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0)
- 2023(7528)
- 2022(6084)
- 2021(5313)
- 2020(4648)
- 2019(10237)
- 2018(10031)
- 2017(19502)
- 2016(10496)
- 2015(11517)
- 2014(11186)
- 2013(11251)
- 2012(10032)
- 2011(8680)
- 2010(8880)
- 2009(8402)
- 2008(8658)
- 2007(7875)
- 2006(7002)
- 2005(6534)
- 学科
- 业(70914)
- 企(67500)
- 企业(67500)
- 济(52434)
- 经济(52374)
- 管理(50121)
- 业经(24680)
- 方法(24072)
- 财(20167)
- 农(19964)
- 务(17545)
- 财务(17541)
- 财务管理(17533)
- 数学(16840)
- 数学方法(16755)
- 企业财务(16618)
- 农业(15316)
- 技术(15082)
- 策(11975)
- 划(11860)
- 企业经济(11825)
- 经营(10915)
- 和(10396)
- 制(10330)
- 理论(10314)
- 技术管理(10092)
- 中国(9440)
- 体(9163)
- 决策(8663)
- 计划(8182)
- 机构
- 学院(159897)
- 大学(151775)
- 济(71378)
- 经济(70344)
- 管理(69354)
- 理学(60005)
- 理学院(59526)
- 管理学(58927)
- 管理学院(58641)
- 研究(45904)
- 中国(38132)
- 财(32236)
- 农(31930)
- 京(30765)
- 科学(26921)
- 财经(25901)
- 农业(25437)
- 业大(25259)
- 江(24969)
- 经(23530)
- 所(23007)
- 中心(21079)
- 经济学(20842)
- 研究所(20625)
- 商学(20567)
- 商学院(20401)
- 经济管理(20250)
- 经济学院(19011)
- 州(18958)
- 财经大学(18906)
- 基金
- 项目(103346)
- 科学(83963)
- 基金(77197)
- 研究(75486)
- 家(66529)
- 国家(65848)
- 科学基金(59110)
- 社会(50675)
- 社会科(48252)
- 社会科学(48238)
- 省(42309)
- 基金项目(41280)
- 自然(38343)
- 自然科(37550)
- 自然科学(37539)
- 自然科学基金(37013)
- 教育(33457)
- 划(33433)
- 业(30796)
- 资助(30686)
- 编号(29303)
- 创(25713)
- 创新(22969)
- 部(22700)
- 重点(22662)
- 发(22531)
- 国家社会(21246)
- 成果(21201)
- 制(21099)
- 人文(20071)
共检索到232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张屿麟 贺勇
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依据扩展的XLT-LEVM法(间接法)下预期模型法计算杠杆操纵程度,研究了杠杆操纵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杠杆操纵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经稳健性检验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杠杆操纵通过在“企业外部”降低银行信贷配置效率,在“企业内部”降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而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杠杆操纵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处于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企业、银行业、监管机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淑云 杨俊
要素错配是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特征,企业在要素错配下的行为选择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要素错配纳入企业存续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框架,发现企业存续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通过反事实模拟得出要素错配平均意义上延长了企业达到其TFP峰值时间约0.75年的结论;进而考察了要素错配对企业存续的影响,发现要素错配总体而言延长了企业的存续时间,且相比高效率企业,要素错配更倾向于延长低效率企业的存续时间,这是其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回归验证了这一假设。本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改善企业生存环境以及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庞雨蒙 刘震 姜俊艳
中国电力行业一直延续纵向分离的改革路径,继发电环节从一体化垄断结构中分离之后,2015年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又提出输配售电业务分离、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目标。不同纵向结构下,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博弈均衡显示纵向分离改革可提高上游发电环节的竞争性,减少效率损失。进一步基于微观发电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及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厂网分开”这一准自然实验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纵向分离改革显著提升了发电企业的效率。现阶段应继续推进输配售分离改革,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动响应使上游发电环节的效率收益纵向传递,提高消费者福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彦皓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地级市层面的企业治污投资数据构建了一个2003—2007年的面板,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企合谋在背后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用企业治污投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衡量的环境规制强度每上升1%,企业当期的生产率下降约1%。当政企合谋可能性上升时,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减弱,说明政企合谋带来的监管放松和处罚不力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合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加强环保领域统一执法,破解囚徒困境式的环境规制。同时,本文的发现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
关键词:
政企合谋 环境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估计 广义矩估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高瀚 张斌 张明源 王凯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以国务院2014年9月发布的43号文件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PSM-DID等方法,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操纵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通过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融资成本渠道促进了企业操纵杠杆率的动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小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作用更为显著。拓展研究表明,企业操纵杠杆率提升会促进企业营业利润和长期投资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杨 赖柳华
本文利用2008~2012年中国文化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家文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为:首先从平均水平来看,TFP有着微弱的增长(0.7%),但主要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方式来实现,而并非通过集约型的生产率提升来实现;其次部分企业的TFP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且主要由技术进步的负增长贡献;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薛东阳
本文基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和学术界实证研究文献的梳理,分别从宏观层面经济周期以及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完善、中观层面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微观层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优势三个角度探究了2002-2009年国有企业效率提升的原因。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微观基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烁 李雪松 党琳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提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入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采用2016—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匹配,探究中国城市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划分为营商硬环境指数与营商软环境指数,依次论证分指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核心解释变量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验证城市营商环境、营商硬环境及营商软环境的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显著促进作用。在影响机制分析方面,探讨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动市场化进程、推进法治化发展和提升经济开放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机制。基于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结构、行业类别、所属区域以及城市规模的差异对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聂辉华 张彧 江艇
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中国地区层面的腐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发现,总体上腐败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单调关系。腐败既不是对所有企业都不利的"沙子",也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有利的"润滑剂",而是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我们从三类特征上揭示了腐败对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第一,腐败对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率没有影响,对私人控股企业的生产率只有正效应,这可能是因为腐败有利于私人控股企业避开管制;第二,腐败对那些固定资产比例更高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负效应;第三,腐败对那些中间产品结构比较复杂的行业具有更大的负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腐败 生产率 企业 微观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健 胡美玲
经典的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是用最小二乘法(OLS)测算索罗余值,但是OLS测算索罗余值时存在联立性偏误、样本选择偏误、遗漏价格偏误以及企业多产品产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估计结果非偏不一致。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学者们提出OP、LP、ACF、De Loecker和Beveren模型后,得出的结果表明:OP模型以投资额为代理变量,能解决联立性偏误及样本选择偏误;LP模型以中间投入作为工具变量;ACF模型放松了OP模型中的部分假设,模型设定比OP模型更具一般性;De Loecker模型和Beveren模型分别解决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多产品企业的TFP度量。因此,在度量微观企业TFP时,需针对估计时存在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度量方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盛明泉 陈一玲 谢睿
文章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OP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非执行董事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股权制衡削弱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股权制衡的削弱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不仅为优化董事会结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