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9)
- 2023(1748)
- 2022(1492)
- 2021(1232)
- 2020(1058)
- 2019(2366)
- 2018(2225)
- 2017(4482)
- 2016(2510)
- 2015(2617)
- 2014(2538)
- 2013(2624)
- 2012(2430)
- 2011(2235)
- 2010(2271)
- 2009(2227)
- 2008(2285)
- 2007(2014)
- 2006(1744)
- 2005(1645)
- 学科
- 济(9512)
- 经济(9507)
- 管理(7514)
- 业(6610)
- 企(5950)
- 企业(5950)
- 方法(4062)
- 数学(3410)
- 数学方法(3379)
- 学(3343)
- 环境(2454)
- 财(2444)
- 业经(2376)
- 务(2175)
- 财务(2174)
- 财务管理(2174)
- 企业财务(2075)
- 资源(1954)
- 土地(1830)
- 和(1811)
- 发(1761)
- 农(1737)
- 中国(1575)
- 划(1522)
- 理论(1518)
- 经济学(1479)
- 生态(1460)
- 贸(1398)
- 贸易(1398)
- 技术(1380)
- 机构
- 大学(37899)
- 学院(37769)
- 研究(14787)
- 济(13745)
- 经济(13420)
- 管理(12633)
- 科学(10969)
- 理学(10927)
- 理学院(10774)
- 管理学(10493)
- 管理学院(10435)
- 中国(10035)
- 农(9415)
- 京(9013)
- 业大(8618)
- 所(8460)
- 研究所(7910)
- 农业(7698)
- 江(6037)
- 中心(5867)
- 院(5683)
- 北京(5608)
- 省(5521)
- 财(5465)
- 农业大学(5390)
- 科学院(5285)
- 范(5072)
- 师范(5027)
- 州(4680)
- 室(4676)
共检索到54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素文 毛长斌 肖先平 李浩洋
杜仲叶总抽出物平均约27%,酊剂含量占原料的10%左右,酸类物质6%~7%,杜仲胶1.65%~2%,木素28.1%,纤维素29.7%,蛋白质3%.仅就胶和饮料产品生产,其叶的工业利用价值不大.
关键词:
杜仲胶 木脂素甙 环烯醚萜甙 维生素 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六军 单超 陈素文 黎昌琼
杜仲叶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性质差异很大(从极性到非极性);同一类型化合物中异构体多,其差异性又很小,难以分离.其中一些化合物热敏感性强,又极易氧化、异构、分解.该文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差异,采用逆流浸提罐组液固浸提原理,变温、变溶剂和浓度、变时间等的分段处理技术,同步分离制取有效组分11种,即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绿原酸、桃叶珊瑚甙、二氢黄酮、查耳酮、黄酮醇、酸多糖、β谷甾醇、杜仲胶等.除杜仲胶外,其余均为药用活性成分.全叶总抽出物得率为25%~27.5%,有效活性成分得率为11.19%~13.5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杰 苏印泉 李雪红 马场健史 张付远
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的杜仲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并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杜仲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杜仲无性系间杜仲胶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G 3叶中的杜仲胶含量最高,G 2中的含量最低,无性系G 3,X 18,L 49和L 1(胶含量均在35.00 g/kg以上)可以作为叶胶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相对分子质量较高(Mw在1.550×105以上)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MW D在13.50以上)的无性系G 2,L 23,L 33和G 1叶中的杜仲胶较适合用作高弹性材料,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Mw在1....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朱景乐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属杜仲科,仅1属1种,是中国重要的名贵经济树种。‘红叶’杜仲(Eucommia ulmoides‘Hongye’)叶片红褐色,极具观赏价值,且药用价值突出,2009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目前对‘红叶’杜仲生理特征及呈色规律研究较少。本论文以‘红叶’杜仲、‘小叶’杜仲(Eucommia ulmoides‘Xiaoye’)以及‘密叶’杜仲(Eucommia ulmoides‘Miye’)三个品种苗期的叶片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微观构造、内部各活性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柏林 梁淑芳 韩冰 梁晓理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料液比为因素,以桃叶珊瑚甙提取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杜仲叶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影响提取效果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80℃,时间1h,料液比1∶8。
关键词:
杜仲叶 桃叶珊瑚甙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王亚琴 马希汉 王蓝 张檀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其生态因素分析,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绿原酸、桃叶栅瑚甙、总黄酮含量最高,慈利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最高;洛阳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最低,宜昌地区的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京尼平甙酸含量最低,但杜仲胶含量最高,从而说明了生态因素也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重要因素。对各生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微量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 有效态) 与杜仲( 叶) 中微量元素( 植物吸收) 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以两者为主因...
