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3)
2023(2487)
2022(2170)
2021(2196)
2020(1871)
2019(4157)
2018(4097)
2017(6770)
2016(4486)
2015(5125)
2014(5069)
2013(5166)
2012(5242)
2011(4728)
2010(5180)
2009(4788)
2008(5131)
2007(4873)
2006(4324)
2005(3975)
作者
(18450)
(15562)
(15350)
(14623)
(9881)
(7855)
(6852)
(6249)
(5992)
(5727)
(5375)
(5229)
(5214)
(5184)
(5137)
(5078)
(4710)
(4658)
(4468)
(4385)
(4261)
(4142)
(4088)
(3761)
(3550)
(3526)
(3446)
(3435)
(3428)
(3395)
学科
(11857)
经济(11834)
管理(9456)
(8321)
(8238)
(6760)
企业(6760)
教育(5781)
方法(5179)
(4677)
研究(4319)
(4136)
数学(4022)
(4011)
数学方法(3873)
中国(3677)
研究生(3534)
理论(3397)
(3261)
(3140)
制度(3133)
(2679)
及其(2647)
(2647)
(2596)
贸易(2593)
(2534)
(2428)
教学(2411)
服务(2394)
机构
大学(71790)
学院(68328)
研究(32354)
(25703)
科学(24919)
中国(21305)
农业(20857)
(19794)
(18512)
研究所(18228)
经济(17624)
业大(17540)
管理(17453)
(17296)
理学(14334)
理学院(13991)
(13973)
管理学(13301)
农业大学(13267)
中心(13253)
管理学院(13204)
(12667)
(12609)
(11763)
(11626)
技术(11226)
实验(11183)
北京(10911)
实验室(10761)
科学院(10590)
基金
项目(45586)
科学(31904)
(30572)
国家(30315)
基金(30252)
研究(25986)
科学基金(22442)
(19189)
自然(17757)
自然科(17314)
自然科学(17294)
(16987)
自然科学基金(16968)
基金项目(15271)
资助(13826)
教育(12902)
科技(12503)
社会(12400)
计划(12400)
重点(11506)
社会科(11472)
社会科学(11467)
(10266)
编号(9798)
专项(9580)
(9551)
科研(9454)
(8973)
(8971)
成果(8956)
期刊
(25150)
经济(25150)
学报(25028)
(23994)
中国(20823)
研究(20203)
科学(17555)
大学(16880)
学学(16110)
农业(16082)
教育(12616)
(9146)
业大(8236)
(7507)
农业大学(7043)
(7043)
管理(6792)
(6417)
技术(4971)
中国农业(4952)
林业(4929)
(4897)
金融(4897)
自然(4569)
科技(4269)
自然科(4076)
自然科学(4076)
(3834)
卫生(3834)
财经(3583)
共检索到112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婷  顾双月  苏博  王其  陈小洁  
杜仲内生真菌DZJ07对小麦纹枯病菌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了阐明其在小麦植株中的生态适应性,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表达载体质粒pDHt-bar-gfp转入DZJ07菌株中,获得了带绿色荧光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比较了荧光转化子DZJ07-6和原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特性、拮抗特性以及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等方面的特性,结果发现,荧光转化子DZJ07-6和原始菌株在上述特性方面无明显差别。在此基础上,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荧光转化子DZJ07-6在小麦植株的定殖动态,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荧光转化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婷  顾双月  苏博  王其  陈小洁  
杜仲内生真菌DZJ07对小麦纹枯病菌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了阐明其在小麦植株中的生态适应性,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表达载体质粒pDHt-bar-gfp转入DZJ07菌株中,获得了带绿色荧光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比较了荧光转化子DZJ07-6和原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特性、拮抗特性以及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等方面的特性,结果发现,荧光转化子DZJ07-6和原始菌株在上述特性方面无明显差别。在此基础上,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荧光转化子DZJ07-6在小麦植株的定殖动态,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荧光转化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雅  宋晓斌  马养民  张弘弛  苏印泉  
为了研究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tr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 porium turcicum)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为供试菌种,对49株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22株内生菌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华保  亢瑜  方敏  杨春平  龚国淑  张敏  
通过多菌灵抗药性标记和盆栽药效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作用和其对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多菌灵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分别标记的MT14和MT17菌株,均可在玉米根、茎和叶内定殖。玉米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2株内生放线菌对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T17菌株对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67.54%和65.6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征  伍江波  刘雪梅  金晓玲  
【目的】研究在BA、NAA、IBA、2,4-D等激素作用下,杜仲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及丛生芽诱导生根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建立杜仲植株再生体系,为杜仲转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杜仲成熟胚、幼嫩胚、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使用BA、NAA、IBA、2,4-D等激素,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培养基,进行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同时分析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和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建立杜仲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分别为:成熟胚MS+BA 2.0mg/L+NAA 2.5mg/L,诱导率77.8%;幼嫩胚MS+BA 0.5mg/L+2,4-D 2.0mg/L,诱导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楠   闫思远   裴瑞瑞   顾沛雯  
