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2)
- 2023(2370)
- 2022(1898)
- 2021(1739)
- 2020(1479)
- 2019(3197)
- 2018(2882)
- 2017(5067)
- 2016(2880)
- 2015(3171)
- 2014(2957)
- 2013(2934)
- 2012(2658)
- 2011(2425)
- 2010(2388)
- 2009(2201)
- 2008(2219)
- 2007(2005)
- 2006(1760)
- 2005(1504)
- 学科
- 济(9531)
- 经济(9523)
- 学(5569)
- 管理(5045)
- 业(4969)
- 方法(3791)
- 企(3607)
- 企业(3607)
- 数学(3363)
- 数学方法(3256)
- 森(2941)
- 森林(2941)
- 林(2927)
- 农(2841)
- 税(2691)
- 税收(2492)
- 收(2460)
- 中国(2422)
- 地方(2342)
- 生态(2138)
- 业经(2124)
- 财(2122)
- 农业(2010)
- 环境(1882)
- 和(1553)
- 生态学(1498)
- 资源(1484)
- 土地(1465)
- 制(1457)
- 发(1428)
- 机构
- 大学(42207)
- 学院(41086)
- 研究(18728)
- 科学(14707)
- 济(13625)
- 中国(13617)
- 管理(13546)
- 经济(13249)
- 理学(11679)
- 理学院(11455)
- 管理学(11013)
- 管理学院(10943)
- 所(10542)
- 京(10384)
- 农(10340)
- 研究所(10047)
- 业大(9385)
- 中心(8381)
- 院(8127)
- 农业(7654)
- 省(6975)
- 北京(6945)
- 室(6866)
- 范(6835)
- 林业(6831)
- 师范(6746)
- 研究院(6674)
- 实验(6605)
- 江(6556)
- 实验室(6287)
共检索到6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高峻 王鹤松 任庆福 贾长荣
以华北山地杜仲人工林为例,利用热扩散液流法测算得到的蒸腾数据,采用相空间重建法,在延滞时间(τ)为30 min条件下,分析林木蒸腾时间演变的分形特征及可预报时长,结果表明:林木蒸腾的时间演变过程具有分形和混沌特性,存在可预报性。2005年及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期间(4-9月),蒸腾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D)分别是1.673和1.525,二阶Renyi熵(K2)分别为0.00249和0.00253,此时嵌入维数(m)分别为9和10,平均可预报时长(T)分别约为401.0、394.8 min。尽管2005年和2006主要生长季节蒸腾的外表变化规律或数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相同τ条件下,D和K2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鹤松 张劲松 孟平 高峻 任庆福 贾长荣
采用由热扩散树干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周期为2个主要生长季节(4—9月)杜仲人工林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降雨量以及冠层微气象数据,分析了华北石质山区10年生杜仲人工林耗水规律及水分供求关系,旨在为该地区杜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水分生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杜仲人工林蒸腾量(TR)呈现出明显的日内变化和日际变化特征,在晴天条件下,杜仲人工林蒸腾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在多云及阴天条件下,呈现多峰变化趋势;阴天日蒸腾值明显低于晴天及多云日;杜仲蒸腾的日际变化表现为:4—5月逐渐升高,6月份左右达到高峰值,7月份逐渐降低,2005年及2006年4—9月蒸腾总量分别为268.5、212.0 mm,4—9月...
关键词:
杜仲人工林 蒸腾 水分供求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瑞友 黄志宏 周光益 邱治军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cor-6400观测了南岭杉木人工林林冠层不同高度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日进程.结果表明:(1)处于林冠不同高度(林冠顶部、林冠中部和林冠下部,下同)的杉木叶光合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特征均存在差异,其日平均光合速率为(4.81±0.23)μmol.m-2s-1;(2)位于林冠不同高度的杉木叶的蒸腾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亦存在差异,其日平均蒸腾速率为(1.48±0.07)mmol.m-2s-1;(3)不同高度的杉木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日平均WUE为(3.41±0.19)μmol/mmol;林冠内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在该杉木人工林中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文发 徐德应 刘世荣 韩景军
对 3个林分 (密度A :16 6 7株·hm- 2 ;B :32 33株·hm- 2 ;C :976 7株·hm- 2 )的测定和分析表明 ,树冠不同部位的同龄叶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其最大光合速率不同 ;树冠同一层内 ,成熟针叶光合速率依当年生叶、1a生叶、2a生叶递减。强光下 ,中层叶的蒸腾速率明显小于上层叶。弱光下 ,中层和下层叶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 ,几乎等于甚至超过上层叶。一般而言 ,杉木针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 10 0 0~ 190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很低 ,大致在 4 .780~ 30 .114 μmol·m- 2 s- 1 范围。同一枝条不同部位不同...
