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3)
2023(1771)
2022(1451)
2021(1254)
2020(962)
2019(2060)
2018(1856)
2017(3709)
2016(1774)
2015(1815)
2014(1637)
2013(1670)
2012(1452)
2011(1402)
2010(1302)
2009(1105)
2008(1060)
2007(959)
2006(759)
2005(647)
作者
(5176)
(4512)
(4365)
(4226)
(2781)
(2112)
(1895)
(1664)
(1624)
(1497)
(1477)
(1431)
(1395)
(1351)
(1333)
(1320)
(1311)
(1310)
(1282)
(1268)
(1070)
(1059)
(1052)
(1032)
(974)
(960)
(958)
(898)
(892)
(858)
学科
(9528)
经济(9519)
管理(5942)
(5769)
方法(5001)
数学(4655)
数学方法(4633)
(4500)
企业(4500)
(2807)
中国(2376)
(2054)
(2054)
贸易(2054)
(1997)
业经(1963)
环境(1823)
(1639)
金融(1639)
(1593)
银行(1592)
产业(1573)
(1554)
财务(1554)
财务管理(1554)
技术(1553)
(1541)
企业财务(1508)
农业(1477)
地方(1412)
机构
大学(27475)
学院(27437)
(14478)
经济(14318)
管理(11118)
理学(10237)
理学院(10156)
管理学(10039)
管理学院(9992)
研究(8238)
(6597)
中国(5921)
财经(5796)
经济学(5516)
(5419)
经济学院(5215)
(4662)
科学(4625)
财经大学(4532)
(4359)
业大(4006)
中心(3895)
商学(3753)
商学院(3707)
(3630)
农业(3506)
研究所(3423)
(3396)
经济管理(3288)
(3191)
基金
项目(21787)
科学(18107)
基金(17674)
(15636)
国家(15533)
研究(14757)
科学基金(13876)
社会(11454)
社会科(11071)
社会科学(11069)
基金项目(9349)
自然(8744)
自然科(8609)
自然科学(8605)
自然科学基金(8466)
(8019)
资助(6908)
(6711)
教育(6642)
国家社会(5608)
(5125)
重点(4863)
(4778)
编号(4753)
教育部(4668)
人文(4535)
(4531)
创新(4497)
(4313)
科研(4190)
期刊
(11920)
经济(11920)
研究(7870)
学报(4678)
(4590)
科学(3936)
管理(3697)
大学(3643)
(3610)
学学(3600)
中国(3053)
财经(2978)
经济研究(2823)
(2745)
金融(2745)
(2623)
农业(2473)
业经(1979)
问题(1746)
(1728)
商业(1675)
技术(1631)
统计(1559)
(1521)
技术经济(1440)
国际(1293)
(1287)
业大(1210)
决策(1208)
财经大学(1186)
共检索到34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钟向东  林祥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志华  李同辉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不少企业杠杆率偏高导致到期难以还本付息,国家提出要控制企业负债、降低杠杆率,也就是去杠杆。而负债本身就是相对于资本筹资的一种筹资形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负债筹资和资本筹资各自适用于企业经营的不同条件,当经营状况趋好时扩大负债会加速企业的发展,当经营状况趋坏时适时调整负债规模就能降低经营风险。负债筹资并不只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一国居民的储蓄率,居民储蓄率高企业就会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居民储蓄率低企业就会降低负债筹资的比重。负债风险实质上在于使用负债所购买的资产在未来是否能够充足地变现,所以加强资产变现能力的管理比之于负债的管理更为重要,杠杆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的变现能力进行调整,即调杠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鸣  
财务杠杆效应研究张鸣财务杠杆(FinancialLeverage),是指企业的负债程度,一般用企业负债资本(B)与权益资本(E)或资本总额(B+E)之比来表示。笔者在本文中选用后者,即FL=B/(B+E)。财务杠杆效应则是指财务杠杆的使用对企业产生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申广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杠杆率对一国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鲜有研究探讨杠杆率对收入分配等深层经济社会问题的影响;在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当今社会,研究杠杆率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世界银行1981—2015年跨国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4年家户数据,就杠杆率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率总体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杠杆率显著提高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同时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群体的收入份额,是杠杆率提高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直接影响机制;杠杆率还可能对收入分配产生极化效应,表现为同时增加了富裕阶层收入份额和减少了赤贫阶层人口比重,但对中产阶级群体收入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初始收入较高的家庭更容易获得信贷,并通过加杠杆进行金融投资或创业获取更高的收入增长,从而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本文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杠杆率影响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于合理推动中国经济去杠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徐彬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于1999年成立,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以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和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2002年其营业收入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成立时的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2006年其营业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162.46亿元,年均发展速度高达139%,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上升为第2位。