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7)
- 2023(2084)
- 2022(1835)
- 2021(1667)
- 2020(1547)
- 2019(3255)
- 2018(3132)
- 2017(6356)
- 2016(3313)
- 2015(3567)
- 2014(3552)
- 2013(3450)
- 2012(3068)
- 2011(2816)
- 2010(2811)
- 2009(2695)
- 2008(2794)
- 2007(2527)
- 2006(2134)
- 2005(2058)
- 学科
- 济(12418)
- 经济(12400)
- 业(11615)
- 险(10696)
- 保险(10605)
- 管理(8495)
- 方法(8305)
- 数学(7878)
- 数学方法(7832)
- 企(7602)
- 企业(7602)
- 银(6205)
- 银行(6203)
- 中国(5856)
- 行(5852)
- 融(4784)
- 金融(4784)
- 制(4633)
- 各种(4356)
- 种类(4288)
- 各种类型(4276)
- 类型(4276)
- 财(4246)
- 保险业(3746)
- 务(3259)
- 财务(3258)
- 财务管理(3248)
- 企业财务(3111)
- 业务(3025)
- 制度(2931)
- 机构
- 大学(45996)
- 学院(45016)
- 济(20842)
- 经济(20447)
- 管理(18662)
- 中国(15939)
- 理学(15258)
- 理学院(15154)
- 管理学(14914)
- 管理学院(14836)
- 研究(13171)
- 财(12978)
- 财经(10121)
- 经(9326)
- 京(9121)
- 融(8523)
- 金融(8412)
- 财经大学(7902)
- 经济学(7424)
- 中心(7180)
- 经济学院(6856)
- 银(6818)
- 科学(6723)
- 银行(6445)
- 江(6409)
- 农(6204)
- 所(6164)
- 行(5961)
- 北京(5955)
- 公司(5932)
共检索到69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君 何东伟 何知仁
金融中介基于风险感知而非真实风险进行投资决策。由于风险感知具有主观性和易变性,金融中介对投资需求的预期会反过来影响风险感知。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中介对投资需求的预期取决于其对金融周期的判断。由于缺乏客观的公共信息,市场对投资需求的预期可能"自我实现"。在结构上,本文首先建立了以内生性风险感知为核心的简单模型,刻画金融中介的杠杆率、风险感知和名义利率的内生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具体讨论货币政策通过调控利率水平进而影响金融市场风险感知和杠杆率的机制,并通过引入风险感知的跨境传导机制,讨论了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慕鸿 纪敏
"杠杆率"首先是微观的财务概念,一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在统计上,负债与股权之比、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负债之比,以及上述指标的倒数,都可用于衡量杠杆率,本轮危机后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新设的"杠杆率"监管指标,就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彦斌 随晓芹 刘哲希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体的过度负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它会引发资产泡沫从而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事前地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过度负债,提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杠杆率这一常用的预警指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资产泡沫和融资约束的宏观模型,系统论证了"杠杆率/投资率"是更好的预警指标。随后,本文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1)"杠杆率/投资率"上升会显著放大杠杆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2)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但如果同时出现了"杠杆率/投资率"上升的情况,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大。2012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杠杆率/投资率"持续扩大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未来,中国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要在"结构性去杠杆"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振民间投资需求等手段有效降低"杠杆率/投资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嘉璘 王雪标 周鑫
商业银行杠杆率与其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直接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分位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不同风险水平下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异质性,分析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内在传导机制。结果发现,杠杆率的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激励效应,并随着系统性风险水平的不断提高,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激励效应也随之增强。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中,利率市场化和同业业务具有中介效应,银行竞争具有遮掩效应。
关键词:
杠杆率 系统性风险 银行监管 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提高受到各界的关注。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杠杆率的结构性特点突出。本文在对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进行纵向、横向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居民加杠杆买房是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主要因素。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家庭部门的偿债压力,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充分发挥消费对去杠杆的积极作用,统筹做好家庭部门和其他部门去杠杆,解决相关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家庭部门 杠杆率 房地产 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建堂 董小君 时红秀 徐杰 马小芳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名义杠杆率并不高,但潜在风险并不小,一是存在较多隐性债务,二是债务增长偏快。杠杆率的过快上升,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过剩产能占压大量资金以及货币信贷政策过度工具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何在稳增长下有效化解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彬 周彩
本文以2004—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地级城市的土地出让等城市和宏观层面数据,试图捕捉土地财政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杠杆率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存度增加会提高企业的过度负债概率,在依次引入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干扰的控制变量和使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结论依然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土地财政与企业偿债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发现土地财政依存度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与未来偿债压力,同时降低过度负债企业的盈利与持续发展能力。这种现象在房地产抵押物价值较低地区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等负债程度更高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这对于进一步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现象与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企业杠杆率 过度负债 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雪军
