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8639)
2022(7052)
2021(6554)
2020(5295)
2019(11904)
2018(11917)
2017(22626)
2016(12350)
2015(13794)
2014(13764)
2013(13744)
2012(12832)
2011(11543)
2010(11786)
2009(10977)
2008(10426)
2007(9669)
2006(8762)
2005(7760)
作者
(35577)
(30786)
(30023)
(28634)
(18673)
(14576)
(13499)
(11982)
(11529)
(10751)
(10502)
(9965)
(9768)
(9603)
(9440)
(9137)
(9102)
(8579)
(8551)
(8475)
(7736)
(7578)
(7371)
(7099)
(6898)
(6853)
(6761)
(6448)
(6316)
(6212)
学科
(52392)
经济(52331)
(48854)
(40448)
农业(32668)
管理(25833)
业经(17414)
方法(15509)
中国(15293)
(15251)
企业(15251)
地方(14116)
数学(13957)
数学方法(13866)
(12703)
农业经济(12442)
(11148)
(11121)
(11078)
(10976)
税收(10586)
(10542)
(9971)
(9570)
农村(9549)
土地(9415)
(9336)
贸易(9331)
发展(9289)
服务(9287)
机构
学院(172373)
大学(165893)
(72296)
经济(70687)
管理(63660)
研究(61914)
理学(54457)
(54299)
理学院(53892)
管理学(53004)
管理学院(52714)
中国(49158)
农业(41297)
科学(38299)
(35076)
业大(34146)
(32956)
(32005)
中心(29688)
研究所(28768)
(28569)
农业大学(25512)
财经(24506)
(24133)
(22585)
师范(22343)
(22269)
(22002)
(21486)
北京(21305)
基金
项目(115920)
科学(90087)
研究(88243)
基金(82057)
(72397)
国家(71648)
科学基金(59784)
社会(56420)
社会科(52817)
社会科学(52805)
(47496)
基金项目(43775)
编号(38409)
(38144)
教育(37520)
自然(35872)
自然科(34962)
自然科学(34955)
自然科学基金(34322)
资助(31634)
(31359)
成果(31088)
(27674)
重点(25736)
课题(25391)
(25249)
(23891)
国家社会(23628)
(22696)
(22695)
期刊
(90637)
经济(90637)
(60688)
研究(50286)
中国(43693)
农业(41120)
学报(31052)
科学(27309)
大学(23990)
(23040)
学学(22888)
业经(22050)
(18798)
管理(18300)
(18266)
金融(18266)
教育(17168)
农业经济(14728)
农村(14356)
(14356)
技术(13990)
问题(13042)
经济研究(12181)
(11654)
财经(11167)
世界(10585)
图书(10352)
业大(10045)
经济问题(9726)
(9680)
共检索到27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健  韩一军  金书秦  
挖掘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潜能对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视角出发,构建村集体中介服务对农地流转市场和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12省(自治区)931份流转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从农地流转数量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对流转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表现为仅促进了转入规模的扩大;(2)从农地流转质量看,对于流转双方,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均有效促进了流转期限的增加和书面契约的实现,即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引导农地实现规范化、长期化流转;(3)从增收效应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有效促进了流转双方的收入提升,且对转入户收入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农地流转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的中介服务职能、让村集体做好农地流转的“裁判员”,从而实现农地高效流转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健  韩一军  金书秦  
挖掘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潜能对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视角出发,构建村集体中介服务对农地流转市场和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12省(自治区)931份流转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从农地流转数量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对流转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表现为仅促进了转入规模的扩大;(2)从农地流转质量看,对于流转双方,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均有效促进了流转期限的增加和书面契约的实现,即村集体中介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引导农地实现规范化、长期化流转;(3)从增收效应看,采用村集体中介服务有效促进了流转双方的收入提升,且对转入户收入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农地流转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的中介服务职能、让村集体做好农地流转的“裁判员”,从而实现农地高效流转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沪荣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及提供的服务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为此要进行金融改革,必须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辛冲冲  张敏  李红  宋玉兰  
基于目前新疆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文献欠缺的现状,通过对新疆(1978~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投入、化肥使用量、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进行分段关联分析,侧面反映出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关联度;其次通过构建VAR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对新疆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农机总动力每增长1%,就会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1.622 2%的上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唯  魏召君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深层次的矛盾阻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本文基于门槛理论,深入剖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民市民化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研究,描述了农民市民化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博弈的分析方法,证明农地流转能够降低农民转变为市民的经济门槛和社会门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推动农民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宋全云  吴雨  何青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线性模型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并增加了非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下述途径促进农户收入和非农业收入:(1)大学生村官显著促进了农户的非农就业和创业参与,从而有利于非农业收入的增加;(2)大学生村官改善了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促进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拓宽了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本文研究揭示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增收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松   周建尔  
建立农村信用体系,规范社会信用行为,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是减少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小华  
从农民增收与农村金融体制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体制对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通过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谋洲  
乡村旅游被普遍看作乡村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然而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同样面临许多限制条件。要使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促进乡村旅游的本地化、加强乡村旅游的组织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化乡村旅游的监管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重大问题的重要抓手,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增进农民福祉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笔者针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动态的显著特点和增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构建长效政策机制、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博伟  邢丽荣  徐翔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并以淡水养殖为例,利用村户对接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技术服务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相比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外包服务的交互作用更强烈;农业生产集聚和合作社组织模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而农业生产集聚和"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没有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来自淡水养殖的经验证据显示,当集聚程度低于门槛值0. 7619时,集聚对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当集聚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并且随着集聚效应被激活,农户个体差异对养殖收入的影响被削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平  李瑾  
我国现有1.2亿hm2的耕地,其中可灌溉耕地面积为5600万hm2,可灌溉耕地生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分别占全部总产量的75%和90%,农业灌溉的发展对于较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存在着产权模糊,政府管理成本高,投资渠道单一,价格形成机制不顺,浪费严重等缺陷,针对于此,提出了加快灌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灌溉领域的公私合作,完善水价形成和水费征管机制,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德强  王建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依靠外贸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从而开始转向以内生消费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轨道。促进消费的前提是居民要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而具备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基础则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光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之源,是农村发展之本,是社会稳定之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辽宁,就要抓好农民增收。前几年辽宁出现了农业效益下降,农民增收趋缓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全省应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拓展渠道,突出重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全面提高,实现大发展,促进大增收。为此全省应突出抓好十大增收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