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2)
2023(10111)
2022(8519)
2021(8182)
2020(6769)
2019(15755)
2018(15557)
2017(28740)
2016(16038)
2015(17919)
2014(17985)
2013(16496)
2012(14650)
2011(13022)
2010(12777)
2009(10946)
2008(10392)
2007(8575)
2006(7040)
2005(5845)
作者
(39482)
(33095)
(33001)
(31488)
(20895)
(15850)
(15028)
(13056)
(12953)
(11511)
(11242)
(10933)
(10385)
(10233)
(10073)
(10069)
(10011)
(9963)
(9497)
(9455)
(8144)
(7991)
(7940)
(7706)
(7399)
(7373)
(7205)
(7115)
(6569)
(6496)
学科
(57135)
经济(57079)
管理(41227)
(38380)
(33172)
企业(33172)
方法(31639)
数学(27778)
数学方法(27363)
教育(19940)
中国(19144)
(15238)
理论(14291)
(13511)
(13508)
业经(11972)
技术(10251)
(9726)
财务(9694)
(9680)
贸易(9677)
财务管理(9675)
(9369)
企业财务(9210)
地方(9005)
农业(9000)
(8758)
教学(8331)
(8096)
环境(8023)
机构
大学(212863)
学院(206962)
管理(79855)
(79084)
经济(77477)
理学(71208)
理学院(70419)
管理学(69020)
管理学院(68615)
研究(66042)
(43565)
中国(42271)
科学(38902)
(35998)
师范(35707)
(35509)
教育(32774)
中心(30129)
(30006)
财经(29923)
师范大学(29601)
(28945)
业大(28582)
研究所(27929)
(27599)
(26958)
北京(26914)
经济学(25457)
(24929)
技术(24219)
基金
项目(149284)
科学(120921)
研究(114622)
基金(108389)
(93692)
国家(92799)
科学基金(80875)
社会(73071)
社会科(69123)
社会科学(69108)
教育(61187)
(58633)
基金项目(57226)
(51593)
自然(51432)
自然科(50307)
自然科学(50294)
自然科学基金(49387)
编号(47341)
资助(43016)
成果(38898)
(35591)
重点(35133)
课题(34560)
(32496)
(32487)
教育部(31979)
人文(30119)
创新(30001)
国家社会(29831)
期刊
(73855)
经济(73855)
研究(64291)
教育(52486)
中国(40327)
学报(29407)
(27747)
管理(27675)
科学(27593)
大学(24479)
技术(22081)
(21932)
学学(21763)
农业(15189)
财经(14797)
职业(13234)
(12795)
业经(12251)
经济研究(12204)
(11737)
金融(11737)
问题(9835)
(9242)
(8918)
科技(8872)
(8788)
论坛(8788)
技术教育(8692)
职业技术(8692)
职业技术教育(8692)
共检索到285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杰  兰亚果  
本文指出,不同于片面强调情绪和个体主体性的兴趣视角,杜威的兴趣观乃是基于关系和生长的辩证视角,将兴趣看做个体与活动对象之间的"居间事物"、"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与象征"以及个体"对新的经验的态度",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个体在丰富的关系中积极更新经验、整全发展的兴趣教育图景。本文能让我们厘清兴趣与情绪、知识、奖惩、吃苦等事物的关系以及与"儿童中心"等观念的差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价值理论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在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中,特别强调动词意义上作为"评价"、"鉴定"的价值概念以及作为形容词的价值概念。基于这种价值的概念,讨论了真正的价值判断的预成性、假设性与理性特征;分析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努力揭示它们背后的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以上述价值理论为基础,杜威对教育活动中的诸多价值问题,如教育价值的发生问题、不同教育价值的分裂问题、不同学科的价值分配问题以及教育价值取向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先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价值主张。杜威的价值理论和教育价值主张有助于促进当代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思考教育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批判性反思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深入思考价值教育特别是学生价值判断力培养问题,重新思考学科价值假定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程拥挤问题,促进建立更加均衡的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与世界价值的价值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杨勇  
学者们认为由于培养目标、课程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理基础的不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杜威批判了古希腊那种因为社会划分为两个阶级,而把教育划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做法。杜威从现代民主社会人人都是职业人和哲学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着相互包含和容纳的部分。杜威的启示在于,要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倡导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适当融合,走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立的误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斐  
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著的合理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康  