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并呈现出与国际趋势背离、风险不对称、居民储蓄率下降、债务过度扩张等风险特征。从居民杠杆率的发展肇因看,可归于中长期消费贷款领域的货币政策宽松促使房地产贷款过热,以及短期消费贷款领域的金融科技驱动消费金融机构的野蛮生长。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理论,重点分析不同法系下居民杠杆率的发展演进,充分借鉴海洋法系(以美国为代表)与大陆法系(以日本为代表)的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部门的风险境况,提出我国防范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擎 刘军 毛锐
基于"CAMELS"评级体系构建区域银行业风险系数,计算大型、中型、小微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从全国和地区层面系统性地研究杠杆率水平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大型企业杠杆率的提升将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而中小型企业杠杆率提升将降低区域性金融风险;东部地区企业杠杆率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与全国保持一致,中部地区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杠杆率会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西部、东北地区影响则不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会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稳杠杆和防控区域性金融风险政策的制定应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风险 企业杠杆 居民杠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习习 魏鹏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工作重点,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杠杆是指降低我国总体债务水平以及优化金融市场资产结构。截止2016年底,我国总体债务杠杆率高达284.6%,金融风险巨大。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潜力等,是金融去杠杆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杠杆率 金融风险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纪敏 李宏瑾 杨小玄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对杠杆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理论分析表明,杠杆率、债务投资效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经过长达三十年高速增长之后,传统的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过于依赖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虽然降低杠杆率和投资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债务效率下降过快,即使GDP能够保持一定增速,但杠杆率仍可能上升较快,由此也可能引发融资成本上升而带来债务流动性风险,最终也会引发"债务—通缩"风险,提高债务效率对债
关键词:
杠杆率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现有研究流行以债务率(债务/GDP)指标衡量杠杆率及其债务风险,而关于该指标适用性的探讨却较为不足。理论分析表明,债务率指标忽略了与偿债能力相关的资产情况,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和实践操作上的不足,不是衡量杠杆率的完美指标。本文构建并测算了宏观层面以资产负债率(债务/资产)指标衡量的杠杆率,为健全宏观杠杆率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力补充。利用资产负债率、债务率与资本产出比之间的转化关系,本文克服了该杠杆率指标的估算难题,并结合国际清算银行和宾州世界表数据,重估了全球42个主要国家1950-2015年的杠杆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检验了该指标的风险预测能力,并重新评估了中国的债务风险。中国债务率的上升主要来自于资本产出比而不是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债务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资产负债率,而在于资产质量及其产出效率,这与欧美国家具有本质差异,相应地需要不同的解决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成思 贾翔夫 廖闻亭
本文研究我国经济金融化对杠杆率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测度杠杆率水平,基于8个经济部门的24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利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构建杠杆率、金融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间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研究杠杆率和金融化的溢出效应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2004—2019年季度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的提升对宏观杠杆率产生正向冲击,对微观杠杆率产生负向冲击,且冲击在2008年后快速减小;宏观杠杆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负向冲击,而在2008年后转为正向且冲击逐渐增大,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与宏观杠杆率相反。这些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差异化影响,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夏敏 王睿
将杠杆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指标,基于我国45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检验杠杆率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首先运用混合效应模型(pool)、固定效应模型(FE)、随机效应模型(RE)以及动态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再将银行按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分为三个子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杠杆率滞后一期相对于当期的影响十分显著,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贷款增长率、权益乘数负向影响杠杆率,存贷比正向影响杠杆率,宏观层面的GDP与M2增长率对杠杆率影响显著。由异质性检验可以得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其客观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监管机构应及时调整监管策略,保证各类银行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 杠杆率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成科 张欣 高星
基于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市数据,分别建立居民、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就各部门杠杆率与债务效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债务效率、杠杆率对金融风险的冲击力度有所减弱;政府债务效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作用增强,但杠杆率对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趋弱;企业债务效率、杆杠率对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程度有所加深;居民债务效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增加,杠杆率对金融风险暂无显著性负面作用。基于此,中国应稳健实行金融机构去杠杆,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重点调控企业杠杆水平,警惕居民杠杆率水平扩张。
关键词:
杠杆率 债务效率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