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8)
2023(9266)
2022(7792)
2021(7124)
2020(6039)
2019(13188)
2018(12749)
2017(24925)
2016(13346)
2015(14298)
2014(14156)
2013(13842)
2012(12603)
2011(11348)
2010(11100)
2009(10326)
2008(10356)
2007(9130)
2006(7863)
2005(7169)
作者
(41483)
(34493)
(34400)
(32505)
(21846)
(16910)
(15590)
(13460)
(13098)
(12171)
(11955)
(11561)
(11106)
(10998)
(10830)
(10775)
(10467)
(10369)
(9973)
(9895)
(8712)
(8670)
(8146)
(7970)
(7777)
(7744)
(7728)
(7378)
(6995)
(6737)
学科
(48322)
经济(48264)
(39903)
管理(37118)
(30651)
企业(30651)
方法(26395)
数学(23862)
数学方法(23665)
(20500)
银行(20354)
(18999)
(17591)
(15062)
中国(14738)
(13573)
金融(13573)
(12006)
(11313)
(10969)
制度(10960)
(10956)
保险(10864)
业务(10593)
(10591)
贸易(10583)
(10472)
财务(10457)
财务管理(10438)
(10363)
机构
大学(188996)
学院(186140)
(76172)
经济(74660)
管理(71928)
研究(62910)
理学(62157)
理学院(61481)
管理学(60331)
管理学院(60015)
中国(57328)
(42099)
科学(41049)
(39336)
(37763)
农业(34102)
业大(33642)
(32717)
中心(30661)
财经(30637)
研究所(30345)
(28165)
(27223)
经济学(24705)
北京(24303)
(23771)
财经大学(23531)
经济学院(22699)
银行(22694)
(22265)
基金
项目(132586)
科学(103793)
基金(100244)
(91315)
国家(90610)
研究(85181)
科学基金(76892)
社会(56828)
社会科(54077)
社会科学(54060)
自然(53742)
基金项目(53277)
自然科(52590)
自然科学(52567)
自然科学基金(51704)
(50141)
(43641)
资助(41648)
教育(38475)
重点(30210)
编号(30133)
(29164)
(27853)
计划(27442)
科研(26911)
(26494)
创新(26244)
国家社会(24678)
教育部(24570)
(24467)
期刊
(71617)
经济(71617)
研究(54425)
学报(39189)
(36071)
金融(36071)
(35840)
中国(33620)
科学(32821)
(28811)
大学(28470)
学学(27719)
管理(24250)
农业(22146)
财经(15372)
经济研究(13009)
技术(12976)
(12910)
(11996)
业大(11054)
业经(10756)
(10389)
理论(9592)
问题(9484)
农业大学(9387)
科技(9144)
教育(9022)
统计(8882)
技术经济(8825)
实践(8752)
共检索到272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嘉璘  王雪标  周鑫  
商业银行杠杆率与其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直接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分位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不同风险水平下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异质性,分析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内在传导机制。结果发现,杠杆率的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激励效应,并随着系统性风险水平的不断提高,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激励效应也随之增强。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中,利率市场化和同业业务具有中介效应,银行竞争具有遮掩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欣  徐惟  
银行去杠杆过程中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同业市场,从而鼓励同业投资业务的创新,改变同业市场的流动性结构,因此,在分析银行去杠杆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同业业务创新和流动性的市场调节能力。据此,以同业业务创新和银行流动性为调节变量,构建16家上市银行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含三向交叉项的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杠杆与系统性风险正相关,同业创新能力越强且流动性越低的银行执行去杠杆政策的效果越好,同业创新能力较弱或者流动性较高的银行执行该政策的效果较差,且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芳  权飞过  
表外业务作为银行主动加杠杆的重要方式,优化表外业务结构能否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手工搜集整理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8—2017年的表外业务结构性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表外业务规模扩张提高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不同类型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规模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担保承诺类表外业务和代理投融资类表外业务规模的提高则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有负向冲击。因此,提高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占比,能够通过优化银行杠杆结构来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进一步发现,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还受到市场竞争和银行所有制属性的影响。因此,在优杠杆过程中还需防范市场过度竞争,并对不同所有制属性银行表外业务实行差异化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彦斌  随晓芹  刘哲希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体的过度负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它会引发资产泡沫从而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事前地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过度负债,提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杠杆率这一常用的预警指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资产泡沫和融资约束的宏观模型,系统论证了"杠杆率/投资率"是更好的预警指标。随后,本文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1)"杠杆率/投资率"上升会显著放大杠杆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2)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但如果同时出现了"杠杆率/投资率"上升的情况,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大。2012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杠杆率/投资率"持续扩大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未来,中国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要在"结构性去杠杆"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振民间投资需求等手段有效降低"杠杆率/投资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露  杨文华  
杠杆率监管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监管的重大变革,其能否带来更加稳定的金融体系关系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文章构建引入杠杆率监管的内生性银行网络模型,模拟了杠杆率约束下的风险传染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在正常时期,杠杆率监管会使部分银行的风险资产比重上升,银行间网络关联程度下降。在危机时期,杠杆率监管会增加外生冲击下初始倒闭银行的数量,但可以降低风险传染的深度和广度。总体上看,最低4%的杠杆率要求会带来更加稳定的银行体系,而过高的监管要求则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稳定,可以对银行实施逆周期和差异化的杠杆率监管策略。同时,对市场进行及时的流动性救助,提高危机时期违约银行的贷款回收率,将有助于增强杠杆率监管的金融稳定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博慧  毕莎莎  袁铭  
