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4)
- 2023(9325)
- 2022(7545)
- 2021(7083)
- 2020(5868)
- 2019(13336)
- 2018(12561)
- 2017(25367)
- 2016(13287)
- 2015(14801)
- 2014(14764)
- 2013(14783)
- 2012(13473)
- 2011(12119)
- 2010(12373)
- 2009(12132)
- 2008(10979)
- 2007(10224)
- 2006(9542)
- 2005(8954)
- 学科
- 济(60326)
- 经济(60240)
- 农(49158)
- 业(42496)
- 银(33653)
- 银行(33507)
- 农业(32935)
- 行(31959)
- 融(29807)
- 金融(29806)
- 管理(26964)
- 中国(23792)
- 制(23665)
- 企(20670)
- 企业(20670)
- 方法(20657)
- 数学(19330)
- 数学方法(19234)
- 业经(18495)
- 财(18071)
- 地方(17270)
- 度(14069)
- 制度(14038)
- 体(12585)
- 农业经济(12539)
- 发(12271)
- 收入(12186)
- 业务(11873)
- 中国金融(11786)
- 发展(10712)
- 机构
- 学院(182995)
- 大学(177437)
- 济(87086)
- 经济(85424)
- 管理(67983)
- 中国(63457)
- 研究(62646)
- 理学(57567)
- 理学院(57076)
- 管理学(56342)
- 管理学院(56033)
- 农(50496)
- 财(41934)
- 农业(37984)
- 京(35591)
- 中心(33390)
- 科学(33334)
- 银(32360)
- 财经(32061)
- 银行(31112)
- 所(30840)
- 业大(30713)
- 经(29310)
- 行(29086)
- 江(28865)
- 经济学(28493)
- 研究所(27387)
- 经济学院(26016)
- 融(24687)
- 金融(24275)
- 基金
- 项目(116437)
- 科学(91849)
- 研究(89684)
- 基金(85744)
- 家(73149)
- 国家(72387)
- 科学基金(62122)
- 社会(60970)
- 社会科(57551)
- 社会科学(57540)
- 省(45875)
- 基金项目(45258)
- 教育(37830)
- 编号(36832)
- 划(36325)
- 自然(35536)
- 自然科(34663)
- 自然科学(34658)
- 资助(34308)
- 自然科学基金(34059)
- 农(29853)
- 成果(29391)
- 发(27225)
- 部(26615)
- 国家社会(26383)
- 重点(25753)
- 制(24927)
- 课题(24448)
- 性(24410)
- 创(23983)
- 期刊
- 济(103191)
- 经济(103191)
- 研究(59520)
- 农(57658)
- 融(50296)
- 金融(50296)
- 中国(41432)
- 农业(37394)
- 财(30694)
- 学报(25662)
- 科学(25343)
- 业经(22316)
- 大学(21609)
- 学学(21150)
- 管理(19536)
- 农村(16757)
- 村(16757)
- 财经(16511)
- 业(16266)
- 问题(14997)
- 农业经济(14903)
- 经济研究(14410)
- 经(14002)
- 技术(12527)
- 世界(11772)
- 经济问题(10963)
- 教育(10841)
- 版(10599)
- 农村经济(9632)
- 理论(9627)
共检索到29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国佐 许干 张彦 张峰
村镇银行能否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及如何布局村镇银行,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现。运用2007—2018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村镇银行网点数据,考察村镇银行设立所带来的农村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TSLS模型检验村镇银行的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探讨不同区域人口金融密度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村镇银行人口金融密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从方位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并未受到村镇银行人口金融密度的显著影响,而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显著。最后,进一步给出关于村镇银行合理布局的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 人口金融密度 农村居民收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魏 张应良 田红宇
基于2009~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时点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SDM)对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占到总效应的96.26%。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伟彦 周小柯
利用2005—2012年度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构成加速增长,但是作用大小与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由农业发展与农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所推动的城镇化,以及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的正向作用相对更大。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居民增收,当前不仅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还要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重视农业现代化,在大力发展省会和大城市的同时切实加强...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居民收入 面板数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伟彦 周小柯
利用 2005—2012年度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构成加速增长,但是作用大小与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由农业发展与农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所推动的城镇化,以及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的正向作用相对更大。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居民增收,当前不仅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还要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重视农业现代化,在大力发展省会和大城市的同时切实加...
关键词:
城镇化;农村居民收入;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平,来维宁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recent slow-dow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has hampered the growth of peasant's income, and that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n rural areas has been increasing, small town development as a channel of increasing rural income is showing its unique effect.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 乡镇企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汉生 张淑慧 黄小娉
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1990年以来的东部地区10省市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不够同步的问题及与其他省市的差距,深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性因素,最后提出实现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 同步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恒运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差距的显著性测定马恒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当前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现状,探讨如何描述收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藕香 何建伟
长期以来,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另一方面,国家支农政策不断出台,哺农力度持续加强。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基于前期研究所构建的收入函数模型,对1985—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物质资本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收入的高增长;政府的政策效应正通过土地的产出增长显现出来;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尽管位居第二,但其边际贡献率在所有要素中最高,并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佶蔓 唐李伟
结合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不同区置间的不同影响: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小于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相当有限;而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越过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变得非常显著。因此,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小额信贷增长率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显著增长。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农村居民收入 STAR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玉奎 周诺亚 李丕东
基于1996—2010年2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面板VAR模型,本文从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两个视角,考察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有限,从地区层面看,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缩小其收入差距;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除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具有扩大农民收入差距的效应外,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对农民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由此,西、中、东三大区域的农村金融发展所呈现的阶梯上升特征恰好对应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邦科 邓胜梁
文章在Lucas(1987)模型中引入习惯形成,并将其拓展成含收入变量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农村五等份收入户的收入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收入增长比收入平稳更为重要。当风险偏好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习惯强度变化的轨迹呈倒U型;习惯形成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着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大而递减。在不考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时,促进收入增长能为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经济福利;不考虑收入增长的福利效应时,收入波动加剧会给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福利成本。因此,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应该兼顾收入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波动 习惯形成 福利成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巩师恩
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体系决定了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是其主业收入,农村居民的主业收入和非主业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可能存在不同的增长影响机制。本文以此为基础,将农村居民收入按来源划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不同来源收入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于经营性收入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非经营性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小,且反应较为迟缓;通货膨胀对于不同类型来源名义收入的提高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是非经营性收入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经营性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高于通货膨胀,对于非经营性收入增长,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高于经济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唐平
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前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直接影响消费水平的提升。200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2936元,实际增长6.8%,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实际增长7.3%,不仅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还比同期纯收入增速快0.5个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婷 刘燕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在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现实中是否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影响机制如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选取2003-2021年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这种增收效应是逐年提升的,同时农产品流通效率在网络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建霞
2016年,湖南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收入)均增长8.5%,全省居民(以下称全体居民)收入增长9.3%,全体居民收入增速同时高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人增速。普通百姓更是看不懂情况,社会各界对这种结果提出咨询意见,因此,很有必要对全体居民收入增速同时高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进行分析。1全体居民收入增速是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加权平均计算所得、全体居民收入增速一定处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之间是一种错误认识
关键词:
居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