关键词:
杉木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粹 杜阿朋 赵知渊 谢耀坚 张婧
2012年4-12月,应用热扩散技术对雷州半岛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树干液流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与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相似,在晴天呈现单峰型,阴雨天多峰型;树干液流变化拐点均滞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1h左右;在白天,尾叶桉单株的液流通量与大气温度、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夜间,则仅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在观测期内,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平均日耗水量为28.03L/d,整个林分的蒸腾耗水量总共为963.3mm,占同期总降水量的58.6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鹤松 孟平 张劲松 高峻 贾长荣
于2005年及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4—9月),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降雨量,分析华北石质山区15年生山茱萸人工林耗水规律及水分供求关系。结果表明:1)山茱萸人工林蒸腾量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或月变化特征。表现为4—5月逐渐升高、6月左右达到高峰值、7月以后逐渐降低。2005年及2006年4—9月蒸腾总量分别为265.3和194.9mm,4—9月各月蒸腾总量占蒸腾总量的比例在2005年分别为10.7%、22.3%、21.6%、21.2%、12.9%和11.2%,在2006年分别为16.2%、20.2%、20.3%、17.9%、13.6%和11.2%;2...
关键词:
山茱萸人工林 蒸腾 水分供求关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建社 符军 刘永红 陈竹君
测定了经氮磷肥配施处理和对照的杜仲Eucommiaulmoides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杜仲光合最佳温度为28℃。②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午休"型的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9:00前后,次峰出现在12:00左右。③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④处理N1P2(mN∶mP2O5=1 0∶1 2)的日平均光合速率为对照的174 3%,是试验中最优的氮磷配比,建议推广应用该配方。表1参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尹昌君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4a生人工杜仲林叶片的蒸腾强度和气孔导度进行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1)在晴朗和晴 -多云天气日 ,叶片蒸腾强度日变化呈双峰型 ,在阴天天气日 ,则呈单峰型 ;(2 )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与蒸腾强度基本一致 ;(3)蒸腾强度与光量子密度、饱和水汽压差、水面蒸发等气象因子之间 ,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4)鉴于水面蒸发的测定比较方便、简单 ,因此 ,利用日水面蒸发测定值和叶面积指数去估算杜仲蒸腾耗水量 ,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杜仲 蒸腾强度 气孔导度 气象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云 欧阳志云 黄志刚 郑华 王效科
本文对南方红壤区常见林地类型-杜仲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的水文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杜仲林对降雨的再分配受到降雨特征影响,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截留率降低,并且两者在高的雨量和雨强下逐渐趋于恒定。在测定期间,杜仲林穿透雨率为72.7±7.8%,树干流率为7.7±1.8%,截留率为19.6±9.9%。杜仲林下穿透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与树主干距离的增加,穿透雨率逐渐提高,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率显著低于林冠边缘,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政贤 谢双喜
对贵州遵义、湖南慈利26~27年生杜仲人工林进行2a的生物量研究,调查标准地20块,测定样木80株,叶面积71组。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的大于立地条件差的生物量;相同立地条件下,干、枝生物量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叶、根生物量下降,而皮的生物量却保持较为恒定的比例,其中根皮量可占总皮量30%左右,采伐更新时应加以利用;同一林分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优势木,其次为中级木,最小的为被压木。通过林分密度调控和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以提高叶面积指数,是提高杜仲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建立的杜仲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可供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攀 李荣伟 覃志刚 全美景 曹军
对四川西部和北部丘陵、低山地区的杜仲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精度在93.6%以上,具参考价值。文中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四川杜仲人工林分生物量平均为64.390t/hm2,净生产量为9198.57kg/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56.111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7.14%,净生产量为8015.83t/hm2,占林分净生产量的87.57%;林分中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占林分生物...
