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8)
- 2023(10459)
- 2022(9286)
- 2021(8818)
- 2020(7487)
- 2019(17335)
- 2018(17225)
- 2017(32899)
- 2016(18271)
- 2015(20466)
- 2014(20444)
- 2013(20280)
- 2012(18640)
- 2011(16836)
- 2010(16600)
- 2009(15044)
- 2008(14471)
- 2007(12531)
- 2006(10813)
- 2005(9356)
- 学科
- 济(68530)
- 经济(68452)
- 管理(48771)
- 业(45710)
- 企(38624)
- 企业(38624)
- 方法(33009)
- 数学(28301)
- 数学方法(27947)
- 学(21576)
- 农(17124)
- 中国(16976)
- 财(16087)
- 业经(14715)
- 地方(13413)
- 理论(12844)
- 和(11804)
- 贸(11592)
- 贸易(11586)
- 农业(11533)
- 易(11223)
- 制(10905)
- 技术(10825)
- 环境(10816)
- 教育(10558)
- 务(10290)
- 财务(10232)
- 财务管理(10213)
- 企业财务(9687)
- 划(9411)
- 机构
- 大学(260584)
- 学院(255860)
- 管理(99684)
- 济(93334)
- 经济(91142)
- 研究(89660)
- 理学(86943)
- 理学院(85907)
- 管理学(84144)
- 管理学院(83726)
- 中国(62809)
- 科学(61711)
- 京(56742)
- 农(49771)
- 所(46924)
- 业大(45165)
- 研究所(43540)
- 财(40743)
- 农业(39775)
- 中心(39284)
- 江(36478)
- 北京(35722)
- 范(34374)
- 师范(33902)
- 财经(33364)
- 院(32851)
- 经(30426)
- 州(29864)
- 技术(29384)
- 师范大学(27531)
- 基金
- 项目(184294)
- 科学(141933)
- 基金(132159)
- 研究(128197)
- 家(118249)
- 国家(117295)
- 科学基金(98463)
- 社会(76750)
- 省(72946)
- 社会科(72400)
- 社会科学(72377)
- 基金项目(70626)
- 自然(68088)
- 自然科(66438)
- 自然科学(66416)
- 自然科学基金(65220)
- 划(62291)
- 教育(58603)
- 资助(55219)
- 编号(51673)
- 成果(42061)
- 重点(41618)
- 部(39269)
- 发(38739)
- 创(37982)
- 计划(36433)
- 科研(36213)
- 课题(36031)
- 创新(35423)
- 大学(33658)
共检索到362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明鉴 岳娅东 高顺凯 甘敏 董益阳 张继川
[目的]进一步认识杜仲成熟含胶细胞形态特征,并为解释杜仲含胶细胞起源、发育和成熟过程提供细胞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整体观察法和组织切片法对杜仲茎、种子萌芽期子叶和幼苗期子叶进行研究,分析和比对杜仲含胶细胞形态。[结果]取得杜仲茎皮层中14个成熟的含胶细胞形态图像、46个含胶细胞膨大端图像和2个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取得杜仲种子萌芽期子叶中原始细胞形态和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杜仲幼苗期子叶中成熟含胶细胞图像以及杜仲含胶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杜仲茎中含胶细胞轴长度范围为981~3 167μm,体积范围为1×10~(-4)~3×10~(-4) mm~3;膨大端椭球体短轴长度范围为8.6~22.4μm,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之比范围为1.08~1.77。[结论](1)杜仲茎皮层中的成熟含胶细胞是一种由细长的圆柱状胞体和近似为椭球体的2个膨大端构成的无分支-非铰接乳管细胞。(2)透明后的含胶细胞大部分无内部结构,小部分存在低折光率的内部结构。(3)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起源于一连串哑铃状的原始细胞,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生成过程存在一系列细胞形态变化。
关键词:
杜仲 含胶细胞 细胞形态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杰 苏印泉 李雪红 马场健史 张付远
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的杜仲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并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杜仲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杜仲无性系间杜仲胶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G 3叶中的杜仲胶含量最高,G 2中的含量最低,无性系G 3,X 18,L 49和L 1(胶含量均在35.00 g/kg以上)可以作为叶胶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相对分子质量较高(Mw在1.550×105以上)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MW D在13.50以上)的无性系G 2,L 23,L 33和G 1叶中的杜仲胶较适合用作高弹性材料,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Mw在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红岩 李芳东 杜兰英 谢碧霞
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果实含胶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变化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杜仲果实含胶率大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南方产区果实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高。纬度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土壤pH值越高,越不利于果实内杜仲胶的形成,果实含胶率越低;年均降雨量越大,则果实含胶率越高。
关键词:
杜仲果实 产地 杜仲胶 差异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红岩 孙向阳 杜兰英 孙志强
为了弄清杜仲叶片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以便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片含胶率的变异特点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杜仲叶片含胶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南方产区杜仲叶片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的高.纬度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土壤pH越高,杜仲叶片含胶率越低;而年降雨量越大、海拔高度越高、无霜期越长,杜仲叶片含胶率越高.
