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
- 2023(88)
- 2022(92)
- 2021(98)
- 2020(78)
- 2019(128)
- 2018(131)
- 2017(146)
- 2016(183)
- 2015(167)
- 2014(151)
- 2013(138)
- 2012(152)
- 2011(142)
- 2010(166)
- 2009(124)
- 2008(126)
- 2007(120)
- 2006(84)
- 2005(105)
- 学科
- 害(582)
- 学(478)
- 虫(475)
- 虫害(457)
- 病虫(443)
- 病虫害(443)
- 生物(422)
- 防(366)
- 防治(360)
- 治(359)
- 病害(358)
- 微(268)
- 微生(268)
- 微生物(268)
- 及其(260)
- 生物学(252)
- 鱼(221)
- 微生物学(210)
- 各种(172)
- 菌(168)
- 土壤(166)
- 壤(166)
- 水产(127)
- 敌(125)
- 敌害(125)
- 类(106)
- 土壤微生(102)
- 草(101)
- 物(99)
- 药(98)
- 机构
- 学院(2551)
- 大学(2523)
- 农(2304)
- 农业(1931)
- 科学(1606)
- 研究(1444)
- 业大(1415)
- 农业大学(1278)
- 室(1201)
- 实验(1198)
- 实验室(1175)
- 重点(1109)
- 业(1104)
- 所(1095)
- 研究所(1058)
- 省(971)
- 生物(927)
- 植(751)
- 技术(739)
- 科学院(712)
- 中国(696)
- 物(665)
- 植物(660)
- 保护(589)
- 部(584)
- 中心(569)
- 林(569)
- 科技(520)
- 农业科学(519)
- 京(515)
共检索到3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占鸿 肖悦岩 孙月海 赵美琦 曾士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重梅 章振羽 姬红丽 胡培松 彭云良
水稻是一种对已知所有锈菌免疫的重要粮食作物,从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锈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利用水稻抗锈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观察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发现小麦条锈菌混合菌株的夏孢子在水稻叶片上附着不稳定。在静置叶片上病菌夏孢子能够萌发、侵入,并形成气孔下囊、侵染菌丝、吸器母细胞、吸器、次生菌丝等结构,但是自侵入起便受到丽江新团黑谷对其侵染和扩展的抵抗,表现在侵染各个环节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在小麦感病品种铭贤169叶片上的成功率。接种后5 d内夏孢子芽管侵入气孔并形成气孔下囊、气孔下囊产生初级侵染菌丝、初生侵染菌丝产生吸器母细胞和/或吸器的比率分别比在铭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志 王胜 姬红丽 倪建英 尹勇 沈丽 彭云良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Le2)、Heines Kolben(Yr2,Yr6)、T.spelta album(Yr5)、Hybrid 46(Yr3b,Yr4b,YrH46)、Hobbit(Yr3,Yr4)、VPM1(Yr17)、Renan、Alba(YrAlba)、Avoce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向运佳 章振羽 沈丽 邝文静 姬红丽 倪建英 陈万权 彭云良
为监测小麦病菌毒性变异,指导抗病品种选育和大面积布局,2005-2010年在四川阿坝、甘孜、凉山等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以及盆地内冬春流行区采集条锈病标样,单孢子堆分离菌株后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四川辅助鉴别寄主川麦42,6年共分离、接种617个小麦条锈病菌株,测得已知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33个。结果表明,自越夏区分离的137个菌株中测出17个已知小种或致病类型;自流行区分离的460个菌株中测得30个已知小种小种或致病类型,其中贵农22类群是一种新的致病类群。病菌在越夏区和盆地内冬春流行区的生理小种毒性组成表明,越夏区病菌毒性慢于流行区,盆地内病菌受到来自陇南和四川西部越夏区菌源以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桢 胡小平 杨之为 李振岐
弱小种尤诱导接种后,PAL活性始终大于同期其他处理;先诱导接种尤再挑战接种条中29号处理的POD活性于72h和120h时产生两个高峰;用条中29号小种挑战接种后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单独接种尤的处理相同,均高于单独接种条中29号小种和对照处理;挑战接种条中29处理的SOD活性远比同期其他处理的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桢 胡小平 杨之为 李振岐
从28个供试品种中筛选出新麦9号、咸阳117和辉县红为供试品种,以弱毒小种尤为诱导菌系,以条中29号小种为挑战接种菌系。试验结果表明,弱小种诱导接种可以降低挑战接种菌系的孢子萌发率、孢子堆数量、产孢量。诱导接种和挑战接种间隔12h发病率最低,但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别。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诱导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光 杨小冰 马占鸿
基于HYSPLIT-4模式,利用历史气象数据,研究了小麦条锈病菌的远程传播规律,特别是西北、华北、新疆、四川、云南、贵州之间的菌源关系。结果表明:秋季,西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华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四川、云南、贵州,四川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云南和贵州,云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贵州,贵州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云南;春季,华北菌源主要影响华北地区,西北菌源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四川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四川、云南、贵州的菌源对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其他地区的菌源对新疆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新疆的菌源偶尔可以传播到其他地区,但是影响很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占鸿 石守定 王海光 张美荣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越冬 越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邝文静 章振羽 姬红丽 向运佳 张敏 彭云良
