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8)
2023(11473)
2022(9607)
2021(9118)
2020(7302)
2019(17029)
2018(16790)
2017(31807)
2016(17025)
2015(19119)
2014(19183)
2013(18420)
2012(16471)
2011(14566)
2010(14323)
2009(12637)
2008(11887)
2007(10373)
2006(8753)
2005(7142)
作者
(44577)
(37216)
(36987)
(35364)
(23561)
(18056)
(17064)
(14612)
(14491)
(13323)
(12806)
(12469)
(11795)
(11668)
(11308)
(11189)
(11161)
(10805)
(10757)
(10501)
(8959)
(8852)
(8844)
(8787)
(8375)
(8361)
(8298)
(8094)
(7469)
(7457)
学科
(66942)
经济(66863)
(44930)
管理(43474)
(32235)
企业(32235)
(30929)
方法(29636)
数学(26600)
数学方法(26216)
农业(20845)
中国(18919)
地方(17690)
(17659)
业经(17164)
(12633)
(11316)
(11102)
(10636)
贸易(10625)
理论(10514)
(10318)
(10298)
财务(10280)
财务管理(10248)
环境(9970)
企业财务(9684)
(9220)
银行(9213)
技术(9105)
机构
学院(224397)
大学(218619)
管理(87922)
(87826)
经济(85799)
理学(75831)
理学院(75033)
管理学(73571)
管理学院(73132)
研究(67920)
中国(52597)
(44423)
科学(41089)
(40215)
(37944)
中心(34996)
(34692)
业大(32970)
财经(32109)
(31421)
(31018)
师范(30726)
(29220)
研究所(28308)
(28202)
农业(27881)
北京(27036)
经济学(26993)
(25227)
经济学院(24525)
基金
项目(157867)
科学(124632)
研究(119728)
基金(113275)
(97111)
国家(96171)
科学基金(84190)
社会(76250)
社会科(71916)
社会科学(71902)
(63341)
基金项目(60795)
教育(56195)
自然(53139)
(52306)
自然科(51815)
自然科学(51801)
自然科学基金(50798)
编号(50660)
资助(45056)
成果(39170)
重点(35207)
(34728)
(34614)
课题(34361)
(33136)
国家社会(31340)
创新(30853)
大学(30340)
教育部(30204)
期刊
(99858)
经济(99858)
研究(61352)
中国(46542)
(39649)
(32031)
学报(31454)
科学(30249)
管理(29857)
教育(27437)
农业(26093)
大学(25571)
学学(23943)
技术(22453)
业经(20631)
(20618)
金融(20618)
财经(14778)
经济研究(13684)
问题(13557)
(12717)
(12254)
图书(11791)
(11244)
资源(11202)
理论(10486)
农村(10134)
(10134)
(10052)
财会(10014)
共检索到327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孟菊香  艾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义超  任志远  
在GIS和分形理论的指导下,将延安市宝塔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宝塔区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形维数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宝塔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风貌是以林地为基质,以草地、园地、居工、未利用地为斑块镶嵌结构,并且以水体和道路为线状廊道的景观结构模式。(2)宝塔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体、道路、草地、林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居工;而稳定性指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水体、道路、居工、未利用地、园地、耕地、林地,草地。(3)宝塔区土地利用的各种景观指数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与干扰,如植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朱鸿儒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改进,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实用。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11%,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06%,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并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指导今后土地科学利用服务。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润泽  孙权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实践中形成了群众性原则。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群众性原则成熟完善的重要时期。以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来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群众性原则是党报党刊的重要特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它和党报的党性原则是统一的。党报党刊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为群众服务,动员、组织、教育群众,向群众宣传、引导群众、向群众学习,理顺了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在新闻宣传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群众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还包括运用群众熟悉的标语、口号、公开演讲、歌谣、黑板报等形式进行革命传播,以更易为群众所接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季烨云  刘鹏举  高影  任怡  余涛  牛思圆  
【目的】多项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明显改善,探究该区域植被的时空变化,为生态环境建设与差异化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9年生长季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运用DBEST算法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进行断点检测,并提出多阶段趋势分析方法分析富县植被变化时空特征。【结果】富县植被的断点检测结果表明:66.47%的区域断点NDVI变化幅度小于0.2,主要分布在富县西部和东北地区,植被相对稳定,未发生剧烈变化;33.53%的区域断点NDVI变化幅度大于0.2,其中断点数量多于4个的区域仅占5.88%,集中分布于道路、河流沿线,变化频繁,与人为活动有关。当前阶段趋势分析表明:断点NDVI变化幅度大于0.2的区域,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4.57%,退化面积仅占2.12%;开始时间均在2014年之前,时间分布跨度大,空间异质性强,揭示了富县植被变化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富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4种主要林地均趋于改善,改善面积占林地面积的96.23%。【结论】2000—2019年,富县植被整体呈现改善趋势,生态建设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存在差异,后续决策需因地制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青  徐勇  李扬  
