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8)
- 2023(3351)
- 2022(2920)
- 2021(2675)
- 2020(2335)
- 2019(5441)
- 2018(5291)
- 2017(9478)
- 2016(5542)
- 2015(6239)
- 2014(6326)
- 2013(6290)
- 2012(5783)
- 2011(5462)
- 2010(5434)
- 2009(5060)
- 2008(5165)
- 2007(4621)
- 2006(4187)
- 2005(3779)
- 学科
- 济(20807)
- 经济(20792)
- 管理(15725)
- 业(12862)
- 企(10897)
- 企业(10897)
- 方法(8391)
- 数学(6964)
- 数学方法(6804)
- 中国(6062)
- 资源(5794)
- 农(5664)
- 地方(5627)
- 学(5506)
- 和(5467)
- 业经(5239)
- 环境(4755)
- 理论(4514)
- 发(4105)
- 农业(4068)
- 财(3964)
- 制(3802)
- 划(3301)
- 生态(3041)
- 技术(3004)
- 人事(2979)
- 人事管理(2979)
- 策(2954)
- 教育(2836)
- 教学(2734)
- 机构
- 大学(80020)
- 学院(79971)
- 管理(30554)
- 研究(30485)
- 济(27342)
- 经济(26460)
- 理学(25902)
- 理学院(25565)
- 管理学(24979)
- 管理学院(24837)
- 中国(22287)
- 科学(22046)
- 京(18836)
- 所(17216)
- 农(17124)
- 研究所(15990)
- 业大(14115)
- 中心(13884)
- 农业(13521)
- 江(12602)
- 北京(12264)
- 范(12111)
- 师范(11972)
- 财(11774)
- 院(11196)
- 省(10700)
- 技术(10462)
- 州(10376)
- 科学院(10073)
- 师范大学(9595)
- 基金
- 项目(56040)
- 科学(42263)
- 研究(39559)
- 基金(37365)
- 家(34170)
- 国家(33853)
- 科学基金(27601)
- 省(23879)
- 社会(22320)
- 社会科(21063)
- 社会科学(21052)
- 划(20127)
- 基金项目(19746)
- 自然(18733)
- 自然科(18119)
- 自然科学(18112)
- 教育(18053)
- 自然科学基金(17748)
- 编号(16779)
- 资助(15725)
- 成果(13562)
- 重点(13151)
- 发(12879)
- 课题(12288)
- 计划(11868)
- 部(11587)
- 科技(11451)
- 创(11341)
- 科研(10709)
- 创新(10619)
共检索到121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庆鑫 庆军 刘攀峰 王璐 杜兰英 何凤 杜红岩
[目的 ]分析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材料。[方法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区)331份杜仲种质资源,针对杜仲果实19个主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果实性状变异状况,评价并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杜仲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为4.64%~25.79%,平均变异系数为12.65%,变异系数较高的为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25.79%)、种仁百粒质量(22.32%)、种仁体积指数(22.02%)、果实体积指数(19.53%),变异系数较小的为亚麻酸(4.64%)、油酸(5.78%)、果型指数(8.04%)。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657 2~2.094 7,平均为2.023 4。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体积指数、种仁百粒质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杜仲橡胶含量与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果实侧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杜仲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类群Ⅱ为中型果类群,类群Ⅲ为大果型类群,初步明确杜仲种质果实不同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169%,表明这7个主成分代表了杜仲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橡胶用和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以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等产量指标变异最大,为杜仲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用途筛选的杜仲最优种质,为我国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关键词:
杜仲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变异 综合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庆军 魏艳秀 杜红岩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数量性状 变异 概率分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济铭 陈仲 孙操稳 王连春 何秋阳 戴腾飞 姚娜 高世轮 赵国春 史双龙 贾黎明 翁学煌
【目的】对我国及越南无患子属3种1变种的天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无患子属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14省(市、自治区)及越南1地区的无患子、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及石屏无患子共200份无患子属种质资源,针对20个种实性状,利用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种实性状变异,量化评价各种质。【结果】1)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CV)在5.46%~38.19%,平均变异系数为17.42%,以果皮皂苷质量分数(CV=38.19%)、种仁百粒质量(30.23%)和果皮百粒质量(30.29%)变异较大,果型指数(5.46%)和种型指数(5.70%)变异较小。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7~2.04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5。2)果实百粒质量与果皮百粒质量(r~2=0.927)、种子百粒质量(0.768)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百粒质量与种壳百粒质量(0.863)、种仁百粒质量(0.63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脂质量分数与果皮皂苷质量分数(-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Ⅲ为中果型,类群Ⅱ为大果型。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Ⅰ,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石屏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Ⅱ、Ⅲ。类群Ⅱ集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区域。4)针对无患子产业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开展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类无患子属优良种质各10份,主要为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质,综合利用优良种质较平均水平增益36.85%。【结论】无患子属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百粒质量和果皮百粒质量为代表的产量指标变异幅度最大,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无患子属对皂苷产物积累过程投入的增加要以减少对油脂积累的投入为代价,这体现了无患子属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权衡策略;筛选出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3类各10份无患子属最优种质,普遍分布于云南、贵州区域,推测这些区域拥有更适合发展无患子产业的优良种质和环境条件。
关键词:
无患子属 种实性状 变异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秀芬 黄小娟 郭素云 黄珍玲 陈会鲜 兰秀 杨海霞 丁家东 何文