2007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胜利  
对存在着杠杆效应的空头市场运用VS-GARCHR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上征综指在空头期存在着明显的波动不对称反转现象。这一结果与Fabio and Mele(1997)对6个股票市场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投资者在此时期对负面的消息最为敏感,投资行为趋于理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鲲鹏  陈峰  
本文基于GARCH模型根据最大似然函数和AIC原则选择最优估计模型,来研究中国股市的杠杆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其中沪深3 00指数的杠杆效应最小。然后我们以沪深300指数的推出为分界点,以最优估计模型研究前后两段时间的沪深股市的杠杆效应。我们发现沪深300指数推出后,沪深股市的杠杆效应都变弱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京  
企业进行筹资时,不同的债务资本筹资比例会导致不同的资本结构。同时,负债的存在,能够产生可供企业利用的财务杠杆。基于此,本文讨论了企业财务杠杆和资本结构的关系,试图使企业在筹资决策中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宗晓丽  
一、引言财务杠杆效应是由于债务成本的存在而引起的税后利润增减变动幅度大于或小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这种财务杠杆的作用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因此,明确财务杠杆正效应的前提条件,成为企业负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分析和发挥财务杠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莲琴  屈耀辉  
本文将企业的负债划分为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以2001—2005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检验了经营负债杠杆与金融负债杠杆对公司创值能力和成长性影响的差异性。结果发现:①经营负债杠杆比金融负债杠杆对公司的创值能力和成长性产生更大更显著的积极效应,即拥有更多的经营负债更能提升公司的创值能力和成长性;②两种负债的杠杆效应均存在"规模效应",即公司的规模越小,杠杆效应越强;③金融负债杠杆与经营负债杠杆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即随着金融负债杠杆比率的增加,经营负债杠杆效应会显著增强;反之亦然。显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制定其负债安排策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杠杆已从宏观层面的经济调控渗透到微观层面包括市场主体经营决策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当中,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杠杆不同于其他金融工具,其在发挥功能作用的同时,一旦管理不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预想不到的破坏性,小到导致企业破产,大到引发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如何有效运用、管理和配置杠杆,是当前国民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从历史角度分析杠杆的演变去向,能为我们理清未来处理杠杆问题的思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建华  
"对于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有没有像对销售人员那样简单、有效的考核办法?"一位企业老板这样抱怨:"我们企业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只要把业绩做好了,就能获得相应的销售提成。但是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却不一样,他们没有积极性,每天都是朝九晚五地混日子,因为他们的工作很难通过业绩指标来衡量。公司也采用了一些考核办法,但基本都是定性的,考核出来的结果也没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知识经济的来临,意味着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由杨承训、杨承谕、乔法容合作的《历史的杠杆——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研究》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耀辉  
文章以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报道为例,对产品负面报道外部性的短期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产品属性是否相同并不是企业遭受传染效应或竞争效应的本质原因,同化-对比理论对此的解释并不完全适用;第二,传染效应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直接影响都将促使企业采用高杠杆化策略,而内部控制机制的间接影响则弱化了企业采用低杠杆化策略的动机,资产负债表修复理论不太适用于解释危机持续期间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强化消费者的信心以弱化产品负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