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96)
2023(4356)
2022(3713)
2021(3556)
2020(2806)
2019(5914)
2018(5852)
2017(10595)
2016(5665)
2015(6089)
2014(5512)
2013(4855)
2012(4163)
2011(3706)
2010(3840)
2009(3725)
2008(3283)
2007(2793)
2006(2442)
2005(2118)
作者
(13048)
(10878)
(10596)
(10425)
(6836)
(5117)
(4882)
(4180)
(4133)
(3817)
(3630)
(3560)
(3367)
(3339)
(3242)
(3224)
(3171)
(3162)
(3147)
(2968)
(2661)
(2633)
(2510)
(2488)
(2450)
(2422)
(2417)
(2415)
(2209)
(2154)
学科
(16783)
经济(16763)
管理(13987)
(11159)
(9373)
企业(9373)
中国(5423)
(5357)
方法(5318)
理论(4999)
教学(4540)
教育(4448)
数学(4303)
(4196)
(4193)
数学方法(4182)
业经(4167)
(3710)
贸易(3707)
(3605)
农业(3447)
(3402)
(2929)
银行(2928)
(2906)
(2827)
学法(2817)
教学法(2817)
环境(2801)
(2793)
机构
学院(69978)
大学(66230)
(24605)
经济(24007)
管理(22538)
研究(21485)
理学(19335)
理学院(19095)
管理学(18613)
管理学院(18481)
中国(15248)
(13422)
科学(12974)
(11890)
师范(11800)
(11668)
(10258)
(10112)
中心(9857)
技术(9824)
职业(9565)
师范大学(9288)
财经(9281)
研究所(9152)
(8673)
(8443)
业大(8402)
(8395)
教育(8230)
北京(8211)
基金
项目(45864)
研究(37320)
科学(35712)
基金(30894)
(26245)
国家(25992)
社会(22572)
科学基金(22386)
社会科(21157)
社会科学(21151)
(19257)
教育(19196)
编号(17147)
(15807)
基金项目(15743)
成果(13875)
自然(13276)
自然科(12991)
自然科学(12989)
自然科学基金(12722)
课题(12343)
资助(12218)
(11654)
重点(10693)
项目编号(10400)
(10142)
(9938)
(9753)
(9608)
规划(9493)
期刊
(30161)
经济(30161)
研究(21566)
教育(16763)
中国(13987)
(9469)
学报(9127)
管理(8811)
(8626)
科学(8374)
技术(7258)
大学(7165)
学学(6558)
业经(6175)
农业(6123)
经济研究(6044)
职业(5807)
(5376)
金融(5376)
财经(4546)
(4012)
商业(3539)
(3505)
论坛(3505)
技术教育(3462)
职业技术(3462)
职业技术教育(3462)
(3355)
图书(3184)
问题(3157)
共检索到102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游柱然  Anthony G.Rud  
实用主义美学是杜威一生哲学思想的深化与完善。它超越了传统美学拘泥于纯艺术鉴赏的窠臼而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体验,为诠释其经验课程理论提供了最佳的哲学视角和方法。杜威美学视野下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着眼于创造美的体验,因为只有充分展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体验才最贴近教育的本质,具有最佳和最充分的效果。杜威美学的价值意蕴不仅可帮助人们超越功利性的课程思维,更为师生共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衡量尺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长海  
传统伦理学中的道德观追求至善,注重人伦,强调服从规范,杜威从实用主义关注行动、实利和效用的原则出发,对传统道德概念进行了批评,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关注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经验改善的实用主义道德观。新型道德观强调个体道德发展过程是理性运用的过程,社会智慧、社会行动能力和社会情感与精神是个体道德密不可分的三要素。杜威的德育思路以新型道德观为基础,主张对学校教育进行道德化改造,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这一思路在实验学校和一些进步主义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杜威的道德观和德育思路对我国的德育理论创新、德育实践变革及学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可云  何克抗  王以宁  
文章通过分析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时下国内教育领域引起热议的原因及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可以为时下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提供借鉴。结合杜威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实验,文章认为,教育技术实验应当创造性地借鉴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方法论上,需要依托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思想;在思维模式上,归纳与演绎并行,进行动态研究;在技术观上,教育技术实验中的"技术"选择应具有积极性与针对性;在实验环境上,提倡自然实验环境,重视实验环境建设;在实验科学性上,求真与求善内在统一、科学论证、谨慎推广,走适合国情的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之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明  赵康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知识"地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在理论层面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支持。这种知识论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心灵—世界二元知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范畴中看知识,揭示了人类是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旁观者。这种知识论认为知识源自探究,由认知性经验而获得,是关于行动及其导致的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现在教师身上是有关教育教学行动及其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引导未来行动的功能。杜威关于知识的工具性观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孰高孰低之争,因为二者都来自经验,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这也使得教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教育占有重要位置。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教育占有重要位置。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俊列  金心红  
近一二十年来,杜威的美学思想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而这一点往往被中国的教育学术界所忽略。缺少了美学的高度,杜威的思想将会被矮化甚至误解。因此,在考察杜威思想命运的基础上,以杜威的课程思想为例,通过课程与经验、艺术三者逻辑关系的探讨,揭示杜威课程思想的美学意蕴,阐明课程即艺术的内生逻辑。杜威课程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超越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使两者同时找到出路。走向美的融合,以审美认识论为基础,将是课程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华庆  
杜威秉承皮尔斯的实效主义哲学,强调理性认知对于理性目标的实现作用。实效主义教育观将理性目标、有效手段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概括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工具主义教育观和实验主义教育观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缺陷。在实效主义教育观看来,教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标,学校和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倪娟  李广洲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理论上看应有许多契合之处,但在实践中由于两者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重大隔离。由中西传统的不同实用价值取向,揭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实践者各自在新课改中的实际表现,分析社会转型期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双重异化的原因,阐明当前新课改实践中如何定位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者关系。提供融合中西传统实用价值观的一些建议,为“实用主义”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用”起来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益鸿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迅速崛起,成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主体。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诸多高职院校在改革工作中遭遇了挑战。尤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既面临着发展保障机制、分类管理、校企协作机制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面临着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微观方面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还须基于实用主义理论,在宏观方面以"分类发展"为原则优化课程建设环境,在微观方面以"应用能力"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勃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文在分析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提升课程设计的可行性促进学生能力提升,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整合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而最终达到和谐完满的过程。这最为清晰和强烈地体现在艺术中,艺术的节奏性既强调解决问题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强调结果性的艺术作品。杜威的审美经验确立了经验的教育标准,也就是,审美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它真正地指向生长。这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思考和行动,按照艺术创作的方式,以审美经验或艺术作品为结果导向来进行范例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以强化儿童对审美经验的获得。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华军  
杜威晚期宗教思想是其对早中期思想中的经验观的丰富和深入,围绕着杜威哲学中贯穿始终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统一关系,他对传统制度性宗教观念做了较大的改造,提出宗教性经验是"整全的自我"形成的动态过程,是自我生命的更新中自我和一个更大的整体融为一体的包容性关系。从自我和世界的关系来理解宗教,实际上杜威对宗教的改造又回到了个性发展这一基本教育命题中。他认为,具有宗教性品质的经验的形成过程也是经验中潜在的价值和意义被激发的过程,包含了经验的受阻、真理的去蔽、基于当下的创造,自我融入更大的整体中,从而实现自我精神生命的更新,自我和世界建立一种包容性的动态关系。杜威晚期宗教思想中的洞见对于破解当代人的心灵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