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2)
- 2023(5931)
- 2022(4880)
- 2021(4361)
- 2020(3630)
- 2019(8265)
- 2018(7800)
- 2017(15459)
- 2016(7910)
- 2015(8929)
- 2014(8665)
- 2013(8376)
- 2012(7586)
- 2011(6747)
- 2010(7183)
- 2009(7061)
- 2008(5968)
- 2007(5473)
- 2006(5157)
- 2005(4515)
- 学科
- 济(31709)
- 经济(31543)
- 融(24524)
- 金融(24523)
- 业(22157)
- 中国(21676)
- 银(21506)
- 银行(21503)
- 行(20964)
- 管理(19901)
- 企(19063)
- 企业(19063)
- 方法(12571)
- 中国金融(10895)
- 财(10627)
- 制(10550)
- 地方(10225)
- 农(10222)
- 业经(9681)
- 数学(9403)
- 数学方法(9287)
- 理论(7702)
- 务(7573)
- 财务(7525)
- 财务管理(7516)
- 企业财务(7279)
- 农业(7130)
- 体(5911)
- 和(5748)
- 人口(5697)
- 机构
- 学院(104925)
- 大学(104838)
- 济(46053)
- 经济(45009)
- 管理(38807)
- 研究(35881)
- 中国(34641)
- 理学(32837)
- 理学院(32419)
- 管理学(31783)
- 管理学院(31584)
- 京(25278)
- 财(23592)
- 科学(18969)
- 中心(18908)
- 财经(18389)
- 所(17514)
- 北京(16996)
- 经(16644)
- 银(15662)
- 融(15473)
- 研究所(15457)
- 经济学(15438)
- 江(15179)
- 金融(15152)
- 银行(15136)
- 农(14779)
- 行(14250)
- 人民(14114)
- 经济学院(13975)
- 基金
- 项目(68098)
- 科学(53974)
- 研究(52731)
- 基金(49535)
- 家(41371)
- 国家(40922)
- 社会(36901)
- 科学基金(36055)
- 社会科(33783)
- 社会科学(33769)
- 省(26124)
- 基金项目(25999)
- 教育(23437)
- 划(21769)
- 编号(21516)
- 自然(20625)
- 自然科(20174)
- 自然科学(20170)
- 资助(20071)
- 自然科学基金(19837)
- 成果(18182)
- 发(15235)
- 课题(15190)
- 重点(15109)
- 国家社会(14855)
- 部(14828)
- 创(14208)
- 性(13975)
- 制(13836)
- 大学(13361)
共检索到171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丁志宏,李兵,周福林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12月在北京的调查数据,对来京人口及其子女就学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来京人口是单独或者全家租房居住,但居住条件较差。他们在京居住的时间较长,职业转换比较频繁,就业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社会资源寻找工作。来京人口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来京的家长在带孩子就学方面,没有表现出性别偏好,主要是因为家中没有人照看和便于自己管教,孩子在京就学比较好,受当地孩子的歧视较少,但给家长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对孩子的学习、社会融合有不同的影响。子女外出后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家庭地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来京人口 权益保障 社会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容易遭到侵害,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就业权益保障社会支持网络,是当务之急、应势之需。当前的社会支持网络,各类支持主体之间缺乏协调联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彰显,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制约着就业权益保障的实际成效。要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主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理论自觉和实际能力,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种就业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代懋
残疾人就业政策制定的挑战在于既要保障残疾人员的基本生活,也要提供充足的措施以支持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因此,大多数OECD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了从保障到融合的转型,主要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政策。需求政策包括定额就业、反歧视立法、雇主津贴、庇护工作岗位;供给政策包括职业康复、培训项目、就业援助。
关键词:
残疾人就业政策 转型 收入保障 社会融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凡
本文采用干预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加权模型,在控制了就业类别的选择偏差基础上,分析了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在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职业和工作获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在控制选择偏差以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显著低于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剥离户籍对就业机会、就业身份和就业保障的影响,是户籍改革的应有之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丽坤 翟英英 史耀雄
城乡融合视野下,原有的二元制经济体制被打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当前政府在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还面临教育、医疗、住房、卫生等诸多方面问题。因此,应构建更适合农村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迁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和矛盾,有效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曹斯蔚
社会保障是有益品,更是一种社会政策。为了响应新时代号召,解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实现“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公平正义,需明确对应的本位性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中国实践,借鉴国际方案,提出了“社会保护”的社会保障融合性本位,旨在拓宽社会保障功能边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平滑社会风险、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的,发挥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更好经济社会效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邓大松 胡宏伟
农民市民化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和市民化现实表现为"流动、定居、融合"的社会过程。但中国当前却出现了进城农民"流动但不定居、定居但不融合"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进城农民"内在市民化"滞后于"外在市民化"。"内在市民化"现实表现为自我角色的定位与认同,文章通过对自我角色认同这一表征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造成进城农民"内在市民化"滞后的原因在于进城农民文化水平、年龄、婚姻等因素的差异,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无法稳定获得与市民平等、无差异的包括基本社会保障权在内的基本公民权利,存在"权利剥夺"。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进城农民社会保障权利获得等建议,以期加快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
流动 剥夺 融合 市民化 保障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国英 汪阔朋
从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出发,阐述了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及问题,同时从地方性政策歧视、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企业隐性的不安全成本以及特定区域内其主流文化的排他性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原因,认为要从确立公平的制度保障、提供有效的培训保障和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保障等方面来构筑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民工 权益 保障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华荣
就业权益是劳动者权益中最基本的权益。探索和研究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而且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就业农民工权益、市场制度缺陷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对农民工就业权益损害的重要表现及保护农民工就业权益的政策建议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就业权益 农民工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初立苹
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是有效推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弥合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全局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方差分解方法对2012~2020年我国27个省份的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进行多维指标测算、区域差异分解、动态演进分析和结构方差分解。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综合水平较低,但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而从子系统来看,社会保险提升最快,社会救助最高;区域间差异总体上看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部差异;从动态演进来讲,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的核密度曲线峰值左移,峰高逐年攀升,波峰宽度逐渐缩窄并且存在右拖尾现象,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绝对差异呈现明显缩小趋势,特别是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但中部区域则呈扩大趋势;方差分解表明,社会保险是城乡融合综合水平产生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社会救助,最小则是社会福利,但各个区域的方差分解不尽相同。基于研究,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合作和各个系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助于提升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并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提升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长兴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农村劳动力进城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户籍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被人为割裂,城市功能萎缩。城市由于接纳能力有限,没有将流入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城市市民,因此,农民工做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很长的时期内存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燕
能否切实的保障好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始终是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对成都市农民社会权益保障的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成都市农民社会权益保障的思考。
关键词:
农民社会权益 保障 成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树菡 张恩圆
都市边缘群体-农民工已形成了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这一阶层由于职业与身份的不一致,在工作及工作以外的诸多方面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其基本权益、劳动权益、劳动保护权益、社会保险权益均无保障,极需在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同时给以足够的重视: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解决与生产密切相联、与农民工生命相关的工伤保险问题;建立农民的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考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关键词:
都市边缘群体 农民工 社会保障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