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1)
2023(12526)
2022(11059)
2021(10391)
2020(8775)
2019(20040)
2018(20079)
2017(38587)
2016(21308)
2015(24049)
2014(24061)
2013(23781)
2012(21687)
2011(19600)
2010(19637)
2009(17939)
2008(17509)
2007(15188)
2006(13232)
2005(11842)
作者
(62725)
(52155)
(52054)
(49371)
(33353)
(25232)
(23466)
(20484)
(19822)
(18649)
(17916)
(17660)
(16768)
(16556)
(16169)
(15959)
(15730)
(15468)
(14994)
(14916)
(13026)
(12898)
(12647)
(11763)
(11697)
(11622)
(11598)
(11482)
(10525)
(10324)
学科
(78394)
经济(78272)
管理(64167)
(58767)
(50162)
企业(50162)
方法(35732)
数学(30589)
数学方法(30233)
(23239)
(21130)
中国(20216)
(19993)
(19184)
业经(18391)
地方(15256)
(14710)
财务(14637)
财务管理(14609)
企业财务(13867)
(13799)
贸易(13792)
农业(13646)
环境(13592)
理论(13548)
(13531)
(13372)
(13122)
(12984)
银行(12931)
机构
大学(303390)
学院(300002)
管理(117952)
(113993)
经济(111340)
研究(102947)
理学(102298)
理学院(101041)
管理学(99287)
管理学院(98730)
中国(75374)
科学(66148)
(65223)
(55258)
(52787)
(50962)
研究所(48250)
业大(47311)
中心(45919)
(43981)
财经(43790)
北京(41101)
农业(40209)
(39734)
(39731)
师范(39326)
(37731)
(35441)
经济学(33488)
财经大学(32639)
基金
项目(210075)
科学(164181)
基金(152158)
研究(151191)
(133934)
国家(132878)
科学基金(113112)
社会(93147)
社会科(88108)
社会科学(88085)
(81681)
基金项目(81575)
自然(75597)
自然科(73748)
自然科学(73731)
自然科学基金(72388)
(69632)
教育(68713)
资助(62206)
编号(61494)
成果(50283)
重点(47588)
(46014)
(44025)
(43502)
课题(42476)
创新(40654)
科研(40513)
(40084)
教育部(38931)
期刊
(125284)
经济(125284)
研究(88377)
中国(56962)
学报(52030)
科学(46986)
(46071)
管理(43190)
(42371)
大学(38441)
学学(36252)
教育(32849)
农业(31771)
(24355)
金融(24355)
技术(24233)
财经(21040)
业经(19843)
经济研究(18988)
(17754)
问题(16138)
(16132)
图书(15300)
理论(15285)
科技(15252)
(14603)
实践(14114)
(14114)
资源(14109)
现代(13534)
共检索到436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玲  曹荣  王联珠  刘淇  刘胜男  
为探讨烤制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烤制前后条斑紫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FlavourSpec?风味分析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比分析条斑紫菜在烤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变化。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条斑紫菜烤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第一、二主成分相同,均为烃类、含氮化合物类物质,但其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风味分析表明条斑紫菜烤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烤制后出现吡嗪类特征风味物质。SPME-GC-MS分析表明醛类、醇类、酮类和烷烃类构成了条斑紫菜的主体风味,烤制后吡嗪、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6-甲基-吡嗪等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经过烤制,构成条斑紫菜的主要风味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吡嗪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宇航  马家海  林秋生  
对附着在条斑紫菜上的丝状细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丝状细菌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成熟的菌丝呈串珠状。菌丝体的基部可以进入细胞壁的表层,但不能穿透细胞壁。从大量附着丝状细菌的藻体上分离得到了丝状细菌菌株YL,经感染试验证实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该菌为条斑紫菜丝状细菌附着症的致病菌。对菌株YL的形态及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需氧革兰氏阴性菌,不能水解淀粉,接触酶呈阳性,在淡水中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及绳结状拓扑结构,初步确定其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2...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梁丽  马家海  林秋生  丁怀宇  闵建  周亚文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家海  林秋生  闵建  丁怀宇  周亚文  梁丽  
1960年新崎盛敏首先报道了寄生在紫菜叶状体细胞内的病原菌是壶状菌Olpidiopsis sp.,之后不少学者对这种病害的病症、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中右田清治在"养殖紫菜的壶状菌病"以及"紫菜的病害"中较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症、病原菌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蕾  汪文俊  梁洲瑞  刘福利  孙修涛  曹原  姚海芹  王飞久  
失水胁迫是野生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主要胁迫因子之一。为揭示条斑紫菜对失水胁迫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2016年3月采自山东青岛湛山的野生藻体为材料,研究了失水胁迫下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生理响应特征。结果显示,随着失水胁迫程度的增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显著降低,在失水率60%左右时降至最低值,但复水1 h后可恢复正常值。叶绿素a(Chl 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逐渐降低,藻红蛋白(R-PE)和藻蓝蛋白(R-PC)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藻胆蛋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杰  牟宗娟  杨慧超  茅云翔  阎永伟  莫照兰  