关键词:
杜仲叶 次生代谢物 生态因素 微量元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尉芹 王冬梅 马希汉 张康健
为了解决硝酸铝比色法在测定杜仲总黄酮时含量偏高的问题 ,用外标法和纸层析法对干扰测定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原酸是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杜仲黄酮的主要干扰因素 ,干扰程度大于5 0 % ;将纸色谱与硝酸铝比色法结合进行测定 ,可消除干扰 ,准确度提高 ,标准差为 10 .6 mg/ g,测定回收率为99.75 %。
关键词:
杜仲叶 总黄酮测定 绿原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红岩 孙向阳 杜兰英 孙志强
为了弄清杜仲叶片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以便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片含胶率的变异特点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杜仲叶片含胶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南方产区杜仲叶片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的高.纬度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土壤pH越高,杜仲叶片含胶率越低;而年降雨量越大、海拔高度越高、无霜期越长,杜仲叶片含胶率越高.
关键词:
杜仲叶片 产地 杜仲胶 变异规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高,AlCl_3比色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合理,在5.030μg·m L(-1)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9.27%,RSD为1.21%,适合杜仲中总黄酮含量的大量测定;杜仲雄花和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叶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马希汉 马梅 王蓝 张檀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
关键词: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娟娥 梁宗锁 靳爱仙 余震宇 成密红
研究杜仲叶酸性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及其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结果表明,以提取过药用有效成分后的杜仲叶为原料提取酸性多糖的较佳工艺条件是1.0%的碱水在100℃下提取2次,每次2h;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多次醇沉等步骤分离的酸性多糖含量可达到41.46%。采用DNS法测定杜仲叶酸性多糖含量时水解时间控制在15~20min,显色反应为10min,检测波长为492nm;在试验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0.20~0.60mg.mL-1范围内显色灵敏、稳定,线性关系良好;用该法测定杜仲叶渣酸性多糖含量时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为1.76%;显色溶液在2h内吸光度值比较稳定,能够完全满足测定工作要求,可...
关键词:
杜仲叶 酸性多糖 提取分离 含量测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庆华 卢向阳 李文芳
为探明杜仲叶粉对鲤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效果 ,在鲤鱼饲料中加入 2 % ,4% ,6 %的杜仲叶粉 ,饲养 5 0d后测定鲤鱼的生长速率及肌肉中营养成分 ,并对肌肉组织进行生物显微制片观察 ,测量肌纤维直径 .结果表明 :杜仲叶粉可提高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 ,使肌纤维变细、改善肌肉品质 ,并可促进鲤鱼的生长 ,其中以添加 6 %杜仲叶粉组的效果较好 .
关键词:
杜仲叶粉 鲤鱼 肌肉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明鉴 岳娅东 高顺凯 甘敏 董益阳 张继川
[目的]进一步认识杜仲成熟含胶细胞形态特征,并为解释杜仲含胶细胞起源、发育和成熟过程提供细胞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整体观察法和组织切片法对杜仲茎、种子萌芽期子叶和幼苗期子叶进行研究,分析和比对杜仲含胶细胞形态。[结果]取得杜仲茎皮层中14个成熟的含胶细胞形态图像、46个含胶细胞膨大端图像和2个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取得杜仲种子萌芽期子叶中原始细胞形态和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杜仲幼苗期子叶中成熟含胶细胞图像以及杜仲含胶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杜仲茎中含胶细胞轴长度范围为981~3 167μm,体积范围为1×10~(-4)~3×10~(-4) mm~3;膨大端椭球体短轴长度范围为8.6~22.4μm,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之比范围为1.08~1.77。[结论](1)杜仲茎皮层中的成熟含胶细胞是一种由细长的圆柱状胞体和近似为椭球体的2个膨大端构成的无分支-非铰接乳管细胞。(2)透明后的含胶细胞大部分无内部结构,小部分存在低折光率的内部结构。(3)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起源于一连串哑铃状的原始细胞,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生成过程存在一系列细胞形态变化。
关键词:
杜仲 含胶细胞 细胞形态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庆华
为了开发理想的鱼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在鲤鱼饲料中添加 2 % ,4 % ,6 %的杜仲叶粉 ,饲养 30d后 ,测定鲤鱼的体重及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力 ,接种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F AH) ,2 1d后测定各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的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 ,研究杜仲叶粉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杜仲叶粉能明显提高鲤鱼的免疫应答水平 ,增强抗细菌感染能力 ,促进鲤鱼的生长 ,尤以添加 4 % ,6 %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杜仲叶粉 鲤鱼 免疫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