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3)
2023(5472)
2022(4506)
2021(4177)
2020(3443)
2019(7762)
2018(7459)
2017(13990)
2016(7696)
2015(8649)
2014(8550)
2013(8437)
2012(8149)
2011(7368)
2010(7735)
2009(7316)
2008(7311)
2007(6953)
2006(6488)
2005(6342)
作者
(25218)
(20664)
(20548)
(19618)
(13347)
(10022)
(9351)
(8177)
(7825)
(7631)
(7306)
(7157)
(6863)
(6786)
(6760)
(6699)
(6268)
(6192)
(6119)
(5874)
(5324)
(5236)
(5212)
(4982)
(4777)
(4723)
(4684)
(4624)
(4420)
(4145)
学科
(29804)
经济(29757)
管理(23285)
(20973)
(17842)
企业(17842)
方法(12084)
(11569)
数学(10416)
数学方法(10278)
(9838)
中国(9829)
银行(9816)
(9674)
(9516)
(9199)
金融(9199)
(8217)
(7913)
(7339)
业经(6745)
体制(6344)
(5922)
财务(5910)
财务管理(5886)
企业财务(5685)
(5682)
贸易(5672)
(5558)
制度(5554)
机构
大学(115066)
学院(111312)
(45224)
经济(44057)
研究(43702)
管理(39366)
中国(38124)
理学(31766)
理学院(31419)
管理学(30822)
管理学院(30629)
(25883)
科学(25713)
(25643)
(23335)
(23247)
中心(21252)
研究所(20496)
(20049)
财经(19013)
农业(18644)
(17308)
业大(17290)
北京(16910)
(16161)
(15931)
(15477)
财经大学(14380)
经济学(14221)
(13639)
基金
项目(68372)
科学(53053)
基金(50422)
研究(46995)
(45960)
国家(45569)
科学基金(37804)
社会(29380)
社会科(27798)
社会科学(27786)
自然(25731)
自然科(25194)
自然科学(25181)
基金项目(24995)
(24934)
自然科学基金(24789)
(22568)
教育(21951)
资助(21915)
编号(17766)
重点(16021)
成果(15907)
(15615)
(13947)
(13706)
课题(13534)
科研(13484)
计划(13160)
教育部(13139)
创新(12932)
期刊
(55660)
经济(55660)
研究(39339)
中国(29096)
学报(22398)
(21209)
(21104)
(20567)
金融(20567)
科学(18860)
管理(17352)
大学(16875)
学学(15747)
农业(13577)
教育(13133)
财经(10841)
(9316)
经济研究(8691)
技术(8629)
业经(7635)
(7187)
问题(7029)
理论(6598)
(6369)
(6265)
国际(6161)
图书(5988)
业大(5947)
实践(5851)
(5851)
共检索到194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忠民  
"宝万之争"引发市场对杠杆收购的热议,而其本质是金融体制的转轨与市场化的更深入发展,这也对监管体制提出挑战。本文分析了杠杆并购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逻辑的变化,并对监管提出建议,希望监管转变为"负面清单"式行为监管。"宝万之争"引出了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杠杆运用及监管问题:杠杆作为一种金融资源,如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北庚  周斌  
行政监管权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政府所享有的核心权力,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同为国务院权力分支且有不同权力范围和部门利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量,意欲借政策主导甚至立法牵头将监管权整合到本部门,可能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双重监管主体,呈行政主导立法倾向,偏离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行政监管权生成逻辑,将造成法律不和谐不统一。现实立法实践中呈现的重视立法信息,主张立法的广泛参与、有效互动和利益权衡的博弈立法有可能纠正现实中的行政立法主导偏误,使PPP模式立法中行政监管权制度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北庚  周斌  
行政监管权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政府所享有的核心权力,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同为国务院权力分支且有不同权力范围和部门利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量,意欲借政策主导甚至立法牵头将监管权整合到本部门,可能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双重监管主体,呈行政主导立法倾向,偏离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行政监管权生成逻辑,将造成法律不和谐不统一。现实立法实践中呈现的重视立法信息,主张立法的广泛参与、有效互动和利益权衡的博弈立法有可能纠正现实中的行政立法主导偏误,使PPP模式立法中行政监管权制度设计符合其生成逻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帅  马凌霄  
金融监管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特定的发展路径,十八世纪末至今美国金融体系所经历的冲击和变革,以及因此带动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是研究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背景与素材。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看似完善的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了空前挑战,也促使新的一轮监管改革全面启动。此轮改革不但重塑了美国国内金融业发展模式和监管体制,还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向产生持续影响。我国应当从美国金融监管的历次变革中汲取经验教训,适时推动我国监管体制改革以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卜振兴  
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76号文),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这一系列规定,引发了市场的猜测和解读,并将之与年初财政部发布的23号文进行对比,认为当前监管对城投公司和城投债政策的态度已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娄飞鹏  
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在2008年以来快速提高,以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都会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需要积极稳妥去杠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过程中,其信贷资金来源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国内银行直接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提高,因而有必要结合非金融部门加杆杠的资金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其去杠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阐述了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现状,系统分析了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资金来源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金融部门去杠杆的思路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娄飞鹏  
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在2008年以来快速提高,以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都会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需要积极稳妥去杠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过程中,其信贷资金来源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国内银行直接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提高,因而有必要结合非金融部门加杆杠的资金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其去杠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阐述了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现状,系统分析了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资金来源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金融部门去杠杆的思路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韩瑞庆  
我国票据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现出融资泡沫、虚假交易、大案不断、诈骗猖獗几方面的风险。究其原因,票据市场立法滞后,政府监管主体缺位、监管力度不够,对票据诈骗活动的防范和打击没有形成坚强合力。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赫凤杰  
杠杆交易是A股市场的新生事物。2014年7月以来,杠杆交易规模快速上升,加剧了A股市场的波动,并直接引发了本轮市场暴涨暴跌,对资本市场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以融资融券作为A股市场杠杆交易的代表形态,分析了杠杆交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成因,并与海外主要市场监管措施及危机后的应对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应加强对杠杆资金违规入市的监管、改善投资者结构、建设市场中间层、培育价值投资及长期投资理念、救市时期对规则的突破应尽快回归常态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立成  范从来  
本文详细梳理了百年来中国银行业中政府监管的演进轨迹,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1)政府监管的完备程度受到当时经济金融思想的制约,政府对金融越重视,经济金融思想越先进,政府监管的制度完备程度就越高。(2)政府监管效能的发挥与金融体制紧密相关。(3)随着经济金融制度的变迁,1949年以来中国银行业中的政府监管经历了指令性体制、发展型体制和专业型体制三个阶段。下一步,关键是要增强银行监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正确定位政府监管在银行监管中的角色,推动政府监管机构从行业利益的代表者真正转变为公众利益的守护者。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本文从系统逻辑的哲学角度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化展开了分析,进而对于全球金融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多角度的探讨。指出目前的国际金融领域仍处于十分原始的"丛林"阶段,因为并不存在代表整体理性、整体利益的全球监管,认定了这种全球金融监管的缺失和全球金融系统被操控的现状之间的因果关联,认为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中表现出来的"特里芬两难"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体系内所蕴含的"哥德尔逻辑悖论"的外在表象,在逻辑层面及现实层面上论证了只有打破类似于"裁判参赛"现象的逻辑纠缠,才能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地球村"的金融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