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1)
2023(5149)
2022(4187)
2021(3895)
2020(3198)
2019(6831)
2018(6862)
2017(12133)
2016(6612)
2015(7448)
2014(7085)
2013(6480)
2012(5966)
2011(5335)
2010(5471)
2009(5108)
2008(5066)
2007(4839)
2006(4127)
2005(3598)
作者
(18944)
(15854)
(15623)
(14673)
(9752)
(7386)
(7022)
(6120)
(5916)
(5544)
(5311)
(5278)
(5185)
(4999)
(4941)
(4703)
(4702)
(4615)
(4475)
(4459)
(3985)
(3783)
(3734)
(3641)
(3616)
(3511)
(3494)
(3319)
(3304)
(3183)
学科
管理(23764)
(20765)
(20566)
经济(20536)
(18747)
企业(18747)
技术(11050)
技术管理(8739)
中国(7891)
(7475)
(6390)
(6348)
(6218)
(6102)
业经(5917)
(5901)
银行(5883)
(5715)
方法(5689)
理论(5605)
(5313)
金融(5306)
地方(4832)
教育(4529)
数学(4113)
体制(4111)
数学方法(4038)
农业(3687)
(3637)
(3524)
机构
学院(87908)
大学(86635)
(33087)
经济(32246)
管理(32158)
研究(31535)
理学(26900)
理学院(26579)
管理学(26097)
管理学院(25906)
中国(24207)
科学(19397)
(18806)
(16594)
(15829)
(15774)
(15036)
中心(14394)
研究所(14307)
业大(13081)
农业(12267)
财经(12246)
(12022)
技术(12009)
(11881)
(11832)
北京(11713)
师范(11705)
(11016)
(10825)
基金
项目(58618)
科学(46036)
研究(44554)
基金(40431)
(35849)
国家(35523)
科学基金(30082)
社会(27677)
社会科(26144)
社会科学(26137)
(24861)
基金项目(20939)
(20282)
教育(20185)
自然(18196)
编号(18057)
自然科(17816)
自然科学(17808)
自然科学基金(17467)
(15573)
成果(15289)
资助(15125)
创新(14775)
课题(13691)
重点(13351)
(13059)
(11921)
国家社会(11555)
(11433)
(11361)
期刊
(40017)
经济(40017)
研究(27385)
中国(23719)
学报(15394)
(14710)
教育(14690)
管理(14409)
(13697)
科学(13374)
大学(11602)
学学(10781)
农业(9491)
技术(9291)
(9087)
金融(9087)
业经(7242)
经济研究(6537)
科技(6535)
财经(6153)
(5408)
图书(5220)
(5197)
论坛(5197)
(5184)
(4907)
职业(4879)
问题(4719)
技术经济(4586)
(3980)
共检索到142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平  
杜甫写有110多首格律精严的正格七律,又有明显的出离常规格律的倾向,因此产生了一些拗体七律。违律严重的部分曾被看作"大拗"的诗,与七古类的一些七言八句体诗并无多大差别,当作拗律看是不合理的。应该说,杜甫拗律写作很难说是新格律的创制。辨析七古、拗体七律、正体七律时,传统诗律学方法存在缺陷,应引入节奏和语感等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按照传统分类,杜甫的七律现存151首,其中三分之一是"拗律"。这些"拗律"的字数句数、用韵、对仗都与律体相同,但平仄格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古今许多研究者企图找出"拗"的规律,从而证明它们被归入"律"的合法性。但是,诗人创作不可能非律即古,后人分类却一定要非律即古,就未免削足适履?格不入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把"拗"从"律"中分离出来自成一类,形成古—拗—律的三分格局。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殷满堂  
胸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认为,胸襟的有无及大小,直接决定着作品艺术境界的高低。以此为据审视杜甫诗歌,当可发现,杜甫的理想、抱负与其诗歌境界,杜甫的人品、人格修养与其诗歌境界,杜甫的转益多师、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与其诗歌成就,皆有密切的关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探讨杜甫入声韵脚诗的表情达意问题,发现他的入声韵脚诗往往表达压抑悲愤的情感,因为入声韵是一种急促短暂的语音。文章还与王维、李白的入声韵脚诗加以比较,以说明杜诗押韵的风格特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倩  
