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3)
2023(14881)
2022(12373)
2021(11149)
2020(9448)
2019(21220)
2018(20406)
2017(39586)
2016(20228)
2015(22474)
2014(21962)
2013(21590)
2012(19793)
2011(17760)
2010(17583)
2009(16510)
2008(14727)
2007(12610)
2006(11157)
2005(10080)
作者
(56582)
(47171)
(46823)
(44809)
(30074)
(22640)
(21356)
(18240)
(18227)
(16547)
(16138)
(15908)
(14929)
(14851)
(14708)
(14669)
(14154)
(13620)
(13579)
(13293)
(11531)
(11477)
(11279)
(11019)
(10861)
(10546)
(10252)
(9765)
(9454)
(9161)
学科
(102582)
经济(102485)
管理(59165)
(55140)
(46260)
企业(46260)
方法(41809)
数学(37647)
数学方法(37255)
中国(28272)
(27724)
金融(27723)
(25254)
银行(25227)
(24456)
(24312)
地方(23547)
(20932)
业经(20011)
(18790)
(18283)
(15738)
财务(15697)
财务管理(15665)
企业财务(15026)
农业(14744)
(14715)
贸易(14702)
(14256)
环境(14217)
机构
大学(284659)
学院(284328)
(132335)
经济(130033)
管理(109957)
研究(96601)
理学(95318)
理学院(94395)
管理学(92869)
管理学院(92367)
中国(79457)
(60402)
(57266)
科学(55056)
财经(48624)
(46743)
中心(46720)
(44449)
经济学(43981)
(43395)
研究所(42448)
(40621)
经济学院(39583)
业大(39418)
财经大学(36646)
北京(35408)
(34962)
农业(33902)
(33275)
师范(32841)
基金
项目(196005)
科学(156542)
基金(146930)
研究(141156)
(128111)
国家(127107)
科学基金(110693)
社会(95252)
社会科(90665)
社会科学(90641)
基金项目(76976)
(74956)
自然(70685)
自然科(69109)
自然科学(69088)
自然科学基金(67869)
教育(64195)
(62926)
资助(60209)
编号(53662)
重点(44433)
(44269)
(42968)
成果(41998)
(41499)
国家社会(41232)
教育部(38987)
创新(38953)
人文(37938)
科研(37929)
期刊
(141036)
经济(141036)
研究(86621)
中国(52002)
(47091)
学报(42355)
管理(41791)
(41431)
金融(41431)
科学(39534)
(38155)
大学(33508)
学学(32287)
财经(25416)
经济研究(25097)
农业(25076)
技术(24738)
(21991)
教育(21122)
业经(20192)
问题(17790)
技术经济(15169)
统计(14647)
(13750)
理论(13574)
(13168)
世界(13094)
(12610)
商业(12503)
国际(12470)
共检索到423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率和资产价格增长的内生限制在经济系统稳定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风险突出通常,衡量一国杠杆率的风险用负债与GDP的比例作为杠杆率的评价指标,并将总杠杆率分解为政府部门、非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4个部门的杠杆率。根据标普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有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债务比率已经远超90%的国际警戒线。预计2014年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颖  李婧  
历次金融危机表明,各经济体金融部门的稳健性对该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抵御危机至关重要。提前模拟危机情景、分析预测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有助于监管部门尽早准备危机应急预案,延迟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梅冬州  宋佳馨  
在金融业开放不断加快的同时,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杠杆率高企、金融风险逐步显现的挑战。在该情形下,金融业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宏观经济杠杆率的下降?国内去杠杆政策对产出的负向冲击是否会受金融业开放下资本跨境流动的影响?本文在开放经济框架下构建一个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和讨论去杠杆冲击和外部冲击影响经济波动的作用渠道,并分析金融业开放程度的高低如何对冲击的传导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的去杠杆冲击与外部冲击都会引起资本流出。这一方面会带来国内融资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会影响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金融中介存贷溢价的上升,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进一步放大,导致企业投资和国内产出剧烈下滑,造成整体经济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并且金融业开放水平越高,引起的经济衰退程度越大,宏观杠杆率上升越多。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本文在厘清国内外冲击传导渠道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本管制税率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效果,并提出了相关的干预规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喻崇武  
稳定经济增长和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一对"两难问题"。本文从金融摩擦的视角,厘清非金融企业部门经济增长与杠杆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部门呈现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微观杠杆率分化两个显著特征,杠杆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金融摩擦主要通过资源错配降低TFP和减少企业要素投入数量两种渠道来影响经济增长,更多资本流入效率较低的企业引起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上升、微观杠杆率分化。治理金融摩擦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有利于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一方面要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准确评估债务风险与发现价值创造源泉,另一方面要依据角色功能、作用机制和投资诉求对企业、政策和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匹配,针对不同企业利用不同政策工具引导不同类别的资金进行投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本文使用H-P滤波法和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讨论了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研究发现:2007年初-2016年末期间,我国各部门经济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也非常显著,各部门经济杠杆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分析表明,分析表明,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的部门间关系特征,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杠杆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子罐  邹金部  刘鼎铭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喜和  王晶晶  
通过建立包含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融资平台、工商企业、家庭等部门的DSGE模型,采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效应发现:(1)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力度越大,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冲击就越强,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更加短缺;(2)随着商业银行杠杆率的下降,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也将会显著降低;(3)相对于银行间流动性和房地产而言,商业银行降杠杆对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弱;(4)房地产价格下跌和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将使商业银行主动和被动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由此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调控力度,应关注银行间流动性的波动状况,并需前瞻性地掌控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和冲突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本文在合理测算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基础上,使用H-P滤波法、MS-A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杠杆率的动态波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和结构性变化,2007年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杠杆周期上升阶段、四个杠杆周期下降阶段和两个明显的杠杆率高增长区间。分析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周期性表现和结构性变化都与我国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相符合,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杠杆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和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外生冲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状态依赖投影等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债务负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宏观杠杆率处于高杠杆期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比民营企业更大,对实际GDP、实际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更大,并且更容易引发通胀;相对于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低杠杆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效应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较小、更年轻、现金持有更少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强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艺霖  周之瀚  
企业部门债务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如何?一般意义上的相关性等所谓典型事实的提取方法可能不具备完整性、普遍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工业企业债务、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等变量,使用连续小波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债务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传统的计量分析进行补充。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企业部门债务与通胀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与货币供应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在领先滞后关系上,也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铎铎  张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增长和通胀的低波动;二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成长出体量相近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和美国1982-2007年的大稳定时期颇为相似。大稳定使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忽视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为后来的大衰退埋下伏笔。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非常迅猛,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资金脱实向虚和全社会杠杆率攀升等问题,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金融去杠杆,其实质是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和监管。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成效,实体经济也维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