既有研究关于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争论,而以银行资产质量表征企业资产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基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测度资产质量,分别从风险边际贡献和尾部关联两个维度测算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并最终建立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企业杠杆率水平和结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企业资产质量在其中起到的调节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在研究企业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时需要考虑企业资产质量的作用,并且银行规模使得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带有非线性特征;企业杠杆率从边际贡献和关联溢出两维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且企业资产质量的调节效应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系统性风险不同维度下,企业资产质量的调节效应也会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性。鉴于企业资产质量所起到的重要调节作用,监管部门可考虑将国有、非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分别纳入宏观审慎体系实现动态监管,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分类施策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兆成  
本文基于CCA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杠杆率对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的攀升会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上升,并且会通过股权与债权渠道助推系统性风险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传导。具体来说:一是债务杠杆的上升会推升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随着金融市场波动性的上升,同样程度的损失将会对各部门带来更大的冲击。三是当债务杠杆率在宏观网络模型中由较高水平的部门向较低水平的部门进行转移时,两个部门的宏观风险水平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整个宏观金融网络会更加稳健。四是增加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股权融资能够提升宏观金融网络结构的稳定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建堂  董小君  时红秀  徐杰  马小芳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名义杠杆率并不高,但潜在风险并不小,一是存在较多隐性债务,二是债务增长偏快。杠杆率的过快上升,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过剩产能占压大量资金以及货币信贷政策过度工具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何在稳增长下有效化解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成思  贾翔夫  廖闻亭  
本文研究我国经济金融化对杠杆率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测度杠杆率水平,基于8个经济部门的24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利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构建杠杆率、金融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间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研究杠杆率和金融化的溢出效应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2004—2019年季度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的提升对宏观杠杆率产生正向冲击,对微观杠杆率产生负向冲击,且冲击在2008年后快速减小;宏观杠杆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负向冲击,而在2008年后转为正向且冲击逐渐增大,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与宏观杠杆率相反。这些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差异化影响,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正杰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说过:理解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尽管本轮金融危机之前,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并不为学界重视,很多金融市场的因素如银行的流动性、雷曼破产和政策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当前大量的学者开始对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现象进行了重新关注与深刻反思。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居民杠杆率过高有可能成为金融脆弱性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卫华  胡君晖  
金融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合理测度和评价金融去杠杆的成效,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于金融去杠杆成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上市银行业机构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变化角度开展。通过上市银行股票价格数据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测度单家机构系统性风险的边际贡献情况,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风险溢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的风险溢出程度下降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爽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通过加强银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投资进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可行性值得关注。文章利用2017Q1—2023Q1我国25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ESG投资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ESG投资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该结论历经多轮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从ESG投资分项看,社会责任投资对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最强,公司治理投资次之,而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3)从异质性分析看,非国有商业银行ESG投资表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相较于国有银行更加明显。(4)机制分析结果表明,ESG投资主要通过提升银行声誉、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来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重润  王文静  
本文运用上市中小银行2011-2020年股票收益率数据,采用CoVaR方法与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中小银行同业业务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同业业务规模增长会加大中小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期限错配程度越高,同业业务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越大。第二,当中小银行面对流动性冲击时,同业业务放大了流动性冲击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程度。第三,银行经营地域不同,同业业务对其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区域性中小银行受到的影响比全国性中小银行受到的影响更大。第四,大银行系统性风险也会受到中小银行同业业务风险溢出的影响。为了防控中小银行同业业务风险,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监管部门协作和现场检查;第二,建立差异化、多渠道资本补充途径;第三,加强对中小银行负债端管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汤淳  刘晓星  
利用2008-2018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基于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具有倒U型非线性影响,银行创新水平存在临界值,小于临界值水平的银行创新会激增系统性风险,而现阶段样本银行创新水平均已突破临界值,当前银行创新有助于抵御系统性风险。另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非国有银行、小型银行的倒U型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风险会加剧早期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正向影响;长期来看,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或呈现N型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思遥   沈沛龙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