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6)
- 2023(5007)
- 2022(4095)
- 2021(3961)
- 2020(2994)
- 2019(6998)
- 2018(6884)
- 2017(12702)
- 2016(6761)
- 2015(7617)
- 2014(7977)
- 2013(7447)
- 2012(6735)
- 2011(5966)
- 2010(6069)
- 2009(5438)
- 2008(5604)
- 2007(5042)
- 2006(4365)
- 2005(3936)
- 学科
- 济(24233)
- 经济(24197)
- 管理(21335)
- 业(19064)
- 企(17345)
- 企业(17345)
- 方法(8684)
- 理论(8390)
- 财(8219)
- 业经(7416)
- 中国(7412)
- 农(6923)
- 学(6315)
- 制(5806)
- 数学(5607)
- 数学方法(5498)
- 务(5476)
- 财务(5465)
- 财务管理(5445)
- 教育(5229)
- 企业财务(5123)
- 和(5115)
- 银(4884)
- 银行(4881)
- 农业(4651)
- 行(4608)
- 贸(4549)
- 贸易(4544)
- 教学(4477)
- 融(4463)
- 机构
- 学院(96353)
- 大学(94946)
- 济(36557)
- 经济(35614)
- 管理(35214)
- 理学(29941)
- 理学院(29610)
- 管理学(29142)
- 管理学院(28952)
- 研究(27581)
- 中国(21956)
- 财(19905)
- 京(19489)
- 财经(15614)
- 科学(15562)
- 江(15301)
- 范(14211)
- 师范(14114)
- 经(14095)
- 中心(13333)
- 州(12892)
- 所(12710)
- 北京(12144)
- 经济学(12048)
- 财经大学(11637)
- 师范大学(11157)
- 研究所(11064)
- 经济学院(10812)
- 技术(10727)
- 业大(10505)
- 基金
- 项目(58044)
- 研究(48076)
- 科学(45770)
- 基金(40544)
- 家(33737)
- 国家(33359)
- 社会(29858)
- 科学基金(29236)
- 社会科(28091)
- 社会科学(28085)
- 教育(23211)
- 省(23179)
- 编号(21467)
- 基金项目(21092)
- 划(18929)
- 成果(18334)
- 自然(16820)
- 自然科(16408)
- 自然科学(16405)
- 自然科学基金(16104)
- 资助(15479)
- 课题(14844)
- 项目编号(13216)
- 重点(13148)
- 性(13031)
- 年(12974)
- 创(12818)
- 部(12818)
- 发(12517)
- 制(12368)
共检索到146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学福 徐飞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论影响大、评价多,西方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质疑与批评。他们认为,从探究与科学的关系来看,杜威的探究理论存在科学主义倾向而忽视其他认识方式;从探究与经验的关系来看,存在常识性探究、形而上学立场和违反科学规范;从探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存在理性主义倾向、贬低权威和公众被边缘化。了解这些批评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杜威的探究思想,进而反思和改进我们自己的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杜威 探究 批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杰 兰亚果
本文指出,不同于片面强调情绪和个体主体性的兴趣视角,杜威的兴趣观乃是基于关系和生长的辩证视角,将兴趣看做个体与活动对象之间的"居间事物"、"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与象征"以及个体"对新的经验的态度",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个体在丰富的关系中积极更新经验、整全发展的兴趣教育图景。本文能让我们厘清兴趣与情绪、知识、奖惩、吃苦等事物的关系以及与"儿童中心"等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
关系 生长 杜威 兴趣 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邹红军 柳海民
杜威的哲学是教育的一般理论,"探究"在杜威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借由"探究",杜威实现了对传统认识论科学化、实践化的改造,将"实验性的探究"置于认识论的内核,构建了"探究认识论",从而扭转了传统认识论的"知识旁观者"困局,实现了对传统教育的革新。本文认为"探究"具有作为动因的"由问题情境引发的‘解题’的需要"、"实验性的亲历者认识论"的实质、"理智"的保障、"思维五阶段法"的模式与作为结果的"有根据的断言"五个维度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借此显明"探究"与"学习"的一致内涵及同构进路,并尝试以此五维度完整建构杜威哲学认识论及其探究学习观链条。最后在此基础上点明了杜威"探究学习"、"做中学"及其"参与性认知"的同源异流、多面会通之体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奇
杜威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对现代社会、科学和教育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其精髓是鼓励探究与创新,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杜威对儿童的创造性、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以及初等教育阶段良好习惯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杜威 教育思想 探究 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长林
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是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标识符,也是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讨论主要集中在方法论的视域,更多地是一种技术理性的分析,注重其方法、步骤、应用的研究,而对其深刻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隐喻则鲜有关注。对杜威科学探究思想的解读,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科学探究的深层文化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杜威 科学探究 民主社会 结构 解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洁
