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80)
- 2023(20186)
- 2022(17424)
- 2021(16192)
- 2020(13887)
- 2019(31384)
- 2018(31092)
- 2017(60188)
- 2016(32840)
- 2015(36604)
- 2014(36362)
- 2013(35503)
- 2012(32221)
- 2011(29042)
- 2010(28978)
- 2009(26921)
- 2008(26304)
- 2007(22955)
- 2006(19834)
- 2005(17362)
- 学科
- 济(122674)
- 经济(122503)
- 管理(96711)
- 业(92595)
- 企(76940)
- 企业(76940)
- 方法(60167)
- 数学(52553)
- 数学方法(51716)
- 财(35792)
- 中国(33155)
- 农(32866)
- 学(28341)
- 业经(27952)
- 制(27633)
- 务(23226)
- 财务(23128)
- 财务管理(23082)
- 贸(22533)
- 贸易(22521)
- 地方(22178)
- 理论(22120)
- 易(21912)
- 企业财务(21894)
- 农业(21729)
- 银(21476)
- 银行(21401)
- 技术(20331)
- 行(20240)
- 融(19724)
- 机构
- 大学(461614)
- 学院(460267)
- 管理(178514)
- 济(177506)
- 经济(173597)
- 理学(155187)
- 理学院(153433)
- 研究(151833)
- 管理学(150161)
- 管理学院(149333)
- 中国(114600)
- 科学(97945)
- 京(97396)
- 财(84996)
- 农(82202)
- 所(76923)
- 业大(74415)
- 研究所(70584)
- 中心(69768)
- 财经(68052)
- 江(67000)
- 农业(65095)
- 经(61986)
- 北京(60744)
- 范(58148)
- 师范(57374)
- 院(55270)
- 经济学(54303)
- 州(53950)
- 财经大学(50975)
- 基金
- 项目(322115)
- 科学(251808)
- 基金(234132)
- 研究(226774)
- 家(207373)
- 国家(205731)
- 科学基金(175706)
- 社会(142103)
- 社会科(134655)
- 社会科学(134619)
- 省(126332)
- 基金项目(123545)
- 自然(118056)
- 自然科(115340)
- 自然科学(115302)
- 自然科学基金(113201)
- 划(107190)
- 教育(105599)
- 资助(97736)
- 编号(90717)
- 重点(72733)
- 成果(72601)
- 部(70205)
- 发(67084)
- 创(67027)
- 课题(62950)
- 创新(62681)
- 科研(62669)
- 计划(60793)
- 教育部(59754)
- 期刊
- 济(185529)
- 经济(185529)
- 研究(129630)
- 中国(86485)
- 学报(82322)
- 农(73402)
- 科学(71668)
- 财(66186)
- 管理(64495)
- 大学(61807)
- 学学(58773)
- 农业(49831)
- 教育(48217)
- 融(41031)
- 金融(41031)
- 技术(39962)
- 财经(33000)
- 业经(30620)
- 经济研究(30407)
- 经(28228)
- 业(25888)
- 问题(23996)
- 版(23934)
- 科技(22777)
- 业大(22120)
- 统计(21397)
- 技术经济(21258)
- 理论(20689)
- 图书(20330)
- 策(19890)
共检索到657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兆成
本文基于CCA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杠杆率对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的攀升会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上升,并且会通过股权与债权渠道助推系统性风险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传导。具体来说:一是债务杠杆的上升会推升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随着金融市场波动性的上升,同样程度的损失将会对各部门带来更大的冲击。三是当债务杠杆率在宏观网络模型中由较高水平的部门向较低水平的部门进行转移时,两个部门的宏观风险水平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整个宏观金融网络会更加稳健。四是增加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股权融资能够提升宏观金融网络结构的稳定性。
关键词:
杠杆率 系统性风险 传染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苟文均 袁鹰 漆鑫
本文以CCA模型为基础,对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传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杠杆攀升能够通过推升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并使风险积聚于占据网络结构中心的金融部门,进而通过债务和股权两个渠道显著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传递。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攀升,已显著推升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而在国民经济部门间实施杠杆转移,通过大力发展企业股权融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性。
关键词:
债务杠杆 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丽娟 江红莉
居民杠杆率过快攀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基于货币、股票、债券、外汇市场数据测度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建立非线性MS-VAR模型探究我国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间是否存在时变动态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两区制"棘轮效应";居民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都对自身具有粘性;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间存在由负转正的时变动态关联,并且风险释放期的关联程度显著大于风险累积期;居民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显著,而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甚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居民部门作为企业、金融部门转移杠杆的对象,需警惕居民杠杆飙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发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包全永
传染效应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模型,研究了一个封闭银行系统以及银行间市场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理。研究结论显示,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传染与扩散效应,这种传染与扩散效应具有自放大性,并最终可能使银行系统失去基本功能。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银行系统性风险 传染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建林 张红伟
本文运用CCA模型方法,对2007年一季度到2013年三季度我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救市"刺激、监管政策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自2012年三季度开始我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逐步增大的运行态势,直到2013年三季度并没有发生趋势性的改变,提示应高度重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采取有效举措进行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冯燕 王耀东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各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危机以来,日益增加的金融机构倒闭和日趋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引起业界对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思考。本文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所构建的指标,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入手,采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个部门共32家上市公司在2013.6.132014.6.12和2014.6.132015.6.12两个时间段的股票收益率周数据,以中国保险业为中心,测量不同市场环境下,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水平。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保险业在平稳时期传染性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妮
