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1)
- 2023(10492)
- 2022(8289)
- 2021(7699)
- 2020(6343)
- 2019(14405)
- 2018(14601)
- 2017(27676)
- 2016(15355)
- 2015(17577)
- 2014(17996)
- 2013(17298)
- 2012(15631)
- 2011(14231)
- 2010(14654)
- 2009(13819)
- 2008(13605)
- 2007(12351)
- 2006(11022)
- 2005(9811)
- 学科
- 济(64719)
- 经济(64635)
- 业(39886)
- 管理(38685)
- 农(30422)
- 企(28372)
- 企业(28372)
- 方法(25965)
- 数学(22449)
- 数学方法(21861)
- 农业(20140)
- 中国(18581)
- 业经(17938)
- 学(17473)
- 制(13927)
- 地方(12792)
- 财(12464)
- 理论(11999)
- 发(11270)
- 体(11016)
- 银(10263)
- 银行(10226)
- 土地(10140)
- 融(9974)
- 金融(9967)
- 行(9842)
- 策(9833)
- 发展(9166)
- 展(9146)
- 贸(9052)
- 机构
- 学院(222297)
- 大学(220855)
- 济(82590)
- 管理(82127)
- 经济(80539)
- 研究(77359)
- 理学(70231)
- 理学院(69445)
- 管理学(67602)
- 管理学院(67232)
- 中国(58915)
- 科学(50278)
- 京(48452)
- 农(48084)
- 所(40320)
- 业大(38196)
- 财(37813)
- 农业(36892)
- 研究所(36812)
- 中心(35730)
- 江(35717)
- 范(30936)
- 师范(30528)
- 北京(30184)
- 财经(29557)
- 院(28290)
- 州(28186)
- 经(26639)
- 技术(26259)
- 省(25911)
- 基金
- 项目(149545)
- 科学(116255)
- 研究(107637)
- 基金(106097)
- 家(94128)
- 国家(93352)
- 科学基金(78778)
- 社会(66359)
- 社会科(62421)
- 社会科学(62405)
- 省(60582)
- 基金项目(54956)
- 自然(51475)
- 教育(50504)
- 划(50418)
- 自然科(50333)
- 自然科学(50319)
- 自然科学基金(49342)
- 编号(44925)
- 资助(44405)
- 成果(37306)
- 重点(34009)
- 课题(32206)
- 发(32203)
- 部(31965)
- 创(30337)
- 创新(28445)
- 科研(28427)
- 计划(27789)
- 国家社会(27074)
共检索到337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一晗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不断凸显。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以村集体为载体的组织化流转成为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皖南F县的两种组织化流转事实表明:流转方式不同,村集体的角色不同,形成的土地流转秩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行政主导的组织化流转中,村集体扮演的是政府代理人的角色,村集体介入下流转关系发生了异化,从而造成了大户霸租、农户霸地的治理困境;而当组织化流转以村民自治的形式进行时,作为农民的联合体,村集体获得了农户的充分授权,交易双方的市场关系也得以保留,土地秩序实现了良性运转。因此,要充分认识制度安排对流转秩序的影响,防范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土地流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保持村民自治活力和规范性的制度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做好农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叶
权利政治与利益博弈是研究农民维权的主导视角,但这两者并未更进一步关注农民行动的伦理逻辑。通过将公平价值纳入到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以利益分配均衡性为分析基础的公平博弈模型,本文试图扩展农民维权行为的解释维度。研究发现,国家能够塑造社会内部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民基于所处利益关系的均衡度进行公平感知,做出博弈选择。保障型安置与市场价值补偿是当前主导的拆迁补偿模式,前者强调居住权公平,塑造了高度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民的公平感较强并倾向进行有限博弈;后者强调对价公平,塑造低度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这激发了农民的非公平厌恶与普遍博弈。农民的博弈选择将持续影响拆迁政策的落实,形塑出差异化的拆迁秩序。公平博弈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民的行为逻辑,拓展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并为合理拆迁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姚如青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返还部分土地作为留用地,农民自主进行留用地的非农开发,由此形成两种主要的留地安置模式。一种是农户分散开发留用地的个体主义制度结构,以温州模式为代表。另外一种是村社集体开发留用地的集体主义制度结构,以杭州模式为代表。经过案例比较和逻辑分析,发现杭州模式的生存能力优于温州模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背景和城市土地开发的特点共同导致杭州模式更有生存能力;由于土地开发价值的差异和地方官员制度供给的行动理性,两个区域实施不同的留地安置模式;杭州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于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重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通过对皖南阳春县"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虚拟确权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农地的"虚拟确权"有哪些实践特征,它如何强化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在虚拟确权基础上的组织化土地流转是以怎样的机制运转的。对组织化的土地流转的讨论,是基于与另外两种常见的土地流转模式——行政化的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相对比而展开的。在虚拟确权模式下,农户拥有的不再是具体地块,而是量化的股权。在确权方案的制定中,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村民自治与土地集体所有权相辅相成,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强化。在虚拟确权的基础上,阳春县实行了组织化的土地流转。这种土地流转有两个重要的实践机制:一是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实现了对土地的整合,二是通过村民动员的方式实现了对小农户的组织。无论在土地流转价格的协商中,还是在土地流转风险的控制上,小农户都被组织起来与大户进行谈判,这不仅使小农户拥有了更多议价权,也使他们探索出"土地保证金"制度,降低了大户毁约弃耕的风险。在阳春县的虚拟确权和土地流转实践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得到了激活,这种激活也有利于保护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肖轶 魏朝富 尹珂 罗光莲
