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6)
- 2023(14907)
- 2022(13065)
- 2021(12343)
- 2020(10496)
- 2019(24403)
- 2018(24047)
- 2017(45652)
- 2016(25555)
- 2015(29213)
- 2014(28960)
- 2013(28758)
- 2012(26880)
- 2011(24357)
- 2010(23978)
- 2009(21858)
- 2008(21281)
- 2007(18453)
- 2006(16020)
- 2005(14205)
- 学科
- 济(100092)
- 经济(99972)
- 管理(64051)
- 业(60972)
- 企(48744)
- 企业(48744)
- 方法(45820)
- 数学(39411)
- 数学方法(38964)
- 中国(28866)
- 农(28706)
- 学(23602)
- 地方(22582)
- 业经(22081)
- 财(21948)
- 农业(19348)
- 贸(19301)
- 贸易(19291)
- 易(18753)
- 制(17317)
- 理论(16495)
- 和(16422)
- 教育(15944)
- 环境(15878)
- 融(14428)
- 金融(14426)
- 技术(14355)
- 银(14332)
- 银行(14269)
- 行(13727)
- 机构
- 大学(360189)
- 学院(355368)
- 济(141121)
- 经济(138111)
- 管理(135588)
- 研究(129167)
- 理学(117492)
- 理学院(115996)
- 管理学(113837)
- 管理学院(113218)
- 中国(95028)
- 科学(83012)
- 京(78874)
- 所(66666)
- 农(66187)
- 研究所(61489)
- 财(60874)
- 中心(57794)
- 业大(57535)
- 江(55073)
- 农业(52402)
- 范(50557)
- 师范(49993)
- 北京(49789)
- 财经(49057)
- 院(46570)
- 经(44812)
- 经济学(42354)
- 州(42076)
- 师范大学(40717)
- 基金
- 项目(248621)
- 科学(194187)
- 研究(179889)
- 基金(179130)
- 家(158408)
- 国家(157074)
- 科学基金(132343)
- 社会(111634)
- 社会科(105475)
- 社会科学(105445)
- 省(97568)
- 基金项目(95058)
- 自然(87001)
- 自然科(84894)
- 自然科学(84864)
- 自然科学基金(83342)
- 教育(83060)
- 划(82575)
- 资助(74313)
- 编号(72791)
- 成果(60686)
- 重点(56624)
- 部(55408)
- 发(53760)
- 课题(51459)
- 创(51091)
- 科研(47726)
- 创新(47587)
- 大学(46694)
- 教育部(46673)
- 期刊
- 济(152804)
- 经济(152804)
- 研究(105901)
- 中国(73244)
- 学报(63530)
- 农(59928)
- 科学(56982)
- 管理(48530)
- 大学(47222)
- 教育(47031)
- 学学(44049)
- 财(43154)
- 农业(41988)
- 融(29147)
- 金融(29147)
- 技术(29000)
- 经济研究(24170)
- 业经(23496)
- 财经(23476)
- 业(22833)
- 图书(20925)
- 经(20117)
- 问题(19914)
- 科技(17444)
- 版(17423)
- 资源(17231)
- 业大(16557)
- 贸(16473)
- 世界(16369)
- 技术经济(16257)
共检索到526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筱秋 何欣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比例进一步增加,留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帮助国际学生适应中国生活和学习。文化认同是文化适应性的基础,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问题和文化素质发展研究有助于发现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定量研究,了解来自江西三所高校230名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本科留学生的留学动机、语言状况、文化传播渠道、中国文化认同情感因素和中国物质文化认知程度对留学生文化素质发展的影响,以期提高留学生中国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顺利完成学业,把未来职业发展和两国间的友好往来联系起来。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文化认同 文化素质 软实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笔者基于1996年~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排名前九的来源国的面板数据,采用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度量文化认同程度的指标,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认同每提高1%,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增加0.116%。为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除了促进经济、教育和科技因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外,还应该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 文化产品贸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年丰
本文通过采用和学生或班主任访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与问卷三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分析其特点和对汉语学习所起的作用,探讨提高留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
关键词:
学习动机 留学生 汉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辉
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带来的文化方面的碰撞要求我们必须从文化的层面来思考留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必须以人文素质为中心,以文化的间性理论为基本原则,以“和”为主要特征。
关键词:
留学生 素质教育 间性文化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本文对1996-2014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和来华旅游规模作为衡量文化接受度的指标。结果发现,文化接受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影响选择偏好来影响来华留学生规模,文化接受度越高,来华留学生规模越大。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高文化接受度,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文化接受度 来华留学生 文化产品贸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海洋 王志勇 毕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其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必须提高教育层次及质量,通过借鉴一些国外留学生先进的教育经验,找出适合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留学生教育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留学教育特色 教育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长荔
跨文化背景下的今天,我国教育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为了让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高校要重新规划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机制,让留学生拥有更高的求学体验,促进其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从特殊化到多元化: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跨文化管理研究》一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管理留学生时所采用的管理机制,并将不同生源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比,以此比较高校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书中第二部分以赴华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相关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浩 赖德胜
利用全球4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重点考察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吸引国际留学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因素是影响国际留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一国的文化商品出口规模对其吸引国际留学生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国家之间的国际移民网络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语言差异对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留学目的国的影响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远、语言相同的发达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近、语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泽鸿
广西是通往东盟各国的大通道,每年来广西学习的东盟留学生逐年递增。他们在桂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跨文化适应问题,有待去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他们在跨文化适应三个阶段所遇的问题就东盟留学生教育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东盟留学生 留学生教育 跨文化适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安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剧增。据教育部2008年年鉴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已逾22万,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招收留学生的高校已超过500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辉 谢安邦 许美德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本研究采用心理适应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社会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及学术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对262名五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探索,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第一,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三个维度即心理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柳 傅纳 王孟楠
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中国远赴海外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多,社会文化适应成为这一群体首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实现有效良好的适应是一项亟需探讨的重要命题。通过对892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留学时长对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非中国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最大;2.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且在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留学时长能够显著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其中留学时长0-6(含)个月(vs12个月以上)能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文化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洪涛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凸显,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与规模日益扩大。在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教育任务,同样也需要贯彻文化育人的本质要求,以文化人,加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推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从而提升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兴祥 殷欣琪
中非之间空间距离遥远,文化差异明显,非洲留学生在华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表现在对学校学习及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不理解、个人身处异域文化远离母体文化所造成的身心不适应等三个主要方面。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了解他们在中国的跨文化学习状况,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既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又能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非国家之间文化交流,加深中非友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温珺 巩雪
基于2007~2016年19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赫克曼两阶段模型实证研究了留学生教育对中国引入外资的作用。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规模增加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吸引外资流入,但是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减趋势。此外,不同教育类别的留学生规模对中国吸引外资的作用不同,学历留学生教育发挥的边际影响明显高于非学历留学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