杜甫诗中涉及欢宴游赏之乐的宴乐诗呈现悲美的风格特征,即使是安史之乱之前本该极尽欢娱之作亦是如此。究其原因,汉代以来宴饮音乐的"尚悲"审美传统使审美客体——宴乐本身即具有悲的特质。忧患意识使杜甫察觉社会繁荣背后的危机:百姓不堪重负;科举制度名存实亡;奸臣把持朝政,从而使审美主体——杜甫具有悲的心理结构。"悲"是杜甫与宴乐发生共鸣的契合点,由此而形成杜甫宴乐诗的悲美风格。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国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雷霞  刘毅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所以,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通过将古典诗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自身国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内容更好地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杜甫七律的对仗可分为正常和变通两种格式。中间两联对是正常格式,四联对、三联对、颔联或颈联加首联或尾联的两联对、一联对、颔联或颈联流水对是变通格式;工对、邻对、宽对是正常格式,不讲虚实门类差别的远对、不同短语结构的假对、不顾平仄声律的拗对都是变通格式。变通格式是正常格式的调节和补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讨论了杜甫七律首尾联中似对非对的对仗现象。认为 :之所以有这些特殊现象出现 ,一方面是因为受对称平衡传统文化习惯心理的影响 ,诗人不得不对仗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想摆脱过于讲究对偶平衡的诗赋传统 ,寻找一种既可灵动地表达诗意又不丢弃诗歌形式之美的对仗方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微  王新芳  
清初潘柽章的《杜诗博议》是和钱、朱二家注本同时的著作,该书在诗史互证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对钱笺作了很多补充和驳正,故为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征引颇多。然而由于潘柽章于文字狱中罹祸惨死,其后注家征引多讳其真名,导致该书终于湮没无闻。本文通过最大限度的辑佚,分析了《杜诗博议》一书的注释特色,总结了其对杜诗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占鹏  袁贝贝  
孔平仲的《诗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杂体诗专集,具有集大成的意义。该集不仅作品众多,类别多样,而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充分展现出杂体诗的娱乐属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其交际功能。《诗戏》既是孔平仲对中国古代游戏文化、游戏文学和杂体诗的继承和总结,也是他对宋代诗风特别是元祐诗风的接受,而该集反过来又对后世杂体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殷满堂  
杜诗既有沉郁顿挫的一面,又有诙谐风趣的一面,而历代杜诗研究者探讨其沉郁顿挫者多,研究其诙谐幽默者少;即使有人讨论杜诗中的诙谐,也仅停留于谐趣层面。以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谐隐这一概念观照杜诗,可见出杜诗谐隐风格的三大特点:于歌笑中见哭泣,于戏谑中见讽谕,于风趣中见真性。歌笑、戏谑、风趣者为谐,哭泣、讽谕、真性者为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熊言安  
上海图书馆藏《傅青主手批杜诗》题跋应系翁同龢真迹,翁氏"谛审知为青主先生评点"的鉴定结论不能轻易否定。《杜集书录》的质疑证据不足,而《杜集叙录》疑翁跋中"戊子"为"戊戌"之误,亦值得商榷。傅山对杜甫《偶题》等三首诗真伪的质疑有助于推动杜诗辨伪学研究。傅山对杜诗艺术和杜甫性格的批评反映了其对宋代以来崇杜之风的反省精神和不愿奉清朝正朔的遗民心态。傅山评诗以"味"为中心,为清代流行的神韵说和性灵说开启了先声,具有重要的诗学史价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琛琛  
南宋葛立方所著《韵语阳秋》,以使诗"归之正"为目的。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葛立方极为推崇杜甫。在《韵语阳秋》中,借助于对杜诗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的深入探讨,葛立方在充分彰显自身爱国情怀的同时,建构了其诗论标准。《韵语阳秋》的杜诗评论,对于研究宋代文人视角下、宋代文化氛围中的杜甫,乃至整个杜诗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小琪  
与中国古代文论相比,中国新诗理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对现代性的追求。而毫无疑问,这种追求是在西方诗学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西方诗学,始终是中国新诗理论视野中的重要理论资源,是构成中国诗歌批评由古典走向现代建构的重要知识背景。在西方诗学的影响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