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3)
2023(9744)
2022(8700)
2021(8359)
2020(6992)
2019(16186)
2018(16204)
2017(30869)
2016(17136)
2015(19139)
2014(19126)
2013(18926)
2012(17140)
2011(15438)
2010(15255)
2009(13805)
2008(13254)
2007(11243)
2006(9677)
2005(8254)
作者
(50409)
(41720)
(41430)
(39497)
(26487)
(20158)
(18782)
(16531)
(15974)
(14762)
(14370)
(14030)
(13256)
(13011)
(12847)
(12738)
(12738)
(12485)
(11885)
(11675)
(10594)
(10213)
(9945)
(9488)
(9305)
(9293)
(9289)
(9131)
(8402)
(8373)
学科
(64046)
经济(63981)
管理(47372)
(42693)
(35880)
企业(35880)
方法(30789)
数学(26356)
数学方法(26046)
(20273)
(16651)
中国(15349)
(14441)
业经(14092)
环境(14067)
地方(13271)
(12027)
理论(12001)
农业(11242)
(10585)
贸易(10580)
(10238)
(10200)
技术(10176)
教育(9773)
(9505)
财务(9447)
财务管理(9433)
(9317)
企业财务(8925)
机构
大学(240511)
学院(237823)
管理(95719)
(86294)
经济(84256)
理学(83686)
理学院(82713)
管理学(81140)
管理学院(80730)
研究(79538)
中国(55564)
科学(54530)
(51942)
(41764)
业大(40673)
(40519)
研究所(37672)
(37228)
中心(35238)
(33191)
北京(32830)
农业(32827)
(32505)
师范(32183)
财经(30924)
(29339)
(28147)
(27492)
技术(26279)
师范大学(26156)
基金
项目(172903)
科学(133703)
基金(123667)
研究(122958)
(109167)
国家(108287)
科学基金(91901)
社会(74249)
社会科(70117)
社会科学(70096)
(68391)
基金项目(66867)
自然(62387)
自然科(60775)
自然科学(60757)
自然科学基金(59635)
(57798)
教育(55822)
资助(50873)
编号(50153)
成果(40139)
重点(38681)
(36733)
(36300)
(35526)
课题(34322)
科研(33636)
创新(33076)
计划(32684)
大学(31682)
期刊
(91690)
经济(91690)
研究(65314)
学报(44567)
中国(39601)
科学(39008)
(37272)
管理(32826)
大学(32458)
学学(30582)
教育(26705)
农业(26518)
(26175)
技术(19425)
业经(15398)
图书(14850)
(14621)
金融(14621)
财经(13947)
经济研究(13643)
(13509)
科技(13407)
林业(13020)
理论(12232)
业大(11991)
(11895)
资源(11796)
问题(11781)
(11660)
实践(11547)
共检索到328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王亚琴  马希汉  王蓝  张檀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其生态因素分析,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绿原酸、桃叶栅瑚甙、总黄酮含量最高,慈利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最高;洛阳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最低,宜昌地区的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京尼平甙酸含量最低,但杜仲胶含量最高,从而说明了生态因素也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重要因素。对各生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微量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 有效态) 与杜仲( 叶) 中微量元素( 植物吸收) 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以两者为主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马希汉  马梅  王蓝  张檀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白明生  张檀  马希汉  高锦明  
通过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的 4 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 )含量的测定 ,对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与其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4 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 ,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 (遗传因素 )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重要因素 ;芽开绽期早的个体 ,其次生代谢物含量高于芽开绽期晚的个体 ;椭圆形叶的杜仲胶含量明显高于卵形叶的个体 ;叶面积与杜仲胶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光皮类型的京尼平甙酸、京尼平甙含量高于粗皮类型 ;树木的性别、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则对次生代谢物含量无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杜仲的良种选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春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董娟娥  马柏林  高锦明  韩学文  
对同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杜仲不同部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 ,各次生代谢物个体间差异显著 ,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也显著。就某一种次生代谢物而言 ,各部位含量高低的顺序为 :绿原酸 :叶 >雄花 >皮 >果 ;桃叶珊瑚甙 :果 >叶 >皮 >雄花 ;总黄酮 :雄花 >叶 >皮 >果 ;杜仲胶 :果 >皮 >叶 >雄花。就某一部位而言 ,各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高低顺序为 :叶 :绿原酸 >总黄酮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皮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绿原酸 >总黄酮 ;雄花 :总黄酮 >桃叶珊瑚甙 >绿原酸 ;果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总黄酮 >绿原酸。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定的绿原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咏梅  苏印泉  彭锋  中泽庆久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较将杜仲树皮碾成粉状和丝绵状2种处理方式对次生代谢物提取的影响发现,二者效果相差不明显,但考虑到后期要提取杜仲胶,建议将杜仲皮碾成丝绵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檀  白明生  刘丽  马希汉  司守霞  
通过对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的 4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 )及吸收的 6种矿质元素的测定 ,初步研究了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差异性及其与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关系。结果发现 ,不同个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差异极显著 ,从而说明个体生长发育特性 (遗传因素 )是调控树木吸收矿质元素的重要因素 ;对 6种矿质元素与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 ,镁 (Mg)对杜仲叶中 6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锰 (Mn)则有负影响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瑞致  张馨宇  杨大伟  夏广东  董娟娥  
