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2)
2023(2659)
2022(2294)
2021(2168)
2020(1872)
2019(4269)
2018(4008)
2017(7298)
2016(4139)
2015(4711)
2014(4519)
2013(4658)
2012(4545)
2011(4350)
2010(4391)
2009(4199)
2008(4121)
2007(3802)
2006(3462)
2005(3306)
作者
(15465)
(12768)
(12688)
(12144)
(8272)
(6308)
(5730)
(5206)
(5061)
(4532)
(4457)
(4416)
(4392)
(4338)
(4253)
(4026)
(3962)
(3892)
(3842)
(3771)
(3403)
(3384)
(3310)
(3154)
(3044)
(2951)
(2872)
(2815)
(2812)
(2706)
学科
(16705)
经济(16672)
(10972)
管理(10659)
(9240)
(8371)
企业(8371)
方法(6376)
数学(4588)
数学方法(4510)
理论(4179)
中国(4163)
(3934)
业经(3696)
(3218)
(3108)
(3079)
经济学(3077)
教育(2964)
(2802)
水产(2669)
农业(2584)
(2530)
动物(2376)
(2302)
贸易(2297)
(2229)
(2215)
(2212)
金融(2212)
机构
大学(68400)
学院(64096)
研究(28214)
(22625)
经济(22112)
管理(20603)
科学(20366)
中国(19858)
(18172)
理学(17218)
理学院(16953)
管理学(16520)
管理学院(16419)
(16200)
(15889)
研究所(15016)
农业(14923)
业大(13120)
中心(11713)
(10707)
(10236)
北京(10087)
(10035)
(9618)
(9535)
农业大学(9323)
(9302)
师范(9029)
科学院(8626)
(8615)
基金
项目(43244)
科学(32532)
基金(31137)
(29986)
国家(29774)
研究(26524)
科学基金(23454)
自然(17525)
自然科(17090)
自然科学(17078)
自然科学基金(16799)
(16565)
基金项目(15658)
社会(15403)
(15372)
社会科(14311)
社会科学(14304)
资助(13585)
教育(12564)
重点(10659)
计划(10279)
科技(9606)
编号(9425)
(9368)
(9124)
成果(8860)
科研(8820)
(8772)
(8357)
创新(8261)
期刊
(27345)
经济(27345)
研究(19226)
学报(18739)
(16139)
中国(15607)
科学(14813)
大学(12858)
学学(12004)
农业(10904)
管理(9178)
教育(8334)
(7571)
(5908)
业大(5540)
图书(4767)
农业大学(4696)
(4454)
财经(4389)
经济研究(4387)
技术(4380)
(4361)
金融(4361)
(3876)
林业(3528)
书馆(3516)
图书馆(3516)
问题(3463)
业经(3444)
科技(3373)
共检索到102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健鑫  石戈  李鹏  刘美英  王日昕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喻子牛  孔晓瑜  孙世春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胶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林状细胞和味营,表层细胞具徽褶(脊);食道粘膜也衬着复层上皮,由表层具微褶(脊)的扁平细胞、中层的杯状细胞及底部的基底细胞组成,食道粘膜部分区域衬着单层柱状上皮;胃V形,粘膜表层为单层住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道短,相对长度为0.6左右,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上皮为假复层上皮,两者上皮中均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讨论了真鲷消化道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真鲷消化道具典型动物食性消化道特...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宁宁  章龙珍  庄平  张涛  赵峰  黄桂云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桂云  张涛  赵峰  黄晓荣  杨阳  章龙珍  
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鹏飞  王嫣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对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消化道各部分结构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消化道由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口四周着生有触手形成口盘,咽短与口分界不明显,食道随翻吻伸缩,肠道极长,通过3个回折及螺旋缠绕成肠索,直肠上附有直肠盲囊。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外膜,没有连续的肌肉层,只有数量不等的肌纤维在黏膜下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组成。除肠外,消化道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消化道各部位的褶皱形态、黏膜下层和肌纤维数量都具有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月芹  董钧锋  孙会忠  刘顺通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itrica oblita Fald.)雌、雄成虫消化道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消化道前肠包括口、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其中嗉囊分化发达,圆柱状,内表面皱褶状,前胃内膜特化形成毛状结构;中肠较长,内表面具有发达的微绒毛和圆球形微型突起,另外还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后肠包括回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直肠具有发达的直肠垫,华北大黑鳃金龟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与其消化、取食、栖居等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相适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邵明瑜  张志峰  康庆浩  马卓君  王开顺  