【目的】对凉粉草种质资源的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为凉粉草种质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 8 份凉粉草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采用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凉粉草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8份凉粉草种质光合性状变异系数为6.53%~26.94%,广义遗传力为48.47%~99.14%;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6.26%~36.44%,广义遗传力为69.85%~99.63%。对8份凉粉草种质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145%,基本解释20个性状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_(s)),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_(n)),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叶宽、叶片面积和茎粗。通过综合得分初步筛选出X2、X3和X4为凉粉草优良种质。聚类分析将8份凉粉草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表现为叶片大,节间长,主茎粗且长,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第Ⅱ类群表现为叶片较大,主茎短,产量低;第Ⅲ类群表现为叶片小,主茎较长,SPAD值高。【结论】8份凉粉草种质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其中X2、X3和X4种质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杂交优良亲本。在品种选育早期应把SPAD、C_(i)和T_(r)等高遗传力性状纳入到品种筛选的目标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六军 单超 陈素文 黎昌琼
杜仲叶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性质差异很大(从极性到非极性);同一类型化合物中异构体多,其差异性又很小,难以分离.其中一些化合物热敏感性强,又极易氧化、异构、分解.该文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差异,采用逆流浸提罐组液固浸提原理,变温、变溶剂和浓度、变时间等的分段处理技术,同步分离制取有效组分11种,即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绿原酸、桃叶珊瑚甙、二氢黄酮、查耳酮、黄酮醇、酸多糖、β谷甾醇、杜仲胶等.除杜仲胶外,其余均为药用活性成分.全叶总抽出物得率为25%~27.5%,有效活性成分得率为11.19%~13.5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碧霞 杜红岩 杜兰英 傅建敏
为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变异规律,为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利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结果表明:4个变异类型的果实形态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变异类型在果实形态大小上的不同,表明不同类型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不同变异类型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以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最低。
关键词:
杜仲果实 变异类型 含胶率 变异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谢碧霞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果长、果宽、果厚、果形指数、果实千粒质量、果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单果含胶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供试的35个无性系中,果皮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个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5个无性系;无性系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与果实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单果含胶量则与果长、果宽、果厚、果实千粒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果皮含胶率和果实含胶率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羿雄 郑雪晴 姚有华 姚晓华 吴昆仑
【目的】解析青稞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种质,可为青稞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5份青稞15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参试青稞种质15个表型性状在西宁试验点和海北试验点的频次分布规律。对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性状间联系;对参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其分类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青稞种质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该体系进行验证。依据综合评价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以筛选优异青稞种质。【结果】倒伏率遗传变异程度最丰富而重心位置遗传变异最匮乏,海北点遗传变异程度高于西宁点。穗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倒伏率遗传单一性最高。除倒伏率外各性状指标均呈正态或偏态分布,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各表型性状受环境、基因型、年份影响极显著,且各表型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G×E)、基因型与年份(G×Y)、基因型×环境×年份(G×E×Y)的互作效应均呈极显著。青稞根系、茎秆和穗部组织内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组织间的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根系发达、茎部抗折力高的青稞种质其机械固持能力强,倒伏率低;严重倒伏会限制青稞种质穗部生长发育,使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籽粒变小、穗重变轻、进而使产量锐减。聚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重心、易倒伏、其余性状居中的种质;第二类是矮秆、低重心且其余性状表现良好的优异种质;第三类是株高较高、根系欠发达、茎部易折、穗部性状表现差的种质。结合F值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且有较高丰产稳产性的青稞种质5份。【结论】参试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除倒伏率外,其余12个性状在基因型中呈偏态分布;根干重、重心位置、茎秆壁厚、茎粗、茎秆强度、穗长、穗粒数、产量8个指标可作为核心种质评价的综合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建超 何银莺 刘鑫铭 沈朝贵 陈发兴 郭林榕