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是黄土高原自实施生态退耕政策以来备受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通过构建可持续生计效益评价模型,对农户可持续生计效益进行了分级评价,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效益差异。结果表明:①具有较高可持续生计效益指数的农户生计收入构成趋向于多元化,不同生计策略收入所占比重也趋向平均化,而生计效益指数较低的农户主要依赖于外出打工、卖粮菜等个别生计策略;②各类型农户的人均生计效益指数和人均年收入排序呈现出:发展果园型>做小生意型>外出打工型>大棚种植型>舍饲养殖型。基于可持续生计效益评价并结合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4种黄土高原未来生计策略:①推进人口城镇化,有序引导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外迁;②促进农地流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③拓展生计策略,增强收入来源多样性;④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户非农生计可持续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怡萍   马小明   陈朝雨   孙东峰   郝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陕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农村信用信息覆盖面持续扩大,信用评价和信用培育不断深入、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发放不断增长,但延安市家庭农场呈现出未注册农场数量多、规模较小、经营种类单一、收入不高等特点。延安市涉农信用信息系统采集的信息包括生产能力、盈利能力、生产情况、荣誉情况、风险管理能力和规范程度等,盈利能力显著影响涉农主体贷款可得性。建议提升新型农业主体盈利水平,强化信用信息系统功能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敏  刘学敏  Hal T.Nelson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促成了此后延续至今的改革红利,但其财政分权的改革远未到位,近年来能源富集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地方税收体系建设滞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均与此密切相关。今后所实施新一轮改革中,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应重点解决资源富集区矿产资源开发收益没有得到合理分配对地方政府财源建设所带来的风险。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认真分析财源结构、三次产业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的状况,以及省市分税的影响,深入研究现行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源建设的四大风险:税收与税源分离的风险、三次产业税源结构调整的风险、财政收支缺口的风险和税制改革滞后所引发的潜在风险,并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积极探索优化资源型城市财源建设的制度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起民  
认识和革新乡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进入陕甘宁边区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持续系统地探索。战争环境下的文化动员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文化建设的失衡问题,更难以实现革命文化扎根于乡土的目标。为应对这一问题,毛泽东力图通过群众路线实现中国共产党与乡村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知识群体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提高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的整合效能,推进新文化扎根于乡村社会。这些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对于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梁晶晶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再采用容量耦合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组成的土地复合系统正处在由协调发展向极限发展的过度时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评价已不能仅从土地利用程度或效益单方面入手,而应当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去考虑。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评价人类利用土地恰当与否的方法。(2)应针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博文  刘建军  侯琳  韩黎明  
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建立了城市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延安市不同类型城市森林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各类型城市森林综合健康指数为0.32~0.82,各类型森林间健康状况差异较大,风景林为良好,防护林、行道树为较好,纪念地、专用绿地为一般,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地较差。城市森林健康水平取决于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目标和技术,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改良森林群落结构,是改善和维持城市森林健康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梦麒  陈佳  温馨  杨新军  
[目的]近年来,乡村振兴、旅游脱贫等政策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在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乡村旅游地的人地情感关系得以重构。旅游效应是从侧面反映旅游发展状况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户感知的社区旅游效应更具有直观性与代表性;社区归属感指社区内居民对社区地域和人群集体的心理认同、喜爱和依恋等感觉,能较好表征农户与社区的情感关系。[方法]因此,以延安3个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从旅游效应切入,反映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基于麦克米兰(McMillan)及查维斯(Chavis)提出的归属感内涵,分析该发展现状下的社区归属感,并利用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辨析乡村旅游效应对社区归属感的具体影响因子,以期从一定层面揭示乡村旅游发展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结果](1)研究区旅游效应整体表现为正向,但社区收入分配不均、社会文化氛围变差效应较明显。(2)研究区的社区归属感值与同类研究对比较低,案例地间分异较大。(3)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各异,居住环境影响城市近郊型旅游地社区归属感,边远景区依托型受社会保障和邻里氛围影响更明显。[结论]总的来说,农户感知的旅游效应较好,乡村旅游通过影响农户对社区地域、社区内人群情感综合体的认同与喜爱决定社区归属感;相较于经济效应,乡村旅游背景下环境效应与社会文化效应更主导农户的社区归属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庆瑞  孟庆香  刘京  齐雁冰  
 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土地降水生产潜力6312kg/hm2,现实生产力1899kg/hm2,人均粮食占有量306kg,仅达到我国规定的最低消费水平。按照国内外中高消费水平计算,现有人口已严重超载。认为当前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培肥土壤;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积极采取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合理施肥,发展集流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宏安  王介勇  
选择延安市作为研究区,以丘陵沟壑区沟道为基本单元,分析沟道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从沟道自然条件、用地现状和整治迫切度3个方面,构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采用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计算了延安市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值。根据评价结果,将土地适宜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析了各适宜等级沟道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及其适宜性特征,提出了有效推进沟道土地整治、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