本文构建了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入了外生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各省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采取空间溢出效应对该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染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具备较强非对称性质,风险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的省份受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高。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向量自回归 传染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经纬 李守伟 刘晓星 王虎
2008年金融风暴等全球性经济危机标志着国际贸易与金融投资业务日趋增长的关联性会推进跨国风险传染,在研究不同国家作为风险源时的传染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风险韧性,对于系统评估我国跨国贸易、投资活动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构建贸易-投资网络并建立系统性风险在国家内部贸易、投资等不同渠道和不同国家间的传染模型,将2003—2019年中国和OECD国家间的双边贸易与投资数据作为分析数据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1)主要投资国家作为传染源会对系统造成显著破坏,中国作为重要贸易国家对于网络的影响程度远低于G7国家,但在研究时间段内影响力持续提升。(2)与风险传染源无关,网络起始损失与最终损失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3)中国对于北美、东亚、西欧地区的风险韧性较弱,对东欧、南美、亚欧交界国家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强;G7国家对中国贸易、投资渠道的负面影响极为显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江林 申屠廉盛 郭珺莹 陈春霞
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的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尤其是企业杠杆率和家庭杠杆率出现快速攀升趋势,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成为宏观调控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以一般均衡的思路,构建了一个小国开放型MS—DSGE模型,结合Wilson压力测试模型,来进行我国降低宏观杠杆率对银行业信用风险压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当企业杠杆率单季降幅超过4%,则商业银行将面临极大信用风险,可能引发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而对家庭部门适当降杠杆则反会降低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降低系统性风险。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应当宏观审慎地调降企业杠杆率,合理控制企业杠杆率下降速度;与此同时,可以通过降低家庭贷款价值比政策,并配合房地产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的调整,较大幅度地调低居民杠杆率,从而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更好地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本文从资产价格波动的视角,通过对不同市场中银行资产价格变动的分析,构建相应资产价格模型,阐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银行不良资产是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不良资产的增加导致银行贷款规模下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微观基础,防范和抑制系统性风险传染,减少银行业损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微观视角 面板数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意 郑子文
本文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脆弱性银行及传染风险等指标有机结合,提出并度量了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以风险生成银行为起点,以风险承受银行为终点,从微观机构角度刻画了系统性风险在风险生成银行与风险承受银行之间的传染,兼具深入理解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及直接面向金融监管实践的优点。本文通过实证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性风险和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均与规模因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风险生成银行往往是那些遭受外生冲击较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受银行则通常是遭受外生冲击较小、且与风险生成银行持有资产结构类似(高度关联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本文对系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结合未定权益分析法和动态因子copula模型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未定权益分析法计算的信用价差指标较好地揭示了单一金融机构违约风险动态变化,次贷危机期间较高,2015年以来再次升高,具体来看,证券公司最高,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居中,银行最低。(2)基于动态因子copula模型计算的系统性风险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演进,2009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系统性风险较高,样本期间内金融机构在系统重要性上没有显著差异。比较发现单一金融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嘉璘 王雪标 周鑫
商业银行杠杆率与其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直接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分位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不同风险水平下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异质性,分析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内在传导机制。结果发现,杠杆率的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激励效应,并随着系统性风险水平的不断提高,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激励效应也随之增强。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中,利率市场化和同业业务具有中介效应,银行竞争具有遮掩效应。
关键词:
杠杆率 系统性风险 银行监管 中介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露 杨文华
杠杆率监管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监管的重大变革,其能否带来更加稳定的金融体系关系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文章构建引入杠杆率监管的内生性银行网络模型,模拟了杠杆率约束下的风险传染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在正常时期,杠杆率监管会使部分银行的风险资产比重上升,银行间网络关联程度下降。在危机时期,杠杆率监管会增加外生冲击下初始倒闭银行的数量,但可以降低风险传染的深度和广度。总体上看,最低4%的杠杆率要求会带来更加稳定的银行体系,而过高的监管要求则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稳定,可以对银行实施逆周期和差异化的杠杆率监管策略。同时,对市场进行及时的流动性救助,提高危机时期违约银行的贷款回收率,将有助于增强杠杆率监管的金融稳定效应。
关键词:
杠杆率监管 内生性网络模型 系统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关键词:
机构关联 网络效应 风险传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