绿斑病(Green spo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海区栽培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病害,在整个紫菜栽培期间都可能发生,以每年11~12月份最为严重,主要出现在幼叶期和成叶期。首先,在叶状体上出现红色或淡红色小斑,而后逐渐转变为绿色,病斑继续扩展,在叶状体表面形成若干孔洞,后期几乎整个藻体变绿。本研究对日照地区患绿斑病的条斑紫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5株优势菌(编号为Y1~Y5),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Y1可以引起健康条斑紫菜发生绿斑病。对Y1进行了生理生化检测、16S rRNA、dnaA和dnaN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对绿斑病的发病进程进行了观察,并检测了培养温度、海水比重和养殖密度等环境因子对绿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和高密度养殖会加速绿斑病病情的发展,海水比重为1.022时,绿斑病发病较严重。本研究确定了一株引起条斑紫菜绿斑病的病原菌,并分析了部分理化因子对感染的影响,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薛兆亮  严兴洪  
以往研究紫菜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时,常以叶状体的酶解单离体细胞为材料,但由于来自同一个叶状体的体细胞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离体培养时,体细胞的成活、再生和发育途径均不相同,从而无法准确地判断抗生素对紫菜离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以成活、萌发和发育途径等几乎一致的条斑紫菜壳孢子为研究材料,较系统地观察了3种抗生素对壳孢子的成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能促进条斑紫菜壳孢子的萌发、生长和发育。加卡那霉素培养7d,26%的壳孢子萌发体,其细胞数多于20个,比对照组多2倍,培养11d和18d,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2.1倍。氨苄青霉素能显著地抑制条斑紫菜的壳孢子萌发、生长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隆晨  丁洪昌  严兴洪  
从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绿色突变体和红色突变体种内杂交产生的F_1叶状体中,分离出新品系LC-14。该品系的F_1叶状体在生长速度和品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条斑紫菜野生型栽培品系(WT)。日龄70 d的叶状体平均长度和湿重,LC-14品系分别为106.53 cm和3.07 g,分别是WT品系的4.39和10.27倍。培养至第55天,LC-14品系的3种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9.85 mg/g、52.09 mg/g和23.26 mg/g,分别比WT品系提高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  陶慧卿  何培民  
对紫菜多糖提取液中的杂蛋白质去除方法和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Sevag法与三氯乙酸(TCA)法去除紫菜多糖中的游离蛋白质,分别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积比、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等主要因子对蛋白质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Sevag法最佳脱蛋白条件为氯仿∶正丁醇=3∶1,样品:氯仿-正丁醇=3∶1,振荡时间为30 min;三氯乙酸法(TCA法)最佳脱蛋白条件为反应温度80℃、三氯乙酸用量4%、反应时间30 min。两种脱蛋白方法比较发现:三氯乙酸法去除蛋白质质的效果优于Sevag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玲  曹荣  王联珠  刘淇  陈少凡  符鹏飞  
以不同收割期的靖海湾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营养价值并评价其鲜味。通过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无机元素组成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其营养学特征,通过测定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组成,进而计算滋味活性值(Tasteactivevalue,TAV)与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concentration,EUC)。结果显示,靖海湾条斑紫菜蛋白质含量丰富,头水和二水紫菜的蛋白含量均在49%以上,显著高于四水和六水紫菜(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蔡春尔  李春霞  藤一悦  林子龙  顾碧莹  何培民  
研究了我国主要经济红藻之一条斑紫菜藻红蛋白各种粗提方法。采用"溶胀+组织捣碎"法破碎条斑紫菜叶状体细胞,依次研究活性炭、利凡诺等化学试剂和等电点、溶液浓度、pH、温度、差速离心等物理条件对条斑紫菜破碎液中藻红蛋白纯度和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量活性碳与利凡诺的结合使用不能提高藻红蛋白纯度,单独使用活性碳,随用量提高,其纯度上升,在活性碳用量是紫菜用量的1/10时提纯效果最佳。藻红蛋白等电点沉淀后纯度反而下降,但pH调节与硫酸铵沉淀结合可显著提升纯度,且与原溶液浓度成正比,藻红蛋白纯度最高达到1.35。此外,盐析过程中差速离心还可继续提升纯度,达到1.42,而通过控制温度来变性蛋白的方法不能达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培民  张政值  张荣铣  
对3 种不同株系丝状体和同一紫菜养殖群落不同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比较, 并研究了光、温、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浓度对紫菜叶状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紫菜叶状体在15 °C时的光补偿点约为70 μm ol/ (m 2 ·s), 光饱和点为250 μm ol/ (m 2·s); 而20 °C时光补偿点约为180 μm ol/ (m 2·s), 光饱和点在750 μm ol/(m 2 ·s) 附近。25~30 °C, DIC为10 m m ol/L时叶状体的光合速率最高。不同株系丝状体及同一紫菜养殖群落不同品种藻株间的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威  黄林彬  严兴洪  
为鉴别条斑紫菜不同品系的种质,使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对条斑紫菜的5个选育品系和1个野生品系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3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可扩增出稳定清晰条带的组合11对,共获得131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5个,多态性比例高达95.42%。6个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364 3~0.867 9,平均为0.593 0。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6个品系分为2个群,所反映的亲缘关系与各品系的来源基本一致,说明SRAP标记技术可以成为条斑紫菜品系间遗传分析的有效工具。在131个多态性位点中,选择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文  吕峰  严兴洪  
通过室内培养和海区栽培实验验证条斑紫菜耐高温品系(T-17)优良性状的稳定性和栽培适用性。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品系(WT)相比,T-17品系的叶状体,在生长率、最大光化学效率、主要光合色素含量、藻体厚度和产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优势。将在18℃下培养50 d的小苗再在18、22和24℃下培养35 d,T-17的绝对生长率分别为WT的17.71、15.81和33.00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WT的4.59、4.38和9.15倍,最大光化学效率分别为WT的1.17、1.29和1.58倍。WT的小苗在22、24和25℃下再分别培养25、15和10 d,叶片的颜色就转深变黑,藻体卷曲变硬,出现腐烂;而T-17...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善邦  
吕四紫菜养殖海区,每年九、十月份是浒苔硅藻繁殖、附生旺季。其危害紫菜出苗和单孢子附着,轻者减产、重者失收。防除紫菜苗网上杂藻,除用柠檬酸海水液浸泡和冷冻外,采用干燥法——晒网,也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概述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