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4)
2023(7144)
2022(5905)
2021(5366)
2020(4157)
2019(9180)
2018(8973)
2017(15429)
2016(8171)
2015(9025)
2014(9044)
2013(8996)
2012(8822)
2011(8368)
2010(8679)
2009(7884)
2008(7764)
2007(7046)
2006(6629)
2005(6452)
作者
(25402)
(21107)
(21100)
(19827)
(13521)
(10119)
(9477)
(8205)
(8167)
(7596)
(7352)
(7092)
(6898)
(6823)
(6646)
(6443)
(6271)
(6104)
(6089)
(6021)
(5670)
(5326)
(5106)
(4970)
(4825)
(4814)
(4746)
(4724)
(4411)
(4193)
学科
(42902)
经济(42869)
(20996)
管理(19404)
中国(17097)
地方(16930)
(14299)
企业(14299)
(13051)
业经(10950)
(10920)
地方经济(9647)
农业(9536)
(9266)
(8853)
金融(8853)
(8611)
银行(8599)
技术(8525)
(8511)
方法(8367)
发展(6937)
(6905)
环境(6776)
(6775)
(6766)
贸易(6763)
(6449)
(6425)
数学(6388)
机构
学院(122064)
大学(120425)
(50965)
研究(50576)
经济(49803)
管理(41255)
中国(38538)
理学(33362)
理学院(32871)
管理学(32362)
管理学院(32109)
科学(30829)
(27841)
(26375)
研究所(23602)
(22850)
中心(22084)
(21832)
(20613)
(19846)
师范(19666)
北京(18738)
(18290)
(17126)
财经(16801)
农业(16636)
(16350)
业大(16218)
师范大学(15753)
经济学(15445)
基金
项目(73127)
研究(57771)
科学(56750)
基金(48660)
(42024)
国家(41561)
社会(35373)
科学基金(34369)
社会科(33404)
社会科学(33399)
(30803)
(25365)
教育(25189)
基金项目(24741)
编号(24114)
(23177)
成果(21102)
自然(19167)
资助(19129)
发展(19058)
(18707)
自然科(18649)
自然科学(18643)
自然科学基金(18276)
课题(18156)
重点(16971)
(16207)
(15173)
创新(15163)
(14956)
期刊
(69537)
经济(69537)
研究(43223)
中国(34394)
(22070)
教育(20393)
学报(18129)
管理(17907)
科学(17670)
(16078)
农业(15395)
(15280)
金融(15280)
大学(13600)
业经(12819)
学学(12256)
技术(11545)
经济研究(10900)
图书(8594)
问题(8529)
财经(8317)
科技(8291)
(8023)
(7955)
论坛(7955)
(7252)
世界(6489)
(6463)
书馆(6390)
图书馆(6390)
共检索到213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初  
科学在19-20世纪之交的巨大成就,对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扩展了思维视野,打破了许多以前认为不变的观念和规则,对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霞  吕林海  
在适者生存规律的统治下,以"科学加民主"思想为核心的杜威教育理论引领了20世纪的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但它在源于不同自然环境的儒学文化圈遇到了许多问题。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在仅仅依靠科技发展已经不能有效解决人口与资源之间矛盾及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儒家思想被重新认识。对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而言,儒家的"礼让"可以为其提供标准,并由此推动杜威学说的发展,即"科学加民主"的教育目标将发展到"科学加礼让"的新模式,但新模式应该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保证对礼让的适时、适地、适度及程序进行合理判断。为此,在杜威经验式"探究"的基础上,对世界各种文化形态史进行"虚拟探究",应该成为全球化时代跨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嘉慧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中英  
作为百年来影响最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是如何开展自己的教育哲学论述的?尽管杜威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对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是他在展开自己的教育哲学论述过程中,综合使用了现象学方法、发生学方法、概念分析法、辩证法以及反省思维等多种方法。现象学的方法帮助杜威摆脱了传统哲学二元论的纠缠,确立了有意识的行动(或经验)在其教育哲学论述中的本体论地位。发生学的方法显示了杜威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关注到了各种事件的生成性、连续性和情境性,使得杜威的教育哲学论述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各种概念分析方法的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凌  曹能秀  
儿童哲学是产生于当代美国 ,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一门学科课程 ,“探究群体”是儿童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实施途径。本文在阐述“探究群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了儿童哲学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异同 ,认为儿童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杜威的教学理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洁  