关键词:
杜仲叶片 产地 杜仲胶 变异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碧霞 杜红岩 杜兰英 傅建敏
为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变异规律,为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利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结果表明:4个变异类型的果实形态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变异类型在果实形态大小上的不同,表明不同类型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不同变异类型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以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最低。
关键词:
杜仲果实 变异类型 含胶率 变异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胶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胶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杜仲果实 杜仲胶 形成积累 变化规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尉芹 王冬梅 马希汉 张康健
为了解决硝酸铝比色法在测定杜仲总黄酮时含量偏高的问题 ,用外标法和纸层析法对干扰测定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原酸是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杜仲黄酮的主要干扰因素 ,干扰程度大于5 0 % ;将纸色谱与硝酸铝比色法结合进行测定 ,可消除干扰 ,准确度提高 ,标准差为 10 .6 mg/ g,测定回收率为99.75 %。
关键词:
杜仲叶 总黄酮测定 绿原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王亚琴 马希汉 王蓝 张檀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其生态因素分析,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绿原酸、桃叶栅瑚甙、总黄酮含量最高,慈利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最高;洛阳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最低,宜昌地区的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京尼平甙酸含量最低,但杜仲胶含量最高,从而说明了生态因素也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重要因素。对各生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微量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 有效态) 与杜仲( 叶) 中微量元素( 植物吸收) 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以两者为主因...
关键词:
杜仲叶 次生代谢物 生态因素 微量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萍 谢宇峰 袁婷 贡献 秦利军
【目的】解析杜仲胶颗粒形态、膜脂肪酸组成及杜仲胶分子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胶颗粒形态差异和脂肪酸组成与杜仲胶分子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杜仲胶颗粒生物学功能、揭示杜仲胶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10年树龄杜仲成株新枝上6—11月叶片胶颗粒为材料,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生育期叶片杜仲胶颗粒形态差异,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胶颗粒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变化以及利用分子排阻色谱(SEC)测定杜仲胶特征参数,探讨杜仲胶颗粒形态与胶颗粒脂肪酸组成以及杜仲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间的相互联系。【结果】1)叶片胶颗粒粒径总体表现为随月份推移而逐渐增大。6月份平均直径为3.99μm,到11月份时增加到6.7μm。小胶颗粒(d<5μm)数量占比从6月份的65.91%降至11月份的19.09%,而大胶颗粒(d≥5μm)数量占比从6月份的34.09%增至11月份的80.91%;2)脂肪酸测定表明,8、10、11月份叶片杜仲胶颗粒中分别检测到26、30和26种脂肪酸,且有15种饱和脂肪酸相同,以棕榈酸(C16:0)含量最高,二十四碳酸(C24:0)次之。同时,发现有7种不饱和脂肪酸为10月份特有,而3种不饱和脂肪酸(肉豆蔻油酸(C14:1)、反式亚油酸(C18:2n6t)和α-亚麻酸(C18:3n3))为8和10月份特有;3)杜仲胶特征参数测定表明,叶片中杜仲胶分子量的分布峰在6、7、8、9、10、11月份分别有3、6、6、3、5、3个。另外,6—11月份的杜仲胶分子量分布值变化在2.18~6.00,说明叶片中杜仲胶分子量在6月份差异小、分布集中,而在11月份差异大、分布零散。【结论】杜仲胶颗粒的粒径随月份推移逐渐增大,且大粒径占比逐渐升高。不同月份杜仲胶颗粒中除含有少数对生育期有依赖的特有脂肪酸。杜仲胶分子量随月份推移而增加并趋于稳定,且早期(6—8月)以分子量差异不大的胶分子居多,而后期(9—11月)以分子量差异较大的胶分子居多。
关键词:
杜仲 胶颗粒 形态 脂肪酸组成 分子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鹏 康向阳 张平冬 王尚德 林威
