贸易程度的加深是"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的重要途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留学生来华的促进效应集中在邻近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而对非邻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规模没有明显影响。此外,区分不同学历类别来看,相比非学历留学生,倡议对学历留学生来华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我国留学生学历结构的优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本研究以韩国留学生——这一在华留学生规模最大的群体为例,对他们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弥补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缺乏。本研究从私人社会资本和组织社会资本两个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韩国在华留学生的社会资本情况及其对工作找寻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一方面很多韩国留学生在组织社会资本上存在较大缺失,另外一方面,组织社会资本却能全面提高韩国留学生找到工作的质量。因此这一现象值得韩国留学生甚至所有在华留学生的警醒。建议他们在华学习期间,积极融入校园环境,积极参与各项班级、校园的集体活动,以在校园中建立起尽可能多的社会关系,积累更多的组织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佳妮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两所城市29位来华留学生的深度访谈和分析编码,发现对母国世界与留学国世界的比较、想象世界与留学国世界的比较构成了来华留学生就读或积极感知或消极感知。但是,留学生就读的积极感知和消极感知可以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某些"关键事件"的影响发生转化。留学生就读积极感知会产生留学行动选择的"增殖效应",反之,留学生消极感知产生"蔓延效应"和"连锁效应"。由此提出了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媒体和出版业为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积极感知可采取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颖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来华高职留学生教育呈现出规模小、非学历生为主、生源层次低、奖学金支持力度不足等特点;且存在着招生及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高以及对留学生管理能力不够等问题。为促进来华高职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应积极拓宽留学生招生和就业渠道,着力优化留学生专业教学设计,努力提升为留学生服务的水平,大力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陈强  
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追求,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质量为核心,兼顾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型提出的要求。本文围绕着这一要求就《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的研制、解读和实施展开讨论,包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转型,来华留学生教育标准定位和研制原则,教育标准研制的核心问题和基本思路,《质量规范》主要内容及其解读和实施路径等,以期为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准确把握《质量规范》内涵,深入实施《质量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