杜威对传统哲学进行改造,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经验"是这一理论的最高概念。杜威认为,经验是生活中的一切,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人的行动提供指导。在其哲学理论的统摄下,杜威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哲学体系,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反对价值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经验主义纯粹主观的价值理论,创建一种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价值哲学。该价值哲学调和了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的对立。杜威的哲学观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中,他的价值哲学也为我们思考价值教育的何去何从提供了新思路。杜威价值哲学视角下的价值教育提升儿童价值判断,使儿童在价值判断时注意自身经验及生活情境分析,注重行动与效果的分析,这种价值论观点为价值教育提供了实践方法。
关键词:
约翰·杜威 价值哲学 价值教育 价值判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价值理论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在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中,特别强调动词意义上作为"评价"、"鉴定"的价值概念以及作为形容词的价值概念。基于这种价值的概念,讨论了真正的价值判断的预成性、假设性与理性特征;分析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努力揭示它们背后的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以上述价值理论为基础,杜威对教育活动中的诸多价值问题,如教育价值的发生问题、不同教育价值的分裂问题、不同学科的价值分配问题以及教育价值取向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先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价值主张。杜威的价值理论和教育价值主张有助于促进当代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思考教育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批判性反思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深入思考价值教育特别是学生价值判断力培养问题,重新思考学科价值假定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程拥挤问题,促进建立更加均衡的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与世界价值的价值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关键词:
知识 道德 智慧 第三类课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凌 曹能秀
儿童哲学是产生于当代美国 ,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一门学科课程 ,“探究群体”是儿童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实施途径。本文在阐述“探究群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了儿童哲学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异同 ,认为儿童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杜威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
儿童哲学 群体探究 儿童中心 教学理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斐
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著的合理性。
关键词:
杜威 职业教育思想 合理性 “普杜之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1916年3月,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Demo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距今整整一百周年。一百年来,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就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而言,几乎没有一位现代教育家能与杜威相比。但在另一方面,也没有哪一位现代教育家的思想像杜威思想那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曾经历大起大落的境遇,这种现象在我国尤甚。20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道勇
做中学是对杜威教学方法的一种常见概括。而事实上,"做中学"并不是对杜威教学方法的一个精准的概括。相反,"做中学"还诱导人们重蹈杜威早就提示过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追求浅薄兴趣、偏重动手操作、放松学术标准等。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调活动过程的理智色彩。一项活动在教学上有没有价值,要看这项活动是不是能影响更多别的学习经验。活动提供的直接经验,需要纳入经验的连续体当中去。与"做中学"相比,"参与"是对杜威的上述教学思想的更适宜的概括。把"做中学"误认为杜威的教学主张,容易强化当前学校教育界对
关键词:
做中学 做 参与 经验连续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中惠
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思维”是他所论述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从思维和反思性思维的涵义及价值、“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以及思维训练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能激发儿童的思维。反思性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因此 ,无论对教育来说 ,还是对儿童来说 ,通过反思性思维训练 ,培养优良思维的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反思性思维 思维五步 教学五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