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
2022(1)
2018(2)
2017(4)
2016(4)
2014(3)
2012(2)
2011(1)
2010(1)
2009(5)
2008(1)
2006(1)
2005(1)
2003(3)
2002(2)
2001(3)
2000(1)
1999(1)
1998(2)
1997(2)
作者
(17)
(14)
(12)
(11)
(9)
(9)
(7)
(7)
(6)
(6)
(6)
(6)
(5)
(5)
李炎(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学科
动物(11)
水产(11)
(10)
动物学(7)
及其(6)
养殖(4)
(4)
料及(3)
营养(3)
(3)
(3)
饵料(3)
(2)
(2)
(2)
植物(2)
(2)
(2)
虫害(2)
(2)
防治(2)
人体(1)
人民(1)
(1)
(1)
(1)
光能(1)
(1)
农用(1)
加工(1)
机构
大学(31)
学院(25)
科学(24)
研究(22)
(20)
水产(20)
研究所(20)
(19)
海洋(19)
科学研究(19)
实验(18)
实验室(18)
(18)
中国(17)
研究院(17)
(17)
重点(16)
(15)
林业(15)
产科(14)
(14)
农业(13)
(12)
上海(11)
技术(11)
海水(11)
(10)
业大(10)
海洋大学(10)
海海(10)
基金
项目(27)
资助(16)
基金(14)
国家(13)
(13)
科技(13)
科学(12)
(11)
科学基金(10)
自然(10)
自然科(10)
自然科学(10)
自然科学基金(10)
科研(9)
2012(8)
30360(7)
专项(7)
合作(7)
国际(7)
国际合作(7)
2012dfa30360(6)
dfa(6)
合作项目(6)
研究(6)
科技部(6)
(6)
中国(5)
共同(5)
基金项目(5)
重点(5)
期刊
科学(22)
学报(18)
渔业(15)
大学(13)
学学(13)
林业(13)
水产(8)
进展(8)
业大(7)
(7)
中国(6)
(6)
北京(5)
林业大学(5)
(5)
海洋(5)
产科(4)
(4)
(4)
淡水(4)
农业(3)
农林(3)
(3)
海洋渔业(3)
研究(3)
上海(2)
农业大学(2)
海洋大学(2)
海海(2)
(2)
共检索到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贾瑞锦  陈超  李炎璐  孙曙光  王鲁  于欢欢  孔祥迪  吴坚  曲江波  赵从明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春禄  陈超  李炎璐  张廷廷  刘莉  曲江波  孙涛  
观察研究了10个盐度梯度(7、12、17、22、27、32、37、42、47和52)对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活力、开口和摄食情况的影响,记录分析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不投饵存活系数、开口率、摄食率及摄食强度等指标。结果显示,盐度对条纹锯仔鱼的活力、摄食及存活有明显影响,其存活和摄食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2–37,最适盐度范围为27–32。盐度低于12时,仔鱼存活率、开口率和摄食强度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高于37时,仔鱼存活率、开口率及摄食强度则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盐度条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贾瑞锦  王鲁  赵从明  公光业  孙曙光  于宏  王彦怀  孙涛  王贺  陈超  
通过观察条纹锯鱼旨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研究其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特征、特点。采用Nikon E200显微镜对其胚胎发育形态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连续拍照取样,详细描述了其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6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孵化温度、发育时间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条纹锯鱼旨的受精卵为球形、游离的浮性卵,平均卵径为0.950±0.039mm;条纹锯鱼旨受精卵孵化需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生成期和孵化期6个主要时期,在80目的孵化网箱中,水温20~20.5℃、盐度28~32、DO≥5mg/L、pH7.6~8.4静水微充气的条件下需要46h5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雷明  陈超  王鲁  贾瑞锦  赵从明  宋振鑫  李炎璐  曲江波  孙涛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孔祥迪  刘莉  李炎璐  于欢欢  陈超  
为探讨不同多环芳烃(PAHs)对海水鱼类早期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分别比较研究了多环芳烃中的3环菲(PHe)、4环芘(Py)、5环苯并芘(BAP)单一暴露和与α-萘黄酮(ANF)联合暴露对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的毒性效应。对其胚胎中的细胞色素酶(eroD)活性、发育畸形(以心脏畸形为准)、孵化率和早期仔鱼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BAP、Py的浓度与eroD活性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比PHe明显,3种PAHs对条纹锯鮨胚胎中eroD活性的诱导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BAP、Py、PHe,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各物质的最高浓度组,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星  
以初始体重为(59.44±0.65)g的条纹锯鮨幼鱼为试验对象,按L9(34)正交设计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类、总能作为3个因素,并分别设3个水平配制9种饲料,以鲈鱼5号配合饲料为对照,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68 d的饲养试验,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初步研究条纹锯鮨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类的适宜含量和最适能蛋比.结果表明:条纹锯鮨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类的适宜含量分别为45.47%-46.89%、8.42%-9.60%,最适能蛋比为30.74-32.95 kJ.g-1时,可获得理想的养殖效果.3个因素中的蛋白质是影响幼鱼生长的主要因素,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增重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海山  叶乐  陈治  杨超杰  胡清雨  
