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7)
- 2023(10376)
- 2022(9265)
- 2021(8813)
- 2020(7370)
- 2019(17116)
- 2018(17162)
- 2017(33192)
- 2016(18230)
- 2015(20154)
- 2014(20262)
- 2013(20021)
- 2012(18339)
- 2011(16381)
- 2010(16153)
- 2009(14532)
- 2008(13983)
- 2007(11981)
- 2006(10108)
- 2005(8676)
- 学科
- 济(67680)
- 经济(67603)
- 管理(50490)
- 业(48582)
- 企(40901)
- 企业(40901)
- 方法(33929)
- 数学(29388)
- 数学方法(29054)
- 学(17693)
- 农(17364)
- 财(17164)
- 中国(16616)
- 业经(14860)
- 地方(13459)
- 贸(12155)
- 贸易(12151)
- 理论(12085)
- 易(11809)
- 农业(11647)
- 务(11582)
- 财务(11522)
- 财务管理(11503)
- 技术(11493)
- 制(11488)
- 和(11464)
- 企业财务(10969)
- 环境(10621)
- 银(9831)
- 银行(9780)
- 机构
- 大学(254271)
- 学院(251675)
- 管理(101455)
- 济(93710)
- 经济(91553)
- 理学(89175)
- 理学院(88165)
- 管理学(86503)
- 管理学院(86058)
- 研究(84002)
- 中国(59272)
- 科学(56006)
- 京(53781)
- 农(44190)
- 所(42612)
- 财(41831)
- 业大(41557)
- 研究所(39530)
- 中心(37440)
- 农业(35010)
- 江(34817)
- 财经(34586)
- 北京(33603)
- 范(33274)
- 师范(32897)
- 经(31611)
- 院(30895)
- 州(28948)
- 技术(27258)
- 经济学(27215)
- 基金
- 项目(182590)
- 科学(142264)
- 基金(132104)
- 研究(129750)
- 家(116604)
- 国家(115661)
- 科学基金(98585)
- 社会(79529)
- 社会科(75274)
- 社会科学(75254)
- 省(71774)
- 基金项目(71149)
- 自然(66785)
- 自然科(65231)
- 自然科学(65213)
- 自然科学基金(64017)
- 划(60837)
- 教育(59171)
- 资助(54638)
- 编号(52290)
- 成果(42067)
- 重点(40732)
- 部(39597)
- 发(38106)
- 创(37922)
- 课题(35737)
- 科研(35643)
- 创新(35331)
- 计划(34409)
- 大学(33647)
共检索到348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杜庆鑫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和药食两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27个省(市、区)。杜仲雄花中富含与杜仲皮、叶相类似的活性成分,且杜仲雄花产量高,易于采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十分珍贵的花粉资源。目前对不同种质资源杜仲雄花形态及活性成分多样性的研究尚未展开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3份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形态及活性成分含量多样性进行系统测定评价,以期为雄花用杜仲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质资源间杜仲雄花花径、花高、鲜重、干重、含水率等9个主要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仲雄花中总黄酮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8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氨基酸最高,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种质 活性成分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庆军 杜红岩
[目的]揭示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评价、利用杜仲雄花资源,以及为杜仲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3份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花径、花高、干质量、含水率、雄蕊长度、雄蕊数及千蕊质量等主要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杜仲雄花花径、花高、干质量、含水率等7个主要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幅度5.18%40.47%。不同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化范围为1.825 0 2.012 3。不同性状之间相关程度极为显著,其中,花径与花高间相关系数达0.746,花高与干质量相关系数达0.667,雄蕊长度与千蕊质量相关系数达0.831。通过聚类可将...
关键词:
杜仲雄花 种质资源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陈功锡 熊利芝 黄萌 刘纯 蔡泽鑫
杜仲是重要的胶源树种,其翅果富含杜仲胶和油脂。湘西地区属杜仲的自然分布区和中心产区,为了科学评价湘西地区的杜仲种质资源,筛选富含杜仲胶和杜仲油脂的植株,基于湘西地区24个杜仲翅果样品检测分析,对翅果形态特征、杜仲胶含量和油脂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杜仲翅果的形态多样,杜仲胶含量和油脂含量的变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包括B1等8个样品,其翅果面积大、百粒重高,单果含胶量和单果含油量高,为优质杜仲资源。同时发现果宽、果形指数、百粒重与杜仲胶含量和含油脂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种质资源筛选的参考指标。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洪果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分布区域广,用途广泛。我国杜仲种质资源丰富,全世界99%的杜仲资源分布在我国。我国杜仲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由于各地种质资源的频繁交换,杜仲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鉴定上长期处于低效状态。已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存在种质不清和种质混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长期杜仲育种工作的进程。随着杜仲的引种栽培逐步向良种化方向发展,一些栽培表现普通的种质及群体面临淘汰和分布区进一步缩减甚至消失的压力,而其中的遗传多样性可能随之消失。本研究以中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庆军 魏艳秀 杜红岩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数量性状 变异 概率分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关键词:
杜仲 杜仲皮 变异类型 活性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蓁 谢马辉 蔡雪刁 高锦明 姚欢欢 张康健
【目的】对杜仲籽油粕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采用常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杜仲籽油粕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矿质元素、糖分、脂肪、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功效成分,包括总黄酮、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测定。【结果】杜仲籽油粕中蛋白质、糖分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337.50,140.00和16.50 g/kg;钾、钠、钙、铁的含量分别为11.2,0.014,4.2和0.38 g/kg,具有显著的高蛋白低脂肪、髙钾低钠的特性。杜仲籽油粕中维生素B1和B2含量分别为6.30和3.18 mg/kg。杜...