教育知识的跨国扩散引起一国对外来教育知识的"吸收"活动。对和外来知识的"语言背景"相同的国家而言,其吸收活动是否更通畅、发生的影响是否更深远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此研究从"知识吸收"的立足点出发,考察20世纪初期到20年代英国引入美国的杜威教育思想的过程,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它在英国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以及50年代以后它在英国淡出和再被吸收的反复现象,展现出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吸收、排斥和改造杜威教育思想的缓慢而复杂的历程;再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知识吸收理论"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如此得以具体评判杜威教育思想对英国教育的影响,并深刻认识"社会系统"建构教育理论的"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江笑  
杜威在其美学代表作《艺术即经验》中对艺术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他从经验来理解艺术,认为艺术是一种完善和强化的经验,是与日常经验相联系的而不是分离的。杜威相信不仅艺术本身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且艺术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延伸到所有的教育之中。杜威的艺术观阐明了学校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将"艺术的教育"视为一种必要的教育而予以重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多余而予以忽略。而且,杜威的艺术思想也帮助我们从诸如主动性作业的概念、兴趣和努力的关联、教材和方法的统一等方面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艺术"。从杜威的艺术理论出发,我们能够对艺术和教育的关系、同时也对杜威的教育理论获得更好的把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夏剑  
如何更好地解读杜威,其关键是如何理解杜威教育哲学中"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思想渊源及其内在逻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确立"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把握这一问题的实质与内涵。一方面关乎对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概念的理解,包括"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民主"、"作为实验计划的民主"以及"以‘理智能力’与‘道德情感’为基础细节的民主"三个层面;另一方面则涉及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杜威教育哲学中内在展开的双重逻辑的认识,其一为"民主作为教育的原则与教育民主化的逻辑",其二为"教育作为维持和改进民主的工具与民主教育的逻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嘉慧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学福  徐飞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论影响大、评价多,西方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质疑与批评。他们认为,从探究与科学的关系来看,杜威的探究理论存在科学主义倾向而忽视其他认识方式;从探究与经验的关系来看,存在常识性探究、形而上学立场和违反科学规范;从探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存在理性主义倾向、贬低权威和公众被边缘化。了解这些批评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杜威的探究思想,进而反思和改进我们自己的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钱晓菲  
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关系是当代美国教育史研究中充满争议的话题。当前,关于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关系的研究存在"完全关联论"、"部分关联论"和"毫无关联论"三类观点。三类主张都反映了不同时期学界的认识成果,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它们未能从具体的和历史的情境中分析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关系及其变化,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瑕疵、不足。基于史实而非推论,从动态和多样性的角度重新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杜威教育思想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非其理论基础或指导思想;杜威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批评则缘于对运动方向的调整,而非对运动所倡导原则的否定。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关系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而非学界以往所认为的是简单的、单一的和静止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和学新  田尊道  
在影响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国外教育理论中,杜威教育理论是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其中国化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经历了兴起、繁荣、批判与否定和多元发展四个阶段。杜威教育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持续的长期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杜威教育理论本身的时代性、实用性、真理性是根本性因素,文化从深层次上影响了其在中国的扎根深度,政治变动影响了其兴衰起伏,杜威的来华及其中国弟子的努力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杜威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经验启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理论,既要尊重中国实情,还要张显主体意识,同时又要在借鉴和创新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成离不开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立及其求索,而杜威来华讲学则直接推动了实用主义教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扬。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学习和吸纳其重要思想时,更认同并践行其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实验精神,注重结合国情进行创造性的本土化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