对单环刺虫(Urechisunicoinctus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嗉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平  邹海  赵爱平  
对10尾鳜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鳜鱼消化道保持了硬骨鱼类消化道组织结构的一般特征,但其独特之处是口咽腔宽大,在其主要骨骼上分布着许多锥形小齿。齿间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在上颌中央小齿周的上皮内有成堆分布的球状粘液细胞,隐窝内有分泌物。味蕾多分布于鳃弓及食道起始端的上皮内。胃为“Y”型。在食道一胃衔接处的粘膜为柱状上皮,固有膜中有腺体,纵行横纹肌纤维由食道内侧斜插到胃壁的外侧。胃腺主要分布在喷门及胃体部。幽门垂发达。肠短,管壁厚,都具有柱状上皮,不具备腺体结构;肝脏致密,肝实质内无胰腺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戈  王健鑫  刘雪珠  王日昕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鮋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鮋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短,上皮组织包括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粘膜层的固有膜中含有腺体;胃呈Y型,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3个区域,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和胃体部的粘膜层中有厚的结实层,上皮有大量的胃小凹和胃腺组织;胃幽门部括约肌明显,幽门上皮不含胃小凹;胃与肠相接处有8~9个指状幽门盲囊,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肠道上皮由单层柱状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匡友谊  徐伟  尹家胜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镜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了消化道、消化腺的形态特征及各消化段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各段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口端位,吻尖,口腔、口裂都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小的尖齿,齿多向内倾斜;舌肌不发达,舌前端游离,舌黏膜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味蕾和杯状细胞。(2)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3)胃U型,分3部分,胃壁内有纵向皱褶,纵褶之间有网状褶,胃底部有胃腺。(4)盲囊呈指状,约180~256个左右,盲囊腔内有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毓人  楼允东  徐庆登  陈煊  
为了改良普通鲫鱼的经济性状,提高其生产性能,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以鲫(Carassius auratuauratus)为母本,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为父本的杂交试验,获得了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高邮杂交鲫。鱼种阶段比父本白鲫生长快30%以上,成鱼阶段快20%以上,且具有肉质好和抗逆性强等优点。试验期间,高邮杂交鲫已在扬州市的九个县(市)推广夏花鱼种,初步取得成效。本文对高邮杂交鲫及其亲本的消化道的外部形态和组织构造作详细叙述。关于硬骨鱼类消化道形态解剖和组织构造,国内外曾对之有过不少报导。对鲫鱼消化道构造的观察,目前只有一例,但它并未结合该鱼的食性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永泉  贾钟贺  刘奕  佟广香  尹家胜  
采用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哲罗鱼口咽腔内除分布有味蕾和粘液细胞外,还着生有丰富的齿结构;食道粗而短,内壁有9~15个舌状粘膜褶皱,在粘膜层扁平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和少量梭型细胞;胃呈V型在粘膜层形成丰富胃小凹,柱状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肠分前肠与直肠,纹状缘发达,粘膜层分布有3种粘液细胞和大量嗜伊红颗粒;数目在217~234的幽门盲囊开口于前肠,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肝脏和胰脏独立分布。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特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鮡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殷江霞  张耀光  李萍  庹云  
对8尾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i)消化道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消化道长是体长的11. 1倍。同一性别消化道长与体重、体长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相近体重体长的 个体,雄性消化道长于雌性。整个消化道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部分。粘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和杯 状细胞构成,其下为基底层细胞。从前肠至后肠前段,杯状细胞的数量、肌肉层的厚度、皱褶的数量和高度 均逐渐减少。食道和前肠纹状缘明显,中肠以后各部分纹状缘不明显。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主要存在于前肠、 中肠和后肠前段,且由前至后分布呈递减趋势,以褶基部分布最多,褶顶端分布次之,其余部位零星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