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4)
- 2023(8293)
- 2022(6506)
- 2021(6279)
- 2020(4810)
- 2019(11076)
- 2018(11163)
- 2017(19272)
- 2016(11516)
- 2015(13273)
- 2014(13451)
- 2013(12380)
- 2012(11277)
- 2011(10522)
- 2010(10400)
- 2009(9368)
- 2008(9102)
- 2007(8010)
- 2006(7370)
- 2005(7084)
- 学科
- 济(43461)
- 经济(43417)
- 中国(23065)
- 管理(22345)
- 业(20298)
- 教育(19325)
- 方法(16414)
- 数学(14660)
- 数学方法(14551)
- 企(14114)
- 企业(14114)
- 农(13050)
- 贸(10127)
- 贸易(10119)
- 易(9971)
- 发(9928)
- 学(9713)
- 业经(9340)
- 理论(8891)
- 发展(8673)
- 展(8551)
- 财(8312)
- 农业(8263)
- 制(8029)
- 银(6995)
- 银行(6990)
- 行(6826)
- 地方(6745)
- 教学(6720)
- 融(6597)
- 机构
- 大学(159887)
- 学院(152692)
- 济(66738)
- 经济(65546)
- 研究(63633)
- 管理(48515)
- 中国(43347)
- 理学(41389)
- 理学院(40770)
- 管理学(40006)
- 管理学院(39694)
- 京(36539)
- 科学(34443)
- 所(31236)
- 范(30909)
- 师范(30766)
- 教育(29565)
- 财(28731)
- 研究所(28578)
- 中心(26110)
- 师范大学(25762)
- 北京(24740)
- 财经(23150)
- 经济学(22917)
- 院(22617)
- 江(22420)
- 经(21483)
- 农(20870)
- 经济学院(20646)
- 研究中心(17643)
- 基金
- 项目(97635)
- 研究(79929)
- 科学(79510)
- 基金(70625)
- 家(61224)
- 国家(60647)
- 社会(51873)
- 科学基金(50616)
- 社会科(48957)
- 社会科学(48947)
- 教育(43876)
- 基金项目(35309)
- 省(34868)
- 编号(33005)
- 划(32896)
- 成果(30154)
- 资助(28510)
- 自然(28180)
- 自然科(27584)
- 自然科学(27578)
- 自然科学基金(27122)
- 课题(26366)
- 部(25085)
- 重点(23913)
- 发(23076)
- 中国(22570)
- 教育部(22510)
- 国家社会(22369)
- 年(21659)
- 性(21406)
共检索到24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红亮
在杜威访华的百年历程中,胡适、陶行知、梁漱溟对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作出三种不同的诠释。它分别被解读为"教育即实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命"。这些颇具个性的诠释,一方面展示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有很强的理论辐射力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展示一批现代中国思想家有活跃的诠释创造力和充沛的思想活力。胡适、陶行知、梁漱溟对"教育即生活"观念的诠释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个案。尽管有三个维度的解读,但是拥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中国化的诠释。
关键词:
杜威 陶行知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和学新 田尊道
在影响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国外教育理论中,杜威教育理论是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其中国化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经历了兴起、繁荣、批判与否定和多元发展四个阶段。杜威教育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持续的长期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杜威教育理论本身的时代性、实用性、真理性是根本性因素,文化从深层次上影响了其在中国的扎根深度,政治变动影响了其兴衰起伏,杜威的来华及其中国弟子的努力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杜威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经验启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理论,既要尊重中国实情,还要张显主体意识,同时又要在借鉴和创新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关键词:
杜威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中国化 经验 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仲建维
美国新实在论哲学家蒙塔古盛赞杜威一生致力于"智慧实践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杜威却把"智慧实践化"纠正为"实践理智化"。这种纠正意味着杜威不满足于做一个纯粹的哲学工作者,而是把重心放置在实践上。实践理智化包含两层含义:从实践改造的意义上来说是把机械的实践、盲目的实践和仅由习惯支配的实践改造为智慧的实践;从认识的角度来说,智慧性行动的过程同时是一种认识的过程,一种最具有理智意义的过程。由"实践理智化"可推出"教育理智化"的构想,基于这种构想可有力地反驳像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等对杜威做出的"反理智主义"指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敬斌
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奢侈"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现象。现代经济中,"奢侈"这一概念有着明确的内涵,但这很少反映在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之中。学者们对于"奢侈"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深刻影响,也就很难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奢侈"现象的实质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做出科学分析。现代经济学"奢侈"概念的形成以及对"奢侈"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认识,也有一个"去道德化"的过程,而在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界,这一过程仍未实现。
关键词:
奢侈 消费 现代经济学 中国古代经济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胡适、陶行知等邀请杜威访华以来,杜威研究先后出现诸多意义不一的范式,这些范式多是围绕杜威教育理论本身展开分析,忽视了杜威这个人及其理论形成方式。这个人曾长期考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剧烈社会变迁,探索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如果像杜威这个人学习,便应考察当代中国近三十年剧烈社会变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急需何种"新教育",进而生产中国教育学。
关键词:
杜威研究 社会变迁 中国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江笑
杜威在其美学代表作《艺术即经验》中对艺术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他从经验来理解艺术,认为艺术是一种完善和强化的经验,是与日常经验相联系的而不是分离的。杜威相信不仅艺术本身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且艺术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延伸到所有的教育之中。杜威的艺术观阐明了学校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将"艺术的教育"视为一种必要的教育而予以重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多余而予以忽略。而且,杜威的艺术思想也帮助我们从诸如主动性作业的概念、兴趣和努力的关联、教材和方法的统一等方面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艺术"。从杜威的艺术理论出发,我们能够对艺术和教育的关系、同时也对杜威的教育理论获得更好的把握。
关键词:
杜威 艺术即经验 艺术作品 艺术原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即回忆为基本形式,体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超越性。从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论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到卢梭对儿童的发现,斯宾塞的教育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再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乃是教育转向成人生活、再转向儿童生活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现代教育逐渐适应工业化时代和民主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普及与教育民主实现的过程。现代教育的完成同时也意味着在现代知识观照下教育过程现代化的完成,教育不再是基于回忆,而是现实经验的获得与改造,儿童作为古典自然的存在也逐渐转化为现代心理化的存在,这导致现代教育对效率与技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课程实践领域中的每一次变革与突破无不导源于我们对旧有课程观念的消解、改造和重构。没有课程观念的历险,也就无所谓的课程创新。作为课程观念的历险者,怀特海、杜威和多尔的理论建构颇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某种新型课程观念的诞生与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践履这种观念,这之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一段极为复杂、艰辛、曲折、反复的漫长历程。
关键词:
过程 课程观念 课程创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嘉慧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关键词:
白璧德 杜威 一元论 理性主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岭
杜威虽不曾卷入具身认知的潮流之中,但其许多思想却蕴含着具身化的意蕴,也影响了近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杜威的哲学建立在对种种二元论批判的基础上,从对身心、心物二元论的反思,到强调认知的具身性、延展性和行动品格的身心融合认识论,再到主体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结以及自身经验的连续性等理念,都与具身认知的核心观念“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他在教育中强调“做中学”“实验探究”、儿童经验与课程的联结、学校教育与社会及儿童生活的联结等思想,与其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贯通的,对整全的身心参与、课程融合、课程过程还原以及回归生活世界等具身化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杜威 身体 具身认知 身心二元论 经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雷 王青
目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受到人们的抨击。在这个问题上,杜威与康德作为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思想体系尽管各不相同,但在对道德教育方式的理解上却不乏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以此二者的观点为基础对学校道德教育现状作简要分析,以求从中获得对道德教育方式新的理解。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理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成离不开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立及其求索,而杜威来华讲学则直接推动了实用主义教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扬。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学习和吸纳其重要思想时,更认同并践行其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实验精神,注重结合国情进行创造性的本土化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奇
一百年前的杜威中国之行是一次接触、认识并影响中国思想界和教育界的重要之举。在华两年多的时间里,杜威通过参观、演讲、讲学等,不仅留下了许多著述和记录,其理论也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百多年来,得益于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国的教育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应根据新的教育实践,合理运用杜威的教育理论,超越杜威,为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教育史 杜威 教育思想 中国之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