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7)
- 2023(8278)
- 2022(6842)
- 2021(6217)
- 2020(5012)
- 2019(11771)
- 2018(11672)
- 2017(22284)
- 2016(12095)
- 2015(13723)
- 2014(13792)
- 2013(13433)
- 2012(12470)
- 2011(11563)
- 2010(12016)
- 2009(10859)
- 2008(10614)
- 2007(9586)
- 2006(8675)
- 2005(8082)
- 学科
- 济(58301)
- 经济(58256)
- 业(29710)
- 管理(29276)
- 企(22553)
- 企业(22553)
- 方法(21730)
- 数学(19392)
- 数学方法(18880)
- 中国(18603)
- 地方(18186)
- 农(15976)
- 业经(13380)
- 农业(10865)
- 学(10614)
- 地方经济(10245)
- 发(10107)
- 融(9665)
- 金融(9664)
- 银(9563)
- 银行(9543)
- 贸(9361)
- 行(9353)
- 贸易(9348)
- 理论(9038)
- 易(8961)
- 技术(8840)
- 制(8749)
- 财(8459)
- 环境(8426)
- 机构
- 学院(173075)
- 大学(168918)
- 济(68996)
- 经济(67427)
- 管理(63252)
- 研究(63242)
- 理学(53395)
- 理学院(52766)
- 管理学(51447)
- 管理学院(51145)
- 中国(48163)
- 科学(40035)
- 京(37579)
- 所(33189)
- 农(30981)
- 财(30219)
- 研究所(30061)
- 中心(28267)
- 江(28020)
- 业大(25931)
- 范(24618)
- 北京(24449)
- 师范(24292)
- 农业(24015)
- 院(23438)
- 财经(23063)
- 州(22990)
- 技术(21548)
- 省(20937)
- 经(20723)
- 基金
- 项目(111690)
- 科学(86583)
- 研究(81477)
- 基金(76971)
- 家(67891)
- 国家(67292)
- 科学基金(56724)
- 社会(49634)
- 社会科(47048)
- 社会科学(47037)
- 省(46687)
- 基金项目(39345)
- 划(38781)
- 教育(38043)
- 自然(36487)
- 自然科(35653)
- 自然科学(35647)
- 自然科学基金(34952)
- 编号(33758)
- 资助(33090)
- 发(30213)
- 成果(27368)
- 重点(25949)
- 课题(25141)
- 发展(23893)
- 创(23513)
- 展(23465)
- 部(23126)
- 创新(21976)
- 科研(21016)
共检索到274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滔 肖志忠 刘清华 李军
为研究条石鲷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测定了条石鲷仔稚幼鱼(0~5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生长变化。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均符合Cubic函数关系式,其变化曲线呈S型。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全长、体质量生长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 功能器官 异速生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丽 区又君 李加儿 蔡文超 罗奇
条石鲷仔稚鱼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4-28℃,盐度28-32,pH7.6-8.4,对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奇鳍鳍褶起始于头部,绕过尾部,终止于肛门;3日龄仔鱼出现胸鳍;8日龄仔鱼脊椎末端下侧出现放射丝;12日龄仔鱼脊椎末端开始上翘,腹鳍基形成;15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软条,背鳍、臀鳍在支鳍骨上方的相应位置分化出软条,尾鳍由圆形转变为截形,腹鳍形成2枚软条;20日龄仔鱼背、臀、尾鳍软条出现分节,腹鳍形成4枚软条,透明,无色素,尾鳍呈长截形,鳍中部略有内凹;30日龄稚鱼各鳍鳍条数目已发育完全,尾鳍鳍条出现分支,胸鳍和尾鳍还未有色素分布,背、臀鳍的鳍棘部...
关键词:
条石鲷 鳍 早期发育 分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艾丽
为了解条石鲷早期发育过程重要形态特征的变化,在广东饶平通过全人工繁殖和池塘育苗,观察了条石鲷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体表色素的变化和色素带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统计了每个发育阶段不同色素带的出现频率。结果显示,条石鲷的色素细胞有黑色素、黄色素和褐色素3种,均为菊花状色素,其色素的发生和变化从胚体期开始贯穿了整个早期发育阶段。随着仔、稚鱼发育,色素细胞由小变大,分枝从较短、较少到较长、连成网状再到分枝更密、更短,细胞由稀疏、均匀分布到成丛密集分布,鱼体颜色也由浅且透明变得很深。将条石鲷体表色素带的形成过程分为8个阶段,分别对应于无色素带和7条色素带的形成;色素带最初是从头顶和腹部下方对应于前3条色素带...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 色素 色素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云龙 张海龙 王凌宇 顾贝易 樊启学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
关键词:
早期阶段 异速生长 核酸 消化酶 演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利民 李益云 万瑞景 庄志猛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
关键词:
牙鲆 仔、稚、幼鱼 摄食节律 摄食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根华 陈伟华 赵茹茜 周浩良 陈杰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出雏后5日龄和10日龄的肉鸡和蛋鸡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胚后早期发育阶段,蛋鸡的血清IGF-1水平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高于肉鸡,尤以10日龄时更为显著(P<0.01)。不同品种相同日龄的雌性雏鸡间差异不显著,但雄性蛋鸡的血清IGF-1水平却显著高于雄性肉鸡(P<0.01);另外,同一品种雏鸡的血清IGF-1水平未见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梁国校 杨麒 韦秋思 梁文汇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研究了油桐DGAT1在不同品种以及种子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DGAT1在6个不同品种成熟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明显,这种表达量与种仁含油率相关性也不明显。在油桐‘ZN L-F52’种子不同发育阶段中,DGAT1均有表达,在6、7、10月份表达量较低,而在8、9月份表达量高,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这与油桐种仁油脂形成规律相符合,说明该基因可能与油桐油脂合成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长琳 刘思玮 赵法箴 陈四清 刘春胜 燕敬平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不同发育阶段的受精卵以及0–10日龄幼体的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脂肪酶和谷丙转氨酶5种酶比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浓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囊胚和原肠期(Ⅱ)最高,在初孵幼体(Ⅶ)中最低,含量分别为81.50 mg/g和4.24 mg/g。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谷丙转氨酶比活力的变化趋势相近,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在胚胎发育阶段均能检测出这3种酶的活性,说明主要自母体获得,但活力相对较低;在初孵幼体中,这3种酶活性均显著升高,比活力分别为0.51 u/g、1.68 u/mg和37...