[目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品质差异,为余甘子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两地16份余甘子栽培种(柴甘、甜甘、玻璃种、玻璃甘、正甜、狮头、土饼、土尖、肉甘、诏安土种1、诏安土种2、揭西种、南带甘、甜种、饼甘接和尖屁股)的成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还原糖、蔗糖、总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品质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质。[结果]16份余甘子果实单果质量为5.48~12.17 g,其中土饼最高;纵径为18.20~23.56 mm,横径为21.44~28.87 mm,果形指数为78.43%~88.58%,果实为扁圆形或近圆形;蛋白质含量为0.31~0.69 g/hg,以玻璃甘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为87.07~90.83 g/hg;脂肪含量为0.042~0.181 g/hg,以揭西种最高;蔗糖含量为0.127~0.650 g/hg,还原糖含量为3.72~6.37 g/hg,总糖含量为3.93~6.73g/hg,诏安土种1的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为11.16~18.27 g/kg;糖酸比为2.21%~4.81%。从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中共检测到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有机酸含量为232.71~668.73 mg/hg,平均为424.04 mg/hg,且以正甜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为167.11~407.76 mg/hg,以诏安土种1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乳酸、乙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将5个主成分分别归类为口感因子、蛋白质因子、酸味因子1、酸度因子、酸味因子2;建立的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20时,可将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分为2类,其中主成分评分较高的一类种质含有较多的糖类、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结论]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诏安土种1、柴甘、正甜、狮头、尖屁股等种质的品质综合评价得分均较高,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或保健品加工原材料加以研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翔 王鹏程 徐永荣 周必成 宋丛文 伊藤辉胜
以湖北省杜仲资源调查为基础,分析了湖北省杜仲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长差异,对不同类型的杜仲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繁殖试验,确定了影响杜仲繁殖保存效果的主导因子,为湖北省杜仲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杜仲 种质资源 繁殖保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胶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胶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杜仲果实 杜仲胶 形成积累 变化规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保国 李月梅 张强 李登科 杜学梅
【目的】分析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品质性状指标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探讨影响其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指标,构建其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制干综合品质性状优良的红枣品种,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中阳木枣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中阳木枣品种群19个品种果实为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鲜枣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汁液、抗裂性、制干率、核质量及干枣单果质量、可食率、含糖量、含酸量、糖酸比、色泽、饱满度和果肉质地共14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其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评价理论建立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评价体系,计算各品种果实制干品质综合得分,并进行优良度排序,筛选出该品种群中适宜制干的优良品种;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品质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32%~39.44%,其中干枣糖酸比、鲜枣核质量、干枣含酸量、干枣单果质量、鲜枣单果质量和鲜枣抗裂性6项指标差异较大,而干枣可食率、干枣含糖量和干枣色泽3项指标差异较小;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从14项品质指标中筛选出干枣单果质量、干枣饱满度、鲜枣抗裂性、干枣含糖量、干枣糖酸比和干枣果肉质地6项指标作为该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综合考虑6项评价指标对该品种群果实品质的影响程度,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优化出6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0.20%,15.10%,32.04%,9.37%,4.68%和8.61%。根据合成合理-满意度公式计算出各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值,可知不同品种果实制干综合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临黄1号、晋园红、长条枣、陕北长枣、佳县长枣和方木枣得分较高,综合品质较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相近,其拟合系数接近于0.80,说明此综合评价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评价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综合品质。【结论】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可用干枣单果质量、干枣饱满度、鲜枣抗裂性、干枣含糖量、干枣糖酸比和干枣果肉质地6项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临黄1号、晋园红、长条枣、陕北长枣、佳县长枣和方木枣制干综合品质表现较优,而帅枣系品种适宜做蜜枣品种栽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峻山 张聿梅 姜声虎
本文概述了杜仲在资源、栽培、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杜仲,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炎子 宋美华 郭永恒 王青 王俊杰 周祎鸣 向秋虹 王馨蕊 关文彬
【目的】文冠果是中国北方最具潜力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但存在着雌、雄花败育及自交不亲和等制约丰产的问题。本文数据性分析了文冠果不同交配组合种实性状的变异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蒙古敖汉旗半干旱地区实验基地,采用优选的6个文冠果优良类型(2014年以文冠果作砧木嫁接) A、B、G1、G3、H5和N7,设计了3个随机区组,包括异株自交、互交等36个交配组合,同株上同时进行控制授粉与自由(开放)授粉对比实验,对果实质量、均单粒质量等10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运用Canoco-PCA-TOPSIS构建了不同交配组合选优的评价方法。【结果】通过Canoco-PCA法对评价指标降维处理,提取了2个主成分,可代表90%以上的信息,建立各交配组合主成分得分矩阵,运用TOPSIS法对36个交配组合的文冠果种实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将结果按照是否适合作为优秀交配组合聚为3类,分别为最适合、比较适合和不适合,判别分析准确率达到96. 3%。【结论】文冠果存在较高的交配优势(家系遗传率> 30%),通过选择优良交配组合可获得较强的遗传增益,其中果实总质量最高的交配组合是G1×G3,种子均单粒质量最大的交配组合是H5×B;组合B×H5、G1×G3和B×N7为最佳母父本交配组合;新发现的自交(异花)优势,H5为最优的单系交配组合;新发现的互交优势,G1和G3为最优的双系交配组合;最优的3系交配组合为N7、B和H5。所建立的综合评价选优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优良交配组合进行选择,为进一步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与配置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陈功锡 熊利芝 黄萌 刘纯 蔡泽鑫
杜仲是重要的胶源树种,其翅果富含杜仲胶和油脂。湘西地区属杜仲的自然分布区和中心产区,为了科学评价湘西地区的杜仲种质资源,筛选富含杜仲胶和杜仲油脂的植株,基于湘西地区24个杜仲翅果样品检测分析,对翅果形态特征、杜仲胶含量和油脂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杜仲翅果的形态多样,杜仲胶含量和油脂含量的变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包括B1等8个样品,其翅果面积大、百粒重高,单果含胶量和单果含油量高,为优质杜仲资源。同时发现果宽、果形指数、百粒重与杜仲胶含量和含油脂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种质资源筛选的参考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