为了解西藏麦类条锈病菌种群结构,测定了来自西藏林芝及邻近地区的70个菌株生理小种。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23种小种类型中,林芝地区病菌分属水源致病类群及CY28以前的致病类型,水-2和水-5为林芝优势小种,但在2009年CY28以前类型的现频率高达32.35%。筛选出E2M2、E3M3、E4M6、E7M6等4对Eco R I/Mse I引物组合,对各条锈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141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9条,多态率为27.65%。经AFLP分析,70个参试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5~1.00。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48时,所有菌株可分为4组。其中来自林芝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邝文静 张贵胜 章振羽 姬红丽 沈丽 倪建英 王宗华 彭云良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 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3-,将发病叶片分离的条锈病菌毒性突变体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含有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及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后,发现新毒性突变体对在目前在四川仍表现抗病的贵农22、川麦42、含有Yr10的近等基因系NILS12、Moro、含有Yr24的NILS16、以及含有Yr26的NILS17均具有毒性,新毒性突变体因而被命名为avrY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晋兵 陈鹏 雷雨 黄林生 赵晋陵 梁栋
[目的]条锈病菌夏孢子是引起小麦条锈病暴发的重要原因,针对夏孢子显微图像识别中存在的检测精度不高和分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旋式Unet++网络的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自动检测算法。[方法]首先,针对显微图像中夏孢子目标密集,易粘连等特点,通过改进Unet++特征提取网络,将原始网络的输出反向连接至输入端形成一种自旋结构,并增加超参数K控制自旋次数,可达到迭代训练的目的,优化了Unet++网络的分割精度,提高了检测的分割率;其次,根据孢子的形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加权映射矩形计算公式,以计算其矩形热力图,以提高孢子的检测精确率。[结果]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平均精确率达到了99.03%,分割率为86.45%,较原始CenterNet模型分割率提高了10.35百分点,精确率提高了0.46百分点,占用内存降低了66.09%。[结论]该模型在保证较高精度的检测夏孢子目标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孢子分割率,为后续小麦条锈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朝月 王凤涛 郎晓威 冯晶 李俊凯 蔺瑞明 姚小波
【目的】培育和广泛应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Pst)群体中毒性变异频繁,发生新生理小种常导致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引发条锈病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我国主粮安全供给。本研究通过监测和评价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对我国目前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情况及变化,为抗条锈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室内,分别用小麦条锈菌强毒性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和弱毒性生理小种CYR17对103份抗条锈病基因载体品系接种,鉴定苗期抗病性;在条锈病常发区域四川郫都区和甘肃清水县设置鉴定圃,田间人工接种条锈菌CYR32、CYR33和CYR34小种的混合菌株,在湖北襄阳鉴定圃自然接种气传菌源,鉴定抗病基因载体品系的成株抗病性。按照0—4级侵染型分级标准调查抗病基因载体品系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表型级别。【结果】在86份全生育期抗病基因载体品系中,仅含有Yr5、Yr15和Yr45的载体品系全生育期高抗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其他品系苗期均‘丧失’了对条锈菌3个高毒性小种的抗病性,但其中30个品系如CN19(Yr41)、AUS 28183(Yr47)和CH223(Yr50)保留了成株期对条锈病的抗性。在14份成株抗性类型的载体品系中,Yeoman(Yr13)、RL 6077(Yr46)、PI 183527(Yr52)、Louise(Qyrlo.Wpg-2BS)、RIL 65(Yr36)、PI 178759(Yr59)和PI 192252(Yr62)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成株期具有2个(S112)或3个(S113)温敏微效基因载体品系中抗条锈病,而仅含一个微效基因的载体品系S111中感条锈病。【结论】在所鉴定的具有单个或多个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品系中,仅有Yr5、Yr15和Yr45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性,但其中34.9%全生育期抗性类型品系仍保留了成株期抗锈性;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和全生育期抗病基因组合能提供较稳定持久的抗锈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华忠 王忠伟 伍玲 Ravi P Singh J Huerta-Espino 何中虎 胡嘉 陈放 夏先春
【目的】发掘川麦107中的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及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持久抗性育种提供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方法】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Toluca试验站、中国成都和雅安3个环境下,对川麦107/Avocet-YrA组合的F5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SSR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成株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在1B染色体长臂远端的Xcwem32和Xgwm818位点之间(连锁距离3.9cM)检测到1个主效QTL,暂定名为QYr.saas-1BL。该主效QTL在3个试验环...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成株抗性 QTL 川麦10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