【目的】建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DSE转化子,为研究DSE在植物根系的侵染定殖行为和侵染定殖规律奠定基础。【方法】以前期从健康枸杞根系分离的1株DSE菌株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S12菌株为供试材料,确定潮霉素B对其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然后研究菌龄(13,15,17,19和21 h)、酶解时间(1.0,1.5,2.0,2.5,3.0和3.5 h)、崩溃酶质量浓度(10,15,20,25,30和35 mg/mL)和渗透压稳定剂种类(NaCl、KCl、CaCl_2和MgSO_4)对S1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DL2质粒(含hph和gfp基因)转入S12菌株,对所获转化子进行表型、GFP荧光、PCR及拮抗活性(以尖孢镰刀菌枸杞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ium barbarum LR-1菌株为靶标菌)检测,筛选与野生型S12菌株无明显差异且带有GFP标记的转化子。【结果】S12菌株在Y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7 h,以0.7 mol/L NaCl为稳渗剂,用30 mg/m L的崩溃酶酶解2.5 h,原生质体制备数量最多,为4.53×10~6 mL~(-1)。通过PEG介导,将PDL2质粒(含hph和gfp基因)转入S12菌株,可得47株转化子,转化效率2.35株/μg,从中筛选出10株生长速度和产孢量与野生型S12菌株无明显差异的转化子。荧光观察、PCR和拮抗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S12菌株中,成功建立了S12菌株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GFP标记菌株,有6株转化子对LR-1菌株的抑菌率与野生型S12菌株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遗传稳定性良好的S12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筛选出了6株抑菌效果与野生型菌株相当的转化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海燕  曾松荣  张玲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卿  林玲  罗楚平  邓晟  
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进行利福平(Rif)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获得Rif抗性标记的菌株Jaas ed1R及GFP标记的菌株Jaas ed1-GFP,并初步研究Jaas ed1在西瓜植株中的定殖能力。定殖结果表明,在灌根接种Jaas ed1R后的35 d内能在西瓜苗根部检测到Jaas ed1R,20 d内能在茎部检测到Jaas ed1R;并且在根部定殖的数量显著大于茎部,接种后3 d根部Jaas ed1R的数量为1.62×104cfu·g-1鲜重,茎部为2.95×102cfu·g-1鲜重。灌根接种Jaas ed1-GFP后的第3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西瓜苗根部存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超  师俊玲  周小娟  杨保伟  窦兴霞  
【目的】分离筛选杜仲(Eucommia ul moides Oliv.)树皮中产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的内生真菌,为PDG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表面灭菌法分离杜仲内生真菌,摇瓶培养分析各菌株产PDG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对高产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温度、pH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有3株具有产PDG能力,其中以菌株XP-8的PDG产量最高(11.65 mg/L),分类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勋  王道本  彭于发  
在限菌条件下通过琼脂平板播种和温室盆栽试验,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计数,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Trevisan)Migula]遗传工程菌株D93在小麦根部定殖的规律。D93菌株在小麦根和根之间定殖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单一条根上的定殖分布从根基到根尖逐渐直线下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D93菌株定殖小麦根系有较大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姜丽娜  李向力  鲁旭阳  李春喜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Pb在小麦植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Pb含量和Pb累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是根>茎>子粒。在灌浆末期,各部位Pb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废弃物>叶>茎>叶鞘>颖片>穗轴>子粒,地上各部位Pb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茎>叶鞘>颖片>叶>子粒>穗轴。从结果还可以看出,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Pb的部位是根、废弃物、茎和叶,而子粒中Pb含量和累积量均比较低。小麦在生殖生长阶段的Pb吸收量大于营养生长阶段;拔节-抽穗期和灌浆初期-灌浆中期Pb吸收量及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兴国  Shirley Sato  徐惠君  杜丽璞  Tom Clemente  
以预培养 4 d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 ,L 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3 d或 A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4 d,并在WCC培养基中重悬的 C5 8c1农杆菌菌系为供体 ,将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的 p PTN2 4 9、p PTN 2 5 4、p PTN2 70、p SIS-GFP等重组 DNA质粒转入了小麦 ,经在含 10~ 5 0 mg/ L geneticin( G4 18)、5 0 mg/ L cefotaxime、5 0 m g/ L vancomycin、5 0 m g/ L ticillicin选择培养基上多次选择 ,移栽前利用 npt EL ISA检测 ,移栽后利用叶片离体退绿、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李和平  廖玉才  瞿波  
为了筛选不受季节限制的小麦遗传转化受体,研究了3个小麦栽培品种在3种萌发培养基、4种诱导培养基、3种不同诱导时间和3种生根培养基下从茎尖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MB5基本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最适于小麦成熟胚萌发;而在MB5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TDZ和0.5 mg/L IBA,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单个茎尖形成丛生芽的数目,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加,诱导时间以不超过30 d为宜;品种间的丛生芽诱导率及丛生芽形成数目没有差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IBA。由丛生芽诱导再生发育形成的植株开花结实正常。这些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小麦丛生芽的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新迁  刘通  胡晓璐  顾振芳  陈云鹏  
【目的】研究GFP标记的短小芽孢杆菌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规律,为其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短小芽孢杆菌GFP标记的转座突变株库中筛选强表达GFP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用作水稻植株的定殖示踪。【结果】采用荧光酶标仪、流式细胞术检测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1 467株Tn5-egfp随机插入突变株的GFP表达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获得8株荧光表达较强的突变株,并对突变株作了T-DNA插入拷贝数鉴定。在开放和封闭系统中,标记菌在水稻幼苗根际土壤中均可以存活15 d以上,且前者标记菌的数量下降相对更慢。【结论】短小芽孢杆菌在根毛区及侧根分生处的数量最多,并在根表面形成菌膜。该菌可通过水稻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胶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胶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