本文对重庆市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践中两种典型的农地流转模式——长寿区麒麟村的"农地入股"和九龙坡区的"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地入股"模式可获得的增值收益低于"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并且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后者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以及加大监管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因此,"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是一种相对较优的选择,因为它解决了农民脱离土地后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并使农民在农地流转中能够得到较高的增值收益。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比较 重庆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寿宁
亚洲金融危机显然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资本与发展中国家资本之间相互碰撞的一种表现,发达国家资本与发展中国家资本的不同在于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制度规则,金融危机也就意味着制度之间的碰撞,表明国际金融体制面临着新的改革与调整。国际金融秩序的这种调整与改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增付
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秩序整合之间具有重要关联性。近年来,被称为我国第三次土地制度改革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使乡村秩序整合面临着又一契机。与以往不同,市场因素的发展,使当前乡村秩序呈现为国家、社会、市场的多元互构整合状态,这一点在土地流转中得到鲜明体现。形象地说,土地流转可视为国家权力向乡村的又一场延伸或拓展,市场以政策为搭载工具向乡村的嵌入与乡村社会对国家和市场进入的反应的交互博弈,产生了新的乡村秩序整合效应。由于国家、社会、市场三因素力量对比的区域差异,从社会机制主导,到国家机制主导,再到市场机制主导,土地流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吴理财
农村土地流转本质上是各个利益主体在特定情景场域利益再分配的博弈过程。通过对赣南G村一起土地流转的案例分析发现,农民依托"合法化"的利益诉求、集体"暴力性"的博弈方式及情景性契约的签订等策略,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情景化博弈的形态。在情景化博弈的行动场域,体现了村民利益共享的实践逻辑,但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博弈机制,这种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秩序在现实中十分不稳定,农村土地流转容易陷入无效化均衡的格局。在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中,需要加快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建构"对称性均衡"的博弈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传岗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配置的格局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与农村增福,而且关系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与和谐社会机制的构建。以"三种流转模式"演化的最新地理与经济特征为对象,并以政府主导型的演化机制为主线,重点分析有利变量与不利变量对具有"大跃进"特征的政府主导型演化趋势的影响,最终得出土地流转未来格局是:政府主导型短期扩张难以替代长期衰落的趋势,农户主导型短期停滞并不意味长期衰落,集体主导型依附特征将随政府主导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贾书楠 蔡洁 贾亚娟
基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农地流转模式的比较分析,采用非实验评价策略识别农地转出户流转福利效应及两种流转模式下的福利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控制农户人力资本特征后,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效应远高于市场主导型农地转出户;而进一步运用两期面板数据进行双重差分倾向匹配,控制区域特征后发现,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增加值要低于市场主导型农地转出户。因此,应在坚持市场在农地流转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积极培育农户人力资本,增加城镇非农就业机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影影 赵凯 孙晶晶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高效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以北京、成都、重庆及天津等四个典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切入点,分析评价各个模式的优点、缺点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激励的新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模式 产权激励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艳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有转包、股份合作、土地银行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浙江温州、山东宁阳、宁夏平罗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要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处分权和收益权的实现;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程序,规范管理;培育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生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村土地流转 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媛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且已形成一系列典型模式与经验。本文拟以天津宅基地换房、成都农权交易所、嘉兴两分两换、宣城农屋贷款模式为典型案例,分析各自的模式背景、结构、绩效。以期找到有益的启示与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润秋 高松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实质是政府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和作用力度不同。政府主导型与农民自主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节约交易费用和保障农民权益方面各具优劣,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和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决定的。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利益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应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立法支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协调和博弈,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选择与创新。
关键词:
土地管理 集体建设用地 模式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