关键词:
杜仲籽油粕 营养成分 桃叶珊瑚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小明 李俊红 李周岐
【目的】研究杜仲花粉的形态、萌发及贮藏特性,以期有效地开展杜仲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工作。【方法】以不同方式收集、不同含水率及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各种杜仲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法进行花粉萌发试验,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对花粉萌发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琼脂含量与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杜仲花粉萌发的影响,以及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与花粉含水率等因素对花粉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干燥的杜仲花粉粒呈长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卵形,极面观为三角形,极轴长32~38μm,赤道轴长20~22μm,远极面有3个复合萌发沟,在花粉萌发过程中只有一个萌发沟中生长的花粉管延伸;杜仲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
关键词:
杜仲 花粉贮藏 萌发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海燕 杜红岩 乌云塔娜 朱高浦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属杜仲科(Eucommiaceae),单科单属单种,为第四纪冰川侵袭后残留下的古老树种,仅存于中国,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杜仲的适应性极强,分布在我国亚热带至温带的27个省(市、区),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都有引种[1-2]。杜仲是我国特有的优质天然橡胶和中药资源,杜仲的皮、叶、雄花、果实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尤其是杜仲富含天然橡胶—杜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果 贾宏炎 李武志 杜红岩 乌云塔娜 刘攀峰 包文泉
通过分析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旨在为杜仲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利用9对基因组SSR引物对42个杜仲群体的868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2个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2)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2个群体宜分为2个类群;(3)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杜仲的遗传变异主要在群体内,占9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7%,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本研究认为: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杜仲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杜仲的遗传变异以群体内的变异为主,保护杜仲的遗传多样性时,应保存尽可能多的种群和特异单株。
关键词:
杜仲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高翔 董娟娥 马希汉 行冰玉 张靖一 雷鸣
以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萃余相)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各相总酚含量的基础上,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4项指标评价杜仲雄花各萃取(余)相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杜仲雄花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相(393.47mg·g-1)和正丁醇相(287.33mg·g-1)中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石油醚相(105.42mg·g-1)和水相(114.74mg·g-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5%和80.32%,接近于BHT和VC;正丁醇相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80.47...
关键词:
杜仲 杜仲雄花 总酚 抗氧化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尚胜 翁蔚 查森俊 童启庆
试验研究了复火温度 ( 95、110、12 5℃ )和复火时间 ( 1、2、3h)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对杜仲红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茶红素含量在 95℃复火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0 5℃复火 2h时达到最高值 ,12 5℃复火时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糖胺化合物含量在复火处理的前 1h内均比对照有所增加 ,增幅以 95℃时最高 ,但复火 1h后均持续下降 ,且处理的温度越低 ,降速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结果判断 ,110℃复火 1~ 2h较有利于杜仲红茶良好品质的形...
关键词:
杜仲红茶 复火 品质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尚胜 翁蔚 韩颖生 童启庆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和复火时间(1、2、3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120℃时尤为明显,且叶绿素、氨基酸的减少分别快于脱镁叶绿素和蛋白质;糖胺化合物在复火处理的前1h内有所增加,增幅以100、120℃明显大于80℃,但以后均持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判断,100℃复火1~2h或80℃复火2~3h有利于杜仲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杜仲茶 复火 品质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雯 肖斌 王丽霞 蒲国涛 高婷 柳洁 李佼
【目的】研究杀青工艺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杜仲复合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不同质量比(9∶1,7∶3,5∶5,3∶7,1∶9)混合,以及在3∶7质量比下,采用不同杀青方式(锅式、蒸汽、微波)生产的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微波杀青方式,以杀青功率和转速为试验因素,杀青功率设6和4kW 2个水平,杀青转速设350,300和250r/min 3个水平,两因素各水平两两组合形成6个处理,分析杀青条件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杜仲鲜叶与茶鲜叶按3∶7的质量比混合时,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
关键词:
杀青工艺 杜仲复合茶 活性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