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
2023(79)
2022(70)
2021(91)
2020(55)
2019(146)
2018(97)
2017(224)
2016(143)
2015(112)
2014(101)
2013(89)
2012(98)
2011(68)
2010(90)
2009(60)
2008(86)
2007(76)
2006(46)
2005(52)
作者
(317)
(272)
(260)
(239)
(147)
(120)
(101)
(94)
(92)
(89)
(87)
(87)
(82)
(81)
(80)
(78)
(75)
(75)
(75)
(75)
(73)
(70)
(70)
(70)
(67)
(66)
(64)
(58)
(57)
(56)
学科
(237)
(209)
(201)
诗歌(201)
(164)
经济(164)
管理(116)
(103)
中国(102)
教育(98)
(83)
(79)
企业(79)
(64)
(63)
地方(62)
(61)
杜鹃(61)
杜鹃花(61)
(61)
文学(51)
方法(49)
(46)
1949(45)
(45)
(45)
环境(45)
财务(45)
财务管理(45)
企业财务(43)
机构
大学(1409)
学院(1287)
研究(532)
科学(430)
(349)
师范(344)
(339)
中国(338)
经济(325)
(317)
(307)
师范大学(288)
(263)
(258)
中心(256)
业大(247)
林业(247)
研究所(247)
文学(242)
管理(241)
(233)
教育(227)
农业(226)
(224)
(222)
文学院(212)
北京(210)
理学(206)
研究院(206)
(201)
基金
项目(927)
基金(629)
(613)
国家(607)
科学(603)
研究(542)
科学基金(422)
(374)
(357)
基金项目(327)
社会(317)
社会科(297)
社会科学(296)
自然(265)
自然科(262)
自然科学(262)
科技(254)
自然科学基金(253)
计划(252)
教育(246)
科研(233)
资助(217)
重点(204)
成果(192)
(189)
创新(172)
(168)
专项(166)
大学(159)
(159)
期刊
学报(731)
大学(516)
学学(484)
科学(457)
(334)
研究(328)
(314)
(304)
经济(304)
教育(279)
林业(271)
中国(267)
图书(228)
书馆(207)
图书馆(207)
业大(171)
农业(171)
(161)
科技(160)
社会(159)
社会科(155)
社会科学(155)
科技大(135)
科技大学(135)
社科(124)
农林(115)
(115)
学院(110)
(109)
农业大学(107)
共检索到2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殷满堂  
胸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认为,胸襟的有无及大小,直接决定着作品艺术境界的高低。以此为据审视杜甫诗歌,当可发现,杜甫的理想、抱负与其诗歌境界,杜甫的人品、人格修养与其诗歌境界,杜甫的转益多师、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与其诗歌成就,皆有密切的关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平  
杜甫写有110多首格律精严的正格七律,又有明显的出离常规格律的倾向,因此产生了一些拗体七律。违律严重的部分曾被看作"大拗"的诗,与七古类的一些七言八句体诗并无多大差别,当作拗律看是不合理的。应该说,杜甫拗律写作很难说是新格律的创制。辨析七古、拗体七律、正体七律时,传统诗律学方法存在缺陷,应引入节奏和语感等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探讨杜甫入声韵脚诗的表情达意问题,发现他的入声韵脚诗往往表达压抑悲愤的情感,因为入声韵是一种急促短暂的语音。文章还与王维、李白的入声韵脚诗加以比较,以说明杜诗押韵的风格特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倩  
杜甫诗中涉及欢宴游赏之乐的宴乐诗呈现悲美的风格特征,即使是安史之乱之前本该极尽欢娱之作亦是如此。究其原因,汉代以来宴饮音乐的"尚悲"审美传统使审美客体——宴乐本身即具有悲的特质。忧患意识使杜甫察觉社会繁荣背后的危机:百姓不堪重负;科举制度名存实亡;奸臣把持朝政,从而使审美主体——杜甫具有悲的心理结构。"悲"是杜甫与宴乐发生共鸣的契合点,由此而形成杜甫宴乐诗的悲美风格。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国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雷霞  刘毅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所以,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通过将古典诗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自身国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内容更好地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杜甫七律的对仗可分为正常和变通两种格式。中间两联对是正常格式,四联对、三联对、颔联或颈联加首联或尾联的两联对、一联对、颔联或颈联流水对是变通格式;工对、邻对、宽对是正常格式,不讲虚实门类差别的远对、不同短语结构的假对、不顾平仄声律的拗对都是变通格式。变通格式是正常格式的调节和补充。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按照传统分类,杜甫的七律现存151首,其中三分之一是"拗律"。这些"拗律"的字数句数、用韵、对仗都与律体相同,但平仄格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古今许多研究者企图找出"拗"的规律,从而证明它们被归入"律"的合法性。但是,诗人创作不可能非律即古,后人分类却一定要非律即古,就未免削足适履?格不入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把"拗"从"律"中分离出来自成一类,形成古—拗—律的三分格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于湘苏  
于鹄诗歌虽不见经传,但是细细品读其存诗,多了份清雅自然,多了些纵横清逸,与其他隐士相比确有其独特的价值。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清逸雅正,平淡自然;精于刻画,形神具备;体裁多样,诸体皆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莉娜  
朱湘作为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济慈",他给诗坛上留下了优美和谐的《采莲曲》、《昭君出塞》等优秀诗篇,在诗歌"三美"方面努力钻研进取,给新诗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成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冷成金  
中国主流文化以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为价值建构的原初动力和逻辑起点,以"人能弘道"式的自证为价值建构的基本方式,以悲剧意识的兴起作为建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保障机制,从而建构起指向审美超越的悲剧精神。李白诗歌以最本真、自然的生命与世事人生、社会历史、宇宙自然展开对话并进行追询,其诗歌的悲剧意识表现为在悲剧真相中深情地追询,追询自然、仙、梦中的精神乐园而不得的悲剧感,用"酒"来激发和超越悲剧意识,在怀古中抒写浓郁的历史悲剧意识以及由对生命存在的清晰感受而产生的生命悲剧意识,对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具有典型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焦健  
王维在诗歌的起结上颇有造诣。其诗歌开头有着包容、平雅的特点,其诗结尾则有着蕴藉、消纳的特点。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特点有时交替出现,有时同时出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