关键词:
金乌贼 胚胎发育 可溶性蛋白 消化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朋 马燕武 祁峰 陈牧霞 谢春刚 李红
为研究博斯腾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发育阶段繁殖水域的生境特征,于2014年3-4月对白海子及相邻水域的水体理化因子、鱼类组成、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鲈在3月进入繁殖期,4月结束;虽然鱼类种类组成相似,但繁殖期白海子河鲈优势度明显高于相邻水域,白海子是河鲈主要繁殖水域;繁殖期水温8~17℃,繁殖盛期水温11~14℃,繁殖水深(1.4±0.2)m,DO(6.8±0.1)mg/l,PH 7.9,电导率(46.5±0.4)ms/m,矿化度(351.7±2.4)mg/l,总磷(0.02±0.00)mg/l,总氮(1.18±0.07)mg/l,氨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兵 钟英斌 吕为群
在5、10、25、40及45这5种盐度梯度下,对大黄鱼初孵仔鱼、开口仔鱼、卵黄囊消失仔鱼、油球消失仔鱼、稚鱼和30日龄幼鱼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死亡时间及72 h半致死盐度等耐盐指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大黄鱼早期各发育阶段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30日龄幼鱼为5.5~41.0,卵黄囊消失仔鱼为6.8~23.3,开口仔鱼为8.2~39.4,稚鱼为9.3~26.7,初孵仔鱼为18.9~33.1。表明30日龄幼鱼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尤其能在较低盐度(5.5)的环境中生活,为大黄鱼的淡化养殖及白点病的淡水浴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正常海水盐度和不投饵状态下,各发育...
关键词:
大黄鱼 早期发育 耐盐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庆文 张天杨 孔杰 栾生
为培育优良大菱鲆养殖品种,收集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批次的大菱鲆亲鱼8批,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条雄鱼个体配两条雌鱼个体,共构建38个父系半同胞和76个母系全同胞,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25和80日龄的体重、全长和体长,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大菱鲆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5,体重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8和1.00,全长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9。对大菱鲆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881,体重和体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622和0.871,全长和体长的...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性状 遗传相关 表型相关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蔡文超 柳学周 马学坤 徐永江 战文斌
试验从形态学角度揭示半滑舌鳎鳔和冠状幼鳍的生长变化与苗种早期培育阶段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3日龄仔鱼出现鳔泡,5日龄仔鱼鳔开始充气,79日龄左右鳔消失,鳔是否正常充气与早期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密切相关。2日龄仔鱼冠状幼鳍原基出现,4日龄仔鱼冠状幼鳍出现鳍条,18日龄冠状幼鳍长度达到最大,此时,鱼苗进入变态期,此后,随着冠状幼鳍的退化和消失,鱼苗逐渐完成变态,伏底生活,冠状幼鳍最迟在29日龄完全退化消失,成为背鳍的一部分。另外,本试验过程中还记录了眼间距、体宽和全长的变化。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早期发育 鳔 冠状幼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强 姚明予 陈先均 李孟均 周波 孙锐峰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33 d)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的生长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20±1.5)℃时,初孵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分别是(10.28±0.05)和(7.79±0.08)mg。白甲鱼仔鱼在孵化后第4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48%,第6天初次摄食比率达到100%。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3.5 d。本研究中还观察到白甲鱼仔鱼PNR点的出现时间与完全饥饿组死亡时间相隔只有2 d,说明白甲鱼仔鱼一旦到达生长的不可逆点,将会在短期内迅速面临死亡,因此,在此阶段须满足白甲鱼仔鱼各种生长条件,保证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发育,减少早期因环境不利而造成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佳佳 白俊杰 李小慧 杜芳芳 于凌云 叶星
研究采用RT-PCR、RACE和PCR技术从大口黑鲈胃组织中克隆得到ghrelin基因的cDNA。该基因全长434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21bp,编码107个氨基酸的前肽,2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位于第27位到第46位氨基酸处。前肽和成熟肽的氨基酸与已报导的舌齿鲈进行同源性分析,相似性分别为85%和90%。为进一步了解ghrelin基因在鱼体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ghrelin基因在大口黑鲈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ghrelin基因在受精卵时期就有少量表达,但直到体节出现之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