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89)
2022(832)
2021(794)
2019(1518)
2018(1573)
2017(2680)
2016(1811)
2015(2068)
2014(2153)
2013(1998)
2012(1899)
2011(1973)
2010(2080)
2009(2026)
2008(2128)
2007(2186)
2006(2030)
2005(1956)
2004(1837)
2003(2024)
作者
(5361)
(4509)
(4217)
(4206)
(2858)
(2125)
(1933)
(1762)
(1717)
(1649)
(1555)
(1531)
(1502)
(1487)
(1388)
(1333)
(1324)
(1315)
(1251)
(1241)
(1212)
(1147)
(1079)
(1073)
(1048)
(1038)
(995)
(949)
(946)
(917)
学科
(5995)
经济(5987)
管理(4456)
(3907)
(3615)
企业(3615)
理论(2913)
教育(2820)
(2664)
中国(2170)
(1810)
(1690)
方法(1676)
业经(1615)
教学(1608)
(1459)
(1449)
金融(1448)
(1447)
(1390)
银行(1390)
(1336)
(1318)
(1235)
(1150)
体制(1037)
图书(964)
工作(954)
农业(952)
地方(939)
机构
大学(32530)
学院(30636)
研究(10440)
(9334)
师范(9322)
(9203)
经济(8892)
教育(8045)
师范大学(7465)
管理(7359)
(7248)
科学(6641)
中国(6560)
(5969)
理学(5702)
(5563)
理学院(5562)
(5559)
管理学(5360)
管理学院(5280)
北京(4971)
研究所(4914)
(4809)
财经(4564)
中心(4184)
(4113)
(4002)
教育学(3597)
技术(3435)
职业(3278)
基金
项目(14199)
研究(13419)
科学(11242)
基金(8881)
教育(8354)
社会(7493)
成果(7181)
(7116)
社会科(7016)
社会科学(7012)
国家(6992)
编号(6264)
(5914)
(5720)
课题(5544)
科学基金(5505)
(4758)
基金项目(4174)
规划(4142)
(3982)
项目编号(3802)
(3774)
(3714)
(3713)
重点(3709)
(3703)
阶段(3698)
资助(3594)
(3538)
教育部(3513)
期刊
研究(13956)
(13897)
经济(13897)
教育(13306)
中国(8095)
(5712)
学报(5548)
科学(4332)
大学(4280)
财经(3837)
学学(3636)
(3330)
管理(3050)
(2846)
技术(2801)
图书(2713)
职业(2519)
(2441)
金融(2441)
书馆(2261)
图书馆(2261)
(2223)
论坛(2223)
问题(2126)
成人(1903)
成人教育(1903)
(1818)
(1801)
(1730)
农业(1663)
共检索到52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涂诗万  
杜威认为好教师具有三重角色:学问的领袖、学生的领袖和社会的领袖。杜威认为"弱教师"主要有三种类型:机械的教师、无精打采的教师和怯懦的教师。"弱教师"的形成有思想认识、经济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可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发挥教师组织的作用和建设更民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等途径,促使"弱教师"变为好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明  赵康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知识"地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在理论层面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支持。这种知识论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心灵—世界二元知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范畴中看知识,揭示了人类是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旁观者。这种知识论认为知识源自探究,由认知性经验而获得,是关于行动及其导致的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现在教师身上是有关教育教学行动及其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引导未来行动的功能。杜威关于知识的工具性观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孰高孰低之争,因为二者都来自经验,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这也使得教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富兴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华军  
理论性学习对于教师培养是否必要?杜威在1904年发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文,肯定了理论性学习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探索方向,即厘清教师培养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通过澄清杜威思想中理论的内涵以及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教育理论家对杜威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发展,教师理论性学习实则在于教师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即对教师思维发展的训练,教师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肯定教育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对饱受诟病的中国教师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可以防止目前师资培养改革中过度强调实践性课程而忽略理论性课程的倾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华庆  
杜威秉承皮尔斯的实效主义哲学,强调理性认知对于理性目标的实现作用。实效主义教育观将理性目标、有效手段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概括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工具主义教育观和实验主义教育观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缺陷。在实效主义教育观看来,教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标,学校和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永为  
杜威对工业社会中民主与教育关系的认识存在一个渐进的过程。1894年,杜威开始尝试讨论三者关系。1903年,杜威突破此前的技术与适应视界,开始使用权力与控制的视角研究三者关系。基于这一视角,杜威首先要求教育管理者向教师赋权,保障教师的教学自由,随后提出教师的"专业精神"概念,呼吁教师直接参与社会改革,践行公民自由。《民主与教育》提出了要把民主的发展与工业的改造和教育的变革结合起来的使命,而对于这个任务应该由谁来完成,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意识和精神,以及怎么完成,如何突破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等问题却被悬置起来,成为其前后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次明显断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斐  
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著的合理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1916年3月,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Demo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距今整整一百周年。一百年来,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就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而言,几乎没有一位现代教育家能与杜威相比。但在另一方面,也没有哪一位现代教育家的思想像杜威思想那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曾经历大起大落的境遇,这种现象在我国尤甚。20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永为  兰玉婷  
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的重要手段。从职业教育和民主的关系角度看,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四个特征:民主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综合高中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合作性探究作为职业教育的方法。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当代意义在于:有利于深入理解职业教育与民主的关系、有利于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民主精神的劳动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席海燕  
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是杜威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根本落脚点。在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之前,杜威检视了三种类型的经验:理性主义的经验观、经验主义的经验观和"无目的"的经验观。受建立指向个体生长的经验观信念的驱使,杜威对经验进行了改造,所做的努力主要有:确立经验的主动性、恢复经验的目的性和理性、建立经验的系统性。改造过的经验同时具有作为个人经验的个体属性和内含社会控制精神的社会属性,由此教育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组织和改造指向生长的经验以帮助社会实现参与式民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尤今  
传统的经验论认为经验和自然是相对立的,经验被看作是一种知识的和纯粹心理的事件。这种观点割裂了经验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二元论。杜威认为哲学往往面临一个时代性问题,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都是要试图解决现代理智所要面对的困境。因此他想走出旧观念,给出另一个解决方式。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就是在他对于经验概念重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要把经验移入哲学核心,改变传统哲学的经验边缘化的情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