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0)
2023(2243)
2022(1827)
2021(1832)
2020(1532)
2019(3402)
2018(3364)
2017(6249)
2016(3550)
2015(4001)
2014(3934)
2013(3787)
2012(3861)
2011(3606)
2010(3887)
2009(3674)
2008(3980)
2007(3598)
2006(3464)
2005(3065)
作者
(11576)
(9835)
(9777)
(9425)
(6447)
(4588)
(4324)
(3870)
(3702)
(3672)
(3580)
(3453)
(3356)
(3328)
(3215)
(3086)
(2898)
(2862)
(2824)
(2770)
(2603)
(2528)
(2424)
(2377)
(2340)
(2309)
(2232)
(2086)
(2039)
(2007)
学科
(15574)
经济(15553)
管理(8705)
(7285)
(5932)
(5835)
企业(5835)
方法(5511)
数学(4382)
数学方法(4286)
中国(4087)
(3903)
教育(3701)
理论(3182)
(3016)
(3011)
业经(2905)
(2850)
金融(2849)
(2714)
银行(2701)
农业(2639)
(2631)
(2601)
地方(2460)
及其(2359)
(2353)
(2128)
(2119)
贸易(2118)
机构
大学(59330)
学院(56896)
研究(23671)
(21925)
经济(21449)
管理(17401)
中国(16665)
科学(15786)
理学(14843)
理学院(14542)
管理学(14090)
管理学院(13978)
(13427)
(12946)
研究所(11937)
(11453)
(10727)
(10128)
师范(10031)
中心(9495)
(9314)
农业(9050)
业大(8837)
北京(8540)
财经(8515)
师范大学(8378)
(8285)
(7757)
经济学(7441)
科学院(7241)
基金
项目(36396)
科学(28613)
基金(26921)
研究(25386)
(24496)
国家(24314)
科学基金(19675)
社会(16132)
社会科(14991)
社会科学(14982)
基金项目(13894)
(13323)
自然(13104)
自然科(12798)
自然科学(12790)
自然科学基金(12562)
(12280)
教育(12224)
资助(11075)
编号(9551)
成果(9242)
重点(8810)
(8407)
(7647)
课题(7420)
(7110)
计划(7076)
教育部(7022)
科研(7000)
中国(6814)
期刊
(26833)
经济(26833)
研究(19370)
学报(12418)
中国(11357)
科学(11080)
(10553)
大学(9137)
教育(9088)
学学(8523)
(7936)
农业(7038)
管理(6829)
(5186)
金融(5186)
财经(4768)
经济研究(4540)
(4143)
(3971)
技术(3640)
(3500)
问题(3432)
业大(3358)
业经(3098)
世界(3035)
资源(2991)
(2808)
农业大学(2709)
国际(2552)
社会(2544)
共检索到89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长海  
传统伦理学中的道德观追求至善,注重人伦,强调服从规范,杜威从实用主义关注行动、实利和效用的原则出发,对传统道德概念进行了批评,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关注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经验改善的实用主义道德观。新型道德观强调个体道德发展过程是理性运用的过程,社会智慧、社会行动能力和社会情感与精神是个体道德密不可分的三要素。杜威的德育思路以新型道德观为基础,主张对学校教育进行道德化改造,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这一思路在实验学校和一些进步主义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杜威的道德观和德育思路对我国的德育理论创新、德育实践变革及学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游柱然  Anthony G.Rud  
实用主义美学是杜威一生哲学思想的深化与完善。它超越了传统美学拘泥于纯艺术鉴赏的窠臼而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体验,为诠释其经验课程理论提供了最佳的哲学视角和方法。杜威美学视野下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着眼于创造美的体验,因为只有充分展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体验才最贴近教育的本质,具有最佳和最充分的效果。杜威美学的价值意蕴不仅可帮助人们超越功利性的课程思维,更为师生共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衡量尺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教育占有重要位置。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教育占有重要位置。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可云  何克抗  王以宁  
文章通过分析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时下国内教育领域引起热议的原因及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可以为时下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提供借鉴。结合杜威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实验,文章认为,教育技术实验应当创造性地借鉴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方法论上,需要依托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思想;在思维模式上,归纳与演绎并行,进行动态研究;在技术观上,教育技术实验中的"技术"选择应具有积极性与针对性;在实验环境上,提倡自然实验环境,重视实验环境建设;在实验科学性上,求真与求善内在统一、科学论证、谨慎推广,走适合国情的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之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明  赵康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知识"地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在理论层面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支持。这种知识论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心灵—世界二元知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范畴中看知识,揭示了人类是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旁观者。这种知识论认为知识源自探究,由认知性经验而获得,是关于行动及其导致的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现在教师身上是有关教育教学行动及其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引导未来行动的功能。杜威关于知识的工具性观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孰高孰低之争,因为二者都来自经验,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这也使得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华庆  
杜威秉承皮尔斯的实效主义哲学,强调理性认知对于理性目标的实现作用。实效主义教育观将理性目标、有效手段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概括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工具主义教育观和实验主义教育观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缺陷。在实效主义教育观看来,教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标,学校和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长海  
杜威经验哲学提示了基于经验改造促进个体道德成长、实现社会道德改进与个体品德提升良性循环的经验德育思路。经验德育论以经验概念为基础建构德育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学习源起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德育应该起于经验,经由经验,促使个体生活经验越来越符合道德。经验德育将在经验中学习看作道德学习的首要和基础形式,要求重视并丰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生活经验,提升学校生活经验的道德属性;德育教材和教学要发挥对基于经验的道德学习的辅助作用,围绕经验来组织。经验德育论与生活德育论既有同源性,又拥有一定的学理优势,有助于将当代中国德育变革向前推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 ,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 :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 ;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宾恩林  
通过辨析杜威发展的职业观,阐明其中包含的生长性、扩展性、统一性与生活性内涵,能够为构建合理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借鉴。具体可阐释为:从目标导向到经验过程;丰富内涵与扩宽外延;社会与个人需求二元统一;嵌入审美与道德。进而分析该内涵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内在关联,发现杜威的职业观内涵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容性,结合之后能产生理论之美、实践之美、发展之美与生活之美。因而提出构建基于杜威职业观建构现代学徒制的策略:重新诠释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内涵;梳理现代学徒制层级与类型;创建现代学徒制共同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长海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价值理论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在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中,特别强调动词意义上作为"评价"、"鉴定"的价值概念以及作为形容词的价值概念。基于这种价值的概念,讨论了真正的价值判断的预成性、假设性与理性特征;分析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努力揭示它们背后的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以上述价值理论为基础,杜威对教育活动中的诸多价值问题,如教育价值的发生问题、不同教育价值的分裂问题、不同学科的价值分配问题以及教育价值取向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先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价值主张。杜威的价值理论和教育价值主张有助于促进当代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思考教育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批判性反思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深入思考价值教育特别是学生价值判断力培养问题,重新思考学科价值假定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程拥挤问题,促进建立更加均衡的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与世界价值的价值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锐锷  
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西方德育思想家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教育思想流派。本文选择其中若干著名代表人物的道德观予以评析,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参考。 一、迪尔凯姆的道德观 著名的法国早期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旧译为涂尔干)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分析教育问题和道德问题,提出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