杜威对传统哲学进行改造,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经验"是这一理论的最高概念。杜威认为,经验是生活中的一切,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人的行动提供指导。在其哲学理论的统摄下,杜威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哲学体系,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反对价值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经验主义纯粹主观的价值理论,创建一种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价值哲学。该价值哲学调和了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的对立。杜威的哲学观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中,他的价值哲学也为我们思考价值教育的何去何从提供了新思路。杜威价值哲学视角下的价值教育提升儿童价值判断,使儿童在价值判断时注意自身经验及生活情境分析,注重行动与效果的分析,这种价值论观点为价值教育提供了实践方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陶  
孔子与杜威是中西教育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大哲在基本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皆有会通之处。深入比较这两种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东西方教育哲学的相互理解与借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夏剑  
如何更好地解读杜威,其关键是如何理解杜威教育哲学中"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思想渊源及其内在逻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确立"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把握这一问题的实质与内涵。一方面关乎对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概念的理解,包括"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民主"、"作为实验计划的民主"以及"以‘理智能力’与‘道德情感’为基础细节的民主"三个层面;另一方面则涉及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杜威教育哲学中内在展开的双重逻辑的认识,其一为"民主作为教育的原则与教育民主化的逻辑",其二为"教育作为维持和改进民主的工具与民主教育的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长海  
杜威经验哲学提示了基于经验改造促进个体道德成长、实现社会道德改进与个体品德提升良性循环的经验德育思路。经验德育论以经验概念为基础建构德育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学习源起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德育应该起于经验,经由经验,促使个体生活经验越来越符合道德。经验德育将在经验中学习看作道德学习的首要和基础形式,要求重视并丰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生活经验,提升学校生活经验的道德属性;德育教材和教学要发挥对基于经验的道德学习的辅助作用,围绕经验来组织。经验德育论与生活德育论既有同源性,又拥有一定的学理优势,有助于将当代中国德育变革向前推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银铎  高伟  
我国教育转向实证之风已然吹起,但教育哲学研究仍受困于"形而上"的束缚未能回应其影响。从人工智能技术方法论视角出发来剖析教育哲学实证转向特性,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进行本文拆解、定位与重组。发现杜威教育哲学有多条研究路径,教育哲学实证转向具有多元共融范式和价值共同体意义,并非实证化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子冰  桑志坚  刘文霞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为参照,以时代和社会中"人的问题"为本的哲学。"人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在"人的问题"探索中,杜威完成了对哲学和教育的改造,构建了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因此,"人的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庞庆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岭  
杜威虽不曾卷入具身认知的潮流之中,但其许多思想却蕴含着具身化的意蕴,也影响了近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杜威的哲学建立在对种种二元论批判的基础上,从对身心、心物二元论的反思,到强调认知的具身性、延展性和行动品格的身心融合认识论,再到主体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结以及自身经验的连续性等理念,都与具身认知的核心观念“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他在教育中强调“做中学”“实验探究”、儿童经验与课程的联结、学校教育与社会及儿童生活的联结等思想,与其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贯通的,对整全的身心参与、课程融合、课程过程还原以及回归生活世界等具身化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琦  
教育转型与理论指导──杜威的哲学指导教育改革浅论郭法琦任何社会的变革,都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教育变革、特别是教育转型更是如此。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美国教育的重要转型时期,教育变革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如何指导教育变革,成为当时改革者们思考的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