以杜仲雌雄花芽为材料,通过对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观察对比发现:①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间进行,花药从团聚开始向四周伸展时,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前期持续时间较长,中期Ⅰ到末期Ⅱ分裂进行较快.杜仲花粉为2细胞型,发育过程经历小孢子单核期(早期、中期、晚期)、二核期(前期后期)、成熟花粉期,自减数分裂结束后至散粉历时15d左右.②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间相差很长,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延续的时间较长.大约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10d左右,大孢子母细胞才刚刚开始进入减数分裂,此时花粉发育至二核期;恰好当花粉成熟散粉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艳秀 刘攀峰 杜庆鑫 杜红岩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合理评价与利用杜仲种质资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105份杜仲种质叶中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叶中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33 mg·g-1,变异系数最大,为42.42%;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5.92 mg·g-1,变异系数最小,为19.35%;异槲皮苷、多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7、42.74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34.42%、23.72%。杜仲雌株和雄株叶中的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含量差异不著性。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在不同来源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北地...
关键词:
杜仲叶 活性成分 多酚 黄酮 差异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兰英 杜红岩 乌云塔娜 杨绍彬 谢碧霞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皮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胸径、树皮厚度、树皮含胶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杜仲无性系树皮的含胶率与木栓层厚度和木栓层占树皮厚度的百分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胸径的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胸径生长量越大,木栓层越厚,杜仲胶的积累相对越少;杜仲胶密度与树皮含胶率和树皮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福海 谢碧霞
为了弄清杜仲树皮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 ,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 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 ;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 ;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 10a生杜仲胸径、树皮厚度和树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北方产区杜仲胸径和树皮厚度普遍高于南方产区 ;在纬度相似的地区 ,东部产区高于西部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大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趋势 ,南方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高。海拔越高、年降雨量越大、年均气温越高、无霜期越长 ,越有利于杜仲皮内杜仲胶的形成和积累 ,树皮...
关键词:
杜仲皮 杜仲胶 产地 变异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谢碧霞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果长、果宽、果厚、果形指数、果实千粒质量、果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单果含胶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供试的35个无性系中,果皮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个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5个无性系;无性系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与果实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单果含胶量则与果长、果宽、果厚、果实千粒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果皮含胶率和果实含胶率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小乔 李科 陈雪梅 蒋湘宁 盖颖
为了系统研究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结构单糖的组成成分及其与被子植物两纲分类的关系,结合单糖单一环式的衍生化方法,采用GC/MS测定22种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中单糖组分及含量,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主成分、t检验和香农--威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被子植物细胞壁果胶由木糖、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7种单糖组成,其中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较高;岩藻糖和甘露糖含量极少。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决定22种被子植物间糖含量差异的5种果胶单糖分别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主成分二维图和t检验结果显示:可通过果胶单糖含量实现被子植物中双子叶和单子叶两纲植物的区分,且木糖和半乳糖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