为揭示饥饿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形态性状的影响,建立其饥饿状态的判别标准,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眼斑双锯鱼饥饿和非饥饿群体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实验设置饥饿和非饥饿(对照组)2个组,处理7 d后测量体质量并拍照。用图像分析技术对2个群体眼斑双锯鱼幼鱼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准确测定,采用t检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统计方法分析饥饿对眼斑双锯鱼形态性状的影响。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尾柄高,其余形态参数在饥饿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多个形态比值参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形态性状或形态性状比值均可将试验鱼分为两大类(饥饿组和对照组);对直接测量获得的形态性状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只获得1个主成分,主要反映整体形态的变化,而对形态比值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4个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的幼鱼形态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头部形态、鳍相对位置和尾柄部位差异引起。分别运用形态性状及形态比值数据进行判别分析构建了典则判别函数方程,验证证实使用经形态比值数据建立的判别函数可信度高于使用未经处理的形态性状数据建立的方程。研究结果证实,饥饿影响了眼斑双锯鱼的形态性状,可利用判别方程对眼斑双锯鱼的饥饿状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可为眼斑双锯鱼的生态调查和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廷廷  陈超  邵彦翔  陈建国  孙涛  
通过形态学与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1–34 d仔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描述鱼体消化道(食道、胃与肠道)以及消化腺(肝脏与胰腺)的发育过程。对1–15 d仔鱼连续取样,每次取样30尾,15 d后隔天取样,每次取样15尾。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4±1)℃、盐度为30–32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很大,消化管为封闭的管状结构。美洲黑石斑鱼孵出3 d后,口裂形成、开始摄食,肛门与外界连通,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及肠道,肝脏、胆囊和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桂忠  林淑君  林琼武  李少菁  曾朝曙  
盐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EFFECTSOFSALINITYON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MUDCRABSCYLLASERRATA王桂忠林淑君(厦门大学海洋系,361005)WANGGuiZhong,LIN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刘红  蔡生力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朝曙  李少菁  
锯缘青蟹溞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25—30℃。在该范围内,随着幼体发育,其生存最适温度逐渐上升。各期溞状幼体的发育均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从孵化至第一次变态,30℃时平均发育时间比 25℃时短 6天。温度对溞状幼体的变态过程亦有明显影响,水温大于或达到 30℃时不利于变态的进行,但变态后的大眼幼体对高温适应力增强,35℃时仍可正常生长发育。不同批孵化的幼体在相同温度下存活与发育有明显差异。在对后期溞状幼体相对不适的 25℃下,溞状幼体发育期数变异的出现率较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建国  陈超  李炎璐  孙曙光  邵彦翔  张廷廷  刘莉  孙涛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105 CFU/ml。API 20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洁  国海林  孙明  
在 5种温度 (2 3 5 ,2 6 0 ,2 8 9,32 0 ,35 8℃ )和 3种相对湿度 (5 5 %RH ,76%RH ,93%RH)组合的情况下 ,对锯谷盗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上述温、湿条件下该种群卵期为 4 0~ 8 4d ,幼虫期为 10 6~ 2 3 3d ,蛹期为 5 4~ 9 8d ,从产卵到成虫羽化之间的未成熟期为 18 6~ 39 2d ;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3 4~ 14 8℃ ,幼虫为 13 1~ 15 1℃ ,蛹为 7 3~ 12 1℃ ,未成熟期为 13 7~ 14 8℃ ;卵期有效积温 71 2~ 80 1日度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仰杰  王军  苏永全  徐晓津  傅蒙娜  
观察了室内培育的条纹斑竹鲨自然生产的受精卵形态和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受精卵个体较大,卵黄略呈椭圆形,长径为25.91~36.16 mm,短径为13.56~19.44mm。受精卵外裹有棕褐色的卵鞘,鞘长75.25~107.30 mm,鞘宽33.39~47.70 mm,鞘厚15.82~24.65 mm,卵鞘坚韧而略有弹性。在水温28.0℃、盐度26.2~28.8条件下,受精卵经65~80 d发育孵出幼鱼,胚胎发育分为23期,参照硬骨鱼类胚胎发育各期名称给予命名。初孵幼鱼全长121.82~166.80 mm,体重5.30~18.22 g,已具成鱼的外形特征,但体内尚存卵黄,体外卵黄少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睿  娄方瑞  丁福红  马爱军  王婷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斑鱼和草鱼。对3种鱼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石斑鱼肌肉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22 mg/ml和2.12 mg/ml,梭鱼含量次之,分别为0.05 mg/ml和0.82 mg/ml。黑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44.37%),梭鱼为32.80%,均显著高于草鱼(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