【目的】研究不同剥皮处理对杜仲次生代谢物含量及伤害修复能力的影响,为杜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以5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50%、75%、100%剥皮处理,以植株不剥皮为对照,研究116天内杜仲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苯丙氨酸解氨酶、绿原酸、总黄酮、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并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除21天和36天外,50%、75%剥皮处理间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6天时,100%剥皮处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玲  魏洪玲  李德文  唐中华  刘英  解胜男  田叙晨  储启明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片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筛选促进次级代谢产物生成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条件,为杜仲次级代谢产物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杜仲幼苗作为研究材料,施加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的吲哚乙酸(IAA)和6-苄氨基嘌呤(6-BA),测量杜仲叶片生长形态特征以及叶干、鲜质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测定9种次级代谢产物的质量分数,结合生物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筛选高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最适生长调剂配比条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0 mg·L~(-1) IAA+500mg·L~(-1) 6-BA处理时,杜仲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叶干质量、叶鲜质量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AA质量浓度与比叶面积、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6-BA质量浓度与绿原酸以及京尼平苷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明鉴  岳娅东  高顺凯  甘敏  董益阳  张继川  
[目的]进一步认识杜仲成熟含胶细胞形态特征,并为解释杜仲含胶细胞起源、发育和成熟过程提供细胞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整体观察法和组织切片法对杜仲茎、种子萌芽期子叶和幼苗期子叶进行研究,分析和比对杜仲含胶细胞形态。[结果]取得杜仲茎皮层中14个成熟的含胶细胞形态图像、46个含胶细胞膨大端图像和2个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取得杜仲种子萌芽期子叶中原始细胞形态和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杜仲幼苗期子叶中成熟含胶细胞图像以及杜仲含胶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杜仲茎中含胶细胞轴长度范围为981~3 167μm,体积范围为1×10~(-4)~3×10~(-4) mm~3;膨大端椭球体短轴长度范围为8.6~22.4μm,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之比范围为1.08~1.77。[结论](1)杜仲茎皮层中的成熟含胶细胞是一种由细长的圆柱状胞体和近似为椭球体的2个膨大端构成的无分支-非铰接乳管细胞。(2)透明后的含胶细胞大部分无内部结构,小部分存在低折光率的内部结构。(3)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起源于一连串哑铃状的原始细胞,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生成过程存在一系列细胞形态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杰  苏印泉  李雪红  马场健史  张付远  
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的杜仲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并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杜仲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杜仲无性系间杜仲胶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G 3叶中的杜仲胶含量最高,G 2中的含量最低,无性系G 3,X 18,L 49和L 1(胶含量均在35.00 g/kg以上)可以作为叶胶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相对分子质量较高(Mw在1.550×105以上)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MW D在13.50以上)的无性系G 2,L 23,L 33和G 1叶中的杜仲胶较适合用作高弹性材料,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Mw在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增斌  宋雪  王洋  李怡诺  鲁周民  
[目的]探明枇杷叶次生代谢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枇杷叶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枇杷夏梢为试验材料,从新叶停止伸长生长(7月4日)开始,每3个月采样1次,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HPLC-MS),测定枇杷叶中的酚酸类、有机酸类、单宁类、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次生代谢成分,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枇杷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8类71种化合物,包括酚酸类8种,有机酸类5种,单宁类3种,黄酮类28种,萜类18种,生物碱类2种,香豆素类3种,其他类4种。酚酸类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和新绿原酸,黄酮类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和2"-O-对香豆酰基牡荆素,萜类主要成分为积雪草酸、山楂酸和皂皮酸。在枇杷夏梢周年生长中,各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化合物数量和总含量呈现出规律变化:从化合物数量看,除单宁类、生物碱类和其他类次生代谢物数量基本不变外,其余5类次生代谢物的化合物数量均呈增加趋势,而且化合物数量增加都在生长初期的6个月内完成;从每类物质总含量看,萜类和其他类物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酚酸、黄酮和香豆素3类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宁类物质含量变化不大,有机酸类与生物碱类物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以萜类为利用目标原料时,应在枇杷叶老熟并即将掉落时采集;而以酚酸、黄酮类物质为利用目标原料时,应在1月份采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  张艳霞  史玲玲  刘玉军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初生代谢派生.萜类、生物碱类、苯丙烷类为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类型,其代谢途径多以代谢频道形式存在,具有种属、生长发育期等特异性.该文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分类、代谢途径及代谢调控基因工程等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了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行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全面认识植物代谢网络、合理定位次生代谢及其关键酶、促进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柏林  梁淑芳  韩冰  梁晓理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料液比为因素,以桃叶珊瑚甙提取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杜仲叶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影响提取效果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80℃,时间1h,料液比1∶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峻山  张聿梅  姜声虎  
本文概述了杜仲在资源、栽培、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