关键词:
四川杜仲人工林 生物量 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丽 岳广阳 赵哈林 张铜会 赵学勇 刘新平 赵玮
利用Dynamax茎流测量系统,于2006年对科尔沁沙地一处20年生樟子松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混交林的液流动态进行监测。在液流测定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边材面积和叶面积为纯量进行尺度扩展来推算樟子松和小叶锦鸡儿林分蒸腾耗水量,分析林分蒸腾耗水量与沙地水分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植物蒸腾耗水量的大小与太阳有效辐射和水蒸气压亏缺显著相关;在土壤水分严重匮缺的月份,樟子松日蒸腾耗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0.21~1.17 mm/d,平均0.81 mm/d;小叶锦鸡儿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对水分利用能力较强,表现出良好的耐旱性和稳定性,其蒸腾耗水的变化范围为0.51~2.79 mm/d,平均1.98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伟 王彦辉 徐德应
应用热脉冲速度记录仪在宁夏固原六盘山地区研究了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1 3a的单木液流量在生长季中后期 (7~ 1 0月份 )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 ,夜间液流活动微弱且时断时续 ,其值一般在 0 0 0 0 0 8m3·h- 1 以下 ;白天随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升高而持续上升 ,其最大值可达 0 0 0 1 0 79m3·h- 1 ,树干径向不同位点液流速度的变化由外向里呈现出低—高—低的态势。用日累积液流量作为单木日蒸腾量的估计值 ,并用“截干测定”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说明两者的日变化曲线基本吻合 ,后者2 4h蒸腾量为 0 0 0 3 1 7m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雷 孙鹏森 刘世荣
【目的】定量揭示我国川西亚高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的蒸腾耗水特征,为当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低效林改造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川西亚高山地区植被恢复系列中无论是林龄、类型还是面积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岷江冷杉老龄原始林、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生长季树木蒸腾量;利用林分边材面积进行尺度上推,估算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估算整个生长季(5—10月)的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结果】各森林类型平均日冠层蒸腾量表现为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岷江冷杉林;在整个生长季观测到的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和岷江冷杉林日最大冠层蒸腾量分别为3. 17、2. 08和1. 69 mm;基于多气象因素,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可有效估算森林蒸腾耗水量;整个生长季的林分冠层蒸腾总量估算结果表现为粗枝云杉林(314. 1 mm)>红桦林(199. 3 mm)>岷江冷杉林(125. 5 mm)。【结论】处在演替早期的红桦次生林冠层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晚期的岷江冷杉原始林;人工林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天然林(岷江冷杉原始林和红桦次生林),因此可将森林蒸腾耗水特征作为研究区森林恢复度的评价指标。该区大量营造的粗枝云杉人工林已步入中龄林阶段,高蒸腾特征可能会对流域产水量构成压力,建议进行抚育性结构调整。通过综合分析多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个"森林水分利用生态演替"假说:伴随着亚高山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进程(正向演替),林地蒸腾耗水量趋于减少,地带性演替顶级群落亚高山暗针叶林具有最低蒸腾耗水特征。这个假说可作为川西亚高山区区域水文平衡维持和植被结构调整的参照体系。
关键词:
蒸腾液流 天然林 人工林 演替 随机森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志刚 李锋瑞 曹云 欧阳志云 李锡泉 田育新 王中建 柳辉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土壤蓄水功能、径流及泥沙流失特征进行监测,对比研究2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林冠枝叶最大持水容量及林地凋落物吸水容量均高于油桐人工林;杜仲林地0~140cm土层年均土壤蓄水量达到239.7mm,高出油桐林地4.1%;2002—2005年油桐人工林年均径流深为75.1mm,是杜仲人工林的2.6倍;油桐林地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19.6t.km-2,是杜仲林地的2.9倍。杜仲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渗透速率和毛管孔隙度)优于油桐林,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强于油桐林;杜仲人工林枝叶繁茂,其密度及盖度均高于油桐林,其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比油桐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